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哈哈哈

    1.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明末清初年間的農人將軍,他們倆人雖然出身低微,但是都有極高的作戰天分,僅僅幾年時間,就可以將建朝幾百年的明朝弄的風雨飄搖,岌岌可危,那麼,如此相似的兩人為何會從之前的並肩作戰的隊友一步步反目成仇的呢?

    2.李自成是在1633年時候到西部陝西投靠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的,隨後,機緣巧合之下,張獻忠也率領部隊來到了此地,剛開始時候,由於李自成還僅僅是一個一般的將士,沒有什麼地位和成就,而張獻忠是一個部隊的將領,而且軍力強盛,甚至有能力與李自成的舅父平起平坐。那時候的李自成對張獻忠充滿了崇拜,兩人的關係較為親密,經常聯絡。

    3.後來在東進時期,李自成和張獻忠在一起並肩作戰,並且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勝利帶來的果實過於誘人,以致於二人急於劃分戰利品,產生了對立,那時候兩人就已經有了摩擦,再加上李自成和張獻忠分道揚鑣之後,1635年,闖王由於被俘虜而殺,李自成成為新的闖王,張獻忠內心不平衡,對此事心存不滿,心中的憤憤不平更加激烈,但是他還是存於心中,一直隱忍。接著,李自成被明朝大將打敗,軍隊受挫,李自成不得不向張獻忠求救,於是投奔到張獻忠的營下,憤怒的張獻忠表面接受了李自成,但是暗地裡卻預謀殺了他,李自成率先察覺到,就率隊逃跑,而戲劇性的一幕就是,張獻忠隨後也受挫,投奔到李自成的帳下,李自成也有殺了張獻忠的想法,但在帳下一位將士的保護下,張獻忠得以逃跑。從此之後,二人徹底反目成仇。

    4.意料之中,在1644年,李自成和清軍生死決戰時候,張獻忠不僅沒有幫忙,反而趁機奪取李自成的領地,一年後,李自成被地主突擊身亡,在此兩年後,張獻忠也在和清軍對戰時候死亡了。至此,二人對抗結束,兩位有名的農民戰將巨星就此隕落了。

    5.其實,兩人反目成仇其實並不是因為二人互相欣賞,互相仰慕,而是離不開一個根本的東西“權力”,張獻忠在知道李自成拿下北京,坐上龍椅之後,非常生氣,他生氣不是因為同情崇禎,而是李自成竟然比他先拿下北京城,他心裡是無法接受的,無法接受自己即將就要比李自成低了一等,因此他憤怒了。而李自成也是如此。這是兩人如此之快的分道揚鑣的原因,也是兩人在外人看來,表面關係親密,合作共贏,實際上卻是水火不容,針鋒.

  • 2 # 二曲人

    李、張兩人沒有上下級關係,分別有各自的隊伍。

    就他倆比,李自成的政治才幹強於張獻忠,軍事才能相當。在為人處事上,李比較顧大局,而張則個人利益第一。文化水平上,李比張強。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李、張就是時勢造出來的人物。在明末亂季,造反起義的農民很多,能當上帶頭大哥的也不少,而李、張就是他們中的驕驕者。初起時兩人都排不上帶頭人,後來李、張各自有了隊伍,互不統屬,分頭作戰,李自成打敗了取躲避、隱藏渡過難關。張獻忠戰敗就投降,借雞生蛋,時機一到又重操舊業。具傳,張幫過李,而李曾收編過張(但這沒有根據,是寫小說的寫的。即使張和李有聯絡,也是並肩王,李不可能指揮得了張)。但最終是李先兵敗被殺,而張遠在四川,還比李多活了幾年。

  • 3 # 陌影1028

    李自成和張獻忠沒有關係,二者都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

    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

  • 4 # 大馬哈魚12

    有過,李自成被大明打敗後,投奔張獻忠麾下。而張獻忠有一次失敗到片瓦無存,投奔到李自成帳前。唯一不同的是張獻忠沒有給李自成人馬補充。而李自成給了張獻忠一些人馬。都是領導,人之間,氣量還是有差距的。

  • 5 # 歷史半真半假

    李自成和張獻忠沒有關係,二者都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

    明末農民起義多如牛毛,各種起義首領數不勝數,但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作為兩個同一時期的英雄人物,這兩個人一個建立了大順政權,一個建立了大西政權。

  • 6 # 品茗讀史

    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中的兩位傑出領袖。腐朽的大明王朝就是在他倆的艱苦奮戰之下,才被推翻的。

    但是,李自成與張獻忠並不是上下級關係。他倆分別統率的大順軍和大西軍,是明末眾多農民起義軍中成績最大的兩支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張獻忠都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因為在家鄉不堪忍受官府豪紳的欺壓,所以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大起義之中。

    在明末眾多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當中,張獻忠的聲望其實是遠在李自成之上的;張獻忠投身到農民起義的浪潮中以後,很快就成為一支農民軍的首領,號稱“八大王”,聲名遠播。

    而李自成輾轉參加了幾支農民軍,最後投奔到闖王高迎祥的麾下,成為一名闖將。當時,他的名聲並不為世人所知。

    由於明朝官府的強力鎮壓,農民軍遭到很大的挫敗。痛定思痛,各路農民軍領袖都認識到了聯合作戰的重要性。於是,在1635年的冬天,十三家農民軍首領齊聚一堂,在滎陽舉行會議。在闖王高迎祥的主持下,眾人確立了聯合作戰,統一抵抗官軍的戰略,進入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新階段。

    在各路農民軍聯合作戰,共同打擊官軍的過程中,張獻忠率領的這支起義軍屢立戰功,聲勢浩大,成為明朝朝廷的眼中釘。崇禎皇帝督促兵部抽調精銳官軍,專門來圍剿張獻忠。一時間,張獻忠的威名響徹神州大地。

    1636年,各路農民起義軍公認的領袖——闖王高迎祥,在進軍陝西的途中,不幸中了孫傳庭的埋伏,被俘犧牲。高迎祥農民軍的餘部公推李自成為闖王,繼續戰鬥。從此,李自成才嶄露頭角,正式登上了明末的歷史大舞臺。

    1638年,明朝政府加大了對農民軍的鎮壓力度。李自成與官軍血戰之後,僅剩十八騎,潛往商洛山中,躲藏了起來;張獻忠在遭到殘敗以後,投降了明朝官府。

    隨著張獻忠的投降,大部分農民軍都投降了,農民起義運動陷入了低潮。

    1639年,滿清入侵明朝遼東地區,明軍主力紛紛調往遼東,內地兵力變得空虛起來。於是,張獻忠乘機在谷城重舉義旗,反抗明朝。這是明朝末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此以後,明朝很快走向滅亡。

    張獻忠一反,其他投降的農民軍也大部分都跟著他繼續造反。潛伏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也走出深山老林,乘機進入河南境內。

    當時,河南災荒嚴重,官府無力救濟;饑民紛紛加入李自成農民軍。很快,李自成的隊伍發展壯大起來。

    1641年,李自成率部攻下了洛陽,處死了明朝藩王—福王朱常洵;開啟糧倉,賑濟災民。自此時起,李自成名聲遠播,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軍人物。

    羅汝才、老回回、賀一龍等部起義軍都投靠到李自成的麾下,短時間內,李自成農民軍的人數達到了五十萬之眾;兵力強大的李自成,已經不是明朝政府能夠輕易擊敗的了。

    李自成的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張獻忠卻被明軍打得大敗,身邊只剩下了幾十名死黨。於是,張獻忠只好也投奔李自成而來。

    但是李自成對張獻忠的威名很是忌憚,竟然想乘此機會除掉張獻忠。在羅汝才的周旋之下,張獻忠才得以離開李自成的勢力範圍,轉往湖廣一帶發展。從此,李自成、張獻忠二人關係破裂,再也沒有見過面。

    隨後,李自成、張獻忠各幹各的: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後出師北京,推翻了明朝。而張獻忠從湖廣進入四川,攻取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也進入了四川部分地區,但是被張獻忠的大西軍給驅趕了出去。兩軍在四川地區的交戰,說明李自成、張獻忠這兩大農民軍領袖的關係已經徹底破裂了,再也沒有攜手合作的可能性了。

    後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被迫退出北京。清軍一路追擊,李自成一敗再敗,連西安也丟掉了。最後,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視察地形時,被地主武裝偷襲而死。

    清軍打敗李自成之後,又進攻四川,準備消滅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張獻忠盲目輕敵,遭到清軍偷襲,被滿清軍中的神箭手射死了。

    從此,李自成、張獻忠退出了歷史舞臺。

    結語:李自成、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兩大著名領袖。他們二人各自為政,互不統屬,不存在上下級的關係。

    在李自成、張獻忠的領導下,明末農民起義軍經過長期不懈的奮戰,終於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統治。

    但是,在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抗清鬥爭前夕,李自成、張獻忠二人先後遭遇偷襲,不幸死去;致使漢族最有戰鬥力的兩大軍事武裝都失去了領袖,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這種情況有力地推動了滿清征服中國的程序。不能不說,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是專門為推翻明朝而生的;明朝一滅亡,他們二人就馬上離開了人世。這隻能說是上天的安排吧!

  • 7 # 創史人

    首先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李自成和張獻忠同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一生頗有交集,但一直不存在上下級關係,即便是李自成攻陷北京,滅了大明王朝,張獻忠依然不是李自成的部下。這兩位被封建文人與資產階級學者描繪為殺人魔王、“狡黠善騎射”盜賊的大西王、大順王,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呢?且讓我們按照他們的生命歷程依次為您展開敘說。

    一、一對互不相識的同庚陝西老鄉

    李自成世代居住在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兒時給地主牧羊,後來應聘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崇禎皇帝上任大改革,驛站也在裁員減崗之列,“領導”終於抓住了李自成丟失公文的“小辮子”,就這樣,他“快遞”也沒得送了,光榮下崗。

    張獻忠和李自成同年同月生,大李自成4天,1606年9月18日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樹澗堡。參軍後,在延安府當了“輔警”捕快,不過也因為犯了事被開除了。

    二、兩個揭竿而起的創業夥伴

    李自成工作丟了,還欠了一屁股債,縣令要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被親友救出,怒殺債主。而此時妻子韓金兒和蓋虎通姦,李自成又殺了妻子。

    窮愁潦倒、命案在身,崇禎二年,李自成同侄兒李過跑到甘肅甘州參軍,隨後在甘肅榆中舉事響應起義,開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年後,看周邊戰爭的烽火燒遍了整個陝西,生性勇猛的張獻忠在家鄉揭竿而起,聚集十八寨農民鬧暴動。

    就這樣兩個苦命的老鄉殊途同歸,走在了一起。1633年,李自成、張獻忠先後歸附“闖王”高迎祥,並憑藉出色能力,成了出色的闖將。

    三、並肩作戰的戰友

    1635年,大明王朝派出悍將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大力剿匪,農民義軍屢屢受挫,頻頻退卻到河南洛陽一帶。革命事業岌岌可危,各路義軍走在一起,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等13家72營義軍首領聚集河南滎陽共商大計,會上採納了李自成“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略,大家又信心滿滿,全力反圍剿。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集兵一處,很快拿下了朱元璋的老巢安徽鳳陽,刨了他的祖墳,焚燬朱元璋曾經的工作單位“皇覺寺”,殺宦官、斬守將。

    一對小年輕,搞得熱火朝天,那時他們可謂是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這個階段包括張獻忠在安微、江蘇、湖北、陝西、河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等省流動作戰,李自成在高迎祥犧牲後繼續扛起“闖王”大旗,在陝西、甘肅和四川、河南作戰。

    四、同一個領域的競爭對手

    盤子做大了,各自的心思也就大了,這樣他們之間的裂痕也就出現了,戰友關係慢慢地變成了競爭者關係。

    1643年三月,李自成佔領襄陽後稱“新順王”;五月,張獻忠率軍攻佔武昌府城自稱“大西王”,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一對難兄難弟,又是同一年同在湖北稱王,競爭也就開始了。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並兵發漢中,欲佔四川。已經控制了湖南全部、湖北南部、廣東和廣西北部等多地的張獻忠不甘示弱,想著美好的未來,也進軍四川,搶錢、搶糧、搶地盤!

    五、兩隻折翅的大雁

    雖然李自成和張獻忠一直都是在拼命的競賽搶地盤,但二人沒有面對面的廝殺和內耗。兩隻大雁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沒有朝一個方向飛行,沒有形成合力,最終都疲命而亡。

    李自成稱帝后,直擊大明朝的心臟,將明朝斬首了,不過被勝利衝昏了頭的李自成在入關的滿清鐵騎趕出了北京城,轉走陝西、山西和湖北,最後斃命於鄂南九宮山。

    李自成的敗亡,清軍接著就收拾四川王張獻忠,時隔一年,和滿清的西充鳳凰山激戰,張獻忠中暗箭墜馬身亡。

    應該說,兩人有很多共同點,也頗有軍事才能,不過他們都缺乏遠見、沒有大局意識。從影響和綜合能力來說,李自成要強於張獻忠,但不少史學家認為張獻忠的軍事指揮能力強於李自成。

    正如這個問題一樣,他們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但可能正是因為他們沒有上下級關係,無法聚力共事,心不齊,軌不同,這也註定了他們最終的敗局。

  • 8 # 歷史的小學生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以前,李自成和張獻忠各自為戰,李自成自稱“闖王”,張獻忠自稱“八大王”,屬於不同的起義軍隊伍,連起碼名義上的上下級關係都沒有。崇禎十六年初,張獻忠佔領武昌後,由於直接觸犯了李自成的利益,二人關係因此惡化。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李自成佔領了孝感、漢川和漢陽府後,鎮守武昌的明軍左良玉部聞風而逃,武昌城當即成為一座空城。正當李自成要繼續進軍時,隊伍內部發生羅汝才、賀一龍內訌的事件,只好暫時罷兵,一心處理內務。而此時的張獻忠正在安徽潛山一帶活動,當他聽說武昌是一座空城後,當即揮師西上,佔領了武昌。張獻忠佔領武昌後,立即建立了大西政權,武昌附近地區也派設官員鎮守。然而,同年三月,李自成早在襄陽建立了政權(但是未改元,也未制定年號),顯示出一統天下的信心。張獻忠在明知李自成已經建立政權的情況下,執意在武昌重新建立一個政權,使得李自成對張獻忠產生了極大的不滿。另外,武昌本是李自成囊中之物,張獻忠卻不顧兄弟情誼,乘機竊取,導致二人產生了矛盾,不過還未走向決裂。

    李自成、張獻忠確立名義上的上下級關係是在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的事。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舊曆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由於張獻忠的實力遠不如李自成,所以,張獻忠就開始在名義上奉大順政權為正統,遵用永昌年號。

    崇禎十七年九月,張獻忠進入四川后,仍然遵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不久傳來李自成兵敗北京,被清軍擊敗的訊息,張獻忠開始發生了變化。恰在這之前,李自成派黎玉田和馮科統兵入川,又直接觸犯了張獻忠的利益。張獻忠非常生氣,親率大軍擊敗了馬科部,把大順軍趕回了陝西。張獻忠為了紀念這個勝利,特意把綿州改為勝州,並派設官員鎮守。川北一戰標誌著張獻忠同李自成的正式決裂。張獻忠在取得綿州之勝後,一不做二不休,於十一月派兵進攻大順軍管轄的陝西漢中府,結果被守將賀珍擊敗。漢中之戰結束剛一個多月,大順軍就在清軍的進攻下被迫放棄陝西。漢中之戰時,張獻忠隔岸觀火,欲借清軍之力消滅李自成。然而,陝西的陷落使得張獻忠失去了北面屏障,直接處於清軍的威脅之下。需要特別交待的是,李自成進攻的綿州等附近州縣,當時並未被張獻忠收取,還處於明王朝的管轄之下。然而,張獻忠偏執的認為,他進入四川,即為四川之主,因此把四川視為己物,不容他人染指。當然,李自成的作法非常不妥,畢竟同為農民起義軍,這樣做確實有傷和氣。

    李自成和張獻忠同為農民起義軍最著名的兩位領袖,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急的情況下,二人如果能團結一致,共抗清軍,清軍能否統一中國還真是個未知。

  • 9 # 花開時節思春秋

    答案當然是李自成和張獻忠沒有上下級關係。

    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兩大領袖或者兩大流賊首領

    我們今天將李自成和張獻忠定義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兩大領袖,而明清時期則認為是兩大流賊首領。

      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史冊所載,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明史•流賊傳》

    明朝末年,由於北方自然災害頻繁、嚴重,朝廷無力應對,加上官員腐敗,流民遍地,饑民四起,成為明朝走向滅亡的一大原因。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陝西人,同年出生,早先都是體制內底層員工,又相繼起義造反,加入明末農民起義軍的洪流。

    早期,張獻忠發展得比李自成要好,實力和地位比李自成要高。《明史•流賊傳》記載:

    (崇禎)八年,十三家會滎陽,議敵官軍。守應欲北渡,獻忠嗤之,守應怒,李自成為解,乃定議。獻忠始與高迎祥並起作賊,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與獻忠並。

    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分別攻略各地,在與官軍的作戰中逐步發展壯大,也同樣經歷了低潮。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陷洛陽,福王遇害,至是勢大盛,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軍人物,其聲勢和實力開始超過張獻忠。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崇禎十七年,出師北京,推翻了明朝。而張獻忠從湖廣進入四川,攻取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在整個起義過程中,李自成和張獻忠雖然有短暫時期有所交集,有過沖突,但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互不統屬。

    李自成和張獻忠分別稱王稱帝,建立了建立了大順、大西兩大政權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佔據襄陽,初建大順政權,創官爵名號,有上相、左輔、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從事等官,要地設防禦使,府曰尹,州曰牧,縣曰令,武官則有權將軍、制將軍、威武將軍、果毅將軍等名。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又設天佑殿大學士、六政府尚書、鴻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會、尚契司、驗馬寺、書寫房等官,復五等封爵。後破京師,又益改官制,六部曰六政府,司官曰從事,六科曰諫議,十三道曰直指使,翰林曰弘文館,太僕曰驗馬寺,巡撫曰節度使,兵備曰防禦使。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佔領武昌,初建大西政權,設尚書、都督、巡撫等官。崇禎十七年,既得成都,又設左、右丞相及六部、五軍都督府。

    李自成及其大順軍和張獻忠及其大西軍的最終命運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不久,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中敗於吳三桂軍和清軍,被迫從北京撤退。清軍一路追擊,李自成一敗再敗,轉走陝西、山西和湖北,最後在湖北九宮山視察地形時,被地主武裝偷襲而死。

    清軍打敗李自成之後,繼續進攻四川,把矛頭對準了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張獻忠盲目輕敵,遭到清軍偷襲,死於清兵箭下。

    自此,李自成、張獻忠退出了明清更替之際的歷史舞臺。

    明朝未亡時,李自成、張獻忠幾敗幾起,猶生龍活虎;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張獻忠瞬間脆敗,均意外隕落。我們只能感嘆:可能他們修煉的都是盜版的“嫁衣神功”吧!

    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位明末的農民起義領袖,都在事業達到巔峰時突然隕落。他們意外死亡後,大順軍和大西軍餘部大多加入了南明,一直致力於抗清大業。大西軍餘部在抗清的廣度和烈度上為勝,其足跡遍佈雲南、四川、貴州、湖廣等地,李定國更是創下了“兩蹶名王”的偉業,打破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大順軍餘部則在抗清的時間跨度上佔優,他們從1645年李自成亡於九宮山之後,堅持抗清長達20年之久,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最後一支大順軍餘部——夔東十三家才被清軍撲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R體驗店現在有沒有價值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