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浪壯闊任我秀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描寫了楊修之死,並把楊修的死因在高中語文課本以《楊修之死》單獨列出: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要收兵,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助,雞助”!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叫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候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帳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候惇寨內軍士,無不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薄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恕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其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其實,此事如換作別人,操不一定大開殺戒,頂多責怪一頓,然修為人恃才放曠,多次犯曹操之忌。多次猜透曹操心事,且又告之旁人,操深惡之。文中列舉了五樁事例:門上添“活”,一盒酥,夢中殺侍,揭穿曹丕,授計曹植。前三樁都楊修猜透曹操之心事,在楊修面前,操彷彿就是一透明人,渾身不自在。後兩樁乃修干涉了操之家事,操早己動了殺機,只是在等待機會而矣。

    當然,以楊修之才委身王府主簿,修是不甘心的,楊修不僅悟性高,文采也好。操也心知肚明,但身邊多一個人閒暇詩賦,忙獻策略,操還是樂意的,至於楊修今後的前程,自己身為魏王,在朝廷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可楊修競不知進退,多次干涉自己的家事,最不能容忍的是楊修競干涉自己立嗣之事,這是羅貫中沒有交待清楚的。

    操一共生有五子:昂、丕、植、彰、充,長子曹昂多年隨自己征戰四方,但在宛城鬥張繡時死於亂軍中,幼子曹充自小聰明伶俐但也不幸夭折,四子曹彰雖也在帶兵,但與曹丕和曹植相差甚遠,曹操的希望都寄託在丕和植身上。丕和植不僅文采出眾,在神態上更像自己,尤其三子曹植,長像俊美,出口成章,深得曹操喜愛,但植每天只是召集狐朋狗友,飲酒取樂,讓操深感憂慮。且曹昂已死,丕就是長子,廢長立幼乃歷代帝王之大忌,袁紹家事就給操敲了一記警鐘,所以操心中的接班人早己選定曹丕。然楊修不識時務,他已猜透曹操喜歡曹植,便處處接交於植,多次獻計於植討操歡心。可曹操是誰?史稱魏武帝也。他生前的願望就是徵平八方,死後更期望曹家的基業永遠發揚光大。最不願看到如袁家兄弟相殘,祖宗家業分蹦離析,看到楊修幫植,干涉自己立嗣,他能不恨他嗎?早就想除之而後快,只是沒找到合適的機會而矣。

    惜哉,楊修!滿腹經倫事王府,枉圖他年躍龍門。

    悲哉,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卿卿性命。

  • 2 # 相知相惜178910574

    楊修被殺,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楊修雖然聰明,但是愛甩小聰明。曹操做為一代梟雄,心機很重,並不喜歡能看透他真實所想的人。雖然,曹操愛惜人才,讓其做了主薄,可是楊修接二連三地妄揣曹操的決策,後果搞得很尷尬和難堪。

    (二)參與嫡子王位之爭,如果說楊修只是甩些小聰明,搞個惡作劇等還沒有使曹操對他起殺心,而在曹操的王位繼續人爭奪上,楊修也不知遠近地插了進去。要知道,曹操對選誰當接班人是猶豫不決的,正在深入地觀察階段,楊修經常幫助曹植出謀劃策、搖旗吶喊。這些都深深地觸犯了曹操的政治底線。

    所以說,楊修的死警示後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

  • 3 # 永恆的黑巫1

    楊修不止死於自作聰明。

    長久以來,後世人因三國演義,一直認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例項進行論證。

    比如,曹操在新修的大門上寫下一個 活 字,楊修便令工匠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上寫 一和酥,楊修遂開啟分給眾人;曹操在漢中將 雞肋 作為口令,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李,因此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被曹操斬殺。

    其實這是對歷史的淺理解,並沒有深入到楊修之死的實質。送楊修上西天的,恰恰是他極力輔助的曹植。

    曹操是愛才的人,而且楊家四世三公,楊修是名門之後,怎麼會因為耍小聰明被殺,完全沒有可能。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權力角逐。很無奈,司馬門事件以後,曹植被淘汰了,曹丕被正式列為魏王世子。為了去避免以後的兄弟相殘,曹植的勢力必須剷出。楊家勢大,楊修又是個棟樑之才,所以楊修必須死。

    就連楊修也說 我知道自己已經死的很晚了,早該殺我的頭了。

  • 4 # 歷史雜貨鋪

    楊修在東漢末年的那段歷史中的確是非常的有才華,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無法否認的,除此之外楊修還出自於一個大世家。楊修這個人有才是真的,只不過恃才傲物,喜歡揣摩曹操的意圖,曹操也喜歡考人,他每次口無遮攔的直接說出來,這就讓曹操心生反感。可以想象楊修或許每次都是第一個猜到曹操意圖的人,或許不是,但其他人永遠不會說出來。

    曹操這樣的人可不喜歡下屬猜他的心思,更何況還一猜一個準,因此曹操後來不喜歡他,當然曹操不會因為這個殺了他,如果因為此事殺楊修,那麼天下有才之人誰敢投靠曹操,曹操也是以知人善用出名的。他絕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三國演義》中講的是楊修因為雞肋被曹操所殺,真正的歷史中可不是這樣,曹操殺楊修是有罪名的,罪名便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那麼問題來了,楊修和哪個諸侯相交了呢?有人說是袁術,其實不然,雖然這兩人是親戚,可袁術早在二十年前就死了,不可能因為這個殺楊修。

    在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楊修是和誰來往,所以說這個罪名很可能就是故意為之。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參與曹操李嗣,自古以來這種事情就不能過分參與,楊修參與便罷了,還大搖大擺的給其出主意,這就讓曹操很反感,再看看其他人,即便自己有支援的人,也不會像楊修這樣做,而且楊修忠的是漢室,不是曹家。

    楊修智商很高,情商卻不高,最終因為雞肋的事情給了曹操一個藉口,將其斬殺。當然僅僅因為雞肋也可以將其殺了,渙散軍心本就是大罪,只不過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楊修過於參與曹操的家事。

  • 5 # 九州歷史

    首先,曹操與楊修一族有很深的矛盾。楊修的父親是楊彪、母親是袁術的姐姐,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袁術稱帝,楊修一族成了曹操的死敵。此前,曹操以大逆之罪將楊彪打入大牢。孔融聽說楊彪下獄,來不及穿朝服,跑來見曹操:“楊彪世代清白正直,海內景仰。父子兄弟之罪尚不牽連,怎能把袁術的罪行歸到他身上呢?”後來連荀彧、滿寵等人都來求情,才免了死罪。此後,楊彪稱病,不再出仕,楊修被殺後還活著,84歲善終。

    楊修才華名滿天下。楊修是丞相府主簿,一個管文書的之位,相當於今天的秘書。曹操在外,楊修料理家裡的事,曹操很滿意,就工作能力說,楊修沒問題的。

    楊修之死,曹操都沒能給一個合適的罪名。被殺的原因在哪呢?

    第一,楊修作為一個秘書,經常破壞團結。他掌握資訊多,透漏給曹植等人,與曹植結成小團體,造成曹操一家父子兄弟不和,令曹操非常反感。曹操吸取袁紹、劉表教訓,最痛恨兄弟相殘。

    第二,楊修經常搶曹操風頭。曹操經常展露才華,曹操自嘆不如。楊修愛出風頭,有機會就要展示,曹操很多心思經常被他識破,還被透漏給別人,搞得曹操很難堪。

    第三,對曹操不誠實。楊修獲取很多曹操的資訊,對曹操心思的揣摩非常準確,他到處亂說,還洩露給曹植,與曹植一起欺騙曹操。這對於曹操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第四,參與了奪嫡之爭。楊修是曹植一黨,當曹操要立曹丕的時候,楊修就需要除掉了。事實上,楊修就死於曹操去世之前。

  • 6 # 劉一千五

    真相 有下面幾件事,楊修的死就被註定了。

    楊修恃才傲物,在曹操手下幹秘書工作,成績突出,曹操很器重,但文人才士的習氣招人恨。這點跟孔融差不多。

    先是,楊修薦張松給丞相,不想曹操被張松搞得狼狽不堪。曹操深怨楊修薦人不明。

    曹操的朋友送了一盒餅,曹丞相收了,在盒上寫了幾個字就走了。楊修一看,開盒就拿來吃。別人說,合適嗎?楊修說,丞相說了一人一口餅(一合餅),均旨莫違。曹操回來一看,餅沒啦,一問有這故事。就笑稱楊修文才了得,心頭卻很窩火。

    曹操徵漢中,在長安蔡邕莊猜《曹娥碑》文上的迷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舅。眾人不解,楊修在曹操猜中之前就猜到了,曹操也猜中了,但他把表現機會讓給了楊修,楊修就滔滔不絕地坼解出來了,猜成"絕妙好辭",獲得喝彩無數,曹操心裡深恨楊修。

    不久曹操兵敗想退,又沒臺階可下,便持斧夜行,突然看見夏侯惇治裝欲回。丞相吃了一驚,忙問原因,一問才知自己說了烤雞的肋巴骨——雞肋,讓楊修聽到了,解釋成"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是欲退兵麼?所以,先準備行裝。——曹操大怒,大罵楊修匹夫,立即派人叫來對質後,殺了。

    罪名是擾亂軍心。

    其實這些都不足死。關鍵在於曹操立王太子這件大事。楊修與丁儀兄弟幫曹植,但是讓吳質(寫《與朱元思書》的作者),給識破計謀,結果曹操懷疑楊修謀害曹丕,離間曹氏兄弟關係,所以,不相信他,而且有了殺他的心思了。因為袁紹兒子們的骨肉相殘才十幾年的事,捲入王室廢立的人就非死不可了。

    由此看來,曹操殺楊修就有許多理由了,雖然這理由很免強。

  • 7 # 季我努學社

    楊修

    楊修,字德祖,出身世家名門,乃是太尉楊彪之子,從小聰慧好學,才思敏捷,後來更是被曹操聘為丞相府主簿,但是卻被曹操斬首。《三國演義》中關於楊修之死,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他後來也因此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人物,而廣為流傳。話說,曹操出兵攻打漢中,連吃敗仗,想要進兵,卻被馬超據守險要之地,想要收兵回許都,又恐被蜀兵恥笑,因此處於一個進退兩難之地。當晚,曹軍大將夏侯惇來向曹操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當時正在吃雞腿,於是隨口說了一句,“雞肋”。楊修當時也在軍中,他聽到口令之後,便開始收拾行裝。夏侯惇見此,十分驚訝,就來問他原因,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必定是要班師了,我現在收拾行裝,免得到時候慌亂”。 夏侯惇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大為佩服,於是軍中士兵都開始暗中收拾行李,等待收兵的命令。曹操晚上巡查,看見士兵們都在收拾東西,聽說楊修的主意,大為憤怒,以擾亂軍心罪將楊修斬首示眾。

    曹操

    這是《三國演義》中關於楊修之死的說法,也是人們最為熟知的一種說法,但是在歷史上,雞肋一事雖然存在,但是楊修並不是因為這件事而被殺。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造成楊修之死其實有兩大原因。首先是因為楊修捲入了曹魏世子之爭中。當時曹操十分頭疼,應該立曹丕為世子還是立曹植為世子,楊修屬於曹植一派。不過,曹植雖然才高八斗,但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因此逐漸失去了曹操的寵信。曹操既然決意立曹丕為世子,為了以後政局的穩定,自然而然要打壓曹植的勢力。所以最終曹植的黨羽“楊脩以倚注遇害,丁儀以希意族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楊修是袁氏的外甥,袁術、袁紹都是曾經與曹操爭奪天下的諸侯,袁氏和楊氏一樣都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曹操擔心以後會有麻煩,於是將他斬首。這兩種原因都是來自於《三國志》顯然比《三國演義》中更加可行。

    曹植

    參考文獻: 1. 羅貫中:《三國演義》

    2. 陳壽:《三國志》

    3. 范曄:《後漢書》

  • 8 # 亭殿閣

    滾滾長江東逝水,逝去的是歷史,是滄桑,是一聲嘆息,嘆何人?嘆楊修。何嘆之?嘆刀光劍影,戰鼓雷霆的亂世中,他著一襲白衣而來,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才思勝人三十里,衣袖一揮,一揖禮,一頓首,盡是文人風流。可世人記住的,卻是一盒酥,是雞肋,他的錚錚傲骨,遠大抱負,都淹沒在三國風起雲湧之中。

    他的一生被人誤讀,就連他的死,都被誤解為是因為他自作聰明。這樣的楊修,如何不令人嘆息?又如何不令人在嘆息過後,想要為他正名?

    楊修出生在一個世代簪纓——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能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的大家族中,生來就是官幾代的人物了,與此同時,他還聰明絕頂,才華洋溢,年少成名,被曹操納入麾下,成了楊主簿。

    長久以來,楊修身上一直都被人貼上聰明外露,持才放狂的標籤,但其實這是楊修被歷史演義化之後的形象,真實的他,在正史《三國志》裡,就是四個字來形容——謙恭才博。楊修的頂頭上司是曹操,曹操胸能容人,天下皆知——想當年,陳琳一篇《討曹檄文》,將曹操家醜事外揚,罵的曹操狗血淋頭,可後來陳琳被抓,曹操憐其才,放了他;張繡在宛城一戰中,設計殺死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可後來張繡投降,明明有著血海深仇,曹操卻依然寬厚待之。一個是謙卑有禮的下屬,一個是海納百川的領導,楊修和曹操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和諧相處的,一開始,曹操因愛才惜才之心,他對楊修這位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的大才子格外賞識,後來,曹操又見他為兵馬錢糧之事,費心費力,心內又十分敬佩。

    話說到這,不禁令人疑惑,既然他們的關係如此親厚,那曹操最後為何還要對楊修痛下殺手?因為,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而楊修,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一切得從那年曹植寫給楊修一封信開始說起。

    楊修是個文人,還是一個至情至性,生來有傲骨的文人,他討厭結黨營私,也厭惡曹操身邊粗鄙自傲的一干人,如果說,在曹操身邊還有誰能的他另眼相看的話,就只有同為文人的曹植了他。雖然,當曹植想要楊修成為他身邊的幕僚時,楊修一開始再三拒之,可當曹植滿懷誠意的寫給楊修:“吾雖薄德,位為籓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頌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亦將採史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名山,將以傳之同好,此要之白首,豈可以今日論乎!其言之不怍,恃惠子之知我也。”這封信的時候,楊修被他感動了,決定參與到他和曹丕的世子之爭中,而且,他是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走到曹植身邊的,不成功,便成仁。

    有了楊修的幫助,曹植很快成為了曹操心目中世子的不二人選,在曹操南征孫權時,特意曹植留在京城,臨走之前又特意囑咐:“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可惜的是,曹植沒能懂得曹操的心意,父親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在宮廷里美酒佳餚,美人相伴,這樣的行為讓曹操大失所望,最終他在曹植與曹丕之中,選擇了曹丕立為世子。

    前面已經說到了,楊修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參與到曹植曹丕的世子之爭中的,可當曹植在落敗後,作為謀士的他,卻被曹操留了一條命,楊修沒有死,那一年,建安二十二年,一年之後,建安二十三年,著名的“雞肋事件”發生了,這一次,楊修依舊沒有死。是的,他沒有死。

    楊修是死於建安二十四年秋,那年九月,鄴城內魏諷謀反,此事雖然被迅速平息,可在曹操心裡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曹操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楊修會不會是第二個魏諷?他這麼想,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楊修比魏諷有過之而無不及。魏諷是個才華橫溢的人,同時身居要職,具有傾動鄴都的影響力,曹操在他身上看到了楊修的影子,不過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曹操想到了楊修的身份,想到了他這個人背後龐大的家族勢力——楊修是袁術的親外甥,他身後有著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當時兩大世家家族勢力。而袁術與曹操的關係,不用多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楊修無罪,可他背後的赫赫家族,讓他成為了懷璧之人。在曹操的眼裡,在他死後,楊修完全有能力參與再次扶持曹植,對曹丕造成莫大的威脅,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楊修一方面挑動曹植與曹丕骨肉相殘,令一方面又迅速謀反,到時候必定一呼百應,曹操這一生,就變成了為他人做嫁衣罷了。於是,曹操對楊修起了殺心,痛下殺手。

    楊修死了,他是被曹操錯殺的,為何?

    因為從始至終,楊修沒有想過要得到天下,他想的,只是不辜負曹植的知遇之恩,他更想的,是看到四分五裂的天下,最終一統,四海清平,家園和諧,百姓有飯吃有地耕。不然,他要反,還要等到曹操死嗎?曹操的確是一代英雄,可他不是不敗神話,更不是神,他是人,也能被打敗的人。可這些,曹操在下令殺楊修的那一刻,是沒有想過的,或許,他是想過的,但是他不肯相信,因為他認為,人在權力面前,都會變,就連他自己都變了,不再是當年那個有著棒打權貴如強項令的風采,有著當徵西將軍漢家忠臣的理想的曹孟德了,他又怎麼肯相信,楊修在這亂世之中還有赤子之心?

    楊修啊楊修,你若是生於太平盛世該有多好,你縱聰明絕頂,卻始終做不了權臣,做不了政治家,你的才華與家世能讓你給盛世錦上添花,可在亂世,卻只會讓你淪為政治犧牲品。

  • 9 # 文化百說

    楊修之死,版本很多,小說上有寫,史書上有寫,就連課本上也有寫,眾說紛壇。不過,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他是被曹操所殺,為啥?

    原來是曹操率領兵馬,準備進攻漢中,可是打了許久不見成效,前有馬超堅守,後有士兵磨槍待陣。你說打吧,幹不過馬超,不打吧 ,這麼大陣勢卻空手而歸,恐被士兵恥笑,有損威嚴。正在曹操進退兩難頭疼之際,楊修這小子亮了,他竟然連夜收拾包裹,一副要班師回朝的樣子,夏侯惇看到後,面帶迷茫詢問楊修:“這好好的,咋收拾起行李來了”,楊修自信回答道:“魏王今夜頒佈雞肋口 令,已有退兵的之意,你看,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就好比這次戰役,進不能攻,退又恐人恥笑,我看不如早日回朝!”夏侯惇聽完後,深以為然,點頭道:“還是楊主簿瞭解魏王的心思呀!”,回去後也開始收拾行李了,於是大家紛紛跟風。

    恰巧曹操夜裡心煩意亂睡不著,出來散散心,看到大家都在埋頭收拾行李,心裡大驚,急忙跑回帳中召夏侯惇過來詢問原因,夏侯惇把楊修的話,如實地和曹操說了一遍,曹操聽完大怒的說:“楊修這小子怎麼敢亂造謠言,亂我軍心!”於是,呵斥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 ,將他的頭顱掛於轅門之外,以儆效尤,可憐楊修,聰明一世,最後還是落了個背黑鍋的下場,要怪也是怪他自己,做事太高調,胡亂猜測上級的心思, 到頭來吃虧的還是他自己。

    上面是普通版的楊修之死,歷史版的楊修之死,卻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視人才,只要能為他效力的,對國家有利的,他都會以禮相待。舉個例子,當初陳琳在袁紹那邊當官,貼文把曹操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可曹操還是既往不咎,接納任用了陳琳,依舊給他官做,可見曹操心胸不一般。《曲略》中有這樣的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可見,楊修當 時在軍營中還是頗有地位和作用的,曹操斷然不可能在此時斬了楊修,而且《世說新語》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載。

    曹操殺楊修的事,見於《三國志·魏書》中:“太祖(曹操)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文中說到的“終始之變”是什麼事件?原來曹操病重後,自知命不久矣,有意讓曹丕繼承王位,可是又顧及到曹植的勢力,怕到時候兩虎相爭,給朝廷帶來動盪。而楊修恰好是曹植的堅定擁護者,憑楊修的才華謀略,家裡又是四世三公,還是袁術的外甥,不管是從能力上還是勢力上, 都對曹丕產生了莫大的威脅,所以曹操為了不留後患,才痛心把楊修給殺了。這其實不能怪楊修,說到底,楊修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恃才放曠,目中無人,遭曹操猜忌才被殺了。

    楊修身在官宦世家,且自幼天資聰穎,他不會不懂“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更不會主動去捋虎鬚,實際上的楊修,為人謙恭謹慎 ,不惹是非,不然他就是再有才能,曹操也不會放心把曹植交給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罐裝維C具有美白或是改善面板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