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常吸貓
-
2 # 老照片
古代皇帝的生日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像漢代稱之為嘉慶節,晉代稱作啟聖節,唐宋時期名號更是繁多,不同皇帝都有不同的稱謂,等到遼代稱千齡節,金稱天壽節,元稱名聖節,明清時期就稱呼萬壽節了。
唐朝以前,皇帝過生日還沒有形成一個定製,也就沒有專門慶祝生日的禮儀了。到了唐玄宗的時候,文武百官上表恭請以玄宗生日八月初五為“千秋節”以作慶祝。在皇帝生日,全國放假三天,舉行慶祝活動,朝野共同歡度“國慶”。在京城裡,京官要向皇帝祝壽,敬獻美酒和禮品,皇帝也要按照品級高低賞賜文武官僚。
有清一代,皇權空前加強,皇帝的生日慶祝也成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活動,慶賀禮儀煩瑣、規模盛大,遠遠超過了前代。萬壽節這一天,全國上下都要搞活動慶賀,京師與各個省都要建設道場,誦經祝壽;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則要分隊而列,想著紫禁城叩頭拜壽。在這這些皇帝萬壽節中,要數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康熙六十大壽的活動最為隆重了。沿街30裡鋪滿細軟的黃沙,一路張燈結綵。每一處街鋪,每一座城門,都用朱漆彩繪,寫滿“壽”“福”字;路邊搭滿一座座的戲臺,精彩的劇目輪番上演。
-
3 # 葦說歷史
現代人對於生日格外看重,不要說剛剛滿週歲的孩子和年過古稀的老人,就算家裡的貓貓狗狗都照過不誤。那麼古人也是逢生日就開party嗎?今天我來給您說說。
古代中國是典型的農業國家,人們要掌握播種、收割的時間點,必須對四季的變化、氣候的寒溫非常敏感,因此中國古代的節日,大多與曆法上的節氣相關,也有一些日子,由於在曆法上月日排序相同,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也被劃為節日,如三月三的上巳、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陽等等,這些日子有時雖也與人物紀念有關,但日期卻與人物的生日沒有直接關係。
對於生日文化的由來,人們一直眾說紛紜。早在先秦《禮記·內則》中就有記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這裡“弧”是指弓,“帨”是指佩帶在身上的帕子,意思是說孩子生下來時,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門的左邊掛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門的右邊掛手絹。
最早提到生日慶祝的,是在關於慶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廟會記載中。3世紀初期,“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三國志·吳書》卷4《劉繇傳》)。
最早談到慶祝凡人生日的是《顏氏家訓》,其中提到南方有在孩子第一個生日時“試兒”的風俗。當時的生日慶典主要是要向父母表示感謝,而不是要慶祝過生日人的出生。
俗話說:“兒的生日,母親的難日”。拋開十月懷胎不說,每當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作為孩子的母親必須忍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因而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做生日的本義就是要“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劬”就是勞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透過做生日來追思母親臨產及分娩時的痛苦,體會父母哺育的艱辛。
比如南朝梁元帝蕭繹生於八月六日,每到這一天,他都要齋戒,然後舉辦佛教集會,宣講佛法。他的父母都篤信佛教,因此蕭繹就用宣講佛法來過自己的生日,同時也是孝順父母、感念他們生養之恩的意思。
喪父的男子更是不能在自己的誕辰日宴飲作樂。隋文帝楊堅也曾經下詔,要求全華人民在六月十三日自己生日這一天舉國吃素,以此儀式來追思自己的雙親。
當然了,也有例外,比如腐敗的高官。《水滸傳》第16回那一場開啟了強盜團伙的重大搶劫案,搶的就是打算送給宋徽宗朝權相蔡京(1047—1126)的價值十萬貫銅錢的壽禮。北宋滅亡之後,蔡京被視為罪魁禍首,並被抹黑成為邪惡的亡國大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理由認為,高階官員,不管腐敗與否,都時興慶祝生日。
中國自古就講究尊老重賢,只有老年人,才能過大壽。新生嬰兒滿週歲時,會舉行“抓周”。古代人們平時過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幾個雞蛋,糊弄一下就過去了,這叫“小生日”。直到滿60歲才有資格賀“壽”,也就是過“大生日”。這時候可以大擺戲臺,親朋好友還會送上珍貴的禮物和美好的祝福。
所以,在古代想要過個像樣的生日,還得有活長命的本事。
-
4 # 文藏
皇帝的生日
百福壽為先,祈求長壽是長久以來人們的美好追求。生日作為人生之始,人們常常透過各種活動去慶賀這樣的一天,古人寄予祈壽的情懷也被現如今的Party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皇帝至尊,其祈壽祝福的活動也成為此類活動的至高形態。從唐玄宗始有皇帝將自己的生日設為節日,叫做千秋節,以後歷代名稱各異且逐步豐富創新,至明清兩代基本固定,即稱萬壽聖節,簡稱萬壽節。
乾隆款青玉填金百壽字蓋碗
皇帝生辰令節作為王朝的一項典禮,由開始的歡愉逐步走向莊嚴,至清代達到極致:從唐代的便殿行禮轉為在正殿太和殿行禮;把萬壽節與元旦、冬至並列為皇家三大節;大臣向皇帝行禮由再拜上升為三跪九叩,反映出皇權至尊的極端模式。從意在君臣宴樂轉為意在強化在家為孝、在國為忠的統治意識,宣揚尊崇孝道敬老,維繫社會統治的穩定。藉萬壽聖節的機會,朝廷出臺相應惠澤萬民的政策,這對緩和社會矛盾,促進文化昌盛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乾隆款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萬壽無疆盤
萬壽聖節的本質自古以來,人們為延長生命進行過各種努力與嘗試。秦始皇曾派徐福攜童男童女海上求仙藥,後代數多帝王煉丹服用祈壽。採取祝壽這種形式,則是自唐太宗始,把帝王生辰定為一項節日,藉萬民歡慶以求得心靈的寄託。及至清代,各項制度集大成,慶壽活動更加豐富。帝王慶壽作為一項禮儀制度,更加完善,既有皇帝的萬壽節,又有皇太后的聖壽節,還有皇后與太子的千秋節,亦有惠及耆老壽民的千叟宴。
銅鍍金松棚果罩
中國古代,凡是節日,多與自然節氣、習俗相聯絡,如因人設節者,皆後人為紀念辭世者的節操高尚,如端午節之紀念屈原、寒食節為紀念介子推。或者宗教節日佛誕節,亦是為紀念佛祖彌勒誕生。為生人設節,唯此萬壽聖節,且帝位更替,節日易時多變。透過生辰設節以及所行各種儀式的表象,我們可以看到皇帝唯我獨尊、不斷強化皇權的本質,而萬聖壽節設立本身亦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黑漆描金萬福紋壽字形盒
隨著時代的流轉,萬壽聖節主要的意義也從宴樂歡娛,轉化為目的性更強的集權工具。以個人生日設節從唐代開始並被後世沿襲,當時突破了自古未有為生人設節的成規,突出了帝王的絕對權威。而唐宋之時,每位帝王人各一節,互不沿用,而且只有皇帝本人接受行禮,並不為生母皇太后上壽,重在強調個色彩,唯我獨尊。光緒款黃地粉彩花卉紋“萬壽無疆”碗-區域性
帝后本屬一體同尊,元代皇帝聖節時皇后尚可與皇帝一同御殿受賀,明代則為皇后御臨坤寧宮接受朝賀。但到了清代,皇帝萬壽節,不僅皇后不可與皇帝一同接受百官朝賀,而且,皇后還要在內廷率妃嬪向皇帝致賀,將皇后置於皇帝臣僚的位置,唯其性別不同而需在內廷行禮。明清以後,儘管亦為皇后生辰設節,但不能與皇帝同名,並且稱為「千秋」—只能與皇太子的生辰同名,「千秋」與「萬壽」相比自然等次懸殊。在封建社會後期,皇權愈發強化,級更加分明,不僅表現在君臣有別,而且亦表現在帝后有等。
一善堂款藍地粉彩鳳串牡丹裡紅蝠壽盤
萬壽聖節的弊端自皇帝生辰設立聖節,從唐宋時期的滿朝同賀,到明清時期的普天同慶,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個別方面還延至後世。萬壽聖節慶典,對當時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無疑是朝廷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了社會總資源,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乾隆帝為慶祝八旬萬壽,提前兩年於53年3月14日,即上諭內閣,特派大臣總理五十五年萬壽慶典事宜,派阿桂、和珅、劉墉、福長安、胡季堂、金簡、李綬、伊齡阿等總辦。
銀鍍金壽字火碗
有明確檔案可查的是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旬壽辰,為此慶典,清廷至少耗費銀兩達一千多萬,相當於當時歲收入的六分之一。封建社會後期,為達到皇帝專權,明代廢除三省制設立內閣,到了清代內閣亦更形同虛設,皇帝朝綱獨攬,徹底專權。確定的君王至高無上地位,這也是中國古代設立萬壽慶典等各種禮制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而透過舉行聖節各項禮儀,樹立皇權的至高無上,亦為達到「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封建時代的終極目的。 -
5 # 三分文說
對於華人而言,生日五無疑代表著一年中某種特殊的意義和快樂。生日在一方面代表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同時也是母親一生中最辛苦的日子之一,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自己的生辰八字還代表這自己以後的仕途和命運。現在人們過生日一般會吃上一頓好的飯菜,邀請三五好友喝喝酒,吃吃蛋糕,就結束了。對於一些稍微大型一點的生日宴會還會邀請別人來家中做客,燃放煙花爆竹,吃長壽麵等活動。說了這麼多,那麼大家知道古代皇帝們有是如何過生日的嗎?今天3分文說就一起來給大家聊一聊古代皇帝們是如何慶祝自己的生日宴會的!
其實皇帝過生日這個習慣的從唐代才開始蔓延開來,那時的皇帝宴會就是一場宮廷的大型聚會。這一天皇帝會在宮中大擺宴席,招待文武百官,並且輔以歌舞助興。而隨著封建統治者越來越注重貪圖享樂,皇帝過生日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奢華到令人蒼目結舌的地步,用簡單的八個大字來概括就是: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首先,在皇帝生日的這一天,不管在宮裡還是宮外,街道、皇宮、牆壁,凡是皇帝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步子能邁到的地方,都要以綾羅綢緞來裝飾,展現出皇家的一種獨特風範。
其次,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員,在這一天不管身處何方,或鎮守邊疆,或處理國事,在這一天都必須在工作上的地方朝京城的方向立一個香案,然後行大禮。而民間的百姓呢?在這一天都必須要穿上華麗的服飾,並且停止一切的屠殺,包括屠宰牲口和犯人。有些時候皇帝還會大赦天下,減輕對一些犯人的刑罰和免去一些死刑犯的罪行。
最後,所有的封疆大吏在這一天都得回到皇宮來參加皇帝的生日宴會,和京城的官員們一起對皇帝行大禮,並且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這些禮物大都價值連城,或是天下的奇珍異寶,又或是各國精美的裝飾物品。
當然,最主要也是最盛大的就是舉行慶祝大典的時候了,這一天夜晚皇帝會在皇宮大擺宴席,冷菜、熱菜、甜品、天下佳餚應有盡有,場面堪比滿漢全席,而且還要舉辦足足兩個時辰之久才宣告結束。
-
6 # 穿插游擊隊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前兩天聽說一件事,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就是去年娶個貴妃又把她廢了的那位國王,他前陣子過生日,帶著王后和隨從到國外花天酒地度假去了。
這老哥自打登基以來就幹了不少離經叛道的事兒,到國外過生日也算一個,因為按照王室傳統,國王的壽宴必須要在本國舉辦。
其實從歷史上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一國之君的生日宴都代表著一種傳承,都有很多規矩。
01
中國古代皇帝如何過生日?
先說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朝,一想到宋朝那麼富有的一個朝代,皇帝過生日還不得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啊?
還真不是,宋朝皇帝過生日都要吃外賣,這個傳統來自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登基以後第一次生日,本來準備不過了,新國剛立百廢待興,能省點是點。
但那天晚上群臣進宮上表來賀,趙匡胤這個馬上皇帝,性情豪爽,被大臣誇美了,一時興起就說要大宴群臣。
有關部門一聽就犯難了:御膳房的火早就熄了,廚子也回家了,咋招待這麼多人啊?
太祖合計了一下說:“那去叫外賣吧,能買到啥就吃啥!”於是,光祿寺的官員佈置場地,御膳房的雜役擺上桌椅,內庫裡的太監搬來酒水,又派人到宮外酒店和飯攤上採購菜餚。
那時候外賣跟今天有點像,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去接單,你想吃什麼了就跟那家機構去說,他們會把訂單交給餐館,餐館把菜做好之後,再讓夥計拎著食盒把菜送到你家。
送菜的夥計跟今天不一樣,是餐館自己負責配送,食盒也是特殊加工過的,最底層有炭火,不管是多冷的天也能保證這菜是熱菜。
雖然有這麼多人忙前忙後,但這場宴會畢竟是臨時起意,所以還是出了不少差錯。
古代喝酒和吃菜是分不開的,上酒了就一定要上菜,沒有說菜沒擺上先連幹三杯的,送餐的夥計可能是中間磨蹭,這酒都倒好了菜還沒送到。
有幾個小太監特聰明,去庫房拿出來不少乾果水果之類的,先擺上,又殺了一隻羊,弄了個羊肉刺身。
皇上和百官就著這些喝了第一杯酒,一直喝到第四杯,大臣們都快灌水飽了,外賣才送到,就這樣大家算是過了一個熱鬧又寒酸的生日。
不過趙匡胤感覺不錯,以後每次過生日就都吃外賣了,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樣做是體察民情,還能給天下做表率,號召大家勤儉節約。
過生日吃外賣這個事,雖然沒寫進國法家規,但太祖爺一輩子都是這麼來的,他那些後輩誰好意思違背?
所以宋代皇帝過生日的時候也都吃外賣,每次皇上快過生日了,全國各地的大廚小販都擠著往首都跑,萬一皇上點了我的東西那就等於給我做廣告啊,這些人進了首都後要先經過開封府官員和御前侍衛的層層篩查,能留下來的不僅得手藝地道,還得有忠君愛國之心。
等到過生日那天,這些小販就會被攏到一條街上等著皇上挑。
一時盛況被傳為佳話,後來康熙又辦過一次,乾隆皇帝也辦過兩次,再往後就沒人請長者吃飯了。
一是因為後來的皇帝沒有活那麼大歲數的,再一個這種宴會太折騰老頭了,那麼大歲數折騰到北京,舟船勞頓不說,還得喝酒吃肉,知道的以為是你給老人祝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催命的。
所以從乾隆駕崩以後,千叟宴就成了江湖上的傳說。
02
外國君主如何過生日?
除了中國,現在英國王室有一個習俗也跟過生日有關。
熟悉英國王室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女王每年要過兩次生日,一次在4月份,一次在6月份,其中4月份那次是她真正的生日,戶口本上就寫的這一天,6月份是官方生日,要出門接受群臣朝賀。
那這個官方生日是咋來的,還要從英國國王喬治二世說起。
喬治二世在1727年即位,是英國漢諾威王朝的第二任國王,此公在英國曆史上也是個十分特殊的角色,由於他同時兼任德國漢諾威公國的選帝侯,所以即便在繼位為英國國王后也長時間不理英國政務,而將國王本應管的事務交給首相,從而變相確立了英國的內閣責任制。
另外,這個人還特別愛打仗,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他御駕親征跟法華人打仗,在戰馬都被打死了的情況下,他拔出寶劍帶隊衝鋒,漢諾威軍隊士氣大增,最後以特別微小的代價贏得了戰鬥。
為了紀念這次輝煌的勝利,喬治二世說了,明年生日典禮上我要去首都大肆慶祝一番,訊息一出,英國的貴族和平民都跑到倫敦,在大馬路邊等著看國王,平時都逮不著國王的影,現在他能來可是個新鮮事兒。
喬治二世的生日是在11月,那年英國天氣異常寒冷,造成傷寒大流行,很多人都在冰天雪地裡等國王凍出了毛病最後送命。
▲2015年英國女王過官方生日 圖片來 自網 絡
更氣人的人,死了一大批人不說,國王根本就沒出席這場典禮,因為他說我要在首都慶祝生日典禮,但他沒說哪個首都,英華人以為他要在倫敦過,結果他是在漢諾威首府哥廷根與民同樂的。
英國民眾發現自己被放了鴿子就怒了,對國王的好感度蹭蹭往下掉,這時候正好有流亡在外的英華人在法華人的幫助下起兵造反,要支援新國王登基,新國王是被罷免的國王詹姆斯二世的孫子,被支持者稱為查理三世。
反對派一路上勢如破竹,馬上就要劍指倫敦了,不少被喬治二世放鴿子的貴族和平民也表示支援查理三世,就算這查三是境外勢力扶持上來的,就算他是個天主教徒,起碼他拿英華人當人啊,不會像喬二這樣拿人耍著玩。
喬治二世聽到這訊息趕緊回國,鎮壓了這次叛亂。
平叛以後國王痛定思痛,決定再辦一次生日典禮安撫民心,考慮到冬天太冷不適合出門,就把自己的生日定在夏天,6月第二個星期日,這才算重新收穫了英華人的支援。
▲2019年英國女王官方生日閱兵式 圖片來 自網 絡
打這起英國王室也就多了一條規定,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法定生日,國王必須要在這天出門接受群臣朝賀,英國上下普天同慶,而戶口本上記的那個生日沒人管,國王愛去哪去哪,想幹嘛幹嘛,這個傳統也一直保留到今天。
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也遵循了這個傳統,在每年的六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英國王室都會如期舉行閱兵儀式舉國同慶。
▲1999年,英國女王隆重接待東方長者 圖片來 自網 絡
而女王官方生日的皇家閱兵慶典,也是所有王室活動中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儀式。盛大皇家軍隊閱兵儀式通常有超過1,400名官兵、200馬匹和來自10個軍樂隊參加,是世界上最華麗的閱兵儀式之一。
回覆列表
《舊唐書》有載唐玄宗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慶祝自己的生日。這個節日有諸多名稱,天寶七年又改名為天長節,到了明清時期,千秋節則指的是皇后的生日,皇帝的生日叫做萬壽節。
唐代千秋節慶祝活動很多。開元十八年,玄宗在花萼樓接受百官祝壽,除了接收獻寶賀禮,還向官員發放賞賜,官員四品以上賞賜金鏡珠囊,五品以下則賞賜衣帛等物。千秋節當天,比較隆重而有趣的慶祝活動是舞馬。《唐書·禮樂志》記載:“明皇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各為左右分部目,衣以文繡,絡以金珠,每千秋節舞於勤政樓下。賜宴設酺,其曲數十疊,馬聞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抃轉如飛。或命壯士舉榻,馬舞其上,歲以為常”。除此之外,這個節日還有休假三天的福利。
宋代皇帝壽誕叫法也有,每個皇帝登基基本都要換一個名稱。南宋高宗生日為“天申節”、光宗為 “重明節”。《武林舊事》記載,在這一天,皇帝坐垂拱殿,樞密院及其軍官先上壽,禮畢後再坐紫宸殿,官員上下分班而立,先由上公詣御茶、進御酒、代表下面的官員跪致詞 “文武百僚臣某等稽首言:天基令節聖節名逐朝換,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語畢,下殿再拜。樞密則負責宣答。如此對答幾次才禮畢。後續的慶祝活動則按盞記,每盞所奏樂曲不同。
金朝皇帝過壽有萬春節、天壽節等名稱,慶祝方式基本上是太子帶著文武百官祝壽朝拜,然後外國使臣也來賀壽。到了元代,皇帝生辰名稱多為天壽節,不過元世祖的生日則很有意思,叫做聖誕節,此聖誕非西方的聖誕。
明清兩代皇帝生辰則叫萬壽節。清代除了王公大臣祝壽獻禮以外,外國使臣、北韓質子也會來祝壽。設宴慶祝、頒詔大赦也是常規活動,遇到整壽有時還會前往宗廟陵墓祭祀。所以,古代皇帝過生日不像平常百姓開心就好,還肩負種種政治任務,並不輕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