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只兔子愛生活
-
2 # 高考新概念
高考3+1+2首選歷史再選搭配什麼學習起來相對容易。先來看看歷史組合都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歷史+政治+生物
歷政生組合如果考生的生物成績較為優秀,記憶性也還不錯,建議選擇這個選科組合。偏文的組合,相對好學,適合文科強理科弱的學生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50.62%,專業報考受限嚴重。
歷史+地理+生物
歷地生組合如果考生的理科思維較薄弱,理性演算法成績在中等左右可選。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50.04%,專業報考很受限制。
歷史+化學+生物
歷化生組合在專業選擇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劣勢:,選擇了歷史這一科目,就意味著幾乎已經與理工科無緣了,即使是有可以選擇的理工農醫類專業也是非常少的專業也可能冷門。
而且,化學和生物都是採取賦分制,在遭遇到學霸的情況下,很可能賦分出來會更低。
綜述:在此,想提醒各位同學們,選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憑喜好,憑感覺,或者隨大流地去選擇科目。在優中選科,從適合自己中選科,從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組合中選科,要依靠選科取勝未來高考。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0.46%,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歷史+地理+政治
歷地政組合比較適合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的考生;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以及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大都會選擇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這個純文科組合,適合文科強的學生。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49.98%,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歷史+地理+化學
歷地化組合對物理不感興趣或成績不理想的,文科成績較優秀的考生來說是最佳選擇。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0.87%,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歷史+政治+化學
歷政化組合優勢是文科思維比較強的同學,以一門化學拓廣了專業選擇面。同時三門學科之間沒有太強的割裂感。但是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由於學科間差別比較大,需要學生在各種思維中靈活切換現象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1.91%,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個人建議歷史+地理+生物,除去四科中普遍都認為難的化學和須要大量背誦而且很難拿高分的政治。歷史組合各校不能開設所有6個組合,所以還得看你所在學校開設幾個組合。
-
3 # 贏在高三
在新高考模式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一般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四科中進行選擇,我的建議是選擇政史地的老文科組合。
首先,這個組合,是容易學的組合!
政治和歷史,都屬於“好學難考”的學科!這是什麼意思?只要學生態度端正,上課認真聽講,聽懂問題不大,而理科的學科,像物理和化學,你就是聽懂都不太可能,更不要說做題了。
但是,政治和歷史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即便你懂了,你會了,你也沒有把握得高分,因為這兩科主觀性太強,題目變化多端,讓人摸不著頭腦。而像物理和化學這樣的學科,只要真正會了,得分就低不了。
對於地理和生物,這兩科屬於中性學科,地理向來有“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有“理科中的文科”的稱呼,雖然兼顧文科和理科的特點,但是也使得這兩科的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在新高考地區,這兩科都是選擇數量最多的,屬於提分科目。
其次,這個組合,可以避開學霸!
新高考實行“賦分模式”,你最終的成績,不僅取決於你自己,也取決於你的對手,對於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選擇對手更重要。
在“3+1+2”模式下,歷史或者物理是必選學科,對於學霸來說,最喜歡的組合仍然是理化生的老理綜組合,其次,就是理化地、理生地這樣的組合,選擇理化政或者理生政的學生並不是很多。
所以,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往往都是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在這些學生的競爭中,只要你能努力考出中上游的成績,賦分就會很有優勢。
再次,地理和生物,如何選擇?
在這四科中,選擇政史地和政史生或者史地生,無論是難度還是專業選擇方面,但是,這三個組合中,其實差距並不大,我認為政史地還是最好的組合。
這主要是因為選擇生物的學生中,中上游的學生居多,因為這是偏理的學生喜歡的學科;而選擇地理的學生中,中下游的偏多,這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如說有些藝術生、體育生,往往會選擇政史地組合,那些生源一般的普通高中,選擇這個組合的也非常多,這就導致這個組合的競爭,相對比較弱,賦分更有優勢些。
最後,給新高一學生一些選課建議
2018級已經完成了選課,因為還沒有哪個實行“3+1+2”模式的省份的學生開始高考,所以新高考的選科成敗,還無法下一個定論,但是通過幾屆學生的選課經驗教訓看,新高一學生選課,要注意下面幾點:
1、不要“唯分數論”:
選課,分數必須考慮,但是不能只看分數選課,比如化學考75分,地理考70分,選化學就比地理好嗎?未必!因為兩科考試的難度不一樣,你投入的時間不一樣,你的對手的實力不一樣,所以只看分數選課,就會吃虧。
2、不要“唯興趣論”:
喜歡學,是學好的前提,但是新高考也要避免只看興趣選課,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學生選擇化學歷史政治組合,這個不倫不類的組合,全年級總共有3個學生選擇,後來有2個退縮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堅定選擇這個組合,原因是高一他擔任化學課代表,所以喜歡化學,至於學習化學有沒有優勢?完全不去考慮。
3、不要“唯專業論”:
未來要選擇什麼專業,這對選科非常重要,比如你打算學計算機,就必須選物理,選擇歷史就沒有機會了。但是,選科也不能只看考慮專業,比如有個學生,物理成績很差,只能考三四十分,但是強行選擇物理,結果導致成績倒數,連大學都考不上,還要什麼專業?
4、儘量避免走班:
新高考下,走班不可避免,但是所有的學校,都在儘量避免走班,因為走班的學生,缺乏“氣場”,走班的學生多少都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5、選科,需要綜合考慮:
所以選科要綜合各種因素,進行綜合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興趣、特長、專業、學校師資、選科人數、對手實力等,具體來說,就是選擇“我能學的”、“我要學的”、“競爭小的”、“學校強的”組合。
-
4 # 高考數學大神北大邱崇
在3+1+2模式下,文科共有6種選擇,相對來說,傳統的老文科也就是歷史、政治、地理這個組合競爭壓力小些,學起來也相對容易,只是專業的選擇性範圍比較窄,選擇的時候要慎重。
下面我對這6個選擇分別說明一下,希望你能從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1、歷史+地理+政治
2、歷史+地理+化學
3、歷史+地理+生物
4、歷史+政治+化學
5、歷史+政治+生物
6、歷史+化學+生物
綜合來看,對於偏文科生來說,生物對於文科生而言可謂救命稻草,它是理科中難度最小的一科,文科考生也可以駕馭,“歷史+生物+化學”可謂最佳CP,“歷史+生物+政治/地理”兩種專業組合覆蓋率都在75%以上。
那麼該如何在這6種選擇中找出自己的最佳選擇呢?建議參照下面3個原則:
擇己所長: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發展潛能,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和領域,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擇己所愛: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選出一個自己熱愛,又利於發揮的組合,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達到最佳化組合目的。
擇勢所需:在選擇考試科目時,還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社會對於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變化的,也結合外部環境和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才會有長久的發展保障。
-
5 # 雲夢談教育
高中3+1+2模式學文科最好的組合就是歷史+政治+化學。這種組合最好學,而且我還可以給你建議一下,如何將來報最好的志願。以便有利於將來讀研或者是就業。
一、選擇文科就是選擇歷史,一共六個組合我們知道新高考就是3+1+2組合,“3”就是數理化,“1”就是物理和歷史選出來一個。“2”就是從政治、化學、生物、地理當中選出來兩個。選擇了文科就是選擇了歷史,帶歷史組合的一共六個。這六個組合,我們逐一分析。
二、歷史+政治+地理組合專業覆蓋率太低我們看到歷史+政治+地理組合就是原來的老文科。大學專業覆蓋率52.9%。也就是這個專業,僅僅達到了一半。另外有一半的專業都不可以選。按照專業選擇的角度來看,這個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會喪失很多專業選擇的機會。
三、歷史+生物的組合專業覆蓋率也較低我們看歷史+生物+地理和歷史+生物+政治這兩個覆蓋率達到了70%多。相對來說也不是很多。丟掉了近30%的專業覆蓋。所以歷史和生物的組合我也不建議選擇。而且這個孩子如果偏文的話,生物學起來也會比較吃力。
四、歷史+化學+地理組合,地理不容易學這個組合,歷史是偏文的,但是化學和地理都是偏理的。地理在原來的文理分科當中,雖然屬於文科,但卻是理科的實力。
而且到了大學之後,地理專業都是理工類報的。它不但有記憶的要求,而且更多的要求是邏輯思維,計算能力。很多偏文科的孩子,最後都敗在了地理上。都認為地理非常難學。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這個組合並不是偏文,也並不好學,從難易程度來講,還是放棄地理較好。
四、歷史+化學+政治這個組合有什麼優勢?1、政治相對於地理來說好學
如果這個孩子本身偏文的話,可以選擇政治。政治相對於地理來說非常好學。一般想學文科,語文,歷史,政治,三者是相同的。文史不分家,政治很多方面也需要用到歷史。再用心的注意一下時事政治,學會政治的邏輯分析,很容易拿到高分。
2、歷史+化學+政治這個專業組合達到了88.6%。覆蓋面比較廣。
在文科裡面專業算是選擇較多的,所以我的建議如果想學文科的話,並且專業範圍報的還比較廣泛,還比較好學,就選擇歷史+化學+政治。
3、選擇政治為未來考研保研做準備
我們知道考研保研的時候,英語和政治是必考的科目,如果高中不學政治,到了大學考研保研的時候,現學肯定基礎不牢,相反,如果高中學習政治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到大學的時候考研、保研相對來說也比較輕鬆。為未來考研究生甚至博士打下紮實的基礎。
4、歷史+化學+政治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我們看歷史,首先可以報考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民族學、考古學、世界歷史,還可以學地理學科。還有中國黨史和馬克思主義,文物研究等等。
化學可以學核工程、材料學、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地質學、林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還有醫學技術。
政治學可以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學教育學、還可以學經濟學、可以學社會學、和工商管理。
我們看一下這三個組合,在專業報考的時候可以說範圍比較廣泛。幾乎囊括了了文科所有的專業。還可以報考偏理的醫學和林學。
五、歷史+政治+化學這三個學科的組合怎樣報考最有利於將來就業1、如果報師範的時候可以當歷史老師、政治老師、語文老師、地理老師、化學老師。教育學可以未來當領導。可見,如果學師範的話,這三個組合也是非常大的優勢。多個學科都包括在內。
文科現在師範專業非常火爆,深圳高薪聘請教師的新聞不斷,隨著國家政策對教師工資的扶持,對教師地位的提升,教師現在真的是有錢有閒,還有尊嚴。特別適合文科報考。
2、這個選擇政治裡面可以報考金融學和稅務,還有工商管理和社會學,這幾個專業將來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都非常佔優勢。同樣的工資高,待遇好。
3、這個組合可以報考法學和哲學,哲學專業前幾年就業不好,但是現在有冷轉為熱門。很多企業和國家事業單位都開始聘請人才。這裡面的法學就業針對的是法學、智慧財產權、還有監獄學。這種拿到了法律資格證之後就業相對來說都不錯。
4、這個組合還可以考慮學基礎醫學、食品林業和地質學,針對於男生想學一門技術的都可以。加大了文科生選擇的範圍。多了一個機會。
-
6 # 能提分的大劉
3+1+2你已經確定選文科,那就是歷史已經確定了。在確定歷史的情況下,那麼化學您最好不要選,因為有些大學專業,要求需要學化學的專業,它要有先學物理沒前提。所以從專業上考慮。選化學對您的大學專業選擇沒有幫助,而且文科生學化學難度會相對大一些,吃力一些。化學也是高中,你比較有難度的學科之一。把化學排除之後,剩下就按照你的各科的位子哪科學習好,哪科你擅長,你就選哪個。對你將來選擇大學專業影響都不算太大。如果你以後計劃考公或者讀研的話,我認為選政治也不錯,因為考公和考研都需要有政治這一科,所以說提前做做準備和規劃也是很受益的。用好您家裡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擺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筆,學習就能進步,提升學習運氣和考試運氣,早日“開竅”。
-
7 # 玖抒教育
沒有什麼選擇是又“最好”,又是“學的容易”的組合——考生都想報考最好的,所以,最好的一定是競爭最大的,那麼相對的要求也就自然高一些。這才是合理的思路。
題主的想法是在3+1+2模式下,在容易學的組合裡,挑一個最好的。
先是首選科目,這個沒得選的,既然是文科就只能選歷史了。
其次是再選科目,四門科目中“學的相對容易”的首先就排除化學了。
第一、化學在理科組合中的地位遠遠比在文科中的地位高。即物理+化學組合比歷史+化學組合的價效比要好很多,無論是從選科人數、志願填報、專業要求上都佔優勢。
比如遼寧省2021年專業科目要求中,對物理化學均有必考要求的專業一共2190個,對歷史化學均有必考要求的專業只有1個。
注意:小編之前列舉的資料是選了化學就能報考的專業數量,這裡對化學有必考要求的專業數量,不一樣的。比如遼寧省為例,歷史組合下,選了化學就能報考的專業數量有26457個,而對化學有必考要求的專業數量只有1個。中間差了無科目要求的專業,還有化學生物二選一的專業,化學地理二選一的專業。除此之外,很多家長擔心化學的難度和賦分問題,尤其是在這種沒有專業優勢的情況下,在文科組合下,化學不必太過重視。
因此歷史+政治+生物/地理,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
8 # 穆瓣草籽
3+1+2模式,首先3是明確了的,語文數學英語,這三科都是要考的,且每科是150分。其次選擇文科歷史也是必選的點100分。剩下就是這4門學科的選擇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且都是適用於等級賦分制的,和參加的人中能否考出高分相關。
哪種選擇最容易考,這要看學生的擅長和愛好。如果理科方面化學和生物還好,就可以選擇化學。因為選擇歷史所以可以選擇的專業就少了,但是如果選擇了化學,相對於別的學科,可以選擇的專業要多一些。
選擇化學可以選擇的專業如上圖,如果想從事材料、化工、生物、製藥就可以選上化學。相對選擇的人少,竟爭沒有那麼激烈。
選擇生物,相對來說,對理科的要求要高一些,如果生物不好也可以考慮選擇政治或是地理。
選擇政治,相對來說,選擇的專業是除了選化學後最高的。而且大學裡政治都要學,考研也需要。可以為以後打下基礎。而且政治都不容易拿高分,但學起來比生物、地理要容易一些。
而選擇地理適合記憶能力強,有一定分析能力,且對地圖比較熟悉的學生。相對於生物來說,地理要簡單一些。
-
9 # 沒深度的教育思考者
作為高中老師,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歷史已經確定,剩餘四科看自己的成績,哪科好選擇哪。
個人覺得所謂好學和不好學都是相對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只要是認真努力去學,都會變成自己的優勢學科。
第二,如果沒有認為自己特別優勢的學科,我的個人分析可以這樣選擇。
很多人可能說大文組合,也就是歷史、政治、地理,好學,都是背的。這樣的想法早已經過時了,現在的文科難度絕對不比理科小,因為現在全是理解性內容,不是隨便背背就能得高分的。
化學在這四科中屬於難度最大的,學習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記憶性內容多,也要練習大量習題。但是事情不能一概而論,我所在的學校也有隻有化學學習很棒的,只是物理學習很差選擇了歷史的。
生物屬於理科,但是識記內容相對更多,難度比化學相對要小。
地理原來雖屬於文科,但是在大學專業系列,地理屬於理科,在文科中最偏理,適合記憶力稍差的同學。
政治屬於多數學生最反感的學科,枯燥抽象,很多人學習起來感覺無從下手,但是對未來考研、考軍警院校非常有利。
我個人建議,如果四科中沒有自己特別有優勢的學科,歷地生、歷地化,或者歷政加一理反而是不錯的選擇,最好迴避大文組合。
回覆列表
在沒實行高考改革前,經典的文科選項是,政治歷史地理。
高考改革後,除了語數外必選,歷史和物理分別代表文理兩大陣營。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自由組合生物,化學,政治,地理。 如果孩子選了歷史,也就意味著選了文科,個人建議同時選政治。
政治和歷史,相輔相成,正所謂政史不分家,以史為鑑。我們分析一個朝代一段歷史時,都是在歷史中看政治;我們分析社會的意識形態、發展程序,也是在政治中看歷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這種緊密聯絡。歷史老師講課時常常會說,你們政治老師也講過這個問題。政治老師也會說你們歷史老師也講過這個點吧!
學政史的同學還會發現,有的知識點政史是相通的,是同一個道理的。只要背會理解,就能對應這兩門功課,需要注意的只是在答題方式上變通貼合一下。背了一個點卻能答兩家題,是不是覺得很划算
再看生物,地理,化學,從大部分同學反饋的難易程度來分析:
一,化學最難學,它就是一門理科呀,不僅需要有理科的計算功底,還要有文科的背誦能力。學好化學離不開狂背狂做題。
二,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也會涉及到計算。同學除了吃透書上的基礎知識點,也要做相關題來練習。
三,高中生物,想想咱們常說的物化生,這就是大理組合之一呀。雖然現在選科可以自由搭配,可以自選它入歷史麾下。但生物還是理科,離不開計算題,一般認為它和化學是最好的搭配。如果孩子以後想學醫,最好選擇化學生物。
這麼分析一圈,發現都好難啊,真沒有啥容易學的呢。容易還是艱難都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最好還是最壞。
比如咱都說化學難學枯燥磨人,可也有同學說化學又簡單又有趣,而且人家真的學的特別好,筆記做的聲情並茂,生動有趣。零花錢除了買化學試劑就是買燒瓶器材,有空就在家做實驗。
所以,孩子的興趣還是第一位的。喜歡的,再難也能學好。不喜歡的,再容易也不想上心。
有的孩子擅長理解背誦,有的孩子偏重分析計算,所謂最好的,就應該是最適合孩子自己的。大家的建議都是僅供參考,還是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