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事評論員小峰
-
2 # 笑著看西方
不讀孔子的書不知仁義禮智信,也不知道什麼叫三綱五常。人不懂人倫,何以為人?人不懂三綱五常何以知國家,法律?
孔子學說讓人知貴賤,知禮儀,懂規矩。有些人過著今天的幸福生活,住著漂亮的房子,開著價格不菲的車子,過著逆來順受的日子,卻在罵古聖賢?沒有古代聖賢怎麼有今天的幸福?有些人好像比孔子學問多?其實一無所知。人離傳統越遠,人就越糊塗。人不能分清善惡,不知羞恥,不知倫理,不懂道德,與動物何異?
《道德經》是治國理政,做人,做事,的世界好書,是世界發行量僅次於聖經。《道德經》是指導我們生活的具體經典,它培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看不懂,說明自己文化水平不行,多看,多讀,多理解自然就懂了。
不要因看不懂,就對古人說三道四,不尊重古代聖賢,就永遠不明白如何做人?更不明白是非,就難免誤入歧途。最後糊里糊塗的活著腦袋沒有了,還不知道。
-
3 # 李子正傳
《論語》、《老子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讀了前者無用、後者浪費時間,這是新的讀書無用論!
《論語》儒家思想的開山之作,《老子道德經》道家思想的起源,儒道兩家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優秀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它們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不讀,何知我們從哪裡來?不讀,何知我們身在何處?不讀,何知我們往哪裡去?五千年文明,不只是說說;文化自信不是空洞口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實際上,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或多或少地體現著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如禮義忠信智、道法自然、謙受益、滿招損等等。
在此,我建議,年輕人要多讀,老同志要補課。
-
4 # 乾坤正法
因為這種人就是垃圾,凡是崇尚西方文明的人,全都是垃圾。西方文明就是垃圾,是糟粕,但是不等於垃圾沒有其存在價值,這就是道在屎尿的道理。西方文明就是屎尿,這是我們可以研究道的一種途徑。
-
5 # 乒乓球804
《論語》《老子》值不值錢?歷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何必強求統一呢?
我雖然堅決反對孔子的政治立場,但我願意閱讀並思考《論語》,想想看,自己能與2000多年前的古人“交談”,是一件多麼意思的美事!《論語》是一冊追思錄,它是孔子的弟子在緬懷恩師生前的語錄彙編。師生之間的音容笑貌,甚至痛罵發火,都記錄得一清二楚——可以這樣說,《論語》具有極大的史學價值,極大的文學價值,它對後世的文化影響巨大,豈能說一文不值?
《老子》五千言雖短,但比較複雜,它涵蓋政治、哲學、軍事、外交、養生等諸多思想內容,再加上有後人篡改的語句,往往讓讀者讀起來莫衷一是(這也是《老子》譯本眾多的原因)。
據我拙見,老子擔任過周代的圖書管理員,此書可能是他的“讀書心得”;因為心得涉及社會各個方面,所以讀者如果單從一個側面來解釋,就會顧此失彼,捉襟而見肘(我見如錯,請批評)。
《老子》一書中的哲學思想,很有價值,金句連篇,令人受益匪淺,實在值得常讀。
-
6 # 邂逅一位有趣的靈魂
《論語》我以為如果從實用角度來看,可能是沒有多大用處,但若干年後,經歷一些事情後,回過頭來看,在某個夜深人靜之時,突然間能部分理解到孔子的良苦用心。我讀《論語》是作為散文來讀的,下面摘錄之《論語》中語句。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從中看出,孔子很愛讀書,而且讀得很有水準。
孔子說,把自己修為做好,就會有真正朋友出現。
孔子的境界格局,別人不理解我,我不因而心懷怨恨,守著我的志向,讓別人去說吧。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凡事不要總以自己為中心,要多去了解別人,少關注自己。
3.“君子不器。”
君子一方面需要像器具一樣,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一方面又不能囿於器具,要有自己的人文關懷,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思考力。
4.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適可而止,無貪心也。想得太多,凡事力求完美,但往往事與願違。
5.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這段問話我很是喜歡,因自己還未能做到不遷怒,更談不上不貳過,是經常貳過,所以,顏回能做到這兩點,真是很難能可貴,值得我學習。
6.葉公問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你為什麼不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耳。
這段很有生活化,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幽默,風趣,達觀。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感嘆生命的流逝,感嘆時光的流逝。
8.有人問,用恩惠來報答怨恨,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孔子為我們指出了何以報怨,何以報德。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只有長遠的目標與計劃,可以減緩我們的生存憂慮。
10.“當仁不讓於師”。
真理面前,也要有與師傅爭論的勇氣與底氣。
以上,只是《論語》中的一小部分精菁。總之,《論語》是境界學說,她的目的不是讓你成為“器”,而是讓你成為“士”。
《老子》我沒有仔細讀過,無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這些只是我一些個人的淺陋見解,如有不當,敬請諒解。
-
7 # 待曉兒
《論語》、《老子》這些書籍,對一些人來說,還真就一文不值。
書籍本身沒有用,真正有用的是其講述的道理。然而道理這種東西不僅有對錯之分,還有是否有用的差別。對自身沒有什麼用的道理,說其一文不值也並不算錯。
能用於生活中的道理才是應該學習的中國讀書人不僅有那些精研書義的學者,還有事功之學。諸葛亮讀書的方法叫做“觀其大略”;陶淵明讀書的方法叫做“不求甚解”。這些都是事功之學,只吸收書中對自己有用的道理。
就像普通人並不會去關注高深的物理知識,因為生活裡用不到;而那些一生從事精端科研的人,人文科學對他們的用處也並不大,稍懂一點即可,沒有不要費時間去精研。
有些書不是沒用,而是沒必要讀華人不讀《論語》、不讀《老子》,丟人嗎?我認為並不丟人。
不讀這些書,要麼是因為書中的道理已知之大概,要麼是因為這些書講述的道理在個人生活裡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書籍的價值不會因為不讀就沒有,就像人無完人一樣,也沒有放之四海對任何人都有用的道理。就像音樂是美妙的,蘇東坡可是大文豪,但一樣不懂音律。道理也是一樣,對甲有用,對乙未必有用。
所以,如果有人認為讀《論語》、《老子》是浪費時間,不必忙著去責難,要先想好,這些道理對他們到底有什麼用處。要知道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
8 # 老跨鬥
一、當下的人都非常現實,一睜眼,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了生活而奔波。都非常辛苦!甚至許多人非常浮躁,我們每天學習的、關注的、應用的都是與現實非常相關、緊密的東西。與之相遠的東西,大家興趣就不濃了,甚至認為“無用”了。
二、學習古代經典,比如《論語》,許多人學不進去,學之無味,即使會通篇背誦,也不知其意。這是因為你沒有把論語的“理”吃透,更沒有把經典與當下現實生活對應起來。更不要以為經典可以直接指導現實生活。
三、那《論語》何用,《論語》講的是人倫構成關係,也就是人與人、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當你學習了某一篇,理解了意思,然後反觀生活,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論語》的理非常簡單。比如: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②仁矣。”
【註釋】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②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評析】
上一章裡提出,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麼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花言巧語,工於辭令。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後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精神長期影響著華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內容。
當你遇到身邊有這樣行為的人時,你要小心了。僅此!
但是,許多人認為,學了《論語》就可以打倒這些人,這就錯了。
-
9 # cuilu128
論語無用幹嘛指責特朗普無信,幹嘛講道德禮貌,還需要指責一些無德霸座不講法理的嗎?道家無用幹嘛帝王大殿上座右銘寫:無為。道,儒,法用在何處,怎麼用,是不需要說的!儒家在春秋並不受歡迎,法家詭辯謀策最勝,至於道家,更看作混世逍遙。權力相爭存亡要緊,吃不上飯,仁義道德有何用。。。
一些倫理知識無法用口說出,原因很簡單,昨天看了得出的想法會在今天推翻,今天領悟的又怎知明天又會有何結論?悟既非悟,覺中覺了悟中悟,這又與佛家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相似。這類倫理知識好就好在這裡,像是開啟腦洞的鑰匙,別以為讀通古文就是懂了,那是考試,是課堂老師講課,是學者註釋。至於有用沒用,悟性有關,相互指責反而讓人知道了各自的境界層次,無言就是最高,無言結束吧!??????
-
10 # 豫州劉志遠
針對上述問題,分開來講,此篇只說《論語》。
二:《論語》雖為語錄,但辭約義富,語句形象生動。“夫子風采,溢於格言”。“論語者,六經之精華”。“經學之要,皆在論語之中”。“群經之鎖鑰,百代之權衡”。
三:學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不莊重則沒有威嚴,即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以忠信為主。不是忠信的人不交。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孔子教導我們從務本著手,從態度莊重到有人格威嚴,莊重而威嚴自然沉靜、深思、認真。所學自然牢固。引導初學者進入聖學的殿堂。
四:為政第二。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百姓,用刑法來治理百姓,百姓雖能免於犯罪,但無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導百姓,用禮教來統一他們的言行,百姓們就既懂得羞恥又能使人心悅誠服。
這就是聖人的德教,治理國家的關鍵在於道德,而不是嚴酷的刑法。
五:八佾第三。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說: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夏朝和商朝訂的,多麼豐富多彩啊!我主張接受周代的。
禮制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繼承前代的優秀文化是對待傳統文化最正確也是最科學的態度。有繼承才會有發展。
六:里仁第四。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說:只有講仁愛的人,才能夠正確地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孔子這裡所說的“仁”,是沒有偏私之心的理智,是合乎天理的良心,是仁者心正,能夠站在客觀立場上看待人和事,對人對事公平公正,喜愛某人是因為他做的正確,厭惡某人是給他警覺,讓他有所提高。因為我們公正而具有善意,他人會接受、會信任我們,這是聖人教給我們最實用、最古老的方法論。
七:公冶長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說:花言巧語,面貌偽善,過分恭敬,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仇恨暗藏於心,表面上卻同人要好,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左傳》的作者左丘明以秉筆直書、褒貶善惡而著稱。與正直之人同道,深惡可恥之人是中國文人的傳統。
八:雍也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用一個竹筐盛飯,用一隻瓢喝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能照樣快活。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
淡泊自守、安貧樂道、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奮鬥歸奮鬥,守住我們寧靜的心,不因外在環境而改變,簡單生活、享受生活,不醉心於物質享受,住室低而境界高,輕鬆自在的生活,窮且益堅是中國文人的傳統。
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聖人之言宏闊高深,闡幽明微,以吾之不才,窮思沉吟難悟《論語》絕妙之十分之一。聊以交流,才疏識淺,貽笑大方,敬請方家批評指正,不勝感激之至。
回覆列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人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會有一千種看法,事實證明就是如此。
老子說:上善如水
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
這是人類社會思想在碰撞,人類文明在進步,我們的必經之路,走過了,才能成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