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奮鬥青春

    薩拉熱窩事件起因是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帶著妻子興致勃勃地坐著敞篷汽車來薩拉熱窩巡遊並檢閱軍事演習。 對於奧匈帝國來講,挑選6月28日在薩拉熱窩搞軍事演習是最二的。 這一天,是塞爾維亞500多年前在科索沃戰役中失敗、被土耳其征服的國恥日。你以征服者的形象來訪問,就是蔑視人家的痛苦。於是,塞爾維亞“黑手會”和波斯尼亞青年會密切聯絡,制定了行刺計劃。 但斐迪南大公夫婦對此一無所知,完全沉浸在小夫妻度假的快樂氣氛中。 當天上午,薩拉熱窩Sunny明媚,夏意正濃。街上擠滿了人,有的人在歡呼,有的人在沉默中觀望。檢閱了軍事演習之後,斐迪南大公夫婦坐著敞篷轎車駛向市政廳,汽車行駛當中,突然聽到了爆炸聲。警察斷定說,爆炸的聲音是塞爾維亞人制造的袖珍雷管發出的。有人看到一個黑色的小物體在空中飛過,那就是塞維利亞人扔的炸彈。這個炸彈是朝著大公夫婦的坐車飛過去的,但是司機反應敏捷,立刻踩油門加速行駛。斐迪南大公也看到了炸彈,還下意識地回手做了一個阻擋的動作,炸彈又向後飛了一段距離,在大公夫婦身後不遠處落地爆炸,炸壞了跟在後面的一輛汽車,炸傷了幾個人。但大公夫婦沒什麼事兒,只是夫人的脖子被彈片擦了點兒皮。 但刺殺還沒結束,實施刺殺計劃的共有6名年輕刺客,他們除了炸彈還帶著手槍。從有人扔炸彈算起,到車隊抵達市政廳,斐迪南夫婦的轎車,沿途駛過了三個刺客的伏擊地點,但這三個刺客都沒有采取行動。然後,斐迪南大公來到市政廳,接受市長的歡迎。市長知道剛剛發的事兒,卻在歡迎詞中宣稱:薩拉熱窩全體人民都非常尊敬斐迪南大公,並對他的來訪感到高興。這讓人感覺十分荒謬可笑。 如果此時斐迪南大公結束一天的行程,也可能一戰就不會這麼快爆發了。結果大公為了耍酷,說剛才受傷的人裡有自己的隨從,堅持要去醫院看望他們,顯示一下君主對臣民的關懷。大公要求夫人留下避免危險,但是夫人拒絕了,表示無論如何也要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把大公夫婦送上鬼門關的是波斯尼亞的地方長官,這人信誓旦旦地向大公表示,薩拉熱窩不會再有什麼危險了,他說自己很瞭解塞族狂熱分子,說這幫人能力有限,每天只能組織一次刺殺行動。 於是,大公的車隊再次出發了。 改變歷史的暗殺 也許是命中註定,斐迪南大公要在薩拉熱窩畫上生命的句號。在經過一個路口時,大公的司機發現走錯了路線,只好停車換擋,準備掉頭。 此刻,一個令人震驚的巧合出現了,司機掉頭時,恰恰停在一個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人面前,離他只有幾米遠。普林西普時年19歲,是刺殺小組的最後一名成員,也是刺殺小組的組長。 普林西普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拔出手槍,瞄準停下的轎車,連開兩槍。如果轎車在行駛中,不見得能打準。但此刻,轎車停下了,歷史改變了。當車子再次啟動的時候,一股血流從斐迪南大公的嘴裡噴射出來,大公夫人在尖叫:“我的上帝,你怎麼了?”說完這句話,她自己也中槍昏倒了,頭正好落在丈夫的兩膝之間。同車的波斯尼亞地方長官還以為他們倆是被嚇昏的呢,沒當回事兒,但是大公明確意識到,自己遇刺了。 這時候有人跑過來,圍住大公,撕開外套,想檢查一下哪兒受傷了,大公硬撐著因為他是軍人連說沒事。” 與此同時,這名刺客舉槍瞄準自己的頭部,人群當中有人制止了他;在搏鬥中,他吞下了一瓶氰化物想自殺,沒想到毒藥是從地攤販子的手裡買的,已經過期了;他還掙脫了警察,想跳到河裡淹死,結果河水太淺。這哥們兒三種死法都沒死成。  由於普林西普不滿20歲,按照當地法律不能判死刑,就被判了20年監禁。他還說自己沒計劃刺殺索菲,對她的死表示遺憾,說明這小夥子還有點兒紳士情結。1918年,他死在了監獄裡。 斐迪南大公夫婦在遇刺幾分鐘之後就死去了,子彈打得非常準。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的訊息傳到維也納,立即引發了騷動。當時83歲高齡的奧匈帝國皇帝聽到這個訊息,不知是喜是悲,他不喜歡這個侄子,但是又見過了太多親人的非正常死亡:兒子自殺;他的一個兄弟去墨西哥當皇帝被槍斃;另一個兄弟放棄公爵頭銜後離奇失蹤;最慘的是,老婆茜茜公主被人用銼刀暗殺,兇手是個有神經病的無政府主義者,本來是要刺殺義大利國王,因為沒錢買火車票,就轉而把她刺殺了。這時候,皇帝已經有點兒糊塗了,他的私人秘書記得皇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種更高層的力量,已經重新恢復了秩序。唉,這是我難以做到的。” 老皇帝確實糊塗了,他絕對想不到,要想恢復秩序,得有一場空前慘烈的世界大戰!

  • 2 # 狐狸晨曦

    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索。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在奧匈帝國治下的波黑首府薩拉熱窩,刺殺了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而幕後則是源自沙皇俄國的泛斯拉夫民族主義,引爆了巴爾幹地區這個世人皆知的“火藥桶”。

    巴爾幹問題的起源,要追溯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帝國,並陸續征服巴爾幹信仰基督教的諸民族,對他們的奴役持續了數百年。

    十九世紀後,巴爾幹各民族紛紛試圖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擺脫民族和宗教的雙重壓迫。1821年的希臘獨立戰爭,打響了反抗土耳其人統治的第一槍,在英、法、俄三大歐洲列強的集體支援下,希臘人民歷時八年苦戰,取得民族獨立,也讓巴爾幹其他民族深受鼓舞和響應,加速了奧斯曼帝國的崩潰瓦解。

    1830年,希臘最終取得獨立。

    從東羅馬帝國滅亡起,信奉東正教的沙皇俄國就自命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稱“第三羅馬”。歷代沙皇的夙願,都是為基督教世界收復被土耳其人改稱為“伊斯坦布林”的君堡,建立斯拉夫人的新羅馬帝國。然而,面對俄國的擴張野心,英國和法國不惜聯手,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1855年)中大敗俄國,一度斬斷了北極熊伸向巴爾幹半島的利爪。

    因此,迫於英法壓力,一時無法赤膊上陣的沙俄,遂改為採取代理人策略,在巴爾幹地區掀起泛斯達夫主義浪潮,歷時數十年之功,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阿爾巴尼亞等一個個巴爾幹民族國家紛紛取得獨立,俄華人也被巴爾幹民族視為救星。

    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後,當普魯士實現了北德意志各邦國的統一,打造了一個新興的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從此被排除於德意志的奧地利(奧匈)帝國,也喪失了足以爭霸歐洲的一流列強的地位,更由於自身內部矛盾重重,對於對外殖民擴張,並無太大欲望和動力。

    歷史上曾經是“天主教保護者”“歐洲之盾”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奧匈)帝國,對那些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民族的獨立運動,非但不曾伸出援手,反而因為畏懼沙俄的強大,和英華人一樣扮演著竭力拖俄華人後腿的角色,因此也站在了斯拉夫民族主義的對立面。

    同時,法國基於對德國復仇的強力慾望,迅速和俄國拉近關係,結成反德聯盟,導致了“鐵血首相”俾斯麥苦心孤詣建立的德奧俄三皇同盟的破裂的破產。

    1878年《柏林條約》,奧匈帝國和俄國達成妥協,在認可俄國策動的巴爾幹各國獨立的同時,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即波黑)兩地劃為自己的“託管地區”,實質上是兩大帝國的緩衝地帶。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一直期望將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都合併,實現建立“大塞爾維亞”的夢想,更進一步將奧匈帝國直轄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區也吞併,建立一個“全體南斯拉夫人的統一國家”。

    然而,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都是和奧地利人信仰相同的天主教民族。這兩個地區,自中世紀以來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屬地,當地民族對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援度,甚至高於匈牙利的馬紮兒人和波西米亞的捷克人,對奧匈帝國來說,等同於其絕不可分割的核心領土。

    1908年,奧匈帝國宣佈將統治了三十年的波黑地區正式併入帝國版圖,也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舉國公憤,俄國一度要支援塞爾維亞開戰,但因此之前日俄戰爭(1905年)的失敗,元氣未復,在德華人的最後通牒下被迫讓步。

    從此,德華人支援的奧匈,俄華人支援的塞爾維亞,沒有了緩衝區而直接接壤的兩國,令巴爾幹地區成為一觸即發的大號火藥桶。

    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在俄國支援下,巴爾幹各國(希臘、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打垮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瓜分了所剩的絕大部分歐洲領土。然而,為了防止塞爾維亞趁機勢力大增,在奧匈帝國的堅持下,土耳其人割讓的阿爾巴尼亞地區獨立為新國家,而不是和塞爾維亞合併。這更雪上加霜地加劇了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的刻骨仇恨。

    因此,當1914年6月28日,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視察薩拉熱窩這個新進病入帝國版圖的波黑首府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視為形同開戰的公然挑釁,由一名青年學生普林西普執行了對皇儲夫婦的暗殺。當奧匈帝國發出最後通牒,欲藉此案件迫使塞爾維亞屈服時,被背後有傳統友好國家沙皇俄國,以及俄華人的盟友法華人這兩大列強支援的塞爾維亞人斷然拒絕。

    奧匈和塞爾維亞開戰後,俄法兩國發動戰爭總動員,之後德國和英國相繼參戰,以同盟國(德國、奧匈、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和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為兩大陣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同盟國聯軍在東線戰場一度大獲全勝,俄國割讓從白俄羅斯到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都被打成了流亡政府。奧匈帝國也達到了歷史最大版圖。

    然而隨著美國參加協約國,德國國內爆發革命,一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塞爾維亞人趁機將他們夢寐以求的波黑、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區盡數吞併,建立了夢想中的南斯拉夫王國。

    薩拉熱窩事件的暗殺者普林西普也被南斯拉夫政府視為其“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刺殺事件發生的大橋被更名為“普林西普橋”。

    然而,“南斯拉夫”這個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各異的新生國度,正如已經成為廢墟的奧匈帝國一樣,是背離民族國家原則的人為捏合產物,持續的七十餘年裡內部矛盾重重,最終在冷戰結束後,徹底分離。

    波黑獨立後,也重新將“普林西普橋”更名為奧匈帝國統治時期“斐迪南橋”,並拆毀了紀念普林西普的相關建築物。與之一同變成歷史的,還有持續數百年的泛斯拉夫主義夢想,唏噓一嘆。

  • 3 # 泥腿看客

    這個問題提的好,既有原因又包含經過。薩拉熱窩事件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殺了當時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和老婆索菲亞。這個事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也導致強大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我們都知道古代王朝的皇位繼承都是父傳子,兄傳弟,只有皇帝無後裔時,才會在親族中選擇,不過逃不出皇室族系。

    但歐洲皇室或者王室,在皇位和王位繼承上與古代中國不同。他們既有男系孩子繼承,也會傳給女孩,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等親戚都可能成為繼承人。

    閒話少說。奧匈帝國曾經是歐洲一個強大的帝國。雖然享國時間不長,但卻控制著東歐和南歐地區,一些小國被納入奧匈版圖。皇位傳到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時候,他僅有的一個兒子因為精神病死了,皇儲位置出現空缺。於是約瑟夫一世選定了侄子斐迪南大公作為皇位繼承人。本來與皇位無緣的斐迪南大公就陰差陽錯成了皇儲。

    首先,介紹一下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

    據資料記載,斐迪南大公是一個貪玩的主。打打獵,泡泡妞就是他的生活。但他接任皇儲後,一次去堂嫂家玩,卻相中了堂嫂家的女僕。

    堂堂帝國太子怎麼能找個女傭!約瑟夫一世聽說這事後,就讓侄子不要找這樣下賤的女人為妻。但斐迪南大公也很固執,就是要娶這個叫索菲·喬特克的女僕。甚至因為婚事與奧皇當面拍桌子。

    奧皇約瑟夫一世也很無奈,誰讓他沒多生一個兒子呢,但現在皇儲只能讓這個不聽話的侄子當。後來在皇室成員協調下,奧皇只能勉強同意侄子這門婚事,但有個要求:侄子老婆與她生的孩子都沒有繼承權。

    其次,介紹一下薩拉熱窩事件經過。

    斐迪南大公與索菲結婚後,他認為只要等奧皇一死,就可以成為皇帝,任何不可能的事都能實現。可是索菲的地位太低了,在奧匈皇室裡根本沒地位。即使參加舞會,索菲都被要求必須最後一個進入舞場。因為她是僕人出身,不能與皇族一起進入。

    最讓索菲生氣的是,斐迪南大公出門坐車,她都享受不了同車待遇。因為奧匈皇室有規定,僕人怎麼能與皇儲同車而行呢。她在奧匈皇室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剛出生的小孩,因為這些皇室小孩一出生就是大公。

    活得憋屈的索菲就向斐迪南大公抱怨。斐迪南大公也無法左右皇室的這種等級制度。為了滿足嬌妻憋氣的心理,斐迪南就帶索菲視察波斯尼亞地區。說是視察,實際上就是度假。

    到了薩拉熱窩後,斐迪南大公帶著老婆檢閱了部隊,總算讓這個皇儲妃找回心理平衡。但斐迪南耀武揚威的行為,卻引起塞爾維亞的人反感。後來斐迪南大公組織軍事演習時,目標針對的就是鄰近的塞爾維亞。這就更激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憤恨。

    當斐迪南大公演習完坐敞蓬車進入薩拉熱窩市區時,遭到一枚炸彈襲擊,當時沒被炸死。但汽車拐到一個街角時,19歲的普林西普出現了,然後開槍將斐迪南大公和索菲槍殺。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有33個,當時中國也以協約國身份參與了戰爭,成為戰勝國。

    第三,薩拉熱窩事件的原因。

    任何一個事件都有因果關係,薩拉熱窩事件也不例外。之所以發生這次暗殺事件,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

    1.佔領與被壓迫的因素。

    波斯尼亞地區在古代就與塞爾維亞同根同源,而且這個地區分佈了很多塞爾維亞人。奧匈帝國佔領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當然不願意。他們在歷史上就受夠了奧斯曼帝國佔領和壓迫,現在還要再受奧匈帝國壓迫,骨子裡必然有強烈反抗意識。

    2.好鬥民族的基因。

    都說巴爾幹半島是一個火藥桶。其實這個半島上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等人種與斯拉夫是親戚。而且這個民族特性好鬥,並不願受人奴役。雖然奧斯曼帝國統治過巴爾幹半島地區,但統治期間並不穩定,塞爾維亞人一直都在抗爭,只不過沒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罷了。這種民族特性,奧匈帝國沒有意識到。

    3.炫耀武力挑逗。

    斐迪南大公去薩拉熱窩可能光想著為老婆掙面子了,但他沒有意識到這裡人們早已醞釀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特別是斐迪南大公還用軍事演習劍指塞爾維亞,這個本來不受屈服的民族肯定要反抗。

    4.大國勢力交織。

    當時巴爾幹半島地區各種勢力交織,俄羅斯人早就想把勢力延伸過來,德國和法國等國也想佔領這一地區,就連奧斯曼帝國還想找回榮光呢。既然大國都相中了這塊地方,總要有個理由才可以去實現,於是“薩拉熱窩”事件來了。

  • 4 # 歷史領域老孔

    1908年奧匈帝國宣佈將波黑併入其版圖,引起塞爾維亞的舉國公憤,致使兩個仇恨的國家沒有了緩衝區而成了接壤的鄰國,由於德俄的妥協,兩國沒有開戰,但致使巴爾幹成了一觸即發的火藥桶。1913年巴爾幹戰爭,在俄國支援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巴爾幹國家打敗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瓜分領土時,奧匈帝國為了防範阿爾巴尼亞被塞爾維亞吞併,支援其獨立,這就更加深了塞爾維亞泛民族主義的仇恨。當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日,奧匈王儲菲迪南大公夫婦高調視察新併入的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人認為是公然挑釁,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殺王儲夫婦,史稱薩拉熱窩事件。隨後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其背後支持者德,法,俄,英及僕從國相繼參戰,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5 # 船長肆叔

    薩拉熱窩事件的前應後果弄清楚,基本上能瞭解歐洲大陸一戰前百八十年的歷史了。

    關於薩拉熱窩事件,可以參考其他比較專業的介紹比如維基百科。那些講的很專業也很詳細。

    在這裡我只是多囉嗦幾句。

    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不能孤立的去看,之所以絕大多數歷史書將這個事件定性為“一戰導火索”其實已經很明白了。

    之前造火藥,做炸彈已經做了很久了,最後給他插了一根引線,又被一個叫做普林西普的年輕人給點燃了而已。

  • 6 # 史海尋蹤

    薩拉熱窩是波黑的首都,瓦爾特曾經保衛過的城市,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在此被刺殺,稱“薩拉熱窩事件”,由此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巴爾幹地區處於亞非歐三洲要衝,臨亞得里亞海、地中海、愛琴海航道,戰略位置重要,是列強們爭奪的熱點地區,又有巴爾幹火藥桶之稱。

    事件背景。巴爾幹地區本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塞爾維亞脫離其掌控,建立王國。而相鄰的波黑此時屬奧匈帝國控制區,急欲擺脫奧匈帝國,與同為南斯拉夫族系的塞爾維亞合併,這引起了奧匈帝國的極大不安。

    為了保持自身在巴爾幹的利益,奧匈帝國企圖推翻塞爾維亞,這一想法得到了德國的支援。於是奧匈帝國準備於1914年6月28日,在臨近塞爾維亞的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假想敵是塞爾維亞,而這一天正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含有侮辱意味。

    這極大的激怒了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由此“黑手社”和“青年波斯尼亞”這兩個激進民族組織秘密籌劃刺殺行動,28日當天,一名叫普林西普的組織成員,成功的刺殺斐迪南夫婦。

    就是這樣一個事件,何以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呢?仇恨不是一天結下的,此前的歐洲由於列強對利益的爭奪,已經籠罩在戰爭陰雲之下。

    當時的歐洲存在幾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英德矛盾。作為新興的工業國,德國在二十世紀初崛起,勢頭甚至超出老牌日不落帝國—英國。德國不滿於對世界利益的瓜分,提出重新分配,而英國也不甘心德國代替自己老大的地位。

    德法矛盾。之前的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工業區。法國國內對德復仇,奪回失地的呼聲非常高漲。

    俄奧矛盾。對於巴爾幹地區,兩國都是興趣極大,俄國甚至扶植南斯拉夫族系力量,來對抗和削弱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

    除這三大主要矛盾,列強們對於利益爭奪還存在諸多矛盾。之前的意土戰爭,義大利奪取了北非土耳其屬地利比亞。以及各國對摩洛哥如火如荼的爭鬥等。

    由此促進了兩大陣營的形成,一方是以德國、奧匈帝國為核心的同盟國力量,另一方是英法俄意組成的協約國力量,薩拉熱窩事件,只是恰巧在合適的時機,引發了兩大利益集團的爭鬥,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

  • 7 # 地平線資訊

    1903年發生塞爾維亞軍人發動五月政變,使得民族主義高漲,與鄰國之間紛爭不斷,敵視奧匈帝國,試圖恢復14世紀的帝國,1912年至1913年塞爾維亞征服馬其頓和科索沃,發動驅逐保加利亞的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的勝利給奧匈帝國的塞族壯了膽,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並受到塞爾維亞的支援,暗殺斐迪南大公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暗殺當天的6月28日是聖維特節,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1389年塞族人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戰役。

    刺殺事件導致奧匈帝國決定向塞爾維亞開戰,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後,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星期內奧匈的盟友德國,與塞爾維亞的盟友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盟友法國與英國紛紛加入戰爭,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圖一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衣服)(圖二暗殺前幾分鐘大公夫婦)(圖三斐迪南大公像)(圖四槍手普林西普像)

  • 8 # 暗黑代理

    主要還是因為費迪南大公的死所致,要知道這一案件一直爭議很大,愛國者普林西普在被捕之後立馬就死於非命,總感覺是當時奧匈帝國利用費迪南大公的死來達到其獨霸塞爾維亞野心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岳飛精忠報國,戰功累累,為什麼會被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