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由“成飛公司”研製的殲20是一刻單座、雙翼、全天候、隱身的五代戰鬥機。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空中作戰的優勢,它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J-XX計劃。

    J-20在2011年1月11日進行了首飛,並在2016年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正式亮相。該機型飛機於2017年3月開始服役,2017年9月正式進入戰鬥訓練階段,2018年2月開始服役。

    繼美國的F22, F35以後,J-20是世界上第三種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也是亞洲第一。

    成都J-20的研發計劃於1990年代後期開始。2008年,成都航空航天集團公司被指定為718專案的研發者,在與“沈飛“競標後,贏得了PLAAF的認可。

    2010年12月22日,第一架J-20原型機在成都飛機設計院外進行了高速滑行測試。三個月後,第一架J-20原型機在成都進行了首次試飛。

    試飛後,研究人員對J-20原型機進行了一些改動,包括新的低可視度進氣口和隱身塗層,以及加裝了2014年重新設計的垂直穩定器。

    另外,用於多工作戰的新裝置和裝置,如用於精確制導彈藥的綜合瞄準吊艙,以及被動紅外感測器也附加在飛機上。2015年12月,J-20開始小批次生產。

    作為五代機的看家本領,J-20在飛機的突前部分有一個光電定位系統,而6個分散式孔徑系統(DAS)感測器則分佈在機身。

    雖然有關J-20使用的雷達型別的官方資訊尚未向公眾釋出,但是,國外分析人員認為,J-20使用1475型(KLJ-5)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相控陣雷達與1856傳輸/接收模組,但最近的資訊顯示,該雷達是為J-11D的升級版。

    另外,國外軍事專家還分析,殲20整合目標模組與球形鈍化光學跟蹤系統的結合,與洛克馬公司的F-35飛行設計概念相似。他們認為, 北京某家科研處開發的EOTS-86光電瞄準系統和光電光光分散式孔徑系統,安裝在了J-20和潛在的其他PLAAF戰鬥機探測和攔截隱形飛機。

    改型號飛機另外的一個特點是駕駛艙,有兩種主要的大型彩色液晶顯示器(LCD)觸控式螢幕,三種較小的輔助顯示器,以及一個廣角全息正面顯示(HUD)。

    從CCTV新聞中可以看到,在珠海航展上也展示了一個頭盔安裝顯示系統。頭盔能夠提供輔助瞄準並且幫助飛行員從機載系統的其他部分更有效地利用戰鬥管理資訊。

    說完電子裝置,再來看機載武器系統:

    殲20主要的武器艙包括各種中遠端空對空導彈(AAM)(PL-9,PL-12C / D和pl- 15 - ag - 21),而在兩個較小的側翼武器艙裝有短程導彈AAMs(plo - 10)。當然,這些武器艙都是隱身處理。。

    雖然殲20又內建武器藏,但機翼也有四個掛點,透過攜帶輔助燃料箱來延長飛行範圍。 不過,,和F-22一樣,J-20不太可能在戰鬥任務中攜帶副油箱。

    殲20在2018年底配備了一根可伸縮的加油探頭,嵌入駕駛艙的右側,以幫助戰鬥機在飛行更大的距離中保持隱形。

    目前,至少有六架j -20在現役,尾號78271-78276已確定。另外六架已經在2016年12月底交付。2017年3月9日,官方證實J-20已經進入空軍服役。這樣,中國就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部署第五代隱形飛機的國家。

  • 2 # 七村邊上的八村

    殲20由於屬於國家機密,具體效能知之甚少。

    但這不妨礙我們透過公開的資料,和美國5代戰機的公開資料,來具體分析一下它的效能。

    從5代機的外部隱形特徵,和相關的電子裝置方面,殲20完全具備5代機的特徵。至於具體的效能是否可以達到5代機的標準,我個人持保留意見,我認為殲20還是一個摸索試驗,從無到有的產品。和海軍遼寧號航母的意義基本相似。

    為什麼這樣說呢?舉個例子,中國的武直十已經裝備部隊,從外觀和武器系統,電子裝備上來說,效能應該接近美國的阿帕奇,但實際情況如何呢?雖然武直十仍處於保密狀態,但中國的老朋友,巴鐵經過實際測試還是放棄了裝備武直十,而是選擇了土耳其的T129,和俄羅斯的米35M。這就充分說明了久經沙場的巴鐵,還是從實戰角度考慮購買武器裝備。也側面證明了武直十還存在一些缺陷。

    中國近些年在武器裝備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已經在大型武器的製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獲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培養出了大批的科技人才,真正擁有了一個強國的雄厚底蘊。

    所以既不要對殲20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也不用對殲20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過分悲觀失望。

    我們可以放心和肯定的一點是,中國具備了製造最尖端武器的能力和實力。我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製造出最先進,最尖端的武器。

  • 3 # 航空視界

    殲-20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研製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已經在空軍作戰部佇列裝。殲-20戰鬥機具備了第五代戰鬥機的所有的特徵。世界上裝備的第一款第五代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的F-22A猛禽戰鬥機。

    F -22A猛禽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這是一款在上個世紀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F-22A的誕生代表了第五代戰鬥機一個研製標準的出現,這就是所謂的4S。

    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超強的機動能力,這四項成為了F-22A猛禽戰鬥機的一個基本特徵。F-22A猛禽戰鬥機是一款使用內建彈艙的空優戰鬥機。

    殲-20戰鬥機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款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殲-20戰鬥機的誕生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跨越。同樣殲-20戰鬥機具備了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超強的機動能力這些特徵。

  • 4 # 俺是臨沂小夥

    短短几十年過去,中國空軍從一無所有,到現在躋身世界空軍大國行列。一系列先進戰機相繼投入現役,其效能讓世界各國紛紛刮目相看。本文將簡要分析當前中國空軍裝備的主要戰機,並解析它們在中國空軍體系中是如何定位的。殲10戰鬥機是一種多用途輕型戰鬥機,主要用於替換效能過時,且功能單一的殲6,殲7和殲8系列飛機,主要用於前線制空戰鬥,以及截擊任務。同樣在必要情況下,可以掛載對地攻擊裝備,對前線地面部隊實施近空支援和精確攻擊任務。殲11是Su27戰鬥機中國產化的產物,比原型機採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並優化了電子裝置。由於大機身和雙發動機給予了更大的航程,殲11可以展開進攻性空對空作戰,即主動攻擊,從敵方手中搶走制空權。而後續升級同樣賦予了殲11對地攻擊能力,殲11可以掛載更多的對地打擊裝備,進行對地戰術轟炸。而殲11的升級版,即殲16擁有了中國產三代機裡效能最好的雷達,航電和發動機系統,可以更有效的執行殲11可以執行的任務。作為艦載機的殲16,藍本是蘇聯T-10-K3,也就是Su33的原型機。由於航母空間寶貴,艦載機需要滿足多種功能,這就包括了對空作戰(主動搶奪制空權,艦隊防空攔截),對艦/對陸攻擊,偵察,電子戰等相關行動。

    中國空軍最新銳的殲20戰機,隨著空軍由國土防禦型轉為主動進攻型,就肩負起了第一波打擊的任務:依靠自身隱身性,先進機載電子裝置以及遠端武裝,對敵方各種關鍵目標進行先期破壞。而後再運用高機動性和高效能導彈,優先壓制敵方先進戰術飛機,為後續攻擊部隊開啟道路。

  • 5 # Siscci

    現在很多人都說美國的F22服役於2005年也有二十多年的了,這期間世界大國也在不斷地努力追趕著美國,也有二十多年時間了,還不時有訊息傳出俄羅斯的蘇57,中國的殲20等等。而後發勢的機種以F22為目標就有了優勢。故,F22過時了也就落後了這樣的說法。但也有人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F22還是當今世界最強的五代戰機。情況真如他們所說的這樣嗎?

    就說F22的最大航速可達到2.25馬赫,而蘇57的最大航跡可達到2馬赫,那中國的殲20換裝渦扇15的話就能達到2.5馬赫。

    說完各類機種的最大航速再說說各機的航程,F22的航程是2960公里,而殲20達到了近4000公里。它們的最大升高都達到了2萬米的高度,發動機最大推力F22是191.3KN殲20則是181KN共時都具備越音速巡航和遠距離攻擊目標的能力。武器系統以空空導彈為主。(以扱道為依據)

    從上述表示來看,基本上各機的作戰效能也不相上下,誰強誰弱只有在以後的對決中才可以體現的出來。你說呢?

  • 6 # fairplay11

    殲20既然稱為四代機,必然具有四代機的全部特徵,那就是高隱身能力,高感知能力,高空高速能力包括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高機動能力。

    殲20是目前世界上服役的第三種四代機型,僅僅遲於美國的F22和F35。但殲20有它的後發優勢。殲20研製的目標就是美國的F22,所以殲20的設計任務書中規定的效能指標不可能低於F22。

    據目前透露的效能資料來看,隱身能力在雷達中顯示為0.1平方米與F22可以媲美。最高速度52公里/分鐘,合算為2.8-2.9馬赫,遠超F22的2.25馬赫。

    機動能力沒有查到資料,但從設計上看,殲20是向量推力+鴨翼,比F22的單純向量推力肯定要強,要不然美方不會在他們的五代機計劃中進行效仿。

    感知能力方面,殲20更有許多後發優勢,包括電子服務系統和主動相控陣雷達。

    最後順便說一下,網上有捕風捉影地傳說,似乎殲20由於目標發動機進度滯後而選用了代用品以致超音速巡航不能實現。

    稍有常識的人想都可以想到這種情況在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史上從未發生過,也不可能發生。何況目前已經有許多反駁的文章出現。再從殲20的最高速度遠超F22這一點上可以推斷超音速巡航也不在話下。

  • 7 # 錦繡中華一捧土

    中國產第五代戰鬥機殲20,儘管首飛於2010年,兩次在珠海航展露面,為提高中國的空軍實力,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中國空軍的殺手鐧武器,目前許多效能還是保密的。但是從公開披露的資訊來看,的確可以比較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與美國的F22相比肯定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五代戰機具備如下特徵。

    一是高隱身效能。

    二是高探測距離。

    三是高機動效能。

    四是高飛行速度。

    五是高彈倉容量。

    我們的殲20飛機,在雷達的反射區域有0.01平方米,目前是第五代戰機隱身能力最好的;談探測距離儘管是飛機上雷達的功能,它可以探測300~500公里,換句話說,可以超視距打擊;高機動效能,是指它的機動轉彎能力,特別是向量發動機的使用,使得高空飛行轉彎的機動能力大大提高,特別是2018年珠海航展表演的“落葉”,“滾筒”“側翻”能力,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證明了戰機的高機動效能;殲20飛機的飛行速度不僅僅超音速,而且巡航速度達到空前的2.8馬赫,使得許多導彈並不能追上它,大大增加了戰機的空中生存能力;在珠海航展上,露出彈倉,飛機肚子裡的彈倉容量六枚導彈,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彈倉不是外掛,增加了隱身效能,也大大加強了彈倉容量。

    但是作為重型戰機的殲20,飛行距離6000公里,也成為中國首款戰略戰機,儘管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經成為符合第五代戰機標準的戰機,我們應該為之關乎!

  • 8 # 紙上的宣仔

    先一句話回答問題:殲20是一款效能頂尖的五代機,具有五代機的一切特徵。

    五代機的特徵,一般是以美華人提出的4個“S”為標準,即:Stealth(隱形,即雷達低可探測性);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能力);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級資訊優勢)。

    我們一項一項的看,先來看隱身。

    殲20的隱身設計

    殲20的隱身設計很好的遵從了雷達波繞射規律。雷達波可以分為鏡面反射、邊緣衍射、行波、爬行波與邊緣波。其中鏡面反射對RCS的貢獻最大,也就是垂直於雷達入射方向的平板後向散射最大;其次曲率突變或者不連續的介面(縫隙、尖端)容易產生強散射;因此隱身戰機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角反射器結構,曲率突變,和尖端。

    殲20的平滑的外形,菱形機頭設計,儘量只使用幾個特定角度的折線,不連續處(如雷達罩,蒙皮接縫,彈倉,尾部發動機噴口處)設計成鋸齒形狀,可以將雷達波散射到偏離機頭正面角度的少數幾個方向上;也就是機頭正面反射最小,在特定極小角度範圍有強散射,但敵方雷達很難接收到。

    此外殲20的DSI進氣道+S彎擴散段,讓進入到進氣口的雷達波多次反射後衰減至很小水平,無法產生後向散射。

    這樣設計的結果是殲20機頭+/-30°獲得了超小的RCS。我們可以看一下國外機構模擬的殲20RCS:

    殲20和Su57各個角度的RCS對比。顏色越冷偏灰代表RCS越小,白色代表RCS最小;越紅代表RCS越大。可見殲20的機頭正向一定角度內,RCS非常小,而且明顯有在特定角度上集中散射,在雷達螢幕表現為閃爍效應(即無法持續跟蹤鎖定);Su57 基本上見不到白色部分,整體RCS比殲20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而且沒有閃爍效應。足以證明殲20隱身設計的優秀。

    關於隱身戰機設計的規則,詳細可以看我發表的文章:

    《隱身戰機是怎樣設計的?六代機該如何發展?看這篇就夠了》

    https://www.toutiao.com/i6643962526667112967/

    超音速巡航能力

    超音速巡航能力是眾多軍事評論家和軍迷詬病殲20的一點,認為殲20裝備的AL-31F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殲20裝備的發動機到底是AL-31F還是增推版的99M1還是中國產發動機,我們暫且不去推論;就說說殲20裝著三代軍用渦扇發動機到底有沒有可能超音速巡航。

    首先超音速巡航的定義,是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以1馬赫以上的速度維持較長時間的進行巡航飛行。也就是說,你短時間進入超音速是不行的,開了加力也是不行的。這就要求發動機軍用推力非常大才行。看起來是這樣吧?

    但是超音速巡航,發動機只是一方面。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鬥機空中9.5噸,裝備的雙發M88發動機,軍用推力僅50KN,加力推力只有75KN;法華人不是大地主,沒有餘糧,發動機不行就在外形減阻設計上精打細算,結果獲得的巨大收益。結果陣風可以在外掛副油箱和導彈的情況下進行1.4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殲20比起陣風,對超音速升阻比的最佳化顯然是更加合理的。超音速下激波阻力佔到總阻力的很大一部分,由於四代機的普遍設計只考慮跨音速的升阻比,對超音速飛行的減阻最佳化不夠,所以超音速的升阻比普遍不高,只有1.5~3;

    而殲20為了滿足超音速巡航,採用了大後掠角的雙三角翼;機身嚴格按照等截面積規律設計;由於大後掠角機翼不適合亞音速機動性,殲20增加了一對鴨翼,這樣就兼顧了亞音速機動性。

    殲20的機身,前寬後窄,這是因為機翼的截面積是前窄後寬,典型的“蜂腰”特徵,符合激波阻力最佳化特徵。由於中國先進的風洞技術加成,這樣的構型在樣機做出來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殲20採用了大後掠角的機翼,阻力系數進一步降低。一般認為殲20的超音速升阻比在5.4~5.6之間;這個數字其實比F22的6還小,個人持保留意見。因為殲20的機翼後掠角比F22更大。

    那麼保守一點取升阻比為5.4來計算,那麼殲20起飛重量30噸時,以1.5馬赫飛行,只需要5.5噸也就是每臺2.75噸的推力。這個推力AL-31F能不能提供呢?顯然是可以的。

    上圖為AL-31F發動機的包線圖。在15KM,1.5M的速度下,其推力大約有42KN;也就是將近4.3噸的推力。兩臺就是8.6噸推力。這個推力讓殲20超音速巡航顯然是綽綽有餘了。

    殲20的超機動能力

    殲20由於三角翼的後掠角較大,不利於亞音速升阻比;因此在前面增加了鴨翼和邊條翼。透過近距耦合的鴨翼以及鴨翼、邊條翼、襟翼產生的脫體渦流,增加殲20亞音速升力係數,同時,脫體渦流大大增大了附面層脫離時的攻角。這使得殲20在沒有裝備向量發動機的狀態下也擁有非常棒的失速效能和亞音速機動性。

    殲20的渦流,這麼大的攻角附面層才開始有脫離的趨勢

    殲20的渦流從照片上至少可以看到6條,而且都巧妙避開了垂尾。這差不多是現有五代機最多的。

    殲20 J-turn

    至於超音速機動,這一開始就是殲20設計中的重中之重。引用殲20飛行員的話說: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超音速下的6G大過載機動使得殲20可以以能量優勢擊敗任何四代,四代半戰機,整個過程就跟老鷹捉小雞一樣。

    超級資訊優勢

    殲20的態勢感知能力完全就是瞄準F-35去的。殲20和F35一樣,擁有全向視野的EODAS(分散式孔徑系統)和EOTS(周向的光電瞄準系統),讓殲20在不借助雷達的情況下,透過光電裝置看到360°的景象,有利於在雷達靜默狀態搜尋目標;

    殲20的EODAS和EOTS

    超強的態勢感知能力這個恰恰是F22不具備的。也難怪2018年洛克希德·馬丁放話說美國打算研製新一代隱身戰機,要同時具備F22的超機動和F-35的態勢感知能力;這兩樣,殲20都具備啊。

    殲20使用的是天線增益最大的AESA雷達,保守估計T/R應該在2000個以上;F22是2000個,也就是說殲20至少具備不弱於F22的探測能力;F22對1平方米的目標發現距離大概是180海里,殲20也只會比這個數字更大。

    外貿的KLJ-7A孔徑僅600mm,就集成了千餘個陣元,對外宣稱探測距離170km(一般是以探測1平方米大小目標為準);殲20的AESA孔徑差不多有1米,超過2000個陣元沒有任何難度;假使單個器件平均功率一樣,那麼殲20的雷達功率是KLJ-7A的至少一倍,按照雷達距離公式,殲20對RCS 1平方米目標探測距離超過200公里,這也與F22的公開的雷達效能比較接近。

    AESA雷達還不止探測距離遠這一個本領。AESA可以使用超大的頻寬,旁瓣抑制,頻率捷變技術,讓敵方預警機和戰鬥機雷達很難捕捉到自己的雷達訊號,電子戰能力和PESA和PD不可同日而語。這些技術最早在美軍的F22和F35上應用,但也早已被國內的雷達設計所突破。

    配合上殲20先進的航電系統,彈艙內2發PL-10E+4發PL-15的配置(未來可升級成2+6)可以“無傷”虐殺四代機,一架殲20無傷擊落3~6架四代機是完全可能的;而面對F22的時候彈藥數量有些劣勢,但是PL-15超長的射程(150km~180km)和更大的不可逃逸區可以取得先機。

    總結

    殲20是一款具備了4S的五代戰鬥機,目前殲20的進度十分順利,已經完成了小規模服役試訓,開始面向一線空軍作戰部隊批次服役。今年年初東部戰區就接收了2架殲20。立足於國土防空的基礎上,可以說任何來犯的強國,都將碰一鼻子灰回去;而周邊的國家,面對殲20組成的機群,只能自求多福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的人如此反感心靈雞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