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中描寫男子心理活動的句子有:
“搔首踟躕”一句,刻畫了男主人公的動作,表現出他焦急期待女子的心情;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這是男主人公內心對女子的欣賞與盛讚,寄情於物;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則將男主人公對意中人的愛意展露無遺,正所謂愛屋及烏。
1、原文:
靜女
先秦:佚名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翻譯:
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
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豔。
郊野採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3、賞析:
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閒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夥子約好在城牆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著,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於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徵性,很好地刻劃了人物的內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來看,應當是那位痴情的小夥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說,“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敘的。在章與章的聯絡上,第二章首句“靜女其孌”與第一章首句“靜女其姝”僅一字不同,次句頭兩字“貽我”與“俟我”結構也相似,因此兩章多少有一種重章疊句的趨向,有一定的勻稱感,但由於這兩章的後兩句語言結構與意義均無相近之處,且第一章還有五字句,這種重章疊句的趨向便被扼制,使之成為一種佯似。這樣的結構代表了《詩經》中一種介於整齊的重章疊句體與互無重複的分章體之間的特殊型別,似乎反映出合樂歌詞由簡單到複雜的過渡歷程。
《靜女》中描寫男子心理活動的句子有:
“搔首踟躕”一句,刻畫了男主人公的動作,表現出他焦急期待女子的心情;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這是男主人公內心對女子的欣賞與盛讚,寄情於物;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則將男主人公對意中人的愛意展露無遺,正所謂愛屋及烏。
1、原文:
靜女
先秦:佚名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翻譯: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豔。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郊野採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3、賞析:
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閒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夥子約好在城牆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著,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於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徵性,很好地刻劃了人物的內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來看,應當是那位痴情的小夥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說,“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敘的。在章與章的聯絡上,第二章首句“靜女其孌”與第一章首句“靜女其姝”僅一字不同,次句頭兩字“貽我”與“俟我”結構也相似,因此兩章多少有一種重章疊句的趨向,有一定的勻稱感,但由於這兩章的後兩句語言結構與意義均無相近之處,且第一章還有五字句,這種重章疊句的趨向便被扼制,使之成為一種佯似。這樣的結構代表了《詩經》中一種介於整齊的重章疊句體與互無重複的分章體之間的特殊型別,似乎反映出合樂歌詞由簡單到複雜的過渡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