回覆列表
  • 1 # 老胡說三農

    國學文化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這幾年,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學習國學文化的熱潮。由此也引發了一場關於國學文化的大討論。贊成國學文化的人認為,透過學習國學文化可以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反對國學文化的人認為,學習國學文化必定會禁錮人們的思想,磨滅華人的鬥志,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今天,我們不談論贊成學習國學文化的人和反對學習國學文化的人誰對誰錯。我們只談論贊成學習國學文化的人如何將國學文化實踐於生活當中。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全部弄懂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作為贊成學習國學文化的人,要弄懂一些就實際運用一些。不能光學習、光喊口號,自己不運用、不實踐。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學。那麼,學習了國學文化之後怎樣運用和實踐呢?

    其實,很簡單——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譬如,國學文化中有講孝道的,你就可以從“孝”做起。每天給父母洗洗腳、捶捶背、噓噓寒、問問暖;國學文化中有將“愛人“的,你就可以從“愛”做起,時時處處為周圍人著想,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你及時伸出援手等等。只要你堅持這樣做了,就等於國學你沒有白學,就等於你已經將國學的理念運用在實踐當中了。

    至於國學文化的傳播,其實更簡單。只要大家看到作為信奉國學文化的你因為學習國學文化而改變和成長了許多,那麼,即便是不信奉國學文化的人也會改變態度,積極地投入到學國學文化,用國學文化的熱潮當中,這樣,國學文化自然就廣泛傳播了。

  • 2 # 泥水勞人

    國學文化,其實就是中國人民積累的生活經驗,生活藝術,語言藝術,社會活動及保家衛國,政治軍事等等。如果說博大精深,的確如是,用幾句話,幾種意識,幾個概念,幾多歷史,幾冊典籍,是不能概括其全部。不論大家對國學文化如何認識,不論誰的學歷高低,不論其權威勢力之等等等等,也只能是自己愛好或熟悉的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而已。其實國學文化分開幾個間段來論述,1,傳說與神話,2,古代著作及歷史,宗教信仰,3,現代技藝與知識。這都是國學文化,而最最重要的就是現代之技藝與知識,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必須知識與技藝,主要文化知識有,各類生活竅門,技術文化,科學技術,等等。只有學好當代之技藝,才是最實用的國學文化。因為一切國學文化就是每個國家的人民之生活文化,就現代之老年人,就是時代之文盲,即使懂一些歷史知識或近代史,也算是有知識的人了,但卻有很多現代技藝與科技卻不能掌握。如手機,電腦,烹飪,電器,以及卡類之使用等等,都知之甚少,甚則有部分中年人都不能盡悉。所以國學文化的傳播,就是現代技藝的傳播,現代文化藝術的教育,開發現代技術,讓國家人民快速的走向時代技藝的道路,順利的完成人生生活使命,不要凡事不懂,把近代知識拋在腦後,而卻去大談老子,孔子,易經,三海經,鬼谷子等等古代知識與傳說,敝人認為,這些知識與現代生活裨益不大,而且多數人對古代文化解釋有誤,即使是國學大師,知識分子,多有不能知之古代學說,甚則越講越離譜。所以我們對古代之學說要不要學習?其實我們瞭解一下則可,就老子而言,多數人也不懂,國學大師也不懂,學者文人不懂,但卻還在大肆講說,講了半天也不見得對實際生活帶來了什麼方便與技藝。而類似這樣的古代文化,遠不及現代文化技藝實用,就生活小竅門,對當時的生活是非常實用的。至於道德經究竟在說什麼,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先讀明白,然後再實施其中的技術與規則,但我們沒有讀懂,也不能實施,只是誇誇其談,最終一無所獲!就易經,直到現在誰都沒有讀懂,依然是誇誇其談,說了半天,也只是不成熟的預測學而已。敝人所學低劣,一管之見,希望批評指點!

  • 3 # 孟珍

    謝謝邀請。我認為對於國學文化,首先是定位。什麼是國學文化,包括那些內容。儒家,道家,諸子百家,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四書五經,人門的初級讀物三百千,弟子規通俗讀物增廣賢文,漢學,方塊字,咬文解字等等。這一切的一切是否都是國學?對於國學,我知道的太少,太浮淺。不敢妄談。而我覺得國學的真諦並不在於你學了多少,而在於實踐,在於學到的東西能夠指導我們的行為。不論你身處什麼地位,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也不論是事業,還是生活。都可以從國學中吸取營養,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至於能學多少,理解多少,悟得多少,使用多少全在每個人的造化。國學文化的特別之處還在於不同,同樣的東西每個人的所得是不一樣的。我們國學的特色是揭示宇宙規律。宇宙是多方位的。理解就是多方位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同,悟得的道理也不同。這些領悟需要靈性。也需要福緣,更需要真心。悟得的東西可以指導我們的一切行為,使我們的行為合道。當然,這還要看我們能夠得多少。皮毛有皮毛的作用,真諦有真諦的用法。只有一點不得半點不懂的人才會大言不慚地講什麼誤國誤人。我等小民,不敢罔言治國之道。但就一般家庭生活而言,我們的國學一樣給我們啟迪。比如說孝道。現在的很多人都向錢看,不大重視這個孝字了。但又有幾人懂得孝的內涵呢?孝致和,和致順。家庭和順才是孝的真正結果,而和順是合道的。家庭的和順必然導致工作事業的順利,家人身心的健康。這一切不知不覺中受到的益處可要比我們的付出多許多倍。而不孝是背道的,所以你看那些不孝的家庭,有幾個和的?有幾個是順的?我們的國學博大精深,老外們學習是非常難的。做為華人,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不要受外來文化的奴化。我們應該紮下心來做學問,去探究國學中的真正奧秘。不要用我們的歪解去批評我們的國學,想法到裡面去吸收營養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不然就白瞎了我們做為一個華人的福緣和資格了。

  • 4 # 頭上朗月

    謝謝邀請;國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主要應運用於以下幾方面:其一,教育領域,從孩提時代的啟蒙到學校的語言文字和思想道德課程上要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將儒家的精髓要義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例如:讓家長注意在學齡前讓孩子多接觸«新三字經»,«全唐詩»等經典文字,講解其要義,以便打好相關的基礎,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接著就是學校應繼續保持語文教科書中文言文的一定比例,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的學生接受本民族傳統主旨的薰陶洗禮;其二,社會領域,也要將儒家和道家等國學的思維重點聯絡其各行業的實際,去偽存真,古為今用;例如:國學的滋養滲透進企業精神的培育,"一個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單位何嘗不是如此,依靠強大的凝聚力推進各項管理,進而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其三,其實,我們的國學涉歷滄桑而不改初衷,那是一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知道其價值,下一步就要怎樣使其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提升其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關鍵點在於現階段如何讓大眾接受認知,這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以上僅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 5 # 東風別業

    謝邀,我每次回答問題都要審題,弄清題目意思,檢查其中邏輯。不管是什麼文化,都是客觀精神,國學早已經深度融入社會文化,它就在生活中,並決定著我們的思維。它是那麼的自然,甚至不被我們所意識。但決定每個華人都是長的一顆中國心❤在國內在平時感覺不到,但一到國外,就容易看出來了。所以對於文化首先就是要自信。文化自信,一是自信它是健在的並時刻發揮作用。二是我們的文化是優秀的,能行!當今的國學文化應當包括馬克思主義學術,科學,先秦百家經典,佛家經典,唐詩宋詞,各時代創新成就,中醫經典,祖傳秘方,針灸,天工開物,歷史文獻,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價值觀。在談及國學的時候有一個極端不好的現象,那就是隻有儒釋道,易經,四書五經,其實是落入朱熹理學封建禮教神學思維。盡搞一些倫理道德說教心靈雞湯,還有的玩直接穿越穿古代服飾做古人讀古訓,這樣會害死國學的。概括國學,本質就是人文精神,自信,懂得變化。實踐於生活,第一就是文化自信,克服月亮是外國的圓的心理,那麼傳統文化思維自然發揮作用。第二用科學素養邏輯分析去解讀國學經典,瞭解經典中的思想與思維邏輯,做到認識國學。首先讀毛澤東思想。第三踐行二十四字社會主義價值觀。要知道八卦是方術,不要深入,更不要迷信什麼,哪怕是科學。國學文化三不,不迷信,不神學,不宗教。四講,講仁愛,講禮儀,講勤勞致富,講學習。

  • 6 # 資料完善度低

    何謂國學?顧名思義就是產生於本土、本民族的認知和創新的文化方式。

    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 每一代人既傳承了前一代人的認知和文化方式同時,又有新的認知和發展,並對前一代某些錯誤的認知,或根據自己需要而進行了修正、補充、變革,同時又有新的發現和創新。

    其二,當兩大民族在擴張中交叉,發生交流碰撞、甚至戰爭(如"炎帝部落大戰黃帝部落)。於是兩大部落認知和文化同樣也產生"交流、碰撞,於是或一方消失,或雙方互學這鑑、或融合成共同文化(如:炎黃部落聯盟)。

    以上便是人類認知和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式,及其規律性。其文化發展的規律性具有如下特徵:1,探索、發現、創新性;2,學習傳承性;3,修正、變革、補充性;4,交流、學習借鑑性等。

    可見,文化從來不是一層不變的。它總是在探索發現中創新;在學習傳承中修正、補充、變革;在文化衝突中學習借鑑(如:胡服騎謝,佛教傳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發展。

    一個優秀的民族,不僅勇於探索、發現和創新,而且是一個善於學習、借鑑外來先進文化的民族。一切落後民族本質上都是"封閉、守舊、食古不化、固步自封、自以為是,以拒絕先進現代為榮的"愚蠢"民族。

    中國現實文化,即是:既繼承了傳統文化中最優秀部分(當然也有垃圾),又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工業化、現代科技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型態),而形成的中國現代文化。是適合當前中國發展的新文化,而且,他還將在發展中,創新和淘汰垃圾文化中發展和進化。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是任何復舊勢力都擋不住的。

    那些高叫所謂"國學"的大師們,不是他們不懂,只是為了"錢"找點熱點而已,但他們卻起到了阻礙社會進步的作用,起到了我們的敵人,起不到的作用。作為今天現代的華人,有良知的華人,應該保持警惕,決不能上這些文化騙子的當。讓我們後代再受"百年屈辱。

  • 7 # 霹靂火76228767

    為什麼總給我這麼大的問題?我讓seo懲罰了嗎?好冤枉啊。這需要寫上、中、下三集。每集都得《紅樓夢》那麼厚,也才只能夠稍微說清楚一點點。鑑於讀者受不了,那麼,我就不寫三集了,只說中心思想。略去300萬字。

    什麼是當今國學?這個概念現在很亂套。國學文化原本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簡稱。但是,我們現在需要弘揚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優良傳統,不是讓封建迷信復辟,而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優良的部分,得到揚棄的發展,從而繼往開來。也就是弘揚國學文化也是有條件的,有約束的。是弘揚優良的國學文化!

    什麼是優良的國學文化?按易中天先生的繼往開來的說法就是提取古代國學文化中人性的共同認知、共同的價值觀。這太概括,不學幾年諸子百家,沒法理解。簡化一點,舉點例子,例如真善美,做人的溫良恭儉讓,做事的仁義禮智信,總體來說大家都認同,細節有差異、有小問題而已。外華人學國學,也得先學這些。這有利於讓世界理解中國,有利於中國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臺灣的曾仕強教授國學文化研究的也不錯,很明白。但是為了復國學,而有點學孔子“復周禮”的態度,強調了“既往”,而“開來”部分被約束在對古代文化的現代解讀和改造上,揚棄部分欠缺。也是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古代的這些文化,畢竟與現在的現實條件差異很大,非常不同了。孔子“復周禮”是不成功的。

    復興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不是復辟傳統文化,一些人有點理解錯了。打著周易這個老祖宗給留下的巨大商業品牌,做起來現代的小買賣,換湯沒換藥。實際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出了一點小差錯,你真以為《周易》可以代替辯證唯物主義嗎?這事這麼說就有點弄大了,影響團結。

    弘揚古代國學文化,還是要有鑑別,有區別,基於辯證唯物主義的揚棄的弘揚,揚棄的繼往開來。

    國學是雜學,不是一家之學,不是漢族一族之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國學。一些人錯誤地理解了這個雜學。以為是儒家復辟,漢學當道了。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其中儒學、和漢學的成分可能比較多一些而已。這也是中華民族歷經5000年的人文選擇。大浪淘沙,好的自然會留下來多一些。

    國學這個詞還是準確的。學,是指學說,一種思想方法,而不是指教。儒學、道學歷史上相繼演變為儒教、道教,學、教,這還是要有所區分的。儒家思想與儒教思想並不完全相同,不要把儒教當儒學。儒教利用了儒家思想中的部分,進行了畸變的改造。因此,學習古代國學文化,如果你沒有鑑別能力,特別是不要高估了自己的鑑別能力,那麼建議直逼古人,學習最初的百家爭鳴部分,那時候的思想相對古樸、相對純潔。垃圾還不是很多。儘量不學儒教部分,這鑑別太難,鑑別工作量太大,專家都不愛幹這活。儒教部分,由於鑑別能力的問題,容易把你帶溝裡。只談談儒教,其他宗教就不談了。

    接下來談古代文化傳統中優良與不良的鑑別工作。這個工作很大,而且非專業人士,真的很難鑑別。別太自負,別以為學府斗車就可以把這個工作解決,這不是哪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認識《周易》的字,不見得理解《周易》,更別談實踐與傳播。專家都是各說各的,多少年之後有其中一條的共識,就已經不錯了。你跟著摻和無非再多一種添亂的說法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儒學再向儒教轉變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是一個1000多年的累積過程,古代這幫文人中的聰明大腦,也並不是吃乾飯的。改一字都得經過幾代聰明大腦的磨合、推敲、修正。《老子》被變為《道德經》,現在至少有名的就100多個版本,誰對誰錯?流傳下來,就有流傳下來的原因,只能這麼理解。一個文化能夠鎖定人心,達到共同認知,才能夠普遍接受,這比通常人想象的難度大得多。不是一代、兩代人的工作,而是至少三代、四代人以上的工作。無論哪個專家,面對文化,也只能是學生。他以為不行,以為哪需要改,這事可以商榷,過幾代人,再看看你說的對不對,不能急!這才是文化、傳統。一般一個人是等不到最終答案的。

    所以,總有人喜歡跳出來,利用古代文化傳統指導現代人的世界化、方法論,這無論是非,無非是跳樑小醜,譁眾取寵,目的不純而已。學過辯證唯物主義沒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現在,錢指揮商業,商業需要利用流量,有點把文化玩弄於股掌之中了。這有點過火了,會付出代價的。錢是哪的?人民銀行發行的,國家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化想當真理,也是需要實踐檢驗的。文化的實踐也正在進行,全世界現在都開了一些孔學院,讓外華人懂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以後好溝通一些。別以為中國還像《紅高粱》那個年代,穿免襠褲呢!中國現在也穿西裝,但是還有傳統國學,心裡面還有長衫呢。

    實踐在進行中,但也絕不是允許為所欲為。快播的Quattroporte好像出來了。知錯就改也可以還是好同志的。至於更好的傳播國學,也是需要弘揚正能量的。seo可以解決大資料,但是解決不了弘揚正能量的問題。人工智慧寫首詩都不像人話,讓它識別正能量,暫時還有距離。弘揚正能量,還得靠人把關!

    “學以致用”,外華人的東西是用來借鑑的!好的,當然要學;垃圾自然會被放棄!

    娛樂是娛樂,商業是商業,流量是流量,國學是國學。

  • 8 # 灰太狼44967765

    去年一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是一份新時期下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檔案。

    從檔名稱的內容不難看出,今天的“國學”文化實踐和傳播,其要點是 :

    一,“優秀傳統文化”。毋容置疑也不用忌諱,中華傳統文化有其糟粕的成分,因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提煉出“優秀”的成分,是傳承國學的基本要求。

    在當下的國學熱中,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沉渣泛起者有之,唯利是圖者有之。如某地曾經舉辦的所謂“女德班”,毫無疑問是開歷史的倒車。這些假國學之名行功利之實的行為,如同老鼠屎一樣只會損害中華傳統文化的品質,應該堅決打擊和杜絕。

    二,傳承。傳承是發展的基礎。無論今後中華文明如果發展,都脫離不了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母體,這是基本邏輯。透過甄別,提煉出適合國家現代化要求的優秀文明因子,以合適的手段和方法進行大眾傳播,為重建新時期中華文化播下優良的種子。

    三,發展。傳承不是目的,發展才是宗旨。與時俱進的吸收全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文化體系。以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貢獻。

    四,文化傳播,首要在於大眾傳播。這需要以普通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潛移默化,需要動員民間的力量和國家公器來共同推進。

    五,題主所說的“實踐”,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都是有意或無意識的踐行者。最有效的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遵守社會公秩良俗,遵紀守法。

    要說,更需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具體行為中。

  • 9 # 國學新知堂

    當今國學研究的實踐意義並不大,易學只是一個神話,從中發展不出自然科學的知識來。研究易學、研究易經,要以社會和文化的視角去解讀。將它看作是特定時代特定文化的自然而然的產品,去掉迷信的成分。它仍舊會為我們研究歷史、研究西周時代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提供有益的素材。它是很重要的史料,但不會成為一門新科學或哲學的開端。

    儒學的歷史固然長久,而且在幾千年的後封建社會中居於崇高的地位,但它在本質上是適應古代社會階級分化的等級制度的。它的那套法則法規不可能直接被應用於現代社會中,我們研究儒學的最終目標是為建立適應於現代社會生活的新道德觀和新風俗,不要走崇古復古的路子。毛主席在建國初期就曾經教導我們說,新社會如果返回到孔子去尋找解決社會問題方案,就說明我們的社會是倒退了而不是進步。

    老子思想與道家思想是兩碼事,老子將人類社會的理想直接指向大同社會,並提供了相關法則供人類參考。毛澤東思想實踐了人類大同社會的思想,所以我認為毛澤東思想才是現代和未來人類社會的綱領,建設新社會新道德新風俗新風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偉大的寶庫。而毛澤東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的獨立貢獻。

    中醫學將來能發展成為研究生命現象的自然科學學說,成為理論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中西方文明交匯,將誕生一個全新的生命科學理論和全新的包含中西醫的醫學,這一點我深信不疑,併為這樣的目標努力學習。

  • 10 # 看透古今

    所謂“國學文化"是一個錯誤的提法。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把漢族的某些學派的學說,定格為國學,不符合新中國的國情。明顯給多民族的大家庭,劃上了一道民族隔核。而且,舊國學中本就有岐視兄弟民族的邪惡論調。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宣揚這類國學,不利於民族大團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渾釣魚用什麼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