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講俗話實話

    感謝邀請,炒房”投資”的本身就屬於一種歪理邪說,把投機倒把合法化的一層外衣,房子永遠是房子,屬於財產性質,根本沒有投資屬性,把投機倒把說成了”投資”就屬於指鹿為馬,胡說八道,蠱惑人心,最後造成了資源浪費,這是美國買辦的行為,迫使華人民糟受重大損失的其中一計,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 2 # 瘦馬180

    美華人不炒房子是因為炒房子沒有錢可賺,美國的房子是用來居住和享受的。

    美國是個經濟高度發達國家,有錢可以投資的渠道多,只要有經濟頭腦,善於理財的人,都有發財機會,美國夢就是每一個人都有投資發財機會。

    美國是土地私有制,房子是永久財產,沒有任何公權能隨意亂拆亂建,因此價格穩定,不需要炒房,炒了也沒錢可賺。另外美國多房戶要交稅,買賣要收高額房產交易稅,稅收也控制了炒房暴利。

    外華人到美國投資買房子是為了個人財產保值,美元是通用貨幣,不會貶值,房子自己不住時也可以租賃,收點租金保值。當然外華人到美國買房子,還有大家都能意會不能講出來的原因。

  • 3 # AI康養

    這是美國的社會制度保障功能決定的。作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逐利的人一定不比我們少!但是美國的住宅房產市場制度設計,就不是用來炒的,持有的成本,交易的稅負,維護的投資等佔的比重不小。

    美國有針對各階層的房屋,有國家福利性質的,也有商業用途的。而且美華人的住房觀念也不同於華人,租房過一輩子的大有人在。華人沒有房就失去了安全感,只能說明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跟發達國家還有一段距離。

    很多人去美國抄底,有很多不是炒的,他們是那些精英們為妻子兒女做的後方設計,為了讓家人在那裡能夠享受到自由平等的環境,優越的社會福利,住房不是他們的問題,醫療,保險等也許都不是他們的問題,但是有把木倉可能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吧。

    美國放任別人來自己的地盤炒房?美國可不傻。別人是帶著資本,帶著資源去的,何況大多數是各個國家地區的精英,他們會讓美國更強大的。開放包容的社會讓他們集天下英才而用之,集天下之財富而養之。那些去美國炒房的人在美國政府眼裡可不是負擔累贅!再說美國的制度也不會為炒房者輸送太多利益的。

  • 4 # 輕舟疾發

    忘了從哪看到的,美華人不炒房,在他們的觀念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從另一方面來說,美國無論體制和經濟環境至少之前來說,比我們完善,比我們成熟。主要是人文觀念也不一樣。

    人家的投資環境多元化,也是國家體制起的作用。只要不利於民生的,又是多黨執政,相互制約,當然也相互扯皮。一個政策,再有益於大多數人,只要有人提出足夠的理由提出反對,當然也許足夠的精力和執著,就通行不下去。就象高鐵,在我們國家可以熱火朝天地建設下去,在他們那裡就有不可能。

    尤其是一個州好象都有各自的政策,做為一個州長來說,做好做不好,這個位置坐好坐不好,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聲。他們這種政策有利也有弊,就象利延千秋的高鐵,就比較很難通行下去。

    他們奉行市場經濟搞了多少年了,經驗也肯定在某些方面比我們成熟,那些大佬們肯定也明白,炒房不是發展經濟的長遠之計。我估計肯定也吃過這方面的虧,只不過人家及時收手罷了。別以為他們多麼人道,他們簡直就是吸血鬼,這裡不吸你的血,你感激他了,在別處讓你不知不覺地吸得更厲害。

  • 5 # 軍武資料庫

    不請自來,美國是沒有人敢炒房!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有地稅。

    照片上的這個人是美國的納稅大戶,叫做馬隆。是擁有美國土地最多的人,他個個人名下的土地面積達到了220萬英畝,雖然他的土地大部分是較為偏僻地區的農場,但依舊每年需要繳納地稅達2000萬美元之多。

    每年的6、7月份凡是擁有美國土地的地主們都會收到一張表格:

    這個表格就是“地稅單”。

    在美國“地稅”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土地的稅,第二則是土地上建築物的稅。雖然美國是土地私有化,在購買了土地後,地面以下800米,和地面以上800米都歸土地主所有。但是美國國家利用武裝力量保護土地主的土地、房屋的費用則是大家“公攤”的。因此美國的“地稅”就有了法律依據。

    通常在美國“地主”們需要在每年的11月1日和2月1日之前繳納自己的稅,如果遲了,會有高額的滯納金,如果不交那麼產權會被國家收回。

    那麼地稅來說最低的是夏威夷州,只有當地皮評估價格0.28%,最貴的則是紐澤西州,地稅高達地皮評估價格的2.29%。也就是說在紐澤西州買一塊地,50年後的地稅就夠再買一塊了。

    除了地皮稅(land)之外,美國的評估師還會評估地面上蓋的房子的價值,繼續再收房產稅(improvement)。平均起來也有1-1.5%之間。也就是說你的房子蓋的越豪華,以後的稅也就越多。

    豪宅在美國很多,但在其後的稅也是極高。

    各種稅下來美華人民負擔沉重!如果舉個大家都有感觸的例子,大家如果30年按揭買房,那麼在美國也可以以這種方式買到房屋和土地,例如一套260萬美元的房屋,20%首付30年按揭每月大約要支出7000美元的按揭費用。這個在中國就說是7000吧。大家在中國支付了7000人民幣後基本無憂了,在美國還得差不多每月再支付7000多一點的房產稅和地稅。

    這樣整體的價格就成了14000多美元。

    當你償還了所有按揭款後,其實每年還需要繼續支付大約八萬四千美元的地稅。

    這個地稅,呵呵只要房子是你的名字你就得付。直到你死掉那一年可以不付。所以如果在美國炒房子就是一個高風險的操作了。大量的房子如果不能脫手那麼就會給自己帶來額外而長久的負擔,同時——有支付不起後被國家強制收走的風險。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誰敢炒房啊!

  • 6 # 李建秋的世界

    房產稅

    美國房產稅約為0.8到3%,我就來個中間值,2%,我們算一下你炒房的成本。

    以上上海為例,假設上海平均房價為5萬人民幣,你買100平米的房子,你要500萬。

    那麼每年要交2%的房產稅,多少錢?10萬人民幣。

    記住喲,這是每年都要加交!不但每年都要交,每隔一段時間還要進行評估。

    如果房價上漲了,那麼按照評估後的房價來計算。

    你炒試試?

    房子不掛鉤

    中國有個特色叫“學區房”,學區房總是比其他房子高一大截對吧。

    其實美國也有學區房,但是美國的學區房和中國不一樣。

    中國的學區房是你買了這個地方的房子,你小孩就能在這邊讀書。

    美國的學區房是,你得住在這邊,你小孩才能在這邊讀書。

    那麼有人問了:我租房子租這邊,小孩能不能讀書啊?在美國,可以的。

    那麼又有人問了,我買了房子,但是我不住這裡,小孩能不能在這裡讀書啊?在美國,不行。

    美國學校定期還專門去查,而且要你交出證據,什麼水電費賬單之類的。

    美華人沒你想的有錢

    外華人通常沒有存錢的習慣。

    一方面是他們已經過了瘋狂建設的時期,現在處於享受期。

    消費主義氾濫也是個助力,舉個例子,皮卡這種車,真以為美華人都那麼需要皮卡?

    算一下就知道,皮卡的價格大概5萬5千美元,這價格和BMW5 Series差不多,這哪是工作車?這簡直是奢侈品。

    而且美國各項費用還是挺貴的,以一個6萬美元中位數的美國家庭來說,假設老婆不工作帶孩子,這在美國是常態。

    6萬美元,扣稅拿到手4.5萬。平均下來每個月3700多。

    你得買醫保,全家醫保每個月大概800。

    房產稅扣400,水電煤氣住房保險大概200,電視手機網路大概100,還有300元的油費和保險,700美元的吃飯,100美元的住房維護。

    這就剩下1100了。

    這還沒完,你可能還有500美元的住房貸款,這就剩下600了,上大學時候欠的學費,還有小孩上學的費用,日常開銷,買個衣服買個日常用品什麼的,這都在這裡面了。

    這能剩下幾個錢?

  • 7 # 磊落說土澳

    為什麼美華人自己不投資住房用於增值或出租,而放任他國的人在美國投資住房用於增值或收租金?

    誰說美華人不炒房?

    我自己其實挺好奇這個問題的?是什麼樣的事實讓我們覺得美華人不炒房的?或者說西方人不炒房?

    雖然不像華人一樣對土地、房子有著民族文化的別樣情節。在歐美國家以房屋作為投資手段保值增值的比比皆是。甚至在美國還有依託房產的二級市場。說美華人不炒房根本是一個偽命題。

    不炒房怎麼會有“次貸危機”?

    看看Google搜尋美國房產投資,大把的關鍵詞廣告

    美華人不得“不炒房”

    當然,相對中國商品房市場的不完善,為了應對房價過高導致的各類矛盾,美國在法律法規,尤其是稅務上對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做出了限制。

    例如大家都會說兩嘴的“房地稅”,所謂70年的房產稅可以再買一套房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筆錢是專款專用的,都用在當地社群公共設施的建設上了,反而可能在硬體設施上為房價加分。

    再加上其他的持有成本,使得房地產持有成本慢慢高起來,一定程度上拒絕“炒房”。

    另外就是交易稅。

    出售房屋,增值部分需要繳納增值稅(各國叫法、演算法可能不同),而買房還需要繳納高額的印花稅、交易稅——控制房產交易的頻率。

    ”外華人“買房

    美國自詡的世界警察、金融中心的地位導致了美國不可能關上非美華人對美國的各類投資,包括房地產業。但是隨著社會矛盾的加深,右派對種族主義的操弄,美國(甚至很多其他國家)對外(不僅僅是華人)投資都放置大量壁壘。

    比如加拿大、澳洲對海外投資者設定的額外印花稅等。

  • 8 # 京虎子

    美華人也炒房,只不過只有少數人炒房,其實中國也一樣,炒房的畢竟佔少數。

    在美國,炒房的人中的確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移民,也有類似拉幫結夥的。前幾年美國房地產過熱的時候,也出現過排幾天幾夜去搶的盛況,最終少數人發了財,大多數人賠了。主要原因是除了像舊金山等地區以外,美國大多數地區的政府和聯邦政府對房價採取的是壓抑政策,努力將房價控制在工薪階層能夠承受的地位,這樣居者有其屋,社會才能穩定。房價不瘋漲,怎麼炒?

    說到炒房客,上一次我們這裡房價猛漲的時候,有一批韓裔炒房,他們主要靠韓裔之間的幫忙,採取虛報收入之類的做法,拿到好區的房子,等著升值,結果房價跌了,他們就承受不起,房子歸銀行了。

    我的一位同事也是那會炒房,高位拿了,捨不得割肉,最後房子也是讓銀行收了,等於十幾年白乾了,然後從頭做起,過了幾年緩口氣,買了個小點的房子,老老實實過日子了。

    大多數美華人不炒房一是沒有能力,自己沒有餘錢,銀行也不會貸款給你,怎麼炒?二是大多數老美屬於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努力買個房,然後幾十年按期付房貸、養孩子,不做那種一夜暴富的夢。相比之下,亞裔更愛做發財夢,無論是炒股還是炒房,都是這種不勞而獲心理的驅使。

  • 9 # 風之傷

    這還用說美華人傻,按照美國去年人均工資六萬刀的水平,房價按五十年工作可以買一套,七十年產權!這個利潤空間是相當大的

  • 10 # 毒舌財經

    誰說美華人不炒房,只是炒房沒有那麼厲害而已。

    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導火線之一就是因為炒房。

    2008年的金融危機至今已經過去11年,但這次金融危機造成的後續影響直到現在還存在,比如目前一些歐洲國家還沒有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中恢復過來。

    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炒房。

    2001年受到科技泡沫以及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在短時間之內連續進行11次降息,在寬鬆貨幣的引導之下,美國的融資成本不斷下降,而且變得更加容易。但是當時美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像美聯儲主席格林斯番所預測的那樣順利,所以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之後,多出來的貨幣並沒有流到實體經濟當中,而是進入到了房地產行業。

    當時美國很多沒有工作沒收入的家庭婦女都可以很輕鬆的從銀行貸款去買房,也正因為大量的資金進入樓市,進一步推動了美國樓市的發展,房價迅速上升。在房價不斷升值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資到樓市當中,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房價的上漲。

    比如1990年到2000年,10年時間美國總體房價只上漲了35%,而從2001年到2006年,5年時間美國房價上漲了80%,個別城市甚至一年之內漲幅超過20%以上,這點跟目前中國樓市的發展有點類似。

    在美國這波房價上漲的過程中,對貸款人要求很低的次級貸款大行其道,截止次貸危機發生的前夕,美國次級貸款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4萬億美元左右,這其中還有很多人透過再按揭的方式來加大投資槓桿,這樣槓桿就不斷擴大。而這種不斷加槓桿造成的樓市繁榮終究是一種空中樓閣,在大家的收入跟不上的整體房價的上漲,一旦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造成連鎖反應,結果導致房價短期之內大幅下跌,資產價格迅速縮水,最後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當然在2001年之前以及2008年之後,美國炒房的人確實是比較少的,而美國所以很少有人炒房,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房子交易的成本相對比較高。

    在美國買房,除了房子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有交各種費用,比如過戶費,中介費,保險費,律師費等,這些費用加起來大概是在5%左右,這意味著對於投資客來說,房子還沒買到手就虧損了5%。

    房子買到手之後,想賣出去哪還有交一箇中介服務費,目前美國中介服務費一般3%~5%之間,此外房子增值的部分還要交稅。

    所以把買房與賣房的各項費用計算在之後,光交易產生的費用就可以佔到房價的10%左右。

    第二、持有房產的成本更高。

    在美國大家都知道有兩種東西不能炒,房子和糧食,美國政府認為這兩樣是保障民生的最重要手段,副食品和房子價格暴漲,就會造成社會動盪。

    而為了控制房價,美國政府設定了嚴謹的房產稅費制度。一旦大家購買房子之後,每年都要交一個房產稅,美國地產稅的稅率是由各個州政府決定的,不同的洲稅率都是不同的。一般實際所需繳納的稅額在1%~3%之間。

    除了房產稅之外,還有管理費,保險費,維護費等等,這些費用加起來每年就佔到房屋價值的2%~4%之間。這些費用不管有沒有人居住都照收不誤。雖然對於居住用途的房子來說,美國會有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但是必須在房屋居住滿兩年以上才可以,美國判定是否在房子裡面居住滿兩年,主要是透過水電費等各種嚴謹措施來判斷,所以投資客想要減免這個費用是很難的。

    除此之外,如果房子買來是用投資的,而且租出去,那每年的租金照樣要交一定的稅費,這點跟目前中國很多房東收租金不用交稅有很大的區別。

    也正是因為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讓美國房子持有的成本比較高,而且這些成本是隨著房價的上漲而增加的,在扣除這些成本之後,投資房產所獲得收益並不是很樂觀。所以投資房產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美國依靠房地產發家的富豪其實很少,比如川普這種房地產開發商,在美國的資產也就50億美元左右,這個資產跟一些科技大佬根本沒法相比,反觀中國的富豪榜,很多都是房地產開發商。

    第三、土地屬於個人的讓政府沒法依賴土地來獲取財政收入。

    第四、美國有完善投資渠道。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目前美國金融市場比較發達,而且相對健康穩定,大家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比較多,而且有很多金融機構可以幫大家投資理財,很多投資渠道所獲得的收益都要比投資房地產更高。

    比如從2009年到2018年這10年時間,美國股市經歷一波穩定的長牛,過去十年,很多美國居民投資股市所獲得的收益要遠遠超過投資房產所獲得的收益,所以大家對投資房產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風的優美段子(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