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咪寶貝傳媒
-
2 # 育兒網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智力發育備受關注,很多父母都在智力開發的領域鑽研。雖然大部分孩子智力正常,但仍有一部分孩子存在智力發育緩慢的現象,需要父母及時干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智力發育異常的幾個表現:
反應非常慢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反應遲鈍,比如摔倒了,要過了好一會兒才哭,對周邊的事物反應也非常遲鈍。由此可見,寶寶的反射神經發育很可能有問題。
注意力不集中
智力低的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如果孩子無法專心,又反應遲鈍,那麼父母要注意了,這可能是智力發育異常的表現。
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的大腦支配著操縱語言的系統,如果寶寶說話過晚,語言能力發育緩慢,那麼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
不喜歡笑
一般來說,愛笑的孩子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因為管理他們表情的中樞神經發育較好。而孩子不愛笑,表情不豐富,就要考慮是否是中樞神經發育出現問題。
寶寶發育緩慢
寶寶整體的發育情況和智力發育情況也有一定的關聯。如果寶寶整體發育遲緩,爸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吞嚥有困難
對於智力正常的寶Bora說,吞嚥是自然本能的反應。但如果寶寶吞嚥有困難,經常被嗆到,而且經常嘔吐,這可能是暗示智力發育有問題。
眼神渙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人判斷孩子聰明與否都喜歡透過眼神來判斷。如果孩子眼神渙散,眼睛裡沒有光,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智力發育異常的原因。
對聲音不敏感
寶寶隨著年齡的漸長,他們對外界的聲音也會越來越敏感,一點小聲音都會讓他們做出反應。但如果寶寶對聲音無反應,或者反應差,那可能是腦部發育出現問題。
-
3 # 兒科醫生王東記
首先先了解下什麼是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是指18歲以下,腦發育年齡的智力明顯低於同年齡兒童平均水平,同時有認知功能障礙,社會適應能力缺陷。
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有以下幾點1.吃奶困難,不會吸吮,容易吐奶
2.經常哭鬧,常有痴笑、張口、伸舌、流涎、撅手指等無意識的表情動作
3.眼神無神
4.面容、體態異常
5.尿味異常。有些智力落後的寶寶尿有特殊氣味
6.運動發育遲緩。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
7.有些智力低下患兒有視力和聽力缺陷。
溫馨提示: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智力低下的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檢查,判明病因,對症治療。
-
4 # 兒科醫生王玲
你好!首先,寶寶智力低下具有特別嚴重的危害性,很多的寶寶受到了智力低下的侵害,導致寶寶的智力發育異常,並且損害了寶寶的身體健康,阻礙到了寶寶的發育,寶媽們應當清楚的瞭解智力低下的知識,深入瞭解該病帶來的症狀表現。
下面為大家講一下五個月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呢?第一,平時哭聲少。餓的時候哭,尿溼的時候也哭。如果哭得很少,遇到什麼事情只會尖叫,或者對外界刺激顯得很淡漠,往往是智商低下的表現。
第二,動作笨拙。出生3~5個月的孩子特別喜歡玩自己的手,但到6個月後仍不會玩手或到2~3歲還喜歡將玩具往嘴裡放就不正常了。與同齡正常孩子相比,智力低下的孩子動作笨拙,等到學會走路後兩腳還是相互亂踢。
第三,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正常孩子2個月左右就會笑,4個月時能放聲大笑。如果小寶寶遲遲不笑,或者是很晚才笑,有可能是智力低下的發生,應當引起寶媽注意。
第四,眼睛功能發育不全。一般來說1個月的嬰兒就會用眼睛注意周圍環境,再大一點就會轉動眼球,跟蹤他有興趣的事物。但是智力低下的孩子則對周圍的人或物常常表現為無動於衷。
第五,對聲音反應差。小兒對周圍的聲響常常特別敏感,會害怕很大的噪音或者打雷之類的巨響。如果他對聲音沒有什麼反應,即便是聽到不普通的聲音也顯得特別“老實”,則常常是智力障礙的徵兆。
第六,餵養困難。智力低下的寶寶早期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是吃奶困難,不會吸吮,或者吸吮無力,咀嚼能力差,特別容易吐奶、嗆奶、嘔吐,營養吸收欠佳,導致體重增長緩慢等
溫馨提示:家長們清楚的瞭解到了五個月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了,這種疾病特別的普遍,且具有極其嚴重的危害性,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及成長,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將來,寶媽們需要將智力低下重視起來,全面瞭解該病的症狀表現,小寶寶發病之後要儘早就醫。
-
5 # 兒科周醫生
家長的這個問題可以這麼反過來問:作為家長怎麼樣能夠早期發現孩子的智力發育是否1正常?作為臨床醫生,我來幫家長解答,看家長是否有所啟發。
我們不管孩子處於幾個月,出生以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是不是一個正常孩子?將來是不是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而一個孩子的智力發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沒有一個家長不格外關注孩子的智力能力的發育。
孩子智力發育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實包括了人整個神經系統發育的過程,包括感知、運動、語言、情感、思維、判斷和意志性格的發育。
一、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是怎樣的呢?1、神經系統發育:
在胎兒時期,神經系統發育是領先與其他各器官組織的發育,胎兒到新生兒時腦的重量是成年人的25%,即370克,神經細胞數目也與成年人接近。隨著月齡及年齡增長,神經組織體積不斷增大、增多,4歲時神經髓鞘發育成熟。
嬰兒期特點:各種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傳導是比較慢的,因此嬰兒做活動容易泛化、疲勞、睡眠狀態。
新生兒期有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擁抱反射、握持反射及踏步反射;如果原始反射到了一定月齡不消失,則可能神經系統有問題。看下錶:
嬰兒到3~4月前的肌張力較高,2歲以內做巴彬斯基徵(用棉籤劃足底試驗)陽性是生理現象,家長不必擔心。
2、感知覺發育:
視覺發育:
新生兒已有視覺功能,有瞳孔對光反射;第2個月開始有頭眼協調和注視物體;3~4個月喜歡看自己手;6~7個月目光可上下隨物體移動;8~9個月可以有看見小物體;1歲半可以區別形狀,5歲區別顏色。
聽覺發育:
出生時鼓室還無空氣,聽力差;3~7日後聽力就比較好了。3~4個月聽到悅耳的聲音會微笑;6個月能聽懂爸爸媽媽叫他的名字;7~9個月能聽到聲源,區別聲音;1歲半左右可以尋找聲源;4歲聽覺完全發育。一般6個月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最關鍵時期,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聽力發育,否則,容易錯過聽力干預最佳時期。
味覺、嗅覺及面板覺:
出生味覺、嗅覺就很好了,4~5個月對對食物的味道很敏感,是味覺關鍵期,此時應準備新增輔食。7~8個月時能區別芳香與臭味。
新生兒的眼、口、手掌、足底等是面板觸覺最敏感部位,2個月開始對疼痛覺開始反應,對溫度很敏感。
3、運動發育:
大運動我們已經反覆說過,一般小兒運動規律有一個口訣:“2抬4翻6會坐,7滾8爬週會走”。也就是,6個月孩子應該能獨自坐,10個月會站,1歲會走,2歲能上樓梯、雙腳跳。
精細運動中6~7個月出現換手動作,可以對指捏東西或敲東西,9~10個月可以可以用拇指、示指撿東西,1歲以後會用勺;1歲半會帶積木2~3塊。
4、語言發育:語言主要受大腦、咽喉肌肉發育、和聽覺的直接影響,要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3個階段。
新生兒只會哭叫;3~4個月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無任何意識;6~7個月能聽懂直接名字;12個月說簡單1、2個單字;1歲半會說簡單的話;2歲能看圖說話。
二、什麼樣的嬰兒表現是智力發育異常呢?此表是人衛版《兒科學》嬰兒神經系統發育程序表:
那麼孩子智力有問題的表現有哪些?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有沒有宮內窒息缺氧史,出生後有沒有新生兒疾病篩查,瞭解一下唐篩的結果,如果這些都是正常的,一般家長不必過分緊張,如果有問題,那麼就是要在出生後不久進行合作的康復訓練。具體表現:
1、餵養困難:
如果合作出生以後十分難以餵養,餵奶嗆奶,溢乳、嘔吐,體重不長、瘦小,反應低下,這些異常反應說明孩子可能神經系統有損傷,以後的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2、體態及表情異常及呆滯:
如果孩子頭圍過大,眼裂寬、斜視眼、塌鼻樑、流口水,舌下垂,這些先天性的智力低下寶寶通常會在面部表情方面有所體現。
3、運動發育遲緩
孩子的各項大動作發育都遠遠的落後於同齡兒,如2個月不會抬頭,4月不會翻身,6個月不會坐。到5個月原始反射未消失,肌張力很高或低。
4、語言發育遲緩
怎麼引導發不出喃喃的聲音。
總而言之:孩子從小智力發育是需要一個綜合性考量的,首先要清楚孩子的出生史、宮內發育、分娩史、唐篩是否陰性,家族遺傳性疾病史,其次,才要關鍵孩子各個月齡發育程序分析判斷。這方面一定要藉助醫院的專科醫生進行評估,早診斷、早訓練。因為,神經系統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
6 # 代少甫腦癱康復醫生
對於五個月的寶寶,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智力發育異常:
1 睡眠不規律,夜間哭鬧多,安撫對情緒控制無效。
2不能逗樂,不能注視家人的臉,不能對語氣產生正確的反應。
3眼神呆滯,或者看著眼神機靈但是不能追視。
4過於安靜,不哭不鬧,睡眠過多,沒有情緒反應。
5預防接種對疼痛不敏感,對尿不尿拉不拉屎沒有反應。
6雙手不會抓握玩具,不能翻身,不會吃手,不能雙手抓握。
7不能翻身,不能自己抬腳到胸前。
-
7 # 陽光語言矯正師
5個月寶寶能力發育指標有哪些?
1、聽覺
能夠分辨出父母的聲音,喜歡有節奏的音樂;視覺與聽覺已建立聯絡,聽到聲音會用眼睛去尋找聲源;對悅耳和嘈雜的聲音刺激,能做出不同情緒反應;聽到物品或金屬落地聲能用目光去尋找;開始學習透過聽不同的音調來辨別不同的情緒。2、視覺
嬰兒床上的床鈴對寶寶已經失去了吸引力;眼睛能隨著活動的玩具移動,目光可以追逐移動的事物;看見觸手可及的東西想要抓握,眼手動作比較協調;可以注意到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的樓、車、風景等;對較小一點的物體感興趣,並學著去辨別顏色間的微妙區別。3、語言
寶寶開始學會發出一些單音節詞,如“啊”“哦”,並且一遍遍重複;看到父母或他人講話時,也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會發出清脆悅耳的笑聲;能區別父母、熟人和陌生人的聲音,對陌生人做出躲避的姿態;會用情緒和姿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4、動作
寶寶可以雙手抓住稍大的玩具,並且晃來晃去玩了;能雙手抱奶瓶吃奶,自己將奶瓶送入口;寶寶能夠自如的翻身,能夠自由活動頸部,環顧四周;寶寶趴著時會搖晃身體、踢腿、用手臂“游泳”;背靠著物體,已經慢慢嘗試獨坐;扶著腋下讓他“站立”,會用小腳彈跳起來,這個月,雙腿基本上能承受寶寶的全部體重了。5、智力
寶寶吃奶時會表現出愉快的情緒,會用小手拍奶瓶;照鏡子時,能分辨出鏡中的家人與自己;玩躲貓貓的遊戲會蒙自己臉逗大人笑;見到父母會揮手或舉起手臂要抱抱,會用微笑和發聲與人交流;看到渴望觸控的東西而又無能為力時,會透過喊叫、哭鬧等方式來尋求幫助;漸漸意識到有陌生人的存在,對家人的依戀感增強,對陪在他身邊的人更加挑剔了。6、睡眠
寶寶每天至少需要15-18小時左右的睡眠,但因個體差異,在不影響生長髮育的前提下,一般最少不低於12小時,夜晚睡眠時間相較變長,白天活動的持續時間延長。
-
8 # 北京兒科醫生陳青
你好家長,五個月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可能有
1.孩子的目光不能跟隨;
2.睡眠過多;
3.表情呆滯;
4.吸吮能力差;
5.運動發育落後。
回覆列表
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寶貝的智力發展曲線,就是能幫助我們認識這個秘密的武器,瞭解一下,為寶貝日後更加聰明的頭腦做個棒棒的鋪墊吧!
你知道智力發展曲線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蒐集了上世紀前半期多種對兒童智力發展的縱向追蹤材料和系統測驗的資料,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發現兒童智力發展有一定的穩定規律。雖然不同測驗的條件和所針對的時間不同,但是其所得曲線卻非常相似,經過統計處理,可以得到一條智力發展的理論曲線。
到3歲時,寶貝的腦子就已經長成啦
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1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2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寶貝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人在最初4年的智力發展等同於日後13年的總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根據近千個從幼兒期一直跟蹤到少年期的研究提出:1~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達到的智力水平作為100%,那麼從0~4歲發展了50%,4~8歲又發展了30%,8~17歲再發展20%。換句話說,在人生最初4年中,智力的發展等同於隨後13年的發展。
頭4年裡有效促進大腦發育才是硬道理
寶貝在出生後的頭4年裡,如果缺乏足以使大腦正常發育的有效措施,特別是缺乏足夠促使智力迅速發展的外界適宜的刺激,就會使智力的發展受到壓抑。如果讓寶貝處於良好的教育環境中,那將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極為有利。因為幼年是最容易接受外界影響的時期,也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有些特殊才能真的可以“三歲看大”
在幼兒期,寶貝的有些特殊才能已經開始有所表現,如音樂、繪畫、體育、數學、語言等。據統計,音樂才能的出現在學前階段比在以後年齡階段的出現更多。如3歲前男孩為22.4%,女孩為31.5%。而18歲時,男孩僅為1.2%,女孩為0.5%。
0~3歲的寶貝是透過感覺器官來感知世界、發展大腦的
這包括其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運動覺六個方面。尤以視覺和聽覺兩器官發展最為迅速,而這其中聽覺先於視覺,所以被稱作寶貝“智力牛奶或流質營養食物”的音樂,以及被稱作“營養餅乾和固體營養食物”的聽覺學習要跟上。
聽覺:我們身體的70%是水組成的,水結晶的質量決定生命的質量,日本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在美好的音樂下,水的結晶狀態完整而美麗,重金屬音樂則會破壞這些。再者,從審美的角度,音樂是非文字的藝術形式,因此在智力開發方面超越文字。
視覺:從加強視覺教育來說,人透過視覺吸收外界資訊佔到70%~80%,因而,大量給寶貝看世界,寶貝大腦中積累的形象越多,表現就越豐富,以後學習狀態就越好。
增長智力&強壯大腦聯結的9個超級建議
塑造和構建寶貝的大腦是一種特殊活動,作為負責任的父母,應該拿出充足的時間來教養寶貝,進行許多準備工作和活動。構建大腦也是一系列訓練過程,尤其要構建腦細胞之間的聯結,使神經元網路更加強大,幫助大腦更好地完成感覺、認知及情緒等技能。簡而言之,當父母撫觸寶貝、給寶貝餵食、愛撫、擁抱及傾注愛與感情之時,父母其實正在幫助寶貝建立一系列重要的大腦聯結,這些聯結會為寶貝如何思考和行為打下堅實基礎。
抓住胎兒期腦發育
在胎兒發育期間,神經系統和大腦基本結構逐步形成。胎兒期前幾周是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關鍵期,神經元開始分裂繁殖,軸突開始形成基本聯結。12~20周,大多數神經元開始生成。胎兒早期的營養對於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孕期母親應多吃富含DHA、葉酸以及鐵碘鋅等礦物質的食物,避免喝酒以及使用藥物。此時進行適當的胎教護理也有助於胎兒大腦的健康和發育,例如給未出生的寶貝聽音樂、交談均可刺激大腦發展。
確保寶貝的環境既安全又穩定
父母要確保給予寶貝最大程度的關愛和感情,在家裡建設一種充滿關愛的環境以及一直鼓勵和欣賞寶貝的氛圍。消除環境中不安全的所有因素,對寶貝的哭聲要敏感、及時地反應,更要充滿愛心且始終如一,這正是建立情緒聯結,有助於維持健康安全的依戀關係。值得注意的是,當環境中充滿危險或者父母對寶貝的哭鬧漠不關心時,寶貝會感到有壓力,壓力可以延緩大腦發育。
積極主動與寶貝交談對話
與寶貝交談是一種非常簡單且有效的親子互動方式。當寶貝咿咿呀呀發出聲音時,父母應對寶貝微笑著重複這些聲音。
面對面地互動,臉對臉地交流,談論與寶貝共同正在做的那些活動或遊戲,可以建立大腦內許多聯結,這對於發展語言技能及健康的情緒依戀是必要的。
此外,還應多與寶貝進行非言語的交流,例如眼睛盯、注視、轉移注視等眼神交流,教會寶貝學會理解閱讀他人發出的重要社會訊號,這些非言語交流均有利於“社會腦”和“情緒腦”的塑造與開發。
儘早開始對寶貝大聲朗讀
父母深情地大聲讀書給寶貝聽,甚至快速閱讀,均有助於寶貝大腦建立起重要的語言聯結。同時,這也是父母和寶貝有時間共度時光的一個機會,有利於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嬰兒期大腦在尋求與外部環境相匹配的節律和模式,因此這是父母塑造寶貝大腦,影響寶貝建立重要情緒技能如鎮靜、表達憤怒、處理應激等的第一次機會。同時,父母應嚴禁虐待和忽視寶貝,有神經科學證據表明,虐待和忽視易引起童年早期應激和抑鬱,會對大腦結構與功能正常發育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
常與寶貝有感覺上的接觸
感覺接觸包括:溫柔的按摩、滑滑的撫觸、深情的手勢、懷抱、握手、擁抱,這些簡單的動作不僅傳遞了父母對寶貝深深的愛和感情,還有助於寶貝建立健全的五官感覺,從而刺激和開發寶貝大腦感覺動作區和輔助動作區正常發育。
在寶貝出生後,父母應立即開始塑造和構建寶貝大腦,第一件事就是懷抱寶貝,並傾注感情和愛。
重視對寶貝藝術和文化的啟蒙
神經科學證據表明,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具有功能上的不對稱性,右腦負責音樂、繪畫等能力。因此,開發寶貝的右腦,就要重視藝術和文化的作用。適當並有選擇地參加一些音樂以及繪畫早教學習活動能起到刺激寶貝右腦發育的作用。
學習外語不僅有助於建立大腦中的語言聯結,還可以開闊寶貝視野,對寶貝認識和理解各國文化以及文化關係提供一種機遇。
此外,透過學習音樂、繪畫和外語,還有利於寶貝審美能力的提高,空間思維和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增強等。
這些活動的目的不是灌輸各種知識,而是刺激寶貝大腦發育,讓寶貝透過這些活動來認識和感受藝術和文化之美。
確保飲食營養全面以及有規律的早餐
寶貝大腦發育很大程度上受到營養攝入的影響,營養可導致大腦發育差別巨大,營養不良的寶貝很可能導致大腦發育遲緩,表現出智商低、使用語言比較遲以及動作發展障礙。早餐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燕麥片富含維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等許多營養物質,是較好的早餐選擇。
忽略早餐必然威脅到寶貝的健康,增加了記憶損傷的風險。早餐營養不足可以導致注意廣度減小,學習能力下降,身體能量水平下降,熱情減弱,總之,大腦整體上發育變差。可見獲得高質量的營養是保障寶貝大腦健康、塑造大腦的第一步。
保證寶貝睡眠充足
正常情況下,寶貝一天睡眠總時間應在12個小時左右。寶貝睡眠充足可以確保精力充沛、記憶增強、動作表現更佳,甚至可以減少行為問題。相反,失眠或睡眠作息時間不規律可導致寶貝疲勞和倦怠,甚至不能恰當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總之,充足的睡眠對寶貝大腦的發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與寶貝玩創造性的遊戲
父母應積極與寶貝共同參與到創造性的遊戲和活動中,尤其是搭積木、玩玩具等動手訓練。創造性的相互遊戲可以幫助寶貝掌握大量的核心學習技能和能力,有利於寶貝建立基本的社會和學業技能,例如專注、合作、交流、邏輯、動手實踐、問題解決等。
不誇張地說,開發寶貝大腦,與寶貝天天遊戲玩耍至關重要。本質上,遊戲常常等同於學習過程,寶貝進行遊戲就是在進行快速學習,創造性的遊戲可以使寶貝練習手腦協調、快速建立空間和邏輯思維、激發創造力和求知慾。
總之,一個聰明的遊戲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寶貝大腦,使寶貝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