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慕青山
-
2 # 長嘯梁甫吟
提問者所指應是國內哲學教科書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三大定律,提問者問其本質,意在便於理解。我猜提問者是在校學生,很愛思考,不是那種隨便應付考試的人,這也容易鑽進牛角尖陷於苦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成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其理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又叫唯物辯證法,這是改造過的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是西方形而上學的頂峰,在形而上學內部呈現了辯證法。黑格爾哲學是在哲學範疇的相互矛盾中不斷演進,呈現一個思維邏輯的歷史發展過程,黑格爾要用邏輯方式推演出現實世界的歷史發展。這是一個上帝造物的過程,作為人類實踐的能動過程可以理解,作為自然歷史過程由思維的虛卻無法推出實來。所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這一西方哲學的精華進行了合理改造,黑格爾哲學中的一對對範疇按馬克思主義的評估被篩選出來,在新的思想體系中構成三大定律的三對範疇是其最重要者,尤其“對立與統一”這一對又稱“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核心,我們的毛主席為此專門寫過一部《矛盾論》,可見其重要性。三大定律中另外兩對範疇是“量變與質變”、“肯定與否定”,與“對立與統一”都是關於運動、變化、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特別重視世界和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用來指導革命鬥爭以改造世界為己任的。“對立統一”關乎內在機制,“量變質變”關乎動態進展,“肯定否定”關乎全域性把握,在這裡邏輯性與歷史性也是相互統一的(“邏輯與歷史”也是一對範疇),用思維把握存在(“思維與存在”也是一對範疇),而這些都屬於認識,不付諸實踐終歸是無意義的(“認識與實踐”也是一對範疇),所以實踐極其重要,毛主席也專門寫過一部《實踐論》。對愛哲學的人來說尤其要記住這一點,哲學是“愛智慧”,而哲學並不等於智慧,愛哲學很容易走向形而上學,從邏輯上說科學就是形而上學哲學孕育出來的實踐性叛逆,雖然科學就一個個學科而言還帶著或多或少的形而上學習氣,不夠辯證法。關於實踐的重要性,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學家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你說的哲學三大定律,在這個思想框架下理解,最終由肯定哲學到否定哲學,再到否定之否定,哲學就是你的了。
-
3 # 鄧恩周
德國偉大哲學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這本著作裡曾有論述,主體即客體。客體即主體。哲學三大定理本質其實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絡和必然穩勢,具有普遍性,重複性的特點,人們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但能認識它,利用它來改造自然界,改選人類社會。
-
4 # 走向蔚藍5C5o
哲學是追求本源的學科,不管多少定律都是圍繞這個追求本源展開的。
哲學一般情況下離我們很遠,但是到了應用層面卻跟我們息息相關,無時無刻不受其影響。
作為普通人只需要享受哲科帶來的喜悅即可,至於探討層面還是留給那些智者衣食無憂之餘去探討吧!
-
5 # 壹號綜合文章
辯證唯物主義講的就是一切物質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與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規律(事物矛盾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說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矛盾無處不在,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它是事物存在的狀態,也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平日裡,我自己內心對矛盾是牴觸的,希望什麼事都是順順利利,沒有任何阻力,但是要知道存在著矛盾才是常態呀,所以總是踉踉蹌蹌、跌跌撞撞,內心不斷受到衝擊,並且解決了一個矛盾後,緊接著又產生新的矛盾,這一路走來,才明白解決矛盾的唯一的辦法是必須面對,去解決舊的問題,然後迎接新的問題。這也符合中國智慧的中庸之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能夠絕對地看待事物。
質量互變規律,事物的發展,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它提示了事物變化的形式與過程。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做事要有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原則。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個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平常就是存在很嚴重的急於求成的急躁心理,做人做事都不夠踏實,所以現在總在有意訓練自己的耐煩心,比如將有些事情堅持做,形成肌肉記憶,然後自然形成習慣,進步就是不經意間帶來的歡喜。不能急,得慢慢來,而且堅信目標一定能實現,因為量變到一定的度會發生質變,這是規律。
否定之否規律,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它提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結果。用列寧的話說:彷彿舊東西在高階基礎上回復,是“內容的前進、形式的復歸”。例如,種子到果實,再到種子,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又如中國的民間諺語,“物極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極泰來”則是否定之否定。因此工作生活中要樹立創新意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能原地轉圈,一定要去舊迎新,自我革命,才能生存發展。這種蛻變的過程,也是不容易的,但卻是最高階的,否則就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用老子的一句話來作個總結: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這不正是因為其無私麼,所以反倒成就了其自身的事業。這裡採取的就是一種矛盾的、積累的、自我革新的行為而達到真正的目標。
-
6 # 一葉不障目
唯物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前初中上政治證死記硬背,其實對這些哲學上的概念屁都不懂。其實也正常,讓小屁孩去學哲學,要麼是找抽,要麼是為了洗腦。居於誰都不傻的角度,原因一定是後者。現在由於瞭解的東西多了,同時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有一定的瞭解。所以發現,對立統一規律,其實與中國的古代的陰陽相合。說不定就是借鑑過來的,因為中國的哲學是先於西方的。意思就是說,事物都存在對立的正反兩面,也就是中國古代說的,陰和陽。陰陽之說,是指把世間萬物分為陰陽兩類。換到唯物辯證法中,就叫什麼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的規律。說的是事物發展在數量上的變化,稱為量變。量變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質變。質變後變成新的事物,又重新發展在數量上的變化又到量化。這就是說的質與量互變。這也跟中國古代說的,陰陽相互轉換,物極必反講的是同一個東西。只是換個馬甲來說說罷了。否定之否定規律。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陰,否定之後,就是陽,陽否定之後,就是陰。簡單點講,一個迴圈重新開始。
以上的就是我把唯物辯證的三個基本規律,轉化為我已有知識的。其實一個月前,我還真不知道什麼叫哲學。什麼叫辯證法。直到最新,慢慢涉及後,我突然發現,NND,原因,我寫文章總結的那些本質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哲學說的規律。
有人把這些事物規律當成哲學。但我覺得,思考、總結、證明這些規律的思維,才是真正的哲學。哲學是一組嚴謹求真的邏輯思維。所謂的三個規律,只是這些邏輯思維的產物,包括五大範疇(後邊再講跟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的區別)。
由於我自己也是數學系出身,看著看著發現。其實數學就是來自於哲學。數學的思考方式與哲學的思考方式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哲學偏向於抽象本質思考。而數學,做的是具象思考。具體事物的量化分析。比如哲學上的一個思考。你如何證明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你如何證明你不是活在駭客帝國那樣的虛擬世界裡?你的所有感覺全部是透過身體神經傳遞給你的大腦,而這些感覺電訊號全部可以模擬,在你接收到的訊號都可能存在是假的情況下,你用什麼東西證明,你看到的東西,真實存在。這就是哲學上的存在的證明。這是對外界物質世界的存在證明。
而我思故我在,文人看起來挺有詩意。其實這句話是哲學思考。 我在思考,所以能證明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我無法思考。使用的是反證法。所以,唯一能證明存在的,只有自己。“我思,故我在”。數學的發展,特別是高等數學的發展,每一條定理,同樣都是需要去證明的。比如之前我一篇文章說舉過一樣的例子:
無限小數0.99999.....=1 。也說過如何去證明。其實證明方式,就是用邏輯證明邏輯。用不能被證偽的邏輯組合,去證明另一個邏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數學家也都是哲學家。
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所用到的數學,其實使用那些數學家幾千年證明的定理和理論。一般人不會去關心如何把一個猜想變成定理。只有陳景潤這樣的人才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這種大多數人來說,屁用沒有的事。不管是唯物論,唯心論,本體論,認知論,一元,二元論... 有些哲學上的觀點已經被證明。有些還是猜想。屬於猜想,不能說它是不存在。同樣,你不能證明物質世界的存在,同樣你也不能證明物質世界不存在。
也正是這些幾千年來不幹正事的哲學家們,吃飽撐沒事幹。提煉求真邏輯,才得以推動現在科技如此發達。我比較認同二元論。 物質是一個世界,精神是一個世界。既有唯心,也有唯物。
-
7 # 悠閒典雅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的三大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組成的,有矛就有盾,陰和陽,日和月,白天與黑夜,公和母,好人與壞人,警察與小偷,醫生和病人,老師和學生,和平與戰爭,優點與缺點,正確與錯誤等等,這些事物存在於一個統一體中,它們又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比如,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生,沒有缺點也就顯示不出優點,沒有方圓也就沒有規矩。正是因為這些統一的內部的矛盾運動,從而推動事物不斷地運動和前進。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對立和統一推動著世界發展。
質量互變規律認為,事物的變化首先是從量變開始的,量的變化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引起質的變化。比如一個萍果,開始只有一個小斑點,但隨著這個斑點的擴大,就會使整個萍果壞掉。質量互變規律還認為,矛盾是可以轉化的,好的東西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壞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比如說,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這本來是件好事,值得慶賀,但是正因為勝利了,在部隊中產生了輕敵思想,這就有可能成為下一次打敗仗的誘因。再比如,這次新寇性肺炎疫情,給中國人民生命財產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這本身是一件壞事,但是,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全華人民眾志成城,不但取得了戰疫勝利,而且還總結出了經驗,支援了世界。透過這次抗疫,我們將來在體制機制建設上將有重大突破,加強了在今後應對衛生領域的突發事件方面的能力,你說是不是把壞事變成了好事。還有,透過這次抗疫凝聚了人心,增強了群眾的防範意識,你說這是不是好事。
否定之否定規律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呈現出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的,一個事物看似消滅了,實際上是在蘊藏著另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比如,一粒種子種在地裡,看似這粒種子不存在了,這實際上是在繁育著新的生命的誕生,隨著它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會產生更多的果實,這些果實又成了新的種子。社會發展也是一樣,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是每一個新的制度形態在否定另一箇舊的制度形態,從而推動世界向前發展。
事物的向前發展,並不是直線式的,而是螺旋式的,甚至是曲折式的,會有許多的波折,但是不管有多少曲折都阻止不了世物的前進步伐。因此,在挫折面前,一定要堅定信心,要堅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規律,幾句話也難以說清楚,要想真正掌握,需要系統鑽研。我的上述回答只是概念而已,也是比較膚淺的認識,說的不妥之處請指正。
-
8 # 藤籌勁草論教育
題主問哲學的三大定律,應該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就是指矛盾規律,指的是事物發現的動力因素,是三大規律的核心和基礎。
質量互變規律,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結果。質量互變規律指的是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發展,告訴我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上是曲折的,發展是螺旋上升的,指的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
9 # 小田的點滴
我認為所有的哲學定律和原理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結果。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世界(宇宙)總的觀點,方法論是人們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和理念。像矛盾對立統一原理,我們的世界觀認為矛盾就是對立和統一,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矛盾貫徹每一事物始終,矛盾無時無刻不存在。對應的方法論就是兩分法,兩手抓,比如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打擊犯罪,同理其它哲學定律都建立在人們對世界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即世界觀,然後再在處理和認識事物時進行的思維方式,方法即方法論去改造認識世界。所以本質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結果。
-
10 # 老兵4200
哲學三大定律本質你覺得是什麼?.嚴格說應是唯物辯證法哲學的三大定律,就是我們常說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其本質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所以也叫“方法論”。
對立統一告訴人們,世界上所有一切,都是一個矛盾的共同體,沒有絕對的純,只有在不停地變化運動之中,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和靜止相對而言,並且互以對方為前提而相對立,並在互以對方轉化。無是何知非,無非當然也就沒有是,毛主席把對立統一叫一分為二,是更通俗的解釋。
質量互變主要是講任何事物變化都是量變到質變,有一個過程。物理變化到化學變絕非一日,因此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最簡單的例子,剛蒸熟的饅頭不會馬上發黴,放幾天後就會黴變,就是最好說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都是質量互變的註釋。
否定之否定是說事物的發展變化是螺旋式上升的,而每次變化又是質量數量的變化提高。舉個例子於以說明,用杏的種子種一棵杏,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樹是對種子的否定,肯定了這棵大樹。大樹又結了無數的杏的種子,杏種子又是對大樹的否定。由一粒杏的種子長成樹,結了杏又有杏的種子,經過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收茯了無數多杏的種子,而且杏的種子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有提高。這就是否定之否定。
三大定律本質:是怎麼去認識世界的方法。
-
11 # 7811414
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大規律是屬於空間哲學的規律。這就是西方哲學規律。
陰陽合一生時間規律,陰陽自由生空間規律,時空合一生萬物規律,這三大規律屬於時間哲學的規律。這就是東方哲學規律。
哲學的基本問題不是物質與意識誰先誰後的問題和誰決定了誰的問題,而是陰極與陽極的關係問題,是陰陽合一生時間的問題,陰陽對立生空間的問題,以及時空合一生萬物的問題。我認為
-
12 # 仙佛神光
哲學三大定律源於物質,本質卻心性上,而心性不在哲學範疇,因西方哲學主張“心物二元”,心與物如兩條平行線,各走各的道。
回覆列表
哲學的分類
哲學分類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
大白話:物質決定人的意識和精神。(唯物主義)。
世界是我個人意識的產物(主觀唯心)
世界是一個精神體產生的和支配的(客觀唯心)
猜想題主描述的是三大定律,是辯證法三大定律,由黑格爾率先提出,馬克思加以提煉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大定律。分別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黑格爾是客觀唯心主義,馬克思是唯物主義)。
注意:對不同哲學分類不能以簡單對錯去衡量。
重新定義哲學哲學(乃至科學)均是對現象的解釋,(即為什麼會是這樣?)。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本質的差別是基礎假設不一樣。
這不過是一個假設題主描述的是三大定律本質是什麼,本質可以理解為對客觀事物規律的一種概括性抽象描述。從批判的角度看也可以認為其本質不過是荒誕的假設。
哲學不過是對現象的解釋,而同一現象(所有現象的總和)理論上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且不用解釋內部邏輯自洽,且基礎假設可以完全不同。黑格爾就是客觀唯心主義他有非常龐大的學術體系(邏輯自洽且集古典哲學之大成)。如果把黑格爾的絕對觀念absolute idea理解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理”那麼實際上和唯物主義沒有什麼矛盾。
哲學正確的開啟方式帶著傾聽,認同,欣賞,閱讀不同的哲學。
帶著批判,懷疑,否定,閱讀不同的哲學。
這群思考者荒誕的假說中往往閃耀著智慧之光,和真理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