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漠的狼140460

    我是吉林延邊北韓族自治州的,我們家鄉過年大多數吃的都有打膏,狗肉、醬菜、米腸和各種淹鹹小菜。喝的一般都是自己釀的米酒。

    延邊人勤勞好客,著名的旅遊勝地是長白山天池和瀑布。

    你如果來延邊一定要看看長白山天池水怪哦,那只是一個傳說。

    一定要吃上一頓狗肉醬湯哦。

  • 2 # 陳博通通

    年是鄉愁 年是童憶

    題主應該是80後的人吧?過年回家的路想必也很長吧?

    我來說說吧

    1_過年實際上是給小孩過的,和我們成年人沒有太多關係,你看過年,孩子們最熱鬧。

    2_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過年能吃上的好東西,我們隨時都能吃到

    3_記得小時候過年,會穿新衣服,長大後,已經不會講究過年穿新衣了

    4_虛榮改變了我們,對於成年人來說,過年過的是錢是面子,看看那些在城市打拼的人回家,個個恨不得開豪車回去,他們也不想的,但是大家都在比誰混的更好

    5_時間改變了一切,孩子們眼裡只有年,而我們,就只能過了。

    哎…永遠回不去的童年和年味。

  • 3 # MJ5634

    如今經濟條件明顯好於以前,以往一年才吃到一次的食品天天都能吃到,沒有任何特殊感覺。社會更加務實,年關還在工作,根本沒有和家人共度新年。如今人心不古,各種詐騙出現,人們防備心強,過年都閉門,沒了來往的拜年。鞭炮不允許放。

  • 4 # 使用者273964286

    從個體的角度來講。童年時期,是過年最有感覺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最美好的過年記憶,也應該是在童年。但是,隨著一個人慢慢的成長他所經歷的和見過的人與事越來越多,那麼內心就不同幼年時,會因為一些微小的物質就能滿足,就能獲得內心的喜悅。簡而言之,是我們成長的,使我們對於幸福的要求更高了。小時候一根五毛錢的冰棒,能買來的快樂,現在一根哈根達斯都未必使你開心。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自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由於物質決定意識,從而導致人們的精神領域,形成市場經濟下的金錢優先,物質優先的導向作用。

    這也是為何,大部分年輕人,都不願意過年回家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過年並不是回家的時間,而是賺更多錢的時間,用以應對社會日益嚴重的攀比。

  • 5 # 流浪人的笑

    民以食為天,過年,無非就是吃喝玩樂,但是,現在的吃已經對我們沒有興趣了,家庭的生活越來越好,已經不知道想吃什麼了。

    記得小的時候,那時的家裡條件都不好,就是有錢很多東西都買不到,都沒看到過,更別說吃了。村裡沒有賣店,就鄉里才有一個供銷社。

    辦年貨有一天就買完了。水果就有凍梨,有鹹的海帶,有刀魚,買點水果糖,買點鞭炮,再打三四斤散白酒,買張紅紙,還得找人寫對聯,買點香,買兩包蠟燭,就過年才能點蠟燭,平時點的都是煤油燈。給孩子買件雪糕,用紙包的那種,年貨就算買完了。

    每家冬天都能殺個豬,衣服都是提前做出來,過年那天才能穿。給小孩胡個燈籠,就這麼簡單。所以那時過年都盼,盼著穿新衣服,盼著吃好吃的。

    而現在呢?沒年味一點都不假,平時的生活比之前過年都好,所以過年就沒有盼頭了,不盼吃的,不盼穿的,年味也就淡了。

  • 6 # 使用者55499484584

    因為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不想以前吃不飽年代,一年一會,還要等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看不見大肉大魚什麼裡,每天都是體力勞動,生活水平落後,每個人都想吃點好的,還要照顧孩子老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死都死不起,每天過的都很累,現在生活好了,平時吃生什麼,過年也吃什麼,一樣一樣的,沒感覺過年怎麼了,人見人也不親了,不想願來大媽嬸子裡多熱鬧

  • 7 # 菲菲275098346

    最近經常被問什麼時候放假回家,我一般慣性回答都是再過一個月吧,十天前如此,十天後還是這麼回答。小時候,過年總是一年的頭等大事;現在,年味好似逐漸淡了,對於回家過年已經不那麼熱切了。 小時候,過年無非就是鞭炮糖果壓歲錢,但是其樂無邊。記得臘月三十鞭炮聲已經像煮餃子一樣此起彼伏了。幾個瘋孩子邀在一起,穿梭在各種各樣的小道,隨手撒出幾個鞭炮,留下數不勝數的歡聲笑語。那時候真的是無憂無慮,心心念念想著的都是如何藉著即將到來的新年瘋玩一場。 小時候的年夜飯是最受期待的,爺爺奶奶、叔伯阿姨、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濟濟一堂,共同敘舊閒聊,談一談一年的生活,嘮一嘮下年的打算。那時候的我在想什麼不太清楚了,但我知道我非常享受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 慢慢長大了,連個鞭炮都懶的放了。但好像不是我一個人不想,周圍的鄰里鄰居也都變得寂靜起來。雖然我不放,我會讓我爸買很多禮花、鞭炮,心裡想著有人帶頭放了,是不是接下來又是一場視聽盛宴。然而,並沒有,人們好像並不熱衷於此了,小孩子也都一個個不再那麼瘋了,像較弱的花朵一樣躲在空調房裡,我真的很懷疑他們出門遇到鄰居曉不曉得該如何稱呼。 其實我很看重親情,但有時候時間很殘酷。記不清大概有幾年了,年夜飯便開始各自張羅了,沒有了原先的濟濟一堂,酒桌上也沒有了原先的吆五喝六。很靜,但又很冷清。一家人吃,一家人玩手機,一家人看電視,困了累了,那這一年也就辭舊迎新了。 我很喜歡過年的那種儀式感,應該說是享受,這是一種期待與喜悅。所以每年除夕祭祖我都會很積極的跟著,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一大家子人同時出現,互相見面聊天。然而,以前是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中才到;現在是開車,發動機一響,還沒來得及開口敘舊,到了。 有時候實在搞不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是不是過年以後也會像過個小節一樣,只是為忙碌的生活找一次休息的藉口,然後再各赴前程。什麼儀式感,什麼大團圓,全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不敢想象那時候會多麼的無聊。 我很喜歡過年,一個最不喜歡熱鬧的人最喜歡的時刻便是過年時候的大團圓,胡吃海喝,談天說地。小家可樂,大家同樂難道不是更好麼?這樣的年不也是最有意義的麼? 也許,是我們變了,不該再懷揣著小時候的無知幻想,奢望著普天同慶;也許是年味淡了,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生活質量日益提高,過年如今只是走走過場罷了。

  • 8 # 笑笑媽媽記生活

    確實覺得沒有年味兒了,記憶中的年味從開始放寒假就激動裡受不了。記得小時候過年考完試媽媽說得獎了就獎勵一個豬尾巴吃。就高興的不得了。我們八零後小時候的年能吃上魚肉就以為幸福的不得了。添新衣,收紅包。小姑娘買喜歡的首飾。男孩兒買炮。舞獅玩龍。跟著大頭鬼鬼後面跑。太多太多的回憶總覺得就在昨天。現在的年總缺點啥,也許是因為我們長大的原因,生活壓力把我們壓的喘不過來氣,再加上網路資訊的發達,人們更願意和手機親。彼此之間都不願意好好坐一起說說心裡話嘞。總之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 9 # 雨

    小時候盼著過年,吃好吃的,穿新衣,走親戚,呼朋引伴到處玩,放鞭炮,也不知道當時有那麼多的樂趣,隨著年齡長大,對社會認知更廣更深,對家庭,社會的責任越來越大,我們過年的樂趣反而更少了,剩下的就是過年回家鄰居家的攀比,開什麼好車,送什麼禮,喝什麼好酒,抽什麼好煙,發多大的紅包。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但是這些已經成了我們的負擔,春節成了春劫,累人累心。所以我們不要攀比,開開心心過年,過年是過得是團圓,是親情,是對祖先的思念,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我們對新年的展望,對祖國祝福。

  • 10 # 尼茸楊榕tao

    我說說我的情況,也許我們一樣的,小時候我們過年都會有好多小朋友玩,玩的也都很有趣,去哪家都會收到小禮物,更有些是你很想要的禮物,有時在路上見到老一輩的跟他說話都會給你點壓歲錢,(想想那時真是美好時光啊)

    而我們長大了,就沒了玩意或者感覺玩已經不合適了,再有因為有些生活壓力壓力一直沒消,偶爾會在你心裡,這樣你就感覺過年和平常放假沒兩樣了,

    所以真想回到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就算你有多貪玩也不用擔心什麼,

    哎 切行切珍惜,

  • 11 # 愛看劇的喵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網路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許多事情透過網路便能完成,使我們的生活少了一絲儀式感。過年也是如此,一方面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便是我們逐漸缺失的那些儀式感使過年缺少了曾經的感覺。

  • 12 # 辣條遊戲君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手機的出現,手機的普及,讓我們很多人對鞭炮漸漸的疏遠了,走到哪裡,手機從不會離開手上,以前走到哪裡都是兜裡揣著鞭炮,走到哪裡,響到哪裡

  • 13 # 18020603571

    不是沒年味,是壓力大,人變老了,對一切麻木了。還有一點是生活比過去好,過去逢年過節才吃好一點,現在三不五時就吃大餐,漸漸的沒感覺到年味,只有小孩子才感到年味。

  • 14 # 自強日常秀

    因為現在這個社會 不像小時候那麼熱鬧了 金錢社會金錢至上 你回家了 你的父母會說 你咋沒找個女朋友呀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 多麼有用呀 人家一年收入二十多萬 還買了個寶馬車呢 現在這社會是講金錢的時代 你有錢說話都是香的 現在不如90年代 那時候貧富差距不是很大 現在笑貧不笑娼 小時候人們都有感情啥的 現在是商品房 哪裡有什麼來往 一到過年都沒得什麼年味 基本上就是回家和家裡人團圓 親戚都不想走 不知道面前的你是不是也感覺到了

  • 15 # 豫東高軍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80後。記得小時候每年進入臘月,爸媽打工都回來了,然後爸媽就會給買新衣服,準備過年的衣服了。因為全年就等這一身新衣服,所以因為家庭生活條件沒辦法。70.80後大家都懂的。

    這個“福”字可以掃出敬業福。自己手寫。

    我已長大成家,同時有兩個孩子。現在也是每年等進入臘月給他們買新衣服。但是我總感覺給人家買新衣服,人家就沒啥感覺。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家媽媽經常給他們買新衣服。感覺對新衣服都有免疫力了。

    記得小時候哈,一到了臘月二十左右吧!家家戶戶就該打掃衛生,準備蒸饅頭。我記得當時特別清楚,每年我家蒸饅頭都是好多鄰居來幫忙一起揉饅頭。還蒸些大菜包子。爺爺幫著燒地鍋。我最愛的就是讓爺爺幫著燒紅薯。那時候的紅薯都是從自己家地窖裡面拿出來的,燒著吃特別甜。我記得那時候只蒸饅頭,大概都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都是換饅頭,再也沒有蒸過饅頭了。

    每年最有口福的就是臘月二十四五那幾天。到了那個時候都該煮肉了。因為我家人多吧,我爸每年都是買三四十斤豬肉。煮好之後先給我爺爺奶奶家送兩碗,老爺爺老奶奶家送兩碗。然後就是我們開始啃大骨頭的時候了。那一天感覺是一年中吃肉最過癮的時候。煮好肉之後,我家就開始過油了。也就是用油炸過年的東西,如炸丸子,油條,還有炸菜盒等。現在我家過年,啥也不做了,都是從超市裡邊買的。一家人都太忙啦!

    所以我覺得,對於新年來說,想要有味道就必須要有期盼,想要有年味兒,就必須要有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巨石強森主演的影片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