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一波

    消炎藥在醫學上主要是指解熱鎮痛抗炎藥,有非甾體類和甾體類兩大類。非甾體類消炎藥包括我們熟悉的阿司匹林、布洛酚、對乙醯氨基酚等;而甾體類消炎藥主要是指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和地塞米松。

    而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自然產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抑制或殺滅病原體或腫瘤細胞,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了。

    那麼抗菌藥呢?抗生素與抗菌藥之間其實就是“大範圍”和“小範圍”的關係。抗生素是針對能夠抑制、殺滅的所有生命體,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腫瘤細胞等的藥物,範圍較大;而抗菌藥物主要是指能夠殺滅細菌的藥物,範圍較小。因為能引起人體感染的,除了細菌以外,還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過去流行的非典,它就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藥物。

    那麼三者如何使用呢?

    炎症是泛指身體對多種損傷因素出現的防禦反應,如“紅腫熱痛”等,所以,當醫生說改善“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時所用的藥物,其實是指解熱鎮痛類藥,即“消炎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或撲熱息痛(商品名“泰諾林、百服寧、必理通”等)、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消炎痛)。而我們常說的抗生素並不直接對這些炎症反應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的,因此,如果日常生活因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過敏等引發區域性軟組織瘀血、紅腫、疼痛等症狀時,都應選用消炎藥,而不宜選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當然,如果這些“炎症反應”是由細菌感染所致,這時選用的抗生素又可以稱為抗菌藥,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等。

  • 2 # 生命召集令

    很多人都分不清抗生素,抗菌藥和消炎藥,那麼如何正確認識三者之間的差別呢?

    首先,就概念而言。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抑制或殺滅另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包括天然抗生素(如青黴素G)和半合成抗生素(如頭孢菌素類)。過去曾把“抗生素”稱為“抗菌素”,後來發現這種叫法並不科學,實際上抗生素不僅能夠殺滅細菌,而且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此外還具有抗腫瘤和抑制免疫的作用,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分類大體包括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類、多肽類、抗真菌類、抗結核菌類、抗腫瘤類及免疫抑制劑,其中前六種抗生素以抗細菌為主。

    而抗菌藥是具有抑制或殺滅細菌作用的藥物,包括前面提到的抗細菌類的六種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如磺胺類、喹諾酮類和呋喃類。實際生活中,人們因細菌感染性疾病而使用抗菌藥,發現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的症狀消失了,所以常常將“抗菌藥”誤稱為“消炎藥”,顯然這種叫法是不科學的。其實在醫學專業術語中,並沒有消炎藥這個概念,嚴格地講應該將“消炎藥”稱為抗炎藥,指的是在炎症反應過程中,能夠抑制機體自身致炎物質產生和釋放的一類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即解熱鎮痛類(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撲熱息痛等)和甾體類抗炎藥(主要為糖皮質激素)。

    其次,就作用途徑而言。需要提及一下“炎症”與“感染”的區別,感染指的是外來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導致的區域性或全身炎症反應。而炎症指的是機體面對損害時,自身做出的一種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究其病因,可將其分為感染性因素(如外來病原微生物)和非感染性因素(如變態反應,機械損傷等),可見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是引起炎症反應的病因之一,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抗生素和抗菌藥是針對病因治療,即引起機體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而抗炎藥主要是對症治療,即緩解區域性的紅腫熱痛,抑制自身致炎介質的生成與釋放。

    最後,就如何選藥而言,對於感染首選抗生素治療,需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合理選藥。抗菌藥選擇應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的結果而定,嚴格遵循規定用藥,並不能以臨床症狀緩解作為停藥的指標;針對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炎症首選抗炎藥,同時還應該儘快明確疾病的原發病因,及時做到標本兼治。

    本期答主:張欣欣,醫學碩士

  • 3 # 醫患家

    (特邀回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炎症是指機體對感染、外來物質或其他原因所致損傷的一種應激反應,可分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無菌性炎症)。炎症外在表現為特定部位的紅、腫、熱、痛,或全身反應如發熱等各種不適。治療炎症的藥物有抗生素、抗菌藥和消炎藥,這3類藥物一樣嗎?那麼,有何區別呢?

    抗生素,一般是指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殺滅或抑制病原體作用的一類物質。

    抗菌藥,指對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藥物(如喹諾酮類、磺胺類等)。

    由抗生素和抗菌藥的含義可知,抗菌藥所指範圍稍廣於抗生素,抗生素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而抗菌藥還包括化學合成藥。

    抗生素和抗菌藥主要是針對感染性炎症,其是由致病微生物(病原體)感染機體導致的炎症。因此,抗生素或抗菌藥可殺滅或抑制造成炎症的源頭-病原體。

    消炎藥是既具有影響機體炎症反應機制,又具有抗炎作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消炎藥和甾體類消炎藥。非甾體類消炎藥有布洛芬、洛索洛芬、雙氯芬酸等;甾體類消炎藥有潑尼松、甲強龍、地塞米松等。消炎藥主要針對的是非感染性炎症(無菌性炎症),其是由於抗原刺激、無創性外傷、自身免疫原因等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炎症,該類藥能解除機體的非感染性炎症反應,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炎症。

    由上可得,抗生素或抗菌藥主要用於引發炎症反應的感染性疾病,而消炎藥主要是用於非感染性的炎症。

    參考文獻:

    1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64

    2李定國.抗菌劑≠抗生素≠消炎藥[J].家庭用藥,2011:52-533寇林元.抗生素抗菌素消炎藥有什麼區別[J].健康嚮導,2016:114林能明.科學用藥:常見病臨床藥師用藥答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163,206

  • 4 # PSM藥盾公益

    老王:我家孩子感冒了,還有點發燒老王:我今天拉肚子拉了好幾次老王:這幾天嗓子有點腫痛老張:可能是嗓子發炎了,吃點消炎藥應該就會好的

    很多家庭中都會常備幾盒“消炎藥”,不管是感冒發燒,還是頭疼腦熱,總覺得吃點“消炎藥”多少有點作用。

    但你知道所謂的“消炎藥”都是指什麼藥?

    是抗生素嗎?

    抗生素和抗菌藥是否一樣?

    什麼是炎症?

    說消炎藥之前,咱們先搞清楚炎症是什麼?

    我們常說的炎症跟醫生所講的炎症有略微的差別。醫生常講的炎症是一種症狀的體現,區域性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並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的名稱。炎症可以是由感染引起,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骨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就屬於無菌性炎症。

    消炎藥指什麼?

    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跌打損傷等都可以引發炎症。由此,消炎藥指的就是針對引發炎症的原因而減輕炎症反應的藥物。消炎包括消除病原菌引起的炎症,也包括消除非病原菌引起的炎症。

    消炎藥≠抗菌藥

    什麼是抗生素?什麼是抗菌藥?

    抗生素特指由微生物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的物質。除了大家熟悉的青黴素和頭孢,還有抗腫瘤抗生素和免疫抑制類抗生素。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除了各種抗生素,還包括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如喹諾酮類 藥名:XX沙星)。

    抗菌藥物和抗生素的概念既有區別也有部分重疊,並非單純的包含關係哦。

    消炎藥≠抗菌藥

    1、抗菌藥只針對感染引起的部分炎症有效,對病毒、過敏、跌打損傷等引發的炎症並無消炎作用。

    2、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治療時須使用抗病毒藥物,使用抗菌藥是無效的。

    3、還有一些如過敏引起的炎性反應(如過敏性鼻炎),多是機體的自身反應過強所致,可以區域性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

    4、如果像骨關節這樣的部位發生炎症,非甾體類抗炎藥(如XX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是治療這類炎症的首選,它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可以緩解症狀、改善關節功能。

    用藥建議

    如果發現有炎症,及時就診並確診病因最重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消炎”。例如使用抗菌藥把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控制住後,由此引發的炎症自然就消了。另外鑑於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而造成的濫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切勿在無專業指導下自行決定使用。

    看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如果以後再有人跟你說感冒吃點消炎藥,你們可以昂首挺胸地告訴其他人:消炎藥跟抗菌藥不是一回事,別在管阿莫西林叫消炎藥,人家可是正正經經有自己的名字呢!

    以上由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廣東省藥學會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楊倩之 提供答案!

  • 5 # 藥事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感冒、發燒、嗓子痛、外傷或者其他情況下,聽到有人問:“你吃消炎藥了嗎?”或者說“你得吃點消炎藥了。”那麼這個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藥”到底是什麼呢?他跟“抗生素”和“抗菌藥物”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藥通常就是指抗菌消炎藥,包括抗生素、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但是這種說法是有一定誤區的。

    從專業角度來講這三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首先,先要弄清楚它們的概念。

    抗生素,是指由各種微生物產生的,能殺滅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質。分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前者由微生物產生,後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半合成品。常用的有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如青黴素、頭孢拉定、頭孢曲松等。

    抗菌藥物指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藥物(磺胺類和喹諾酮類等)。由此可見抗菌藥物的範圍更廣,涵蓋了抗生素。抗生素和抗菌藥物都是對細菌引起的感染有效。

    消炎藥即抗炎藥物是指用來消除炎症的藥物,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溼作用的藥物。通常分為,甾體類消炎藥(類固醇類)和非甾體類消炎藥(非類固醇類)。常用的甾體消炎藥主要是糖皮質激素,主要有:地塞米松、可的松、氫化可的松、甲潑尼龍等,常用的非甾體消炎藥,主要有,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吡咯昔康、雙氯芬酸鈉等。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炎症,炎症就是組織器官受到某種刺激,如外傷、感染等有損傷的因子刺激後發生的一種以防禦反應為主的病理過程。表現為區域性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炎症是人體的自動防禦反應,雖然患者感覺到疼痛等不適,但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但是如果發生在重要器官,或者發生在透明組織的炎症等也是有害的。

    發炎是生物體對病原體的反應之一,即便有些發炎是因為感染引起,炎症反應亦不等同於感染。

    由上了解,我們可以發現,明確由細菌引起的感染要用抗生素或者抗菌藥物,如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感染性腹瀉,外傷引起的傷口感染等。注意,對病毒引起的感染無效。而非甾體消炎藥主要用於非細菌感染性炎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肌腱炎、肌肉痛,牙痛,痛經,牙痛,發熱,感冒引起的疼痛等。這類藥物胃腸道反應常見,表現為腹脹、噁心嘔吐、胃灼熱等,嚴重可引起胃腸道出血或潰瘍,長期過量服用也可引起肝損傷,以對乙醯氨基酚常見,故需飯後服用,且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

  • 6 # 醫學微視

    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這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三種藥分別是什麼——

    抗生素: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

    抗菌藥:凡對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物質統稱為抗菌藥。

    看了這兩者的定義,大家很明顯能看到,抗菌藥實際上包含了抗生素。

    至於消炎藥,則是老百姓對於抗感染藥物的俗稱,抗感染藥物包括了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寄生蟲類藥物以及抗生素等等。

    老百姓認為引起炎症的原因有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寄生蟲感染等,所以老百姓會把抗感染藥物稱為消炎藥。

    實際上這種認為是不科學的,在醫學上,炎症是泛指機體對於各種損傷性因子的防禦反應,炎症的臨床表現為區域性紅腫熱痛,常用來治療炎症的藥物是非甾體類的解熱鎮痛類抗炎藥物,如布洛芬等。

    總的來說,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有區別、有聯絡。

    雖然藥物品類繁多、名稱複雜,但是想要在“藥海茫茫”一眼發現抗菌藥,也不是不可能的。

    識別抗菌藥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名字,藥品名字裡哪些詞幹提示我們該藥物為抗菌藥?讓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友情提醒:請在WiFi環境下播放,4G包年使用者和土豪隨意)

    【如何一眼識別“抗菌藥”?】

    主講人:楊淑桂——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北京醫學會“臨床藥物專家組成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安全行動計劃專家” ;全國社群醫療服務志願團副秘書長 ;《中華醫學資訊導報》編委 ;《中國醫藥科學》雜誌編委 。

  • 7 # 京虎子

    在現實生活中,抗生素和抗菌藥往往是不分,但細說起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抗菌藥是抗生素的一部分,除了抗菌藥之外,還有抗真菌抗生素、對付其他微小病原抗生素。因為在具體應用中,細菌感染是主要的考慮,導致抗菌藥和抗生素常常混用,這種混用是可行的,不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消炎藥則不然,消炎藥和抗生素的混淆是中文世界的一個嚴重的錯誤醫學概念。

    人們習慣把抗感染成為消炎,這是錯誤的。

    儘管感染會導致炎症,但感染不是炎症。感染是細菌、病毒、真菌等在人體內造成的,炎症則是身體對此產生的反應,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導致的炎症。

    炎症是身體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屬於先天免疫。炎症的目的是清除有害刺激包括受損的細胞、刺激物和病原,並開始癒合過程。炎症剛開始的時候,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有時候炎症會導致炎症,變成自我延續,這樣就對身體有害了。

    消炎藥一是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包括布洛芬、萘普生、阿斯匹林等,二是糖皮質激素,包括強的松和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這一類才是真正的消炎藥。

    因為副作用的緣故,消炎藥通常只能短期使用,尤其是口服糖皮質激素。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人們所怕的激素濫用,說的就是糖皮質激素,但該用還是要用的,不要長期使用,還是利大於弊的。

  • 8 # 醫露

    一有個頭痛腦熱,馬上就會有人在身邊提醒:“吃點抗生素吧!”

    或者喉嚨痛了,又會有人說:“吃點消炎藥,很快就好了。”

    這樣用藥真的可以嗎?

    抗生素和消炎藥是一回事嗎?

    事實上,抗生素只是抗菌藥物中的一類。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分為兩類:一類是抗生素,如青黴素等,另一類是合成抗菌藥,是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的抗菌藥物,如磺胺類、咪唑類等。

    相對於“抗菌藥”這個我們在生活中沒那麼常用的藥學名詞,“消炎藥”可就常見多了,我們在平時就常能聽到這種對話:

    “你那兒有消炎藥嗎?我喉嚨有點發炎。”

    “有啊,我剛好留了點。頭孢、羅紅黴素還有那啥沙星,你要吃哪種?”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

    抗菌藥≠消炎藥

    在藥學裡嚴格講並沒有“消炎藥”這個說法。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糖皮質激素類藥只要對症治療都可以“消炎”。

    通常當人們用“消炎藥”這個詞時(比如去藥店買藥時),他實質上想表達的藥都是“抗菌藥”,因此這是一個被誤用已久的詞。

    一般市售的“消炎藥”其實多指“解熱鎮痛抗炎藥”,是指一類抑制炎症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等作用,主要針對紅、腫、熱、痛等症狀發揮作用,能夠緩解、抑制這些炎症症狀。

    常用的“消炎藥”有2類:

    1、解熱鎮痛類

    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雙氯芬酸鈉(如扶他林)、保泰松(雖然有個“松”字但它不是激素)、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塞來昔布、尼美舒利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類

    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可的松、醋酸潑尼松龍等。這類藥屬於對症治療藥物,它對導致症狀的各種病因是沒有直接作用的,它也不能殺滅病原微生物。

    消炎消炎,消的是什麼“炎”?

    細菌感染可以引起炎症,但是炎症不一定都是由感染引起的,即感染和非感染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因此,炎症可以分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1、感染性炎症

    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區域性組織和全身性炎症反應。比如你用髒手直接抓東西吃導致了腹瀉,或是做完外科手術傷口卻化膿了,亦或是扁桃體腫大還帶有膿點,多半都屬於感染性炎症。

    2、非感染性的炎症

    即無菌性炎症,典型病症為類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跟腱炎等。

    導致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感染、物理、化學等多種因素。不同病因的炎症得吃不同的藥。

    常見的炎症所對應的藥物如下:

    1、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需使用抗菌藥治療,即常見的青黴素、紅黴素、頭孢XX、XX沙星……

    2、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支氣管炎等,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比如常見的抗流感病毒藥物金剛烷胺,或是治療皰疹性角膜炎的阿昔洛韋等。

    3、非感染性炎症需針對具體疾病使用抗炎藥或者其他抑制炎症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4、特殊炎症如過敏引起的炎性反應,多是機體的自身反應過強所致,需要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識別抗菌藥物:

    1、處方醫生告知。

    2、查閱說明書。當看到治療感染或治療某某菌引起的疾病時可判斷為抗菌藥物:牢記常用的抗菌藥物,如青黴素、阿莫西林、紅黴素、頭孢菌素類、左氧氟沙星、慶大黴素等。

    其中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基本原則有:

    1、已查明感染病原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藥物,感染病原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

    2、無論是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還是治療性應用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畢竟抗菌藥物的選擇及用藥方案的制定專業性很強,如果擅自用藥不僅藥不對症,而且會導致抗菌藥物的濫用,引起細菌耐藥率的上升。

    3、為了不生病預防性使用各種抗菌藥物。臨床已經證實,企圖長期預防或防止各種細菌入侵的措施往往是無效的。同時,長期使用抗菌藥會使耐藥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產生“超級細菌”,我們將無藥可用。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名爵HS的價格和價效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