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坦克一般用於進攻作戰,兼顧防禦;而坦克殲擊車一般用於防禦作戰,在進攻力量不足時,可勉強用於進攻作戰(阿登反擊戰時德軍投入了一部分坦克殲擊車用於進攻,損失很大)。

    坦克殲擊車怎麼來的呢?在殘酷的東線戰鬥中,雙方的坦克的火炮口徑越來大,穿甲能力也越來越強,裝甲也變得越來越厚重,戰爭初期生產的坦克地盤已經無法容納更大的炮塔和更厚裝甲,可是新型坦克的生產又遠遠滿足不了前線的需求,所以便有了放棄坦克的炮塔,只是把大口徑火炮和一定的裝甲安裝在那些過時的地盤上,以執行迫切的反坦克任務,坦克殲擊車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說白了,坦克殲擊車是為了彌補前線坦克數量的不足,以及對舊有坦克底盤的儘可能的運用,彌補己方坦克數量的嚴重不足。

    當然了,後期也在重型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了更大口徑的火炮作為重型坦克殲擊車以對付對方的重型坦克,無需再生產更大更重的底盤。

    由於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無法做到像坦克那樣在行進間快速的向各個方向射擊,所以在進攻時限制很大,非常容易被對方的反坦克火炮從側面擊毀。一般部署於可能遭到坦克突擊的防線,在反坦克炮單位的協助下,摧毀敵方的裝甲目標。

  • 2 # 總說裝甲

    在T71坦克殲擊車定名前後,美國軍方就急著訂貨,以應前線的急需。1943年11月,美國陸軍決定透過改造M10A1,生產500輛T71坦克殲擊車。不過,當時適於改裝成T71的M10A1車體只有300輛。為此,軍方又緊急從前線及後方倉庫調集了200輛M10A1,直到1944年底,才完成這批定貨的生產任務。1944年7月份將T71定型為M36坦克殲擊車。可以認為, M36和T71是同一系列的坦克殲擊車,二者在具體結構上差別也不大。M36坦克殲擊車的戰鬥全重為28.4t,比M10A1坦克殲擊車的戰鬥全重略輕。乘員仍為5人,但乘員的位置和M10A1的有所不同:炮長座位移至火炮的右側,車長在炮長之後,裝填手則移至火炮的左側,而駕駛員和機電員仍在車體的前部。M36坦克殲擊車主要武器為1門M3式90mm火炮,彈藥基數47發,彈種為穿甲彈、超速穿甲彈、榴彈等。其穿甲彈可在600m的射擊距離上擊穿德軍“黑豹”坦克的主裝甲;在2000m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黑豹”坦克的側面及後面的裝甲。而在二戰期間,坦克的交戰距離多在500m~1000m之間。炮口處有雙隔板式炮口制退器,利用炮塔液壓驅動裝置,火炮的最大射速為8發/min,然而在戰鬥條件下很難達到這一設計射速。輔助武器為1挺12.7mm重機槍,主要用於對空射擊,攜機槍彈1050發,另外車內還有卡賓槍5支,手榴彈12枚,發煙罐4個。可以看出,在二戰期間, M36坦克殲擊車的反坦克威力是相當強大的。

    M36坦克殲擊車大部分是以M4A3坦克為基礎的。發動機在車體後部,透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將動力傳遞至車體前部的變速箱,然後再傳至差速器、主動輪。和M10坦克殲擊車不同的是,其戰鬥室有炮塔吊籃,炮塔尾艙也有了明顯變化。M36的車體部分的裝甲厚度與M4坦克的相同,炮塔部分:正面和防盾處均為76mm,側面及後部為38mm。不過它的炮塔頂部仍然是敞開的,這一點對於防空和防炮彈破片非常不利。所以,在後期生產的M36坦克殲擊車炮塔上加裝了摺疊式簡易裝甲板,從而提高了炮塔頂部的防護力。

    M36坦克殲擊車的最大速度為41.8km/h,最大行程為249km,均比M10坦克殲擊車略小。M36坦克殲擊車有三種型號:由M10A1改裝的,稱為M36坦克殲擊車;以M4A3坦克為基礎的,稱為M36B1坦克殲擊車;由M10改裝的,稱為M36B2坦克殲擊車。其實,在作戰使用過程中,對M36做過若干改進,如加裝炮塔頂蓋等等,但沒有定名為另外的型號。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付太平洋戰場上的島嶼爭奪戰,美軍緊急改裝了一批裝有進、排氣管的M36坦克殲擊車。

  • 3 # 特別懂槍的隔壁老王

    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個坦克世界玩家,對於WOTer而言,這算是常識啦。

    首先,坦克大部分都有炮塔,炮塔能夠轉動360度射擊,比如上面的IS2坦克這樣。

    但坦克殲擊車,大部分沒有炮塔,炮管可以小幅度轉動,想要徹底調轉炮口,只能移動車身了。就像下面的4號坦克殲擊車這樣。

    當然,少數坦克殲擊車也是有炮塔的,比如下面的美國M36坦克殲擊車,但有炮塔的坦克殲擊車總體不多。

    為啥坦克殲擊車沒炮塔呢?

    炮塔很昂貴,取消炮塔,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此外,火炮直接安裝在車身上,雖然不靈活,但空間更大,好佈置,能裝更大的火炮,威力也更好。

    此外,沒了炮塔,車輛低矮,輕,發動機功率不變,機動性更好,也可以在正面多裝點裝甲,防護也更好。

    總之吧,坦克殲擊車是一個很有消費率的選擇。

    最後,放一個獵豹坦克殲擊車的模型。

  • 4 # 翻山看世界

    坦克殲擊車可分為老式和新式。老式的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德國“獵豹”。這種坦克殲擊車使用128毫米Pak 80 L/55炮。這種反坦克炮比一般坦克中使用的大得多(同時在蘇聯T34坦克中使用的7英寸坦克炮),其傷害自然要大得多。

    此外,由於坦克殲擊車使用大口徑反坦克炮並具有較大的後坐力,舊坦克殲擊車基本上沒有獨立的炮塔,而是炮兵/底盤的整合。坦克有一個獨立(可旋轉)的炮塔。

    基於前一點,老式坦克殲擊車都是履帶式。現代現代坦克殲擊車使用反坦克炮(帶獨立炮塔),其中大多數也攜帶反坦克導彈。行走裝置是帶輪的,所以它也被稱為“反坦克自行火炮”。

    第四,坦克殲擊車基本上在實戰中扮演“誘捕”(戰術防禦)的角色,因此除了大口徑武器,盔甲更薄(為了減輕重量),機動性通常高於坦克。

  • 5 # 瘋狗的輕武

    看名字就知道了啊,坦克殲擊車這個名字就非常帶有反坦克屬性啊。

    坦克本身設計於一戰,其目的是憑藉厚裝甲抵禦槍炮用以衝破敵軍陣地,車身上的機槍用來清掃步兵,火炮用來擊毀工事。

    坦克這玩意期初就是個用來破陣的、堅固的、可移動的火力點。

    而坦克殲擊車則是在二戰才普及,它的本身只是將一門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裝在具有移動能力的履帶式底盤上。

    而這個底盤往往會拆早期的過時坦克來用。當然,用拖拉機的也行。比如德國的一號坦殲用的就是I號坦克的底盤加了一門繳獲的捷克斯洛伐克4.7cm炮

    正常來說 坦殲為了能讓較小、負重能力也不咋地的過時底盤安一門相對大口徑,大倍徑的炮,一般會選擇無炮塔設計。(美畜M10那種奇葩不算...)

    其實吧,坦殲只能說是二戰這種全面戰爭時期。坦克更新迭代太快,導致早期的坦克主炮無法擊穿後來的坦克,於是拆了炮塔換上一門足夠擊穿的大炮而成的一種特殊時期產物。

    而且坦殲的職責主要也是反裝甲,由於沒有炮塔,它射界很小。也缺乏機槍火力,因此不大擅長近距離作戰以及對付步兵。

  • 6 # 鐵血戰史1927

    坦克就是運用厚重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配合超高的機動性進行軍事進攻的進攻性武器;而坦克殲擊車很好理解,就是用來殲擊坦克的戰鬥車輛,除了火力強大之外還要求機動性要跟上坦克,當然一定的戰場防護力也要保證的,因此是看起來長的像坦克的防禦性武器。這是最主要的區別,具體的我往下說。

    德國像式坦克殲擊車

    當坦克第一次登上戰場的時候,就震驚了各國,這種能夠移動的裝甲武器初次作戰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各國都在急於研製自己的坦克,除此之外就是在考慮怎麼對付坦克、研究反坦克武器,最有效的就是反坦克炮,這個時候反坦克炮還是夠用的;當進入二戰後,坦克被德軍叢集使用的時候,戰爭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以往的牽引式反坦克炮,在機動性上完全跟不上作戰需求,這種情況在蘇德戰場上體現的很深刻,蘇德兩軍的坦克都令對方很頭疼。這個時候必須要開發一種新的反坦克武器,因此一種能夠獨立機動的反坦克炮車應運而生,就是坦克殲擊車,在坦克底盤上加裝火力強大的反坦克炮 。

    蘇聯S100坦克殲擊車

    坦克殲擊車是一種純粹的反坦克武器,同一級別的坦克殲擊車和坦克要求坦克殲擊車的火炮穿甲能力要更強於坦克,要求在遠距離上能夠從正面幹掉坦克。我們知道坦克的正面裝甲是最厚的,因此想要從正面擊穿坦克的裝甲,就要求坦克殲擊車的火力足夠強大,配備比坦克火力還強大的火炮,這樣以來坦克殲擊車的底盤要求就比較高,因此,坦克殲擊車的底盤用的都是現役中型或者重型坦克的底盤,極少有重新設計底盤的,裝備長身管高初速火炮,而且也保留了一定的防護力,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機動性。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二戰時期的蘇德兩國坦克殲擊車取消了殲擊坦克的炮塔,火炮和底盤一體化,可以說蘇德兩國的坦克殲擊車是基於實戰中最具代表性的;英美兩國是土豪,仍然保留了炮塔。這裡說一下自行反坦克炮跟坦克殲擊車是有區別的,總體上自行反坦克炮要比坦克殲擊車更輕型。

    美國M10坦克殲擊車

    美式坦克殲擊車,看起來更想坦克,比如M10坦克殲擊車,它與坦克的區別就是皮薄火力猛。坦克可以衝鋒陷陣是因為裝甲足夠厚,而美式坦克殲擊車就不行,為了保證火力強大,後坐力自然大,M10採用了M4中型坦克的底盤,為了保持足夠的機動性只能減少M10坦克殲擊車的裝甲厚度。當然為了減少後坐力改進的M10A1坦克殲擊車還安裝了炮口制退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反坦克導彈的大量裝備,真正意義的坦克殲擊車已經很少了。再者輕便的自行火炮更有發展潛力。

  • 7 # 冷兵器研究所

    坦克殲擊車這個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存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各主要參戰的工業國都有研製裝備。

    坦克殲擊車在二戰時主要有三大流派蘇聯、德國、美國。

    蘇聯坦克殲擊車的風格很簡單粗暴,就是把坦克撤掉炮塔裝門大炮去打德國怪獸。

    比較典型的就是SU100坦克殲擊車。它直接就是把T34/85拆掉炮塔,裝了一門100MM口徑火炮。

    大家可以對比下圖左側的T34/85和右側的SU100。

    德國流派的一個分支跟蘇聯有一些類似。比如四號坦克殲擊車、費迪南、獵豹、獵虎。

    都是直接拿坦克底牌改成坦克殲擊車,但裝甲都很厚。

    另一個分支就是直接小車架個大炮,然後裸奔。比如著名的犀牛坦克殲擊車,為了塞下88炮,直接敞篷了。

    基本上蘇德的坦克殲擊車都比較好辨認,有能動炮塔的是坦克,沒炮塔或固定炮塔的是坦克殲擊車。

    而最不好辨認的是美國的坦克殲擊車。因為美國的坦克殲擊車都帶能動的炮塔。比如著名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

    當然,美國坦克殲擊車雖然帶能動的炮塔,但炮塔是敞篷的,可這要近距離才能分辨出來。遠了真不好說……

    比如阿登期間德軍就用黑豹坦克偽裝過美國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

    簡單總結歸納一樣,坦克作為陸戰的主要突擊武器,要面對多種作戰情況,火力、防護和機動性這三大要素比較均衡。而坦克殲擊車主要目的是為了反坦克,火力是第一位的,所以它們會在防護和機動性上做相應的犧牲和減弱。

  • 8 # 守夜人墨冥

    一個合格的坦克必須有一個合格尺寸和防禦的炮塔, 不然放不下基本夠用的反坦克炮 ,或者防禦低下送人頭 ,所以坦克炮塔註定不會很輕。

    比如30噸的坦克有5 6噸被炮塔用去了 ,並且坦克越輕車體越小 ,就限制了不能裝口徑比較大的坦克炮 ,這個噸位只能上75炮 ,90炮基本做夢。 而去掉炮塔坦克底盤負荷低 ,可以一定程度強化車體底盤 ,空間也大了可以上90炮了, 這樣火力大了, 防禦也一定程度提升 ,當然 損失了射界。

    比較極端的德國的裴迪南,獵虎反坦克殲擊車,正面能有150毫米的裝甲,主炮都上了128了,而英美多數都是75小水管。。。

    坦克殲擊車其實也可以有炮塔 ,這個是根據各國戰略戰術資源決定。 主要防禦使用 ,當然是沒有炮塔比較好, 防禦更好生產簡單成本低 反正敵人進攻方向固定。

    美國佬的坦克殲擊車就多數有炮塔 ,但是車體裸奔 ,但是有了炮塔和更大的炮 ,可以伴隨坦克進攻 ,於是美國佬就有了兩種坦克殲擊車。

    簡單總結下,坦克需要有均衡的正面和側面

    而美國佬的多數都是帶炮塔的,主炮大一個級別,車體裸奔,比如狼獾,地獄貓系列,車體就30毫米。。。。還是敞篷車。。

    當然,美國佬也有T95那種鐵烏龜。。。。

    這種一看就弱點明顯的東西顯然只是幹侷限性很大的活 給坦克打下手 指望這些去遠端奔襲穿插顯然是送人頭的

    防禦,一定的火力,不能去送人頭各種打不穿。而坦克殲擊車要求的是更強大的火力更好的防禦或者更低的成本。 前者用來反坦克或者在高烈度前線反重型公事,後者用來在低火力前線輔助陸軍進攻。

  • 9 # 紅色手電筒

    坦克殲擊車屬於自行反坦克武器,在二戰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比較普遍,在冷戰時期,也還是有一定的裝備,但是隨著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坦克殲擊車已經很少見了。三號突擊炮或者是坦克殲擊車,可以說確定了坦克殲擊車的標準。德華人特別喜歡這種小車扛大炮的東西,從三號突擊炮開始搞出來一大堆的坦克殲擊車,或者叫突擊炮。向敵人學習是最快的,德華人搞了一大堆坦克殲擊車,對面的蘇聯人也沒閒著,也是一大堆用坦克底盤上邊裝上一門口徑更大的火炮,不過蘇聯人叫這種東西是自行火炮,蘇聯人統計裝甲車輛的時候,通常坦克和自行火炮都是放在一起統計。

    坦克殲擊車最早是德華人把一些已經無法適應戰場環境的輕型坦克上邊的炮塔拆掉,換上反坦克炮,比如把1型坦克的底盤上換上繳獲的法國47毫米反坦克炮。不過,真正使德軍意識到坦克殲擊車的戰場價值的還是3型突擊炮。

    應該說坦克殲擊車,自行反坦克炮,突擊炮之間並沒有特別嚴格的區分,三種裝甲戰鬥車輛在二戰時期都是用一個相對比較輕的底盤上安裝一門口徑比較大的火炮,象3突就是在不到20噸的底盤上安裝了一門75毫米炮,而用T-34底盤的蘇聯自行火炮用152毫米火炮的都有,不過為了裝這門火炮,付出的代價就是去掉了可旋轉的炮塔。不過一些自行反坦克炮也是有旋轉炮塔的,就像中國的89式自行滑膛炮,美國的M-10,都是有旋轉炮塔。美國的坦克殲擊車,雖然有炮塔,但是上邊沒有頂,遇上雨天容易存水,而且美軍當時有一個很特別的想法,坦克是用來打步兵的,對方的坦克是坦克殲擊車的對手。

    不過,和正經坦克相比,反坦克殲擊車的裝甲還是比較薄,尤其是有旋轉炮塔的那些,如果沒有旋轉炮塔,倒是可以用很厚的前裝甲,但是火力的靈活性就沒有了。總體來說,坦克殲擊車是用來打坦克的埋伏的,自身的裝甲比較薄,很難和坦克正面對抗,主要是用在防禦。

    而坦克則是現代陸軍的核心,厚重的裝甲,強大的火力,還有強勁的動力,是現在的坦克又成為了陸上資訊化系統優先選擇的平臺。雖然說最近新型坦克的推出速度沒有冷戰時期快,但是對於坦克的現代化改裝從冷戰結束到現在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型號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內部的資訊化程度可是天翻地覆了。現代的坦克殲擊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支援步兵的裝甲車輛,已經不是單純的用來反坦克了,而且支援步兵的任務似乎更重要了。

  • 10 # 軍事編輯部

    看問題兩個圖片,一個二戰時期的坦克,另一個是現代的坦克。不光二戰時候坦克殲擊車盛行,現代也有的,那我的回答就具體介紹現代的坦克殲擊車和現代坦克的區別。現代坦克殲擊車在當代陸軍裝備體系種,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地面裝甲戰鬥車輛,其相比於主戰坦克來說,雖然同樣具備一樣甚至更強的火力,也擁有較為完備的火控系統,但其防護能力相對來說較差,一般來說,其裝甲僅僅能在一定距離上防禦一些小口徑火炮的直射以及炮彈破片的攻擊等。

    上圖是俄羅斯的"章魚"坦克殲擊車,其特點是重量輕,具備空投能力,且配備有一門125毫米滑膛炮,且彈藥與其他配備125毫米滑膛炮的俄系主戰坦克是一樣的(除T14外),目前,其主要配屬給俄羅斯空降部隊使用,故而可以為空降部隊提供十分不錯的直射火力支援。

    美國的M1128裝甲火炮系統,該武器系統在使用上也有一點現代坦克殲擊車的韻味在裡面,而其配備的無人炮塔上面配備一門採用彈鼓式自動裝彈機的105毫米線膛炮,且可以發射貧鈾彈,因此,火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故而,在其使用上,就會與我們所熟悉的主戰坦克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眾所周知,主戰坦克往往都擁有較為厚實的裝甲防護能力,因此,其在戰場上即可以同敵方的裝甲部隊進行抗衡,也可以用來執行對某一地區的攻堅戰甚至是殘酷的城市戰或巷戰,而坦克殲擊車雖然在火力以及機動上不輸主戰坦克,但由於其防護能力較差。

    因此,在執行類似攻堅戰或者城市戰/巷戰來講,其相對來說就會變得更加容易被擊毀,因此,在作戰使用上,坦克殲擊車一般主要用來執行一些伏擊敵方裝甲部隊的任務,以及利用其機動效能好的優勢,執行一些快速穿插、或對敵方某一薄弱區域進行突襲亦或者是對己方戰場上的缺口進行"救火"的任務。而在其他方面,坦克殲擊車在某些國家的陸軍裝備體系裡會出現配屬給炮兵部隊進行使用的情況,而對於各國的主戰坦克來說,其不外乎都是配屬給正經的裝甲部隊或機械化部隊進行使用。

    義大利的"半人馬"系列8X8輪式坦克殲擊車,其擁有不俗的火力和機動力,但防護能力還是較為薄弱的。

    因此,綜合來講,雖然在外觀上 ,其同樣是底盤上頂著一個裝備大口徑火炮的炮塔,但現代坦克殲擊車與主戰坦克在具體的使用上卻是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用法,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兩種也是完全不同的地面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