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荷蘭的歷史,歷史上荷蘭的造船業非常成熟,再加上其船隻造價低的優勢,讓荷蘭很快就成為了歐洲的造船中心的同時,也擁有了龐大的船隊。

    我們知道,當時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此時的荷蘭擁有整個歐洲最大的船隊,就在海洋貿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被稱之為“海上馬車伕”。

      而17世紀荷蘭衰落下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17世紀後期荷蘭先後與英國、法國兩國爆發了戰爭,在海上荷蘭兩次敗於英國,在陸地上則敗於法國。

      英荷戰爭

      17世紀的英國,為了爭奪海上貿易的主導權與殖民地,就把目標瞄準了競爭對手荷蘭。英國與荷蘭之間共爆發了四次戰爭,互有勝負。第一次戰爭的結果是荷蘭認輸,雙方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承認英國議會於1651年透過的《航海條例》;第二次戰爭荷蘭勝利,兩國簽訂了《佈雷達和約》,英國與荷蘭在殖民地進行了劃分;第三次戰爭荷蘭勝利,但是英國得到荷蘭部分的殖民地與貿易特權;第四次戰爭英國勝利而這次戰爭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英國的國力與競爭力大大增強,倫敦更是取代了阿姆斯特丹成為新的金融中心。反之荷蘭則從此失去了與英國競爭的力量。

      法荷戰爭

      在第三次英荷戰爭期間,法荷戰爭爆發。法軍迅速佔領了荷蘭的大部分國土,這也直接導致了荷蘭國內發生政變。戰爭結束後法荷簽訂了《奈梅亨條約》,而這次戰爭法國獲勝並開始稱霸歐洲。

      最終,被稱為“海上馬車伕”的荷蘭先後受到英法兩國的重創而逐漸的衰落下來。

  • 2 # 戰史解碼

    荷蘭作為早期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荷蘭的經濟、貿易、科技和軍事實力在整個歐洲是首屈一指的,一度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但是進入18世紀後,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卻逐漸衰落,被英國所趕超,最終淪落為二流國家。有關荷蘭衰落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接下來我來給大家談談我個人的觀點。

    自身不足

    荷蘭的資本主義模式是商業資本主義(海外貿易),但這種模式對外依賴程度太高,經濟基礎過於脆弱,一但受到衝擊,經濟體系很容易崩潰。而且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資本主義的優勢逐漸顯現,可荷蘭仍然沒有轉變其經濟模式,最終被英法等國超過。

    另外,荷蘭在軍事上的投入不足,國家軍事力量日漸衰落,到了18世紀中葉,荷蘭海上艦隊的很多艦艇都處於超齡服役的狀態。軍事力量已經無法保證國家的安全發展,當英國對其發動戰爭時,荷蘭已經毫無還手之力。戰敗之後的荷蘭徹底衰落。

    排位之爭

    自古頭把交椅只有一個,對於國家也是一樣。荷蘭穩坐頭把交椅百十年,嚐遍了好處,這讓其他國家如何不眼紅。最初眼紅的國家實力不行,自然不敢說什麼,可一旦這些國家實力強大了,自然要爭爭這個頭把交椅。

    這些眼紅的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不僅在經濟上處處與荷蘭競爭,在軍事上更是有過數次直接衝突。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海上貿易主導權,說白了就是為了”搶錢”。第四次交手後,荷蘭徹底戰敗,不得不讓出了頭把交椅,自此期間衰落。

    荷蘭的衰落也給我們一些啟示,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定要全面,不能對外太過依賴,不然必將受制於人。另外不要幻想我們不招惹別人,別人就不會找我們的事,眼紅的有很多,要想不被欺負,拳頭就必須足夠硬!看看最近的貿易戰,不就是美國眼紅了麼?最後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

  • 3 # 文韜武略64

    荷蘭沒有衰落他今天仍是西方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具有北歐維京人血脈的荷蘭早期海上實力的確強大曾經以強盜姿態橫掃歐洲,隨著現代工業的誕生,地處歐洲邊緣的荷蘭確實一度落後,國土面積小人口又少慚慚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衰落一詞並不恰當用於荷蘭,各項指數排名在世界前列荷蘭仍然是一個富國。

  • 4 # 天外村藥房

    荷蘭算不上“曾經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個國家”,只能算首批進行海外殖民擴張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在17世紀從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獨立後,荷蘭一度稱霸海上,在美洲、亞洲佔領大片殖民地,但後來則逐漸衰弱,淪為二三流的國家。

    荷蘭為什麼衰落,簡單說,因為他國土太小,人口太少,競爭後續能力不足。

    當初荷蘭能夠崛起,一則本土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航海業比較發達,又臨海,佔了殖民擴張的先天優勢。另一方面,當時歐洲正陷入爭霸戰爭中。主要是德國新教諸侯和英國、法國聯手,反對德國和西班牙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荷蘭在這曠日持久的大戰中得到強援,又從30年戰爭最後的合約中撈取大筆好處,由此才得以強勢崛起。

    然而在這以後,荷蘭面臨了新興殖民強國英國、法國的挑戰。顯然,作為有近千年歷史的大國,英法兩國不管從本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從傳統的政治影響力都遠遠勝過剛剛獨立的暴發戶荷蘭。兩者可以說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這樣,荷蘭迅速在全球各地都被英法搶奪。到最後,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由此喪失殖民大國地位也就毫不奇怪了。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荷蘭是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的一個小國——大約只相當於北京市的2.5倍大小,可就是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卻在17世紀因為控制國際海洋貿易而被譽為海上馬車伕,與此同時荷蘭也是最早建立人類歷史上的近現代金融制度的國家,這一時期荷蘭的商船和軍艦加起來超過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格蘭、蘇格蘭五國的總和。1622年西印度公司在北美的哈德遜河流域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這座城市如今的名字叫紐約。在南美荷蘭一度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過巴西;在非洲荷蘭從葡萄牙人手中奪走了好望角,在此建立了海角殖民地。從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日起就致力於在印度次大陸的擴張:荷蘭成功將葡萄牙人攆出了馬拉巴海岸並在奎隆、克蘭甘諾爾、柯欽等地建立了殖民據點。160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帝汶島,不久又佔領了帝多利島,1608年侵佔班達島,161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了爪哇島上的雅加達,1624年荷蘭利用明末的混亂佔領了中國寶島臺灣以及鄰近的澎湖列島,1641年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長崎的出島建立商站,1656年5月12日荷蘭軍隊從葡萄牙手中奪取斯里蘭卡。至此荷蘭人完全壟斷了從歐洲經好望角、印度、香料群島直到中國、日本的歐亞貿易航線。

    正如所有崛起中的國家一樣:光明的未來讓全歐洲的冒險者和他們的資金都向荷蘭集聚,在這一過程中荷蘭不可避免地發起了高燒,而這種高燒的表現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作為世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荷蘭從1634年開始出現資本炒作的狂潮,而被選為炒作物件的是荷蘭的代表性花卉鬱金香。1637年初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的球莖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蘭盾。這在當時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那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考慮到當時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這意味著普通荷蘭人幹一輩子也買不起一朵小花。無數懷揣發財美夢的農民、工人、船員、商人紛紛放下自己原本的活計而加入到炒作鬱金香的人群中。然而是泡沫就總會有破滅的那一天:1637年的2月4日忽然有很多人開始拋售鬱金香,大量的拋售使得市場陷入極度恐慌。僅僅七天後鬱金香的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種的鬱金香更是貶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個洋蔥的售價。所有參與鬱金香炒作的荷蘭人賠得連內褲都不剩,當荷蘭人從狂熱中清醒過來時才赫然發現:國家的工業體系和國防建設早已被狂熱炒作的人們拋到了九霄雲外,而當泡沫破滅時卻什麼也沒能留下。負債累累的民眾自此不再信任他們之前曾浴血保衛過的國家和政府,荷蘭就這樣喪失了走向強大的門票。

    荷蘭的崛起本質上是因為抓住了大航海時代所提供的歷史機遇,從而得以利用自己在航海技術、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然而隨著新技術、新制度的擴散就使英、法等國迎頭趕上。相比之下荷蘭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實在太小,以致於天然缺乏戰略縱深、勞動力資源和兵源。向荷蘭這種規模體量的國家只能依靠技術和制度上的創新彌補體量上的劣勢而且還必須使自己在技術與制度層面保持遙遙領先於別國的代差才能維持自己的強國地位,然而新技術、新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卻是不可避免,這意味著後發國家即使在一開始在技術、制度層面落後於荷蘭,也完全可以憑藉在資源、勞動力、兵力、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質量不夠數量湊的效果。更何況荷蘭並不能永遠保證遙遙領先於別國的代差,然而荷蘭在國家規模體量上的劣勢卻是難以彌補的。17世紀中葉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擴大就使其與荷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1651年英國議會頒佈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在歐洲、非洲、美洲生產的商品只有在英國船員管理的英國船上才能運入英國領土;歐洲國家的商品或用英國船或用生產國的船才可以運入英國領土。這對經營海上轉運貿易的荷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英荷之間的矛盾因此迅速激化並由此引發了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三次英荷戰爭。

    第一次英荷戰爭中雙方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海戰:這其中較為典型的代表有1652年的普利茅斯海戰和紐波特海戰、1653年的波特蘭海戰等等。最終英國憑藉艦船數量上的優勢成功對荷蘭實現了壓制並對荷蘭海岸進行封鎖,從而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與英國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在此和約中荷蘭被迫承認了英國強加的《航海條例》,這使經營海上貿易的荷蘭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打擊。第二次英荷戰爭是三次英荷戰爭中最為激烈的: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戰鬥有1665年6月13日的洛斯托夫海戰、1666年6月11日-14日的四天海戰、1666年8月4-5日的聖詹姆斯紀念日之戰。在洛斯托夫海戰中荷蘭方面的艦隊司令奧普達姆是騎兵出身且沒艦隊司令的實際職權,而他指揮下的荷蘭艦隊在戰鬥中先是前衛被擊退,隨後主力分艦隊的指揮官陣亡。這時荷蘭海軍管理體制上的缺陷暴露出來了:在戰鬥失利的情況下船員們意志渙散,結果竟自行內訌起來,最終有十幾艘荷蘭戰艦自行潰逃。1666年6月11日-14日的四天海戰荷蘭艦隊司令勒伊特擊敗英軍,報了洛斯托夫海戰之仇。然而戰場上指揮員的戰術才能並不彌補國家戰略層面的缺陷:當時的荷蘭海軍並不是一直統一指揮的高效部隊,而是由武裝商船組成的集合體。這也就不難解釋荷蘭海軍在洛斯托夫海戰中遭遇不利的情況下一鬨而散的原因了,儘管在四天海戰中荷蘭海軍佔據了優勢,然而即使在條件有利的情況下荷蘭海軍也未能擴大戰果。就在四天海戰之後相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英荷雙方又在1666年8月4日在北福蘭角外海爆發了聖詹姆斯紀念日之戰:戰鬥中英國艦隊佔領了上風位併成功將荷蘭前衛艦隊擊潰,而荷蘭後衛艦隊也在追趕英國艦隊的過程中散亂了。最終荷蘭艦隊在此戰中損失了20艘艦船、傷亡7000人,而英國方面只損失了1艘戰艦和3艘縱火船、傷亡不到300人。荷蘭艦隊被迫退回自己的沿岸,而英國艦隊則緊隨其後攻入一個荷蘭港口並取得了制海權。第三次英荷戰爭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消耗戰,儘管雙方在戰場上各有勝負,然而最終國土面積狹小、資源有限的荷蘭還是先撐不住了。英荷戰爭使荷蘭的軍事和商業能力都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到18世紀初荷蘭已喪失了在海上貿易中的壟斷性優勢,而對荷蘭這種規模體量的國家而言:一旦喪失壟斷性優勢就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

    1672年後荷蘭又同當時的歐洲第一大國法國爆發戰爭。荷蘭的威廉三世在位期間領導了長達40年的對法戰爭,他所面對的是法國曆史上精明傑出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重視海軍建設,同時他還支援武裝民船對敵方的騷擾行為。路易十四充分利用了敦刻爾克的地理優勢,在歐洲除波羅的海以外的所以海域對荷蘭商船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荷法戰爭對荷蘭經濟造成了很大打擊:法國對荷蘭的海上商業航線進行的封鎖、在尼德蘭南部地區作戰的高昂費用、在地中海作戰的失敗、敦刻爾克海匪對荷蘭商船隊的襲擊等等都給荷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受限於英、法包夾的地緣政治格局之下的荷蘭已註定將不可避免地淪為二流小國了。1674年荷蘭透過與英國締結第二次《威斯敏斯特和約》的方式擺脫了與英、法同時作戰的局面,然而與法國的戰爭仍在持續。戰爭期間法國鼓勵本國的武裝民船以及敦刻爾克地區的海盜勢力對荷蘭商船進行打擊。1675年荷蘭與哈布斯堡、勃蘭登堡、丹麥結成反法聯盟。荷蘭試圖透過結盟的方式減輕自己所面對的來自法國的戰略壓力,然而結盟之後的荷蘭就必須承擔對聯盟的軍事義務,為此荷蘭每年需要派出10多艘戰艦組成的分遣艦隊到丹麥協助駐守松得海峽。荷蘭海軍的戰線越拉越長,使得主力艦隊四分五裂,與此同時長年累月的戰爭開支已使荷蘭財政入不敷出了。1678年荷蘭與法國簽訂和約,雙方的戰爭暫告結束。然而在1700年荷蘭再度介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到1713年戰爭結束時荷蘭政府已負債累累,海軍實力也已消耗殆盡,荷蘭作為海上帝國的歷史至此結束。

  • 6 # 論史君

    繼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後,荷蘭成了第三個崛起的資本主義強國。隨著西葡兩國的逐漸衰落,荷蘭的崛起已經成了歷史的選擇。經過殖民貿易的發展,到17世紀初期,總人口不足200萬的荷蘭已經擁有了歐洲最多的商船,佔歐洲總噸位的五分之四,是英國的4-5倍,法國的七倍。到17世紀中期,荷蘭在航海業和世界貿易方面達到了巔峰,繼而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新的世界商業霸主,稱霸海上,被譽為“海上馬車伕”。

    注意,我們上面說到,荷蘭是歐洲最多的商船國家,這也就意味著荷蘭是靠海外貿易發家的。而其衰落的根源,也正是過度依靠海外貿易所造成的,從而使自身經濟相當脆弱,最終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使荷蘭在近代逐漸走向了衰落。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造成荷蘭走向衰落的因素都有哪些。

    一、脆弱的經濟基礎,是荷蘭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在世界範圍內,但凡是國土面積比較狹小的國家,經濟基礎一般都很脆弱。而這些國家在發展貿易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過於依賴外貿,當年的日本正是如此,曾經的荷蘭也一樣。

    作為曾經的海上霸主,荷蘭的土地面積僅有四萬多平方公里。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只有工業強盛了才是真正的強盛,而工業強盛的國家,必須符合這三點,一是豐富的資源、二是廣袤的國土、三是眾多的人口。但荷蘭這三點都沒佔,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足兩百萬,境內缺乏資源,雖然它在當時成為了世界霸主,但時間一長,其必然走向衰落。

    事實也正是如此。進入18世紀,當全球貿易如火如荼發展起來的時候,當其他歐洲各國結束了內部混亂、一心一意發展殖民貿易的時候,荷蘭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隨著歐洲各國崛起,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加大,他們紛紛採取高關稅和對本國企業進行高額補貼的辦法與荷蘭展開了競爭。毫無疑問,基本上靠著海外貿易發展起來的荷蘭,由於國內脆弱的經濟基礎,在這場競爭中敗得一踏塗地。

    據記載:從1497年開始,透過荷蘭的商船就慢慢增加,從最初的300艘到1697年時已經超過了4000艘,但進入18世紀以後,隨著歐洲其他各國的崛起,經過荷蘭的商船隻剩11艘了。因此,從商船透過荷蘭的頻率,則直接反映了荷蘭的衰落。

    所以,荷蘭衰落的第一個原因是隻注重海外貿易帶來的財富,同時又未將海外貿易帶來的鉅額財富用來發展本國工商業。如此一來,縱然荷蘭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財富,但時間一長,弊端自然出現,必然會導致荷蘭衰落。

    二、對海軍力量的投入不足無法保證荷蘭進一步拓展殖民地

    眾所周知,16世紀至18世紀,是一個“爭霸海洋”的時代,誰控制的海洋麵積多,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擁有更多的殖民地。所以,想要稱霸海洋,拓展殖民地,必須加大對海軍力量的投入。

    但在荷蘭,海軍的作戰費用屬於特別開支,不是由常規稅收所負擔的,也就是說,海軍的經費需要聯省議會的特別撥款。而且在荷蘭,議會給海軍的撥款並不是統一的,因為當時的荷蘭有五個海軍部,這五個海軍部各自為政,並沒有相統一起來。當他們的總執政在時,他們聽命於總執政,還能相對安分一點,當執政去世後,他們必然會陷入混亂。

    17世紀晚期,由於當時的執政威廉的去世,導致各省議會突然宣佈停止給海軍部提供經費,結果使各海軍面臨破產。而17世紀晚期到18世紀,正好是其他歐洲各國紛紛崛起的時期,這一時期,英、法等國後來居上,大力發展軍事實力尤其是海軍力量,並紛紛拓展殖民地。

    但此時的荷蘭卻陷入了內耗,因為海軍經費不足,致使國內的很多軍官和水手被解僱,他們依靠著之前攢的一些家底,紛紛過上了市民的生活。從1713年到1770年67年間,除荷蘭省以外的其他六個省沒有為艦隊投入一分錢。而這幾十年間,正是其他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海軍軍事力量的時期。

    由於海軍力量的投入不足,導致荷蘭在後期爭霸的過程中缺少武力威懾,各國紛紛攔截荷蘭船隻,而且就連當時的海盜也對荷蘭船情有獨鍾。面對這一切,荷蘭人顯得無能無力,因為他們早已經錯過了發展海軍的黃金時機,面對後來居上、朝氣蓬勃的英法等國,故步自封的他們又怎麼會是對手?

    三、深陷戰爭泥潭,頻繁的戰爭拖垮了這個昔日的資本主義強國

    古今中外,很多國家衰落乃至滅亡都是由戰爭所引起的,昔日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也是如此,衰落於戰爭。

    16世紀至17世紀中期,荷蘭一直處於國際貿易的中心地位,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地財富。但是,17世紀以後,當英國開始崛起的時候,荷蘭的貿易中心地位便受到了挑戰。為了從荷蘭人手裡分得蛋糕,削弱荷蘭人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動地位,英國於1650年和1651年先後兩次頒佈了《航海條例》。毫無疑問,這個《航海條例》是針對荷蘭所頒佈的,是損害荷蘭人利益的條例。因此,荷蘭宣佈拒絕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一個要頒佈,一個不承認,怎麼辦?戰場上見分曉吧!於是,荷蘭和英國在1652年到1673年先後三次發生了英荷戰爭。

    但正如上文所說,連海軍經費都不足的荷蘭海軍哪裡是強大的英國海軍的對手。在三次英荷戰爭之中,最終以荷蘭的失敗而告終。而在這期間,荷蘭海軍又和西班牙海軍一起鎮壓了西西里島的起義,一直處於四面作戰中。就這樣,頻繁的戰爭耗光了荷蘭在大航海時代所積累的財富,再加上其他歐洲各國的競爭,最終使得荷蘭的財富越來越少。

    至1785年,頻繁的戰爭基本上已經將荷蘭消耗一空,國家一片混亂。1795年,法國攻入荷蘭,幾個星期後,荷蘭共和國宣告滅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國的附庸巴達維亞共和國。從此以後,這個曾經稱霸海上的島國,被譽為“海上馬車伕”的國家,昔日的榮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啟示

    荷蘭的成功,是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的成功。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荷蘭初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一躍成為17世紀的海上霸主。然而,荷蘭卻缺少長遠的目光,看不到當時的世界大勢,安於現狀,過度依賴外界的經濟和各行其是的政權,對海軍的投入不足,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期,最終導致了荷蘭的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春節你準備在什麼地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