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星輝650
蒸汽彈射己是面臨淘汰的技術,英國有科技但國力衰弱,沒錢造大航母,電彈滑越是個花小錢辦中不溜事的辦法。
地緣上,俄羅斯沒有航母,德國不想造,法國也窮,英國沒有造大航母的動力,有事美國航母扛,這條航母是個試驗品成功最好,不成功還可以賣給印度,搶美國軍火市場讓印度接這個垃圾盤,太大太貴,一旦有問題就砸手裡了,難道賣給阿根廷嗎?成本收不回,英國就虧死了。後面的航母記劃也就沒戲了,一個電彈滑越,足夠打的德法滿地找牙了。這條航母技術非常先進,但到底怎樣?還只是個驗證艦。
另外英國海峽小,對飛機航程,和數量需求也低。造太大美國老大不高興。造個航母要看老大的臉色。老大都沒有大電彈。
英國當然不敢有超標越級的。至少要把老大坑死再造大航母。在歐洲英國是唯一有航母的,法國己經被香水廢了。
英國國力託不起大航母編隊。中型己經無力配齊。英國還有什麼?英國經濟已經徹低失敗。造大航母己經沒戲,退而求小是現實之選。小的至少是有,至少還是新的。
-
3 # 東方閏土養木
謝邀請。說到海軍技術英國的確有驕傲的資本,近代的海軍技術大半都發自英國,航母和航母的阻攔索和蒸汽彈射技術等全是英華人發明的。不過兩次世界大戰耗盡了英華人的底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雖仍夢想自己是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之一,但是不斷衰弱的國力和一個個離開的殖民地使得英國無力也無需保留重型航母了,好好的做美國的小弟就可以了。相較於重型航母的放棄,“火神”式戰略轟炸機的退役更能說明這個帝國的一切榮光只能在一張十九世紀的地圖上去尋找了。
-
4 # Lightbewithyou
什麼彈射技術好,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大航母小航母等等都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作為發展方向,相關領導者一定會斟酌一個合適的方案,既考慮了經濟能力又考慮了能否實現戰略意圖。講到這裡,不得不提英國的處境,從以前平起平坐到現在看人臉色,從海軍強國淪落到經費緊張無力發展,又要為了維持日不落帝國形象並且捍衛海外屬地及海洋權益,英國確實挺艱難的,不過在小編看來,何苦打腫臉充胖子呢?你再怎麼努力,也是北約裡面聽老美話的小弟,充其量的打手裡面老大,造伊麗莎白級屬於浪費,打一些小國家用不上,打大國目前也沒有可能,有可能的話靠那點家底也不夠,但是為了海外利益,總不能發生糾紛衝突直接派核潛艇去威懾,普通驅護艦也無法在衝突區域提供空中掩護及打擊力量,因此需要航母,還不能太貴太大(太大老闆不滿,也養不起),還要保證強國形象,所以誕生了伊麗莎白女王級。
所以英國綜合考慮,建造了現在的兩艘新航母,也未裝配彈射系統,只是滑躍起飛,不過個人感覺,最好的選擇是繼續發展2~3萬噸的輕型航母,能夠應對馬島級別海戰就足夠了,不要去和以前的形象比,也不要跟百年冤家法國比,法國的戴高樂航母用的就舒心嗎?不選貴的只選對的才是正道。
-
5 # 東方評史
首先說,我不得不佩服曾經的英國是世界上一個很了不起的國家。
如果在以後的歲月裡,當人們評價起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國家時,我一定堅信會排在美國之前。
說真的,雖然在二戰的初期,儘管在敦刻爾克被德軍打的大敗,但若論到在以後的影響力,德國是沒得比!
1588年英華人迎來了它崛起於世界的時代,靠著海盜式的小舢板擊敗了當時號稱世界第一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由此看出了這個國家在海洋方面的天賦,確實很有一套!
靠著率先完成世界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掠奪式的財富積累,以及擁有海洋方面的優秀細胞,它從1588年起一直到二戰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因此說,現代海軍的發展都離不開英華人的貢獻。
世界上第一個依靠蒸汽輪技術軍艦,縱橫世界大洋的國家。
第一個裝備鐵甲戰艦的海軍國家。
第一個最先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
直到一戰前後,它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大的海軍!
二戰之後,由於在戰爭中遭受的巨大損失、殖民地地區的獨立、以及美國崛起和強大,曾經的大英帝國不得不屈居世界二流團隊。
但新崛起的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雖然有問鼎世界的強大軍事力量,但在海軍的發展方面卻依然有很多向英華人學習的地方。
如果沒有了英華人的發明和貢獻,今天世界上的海軍航母還談什麼美華人的蒸汽彈射技術、蘇聯人的滑躍起飛技術。
二戰之後,雖說英華人的國力不行了,但聰明的大腦卻依然還在,雖說此時的財力和物力已經不足以支援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但它儲備多年的海軍經驗卻還在發揮餘熱!
鑑於二戰之後噴氣技術的快速發展,原先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槳飛機基本面臨全部淘汰,但與此同時飛機的自身重量也大幅增加,在二戰中的那些一兩萬噸的小型航母根本就無法提供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的滑跑距離。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1951年由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後備司令米切爾研製出了實用性的航母彈射器,從而解決了噴氣式飛機不適宜在航母上起飛的歷史。
但由於此時英國的國力早已經大為縮水、衰敗嚴重,它既拿不出建造大型的、安裝蒸汽彈射的大型航母的錢來,同時又和正在勢頭上的美國為同盟國家,再則它早已失去重建一支強大海軍的夙願,而它本身也十分的缺錢花,便把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成果轉手賣給了不差錢的美華人!
但英華人也並沒有就此閒著,在不得不忍心賣掉了自己發明的成果之後,轉而又搞起了航母滑躍起飛技術和航母艦載機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技術。
於是後來便有了蘇聯的一系列滑飛起躍的航母和今天美國的f35垂降飛機的出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現代反潛技術的飛快發展,許多國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潛艇的噪音,在消音瓦、螺旋槳降噪技術出現的同時,英華人用它那聰明的大腦則別出心裁的推出了潛艇減震筏技術,從而使的潛艇噪音大為降低!
無論如何,現代海軍的進步都離不開英華人為之作出的突出貢獻,至少到目前為止海軍的一些傳承技術還大都來自於英國!
-
6 # 浩蕩揚子江
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不愧於世界上最優秀民族之一,大英帝國稱霸世界百年風光無限,期間不是沒有國家挑戰他們的地位,拿破崙的法國挑戰過,沙皇俄國挑戰過,德國也挑戰過,最後都被打回原形,日本膏藥旗上的“武運長久”送給英國佬最合適。
二戰後,大英帝國風光不再,殖民地紛紛獨立,不做老大好多年,英華人審時度勢,不虛張聲勢搞花架子,大英帝國的軍艦該拆的拆,該賣的賣,只保留一支精幹的海軍力量,他們又在新老大美國那裡拜了碼頭,放棄自己生產核武器,讓美華人給他們撐起核保護傘,這就節省了大把銀子,冷戰最嚴重時他們也沒有大肆擴軍備戰,而是坐山觀虎鬥,讓蘇美兩國爭去,最後坐享冷戰結束的和平紅利。
英國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他不追求全球爭霸,所以不去搞超級航母,所以即使他們研製成功蒸汽彈射技術,自己也不搞,而是把專利買給美國,由他們折騰去,英國獨闢蹊徑搞出滑躍式起飛的甲板,這種航母建造成本低,技術門檻也不高,還節省能源,據說美國航母的彈射器一啟動,全艦的供水都要管制,上個洗手間都限制。
事實證明滑躍式起飛技術可靠,是大部分有航母國家必選專案,英國的選擇是十分科學的,中國首艘自產航母也選擇滑躍式起飛是穩妥的。
-
7 # 冰雹藍天
單艘近60億美元的航母建造費用並不是想象中的輕鬆,即使是對於一個發達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好東西誰都想擁有,但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保證,即使擁有先進的技術,也只能是將它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層面,而無法投入實際應用,這便是英國真實面對的情況。
航空母艦的建造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更是海軍大國的標誌。但是,航空母艦建造的鉅額費用也令一些想擁有的國家望而興嘆,它綜合、系統的技術應用和體系化的武器保障平臺自然需要鉅額的資金來作為保證,而且這並不是一次性投入終生受益的,航母需要後期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來進行維護以保持其執行。
英國近些年經濟的低迷,使得英國很長一段時間都變成無航空母艦的國家,“伊麗莎白女王號”採用平行甲板滑躍式起飛,就著也是英國勒緊褲腰帶於2016年服役,更是艱難的選擇。
-
8 # 軍武資料庫
很多人說窮,造不起,其實是錯的。
伊麗莎白女王號計劃建設兩艘,總體造價超過50億美元。雖然比福特號130億美元一艘的造價來看很少但也絕對不是一艘便宜的船。
大部分航母的價格目前也就是10-15億美金上下,伊莉莎白女王號屬於比較貴的一型航母了。更多的情況是目前應該根本沒有一架過硬的艦載機,因此伊麗莎白女王號會搭載美國的F-35B戰鬥機執行任務。在這種條件下,加裝一個彈射裝置實際上是沒有必要性的。
而在最早的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設計上 的確是設計了兩個彈射器,無奈最後選擇戰鬥機的時候發現英國的主力戰機EF-2000由於自重過大不適合航母彈射於是就只好終止了EF-2000的上艦計劃。
只留下在多年前給大家一張很有遐想的想象圖罷了。這回EF-2000上不了艦,其實英國是吃了在研究歐洲戰機的時候把法國踢出局的虧,當然這是題外話。
現在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不僅僅不能搭載可以彈射的戰鬥機而且連預警機都是用直升機代替的。
在洛克希德的幫助下,使用英國的海王直升機攜帶雷達吊艙擔任普通航母上面固定翼預警機的工作。不過這事無可厚非,畢竟戰爭形勢決定武器形態。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英國鬼死於狹隘和傲慢,這是一句《團長》中的臺詞,但用在航母蒸汽彈射技術上一點都沒錯。
英華人在戰機專案上傲慢的趕走了法華人,自己又沒有餘錢餘力做艦載機研究,導致根本沒有合適蒸汽彈射的艦載機型,他們造彈射起飛的航母毫無意義。歐洲空軍被美華人稱為“窮酸”,英華人唯一能稱得上“先進”的戰機只有“颱風”,但“颱風”戰機售價也就比F22低一點,效能只能說是個三代半或者準四代,又過分強調高空高速,低速效能相對來說不算好。
從設計方面來說,颱風的推重比和結構自重很成問題,無尾三角翼佈局也對起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最大的上艦阻力來自於整個計劃的傾向上。法國當年沒有捨得花出成本開發“Phantom”艦載機,英華人同樣也對“颱風”的艦載型存在疑慮。
上圖為法國的陣風,這種三角翼配合鴨式佈局的方案其實已經解決了低速問題上艦載機的諸多困難,但英華人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邏輯上滑躍起飛增加推力即可,但蒸汽彈射力矩非常狂暴,起飛可能會出結構問題,倒不如使用更柔和的電磁彈射。只是這需要時間,但近期英華人也沒有很大的海上作戰計劃,歐洲軍備廢弛不是一天兩天。
實際上EFA2000雖然嘰嘰咕咕一天到黑談“多用途”,也確實被歐洲不少國家採用,但它一直就沒有發展出紙面外的艦載型。目前的颱風就是一款徹徹底底的岸基戰機,它想要變為艦載機問題不大,但難度不小。這點從中國的殲15的研發歷程就能看出來,即便吃透了SU27的內外技術,艦載機也需要相當投入的研究,“實用化”是個大門檻。
英華人也很明白這點,但當年談判上與法華人產生了齷齪,致使法華人自己單幹了一款“陣風”出來。“颱風”研發磕磕碰碰,參與研發的其它三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航母都沒有一艘,哪裡會願意在發展艦載效能上花費時間和金錢。
所以“颱風”一直就是這麼個狀態——與艦載機只有一牆之隔,卻始終拿不出可靠的成品。
英國靠自己發展颱風艦載機吧,又實在沒錢和精力。靠別人吧,又沒有真心入夥的小夥伴。磨著磨著美國拉了一幫小朋友弄了票更大的“JSF聯合攻擊機計劃”,當“颱風”還在艦載型上難產時,F35已經迅速的推出了海陸空版本。
毫無疑問,F35現階段再爛,它也是4代機,比缺半代的“颱風”效能和前途都靠譜的多。恰恰又是F35的出現,讓本就在新航母建設上捉襟見肘的英華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段。與採購一批F35比起來,投入到研發艦載型颱風的價錢明顯更高,花費的時間也會更多。
英華人在10年左右的軍售活動中,曾經寄託於忽悠三哥獲得艦載型“颱風”的研發資金。當時的印度正在滿世界的進行艦載機招標,英華人作為分家的親父,拿出了一份升級90千牛新向量發動機的颱風艦載機標書,用這個東西可以讓颱風獲得艦上滑躍起飛的能力。
一系列的升級改造包括:新型向量發動機、強化設計的著艦起落架、尾部阻攔掛鉤、關鍵部位的耐腐蝕材料以及結構的略微減重化處理。不過印度人依然是不為所動,經過俄式改裝的航母對一款毛都沒見到的歐洲戰機而言貌似不比LCA上艦難搞。結果自然而然,英華人的如意算盤敲破了,“颱風”借雞下蛋的上艦計劃也慘遭夭折。
凱子不上當,滑躍式艦載機計劃失敗,英華人也就完全斷了“颱風”戰機現階段上艦的念想,畢竟他們差點變成“0航母國家”,海軍尚且勉力維持,實在沒有餘錢再投資在一款三代半戰機的型號發展上,反正價錢差不多,買F35有什麼不可以呢?
所以從開頭到結尾,英華人完全就沒有短時間內使用自己蒸汽彈射器的可能,這項技術他們是有,但需要消耗的時間金錢還有人力物力相當多,得到的結果也只是為那僅有的一艘航母配備不多的幾架有淘汰風險的戰機。再說回來,彈射器也不是你想埋就能埋,涉及的應用技術太多了,而皇家海軍已經不起折騰。不如採用更切合實際的做法。
不過,英國海軍的航母之路其實走的相當冷靜和穩健,畢竟是曾經的大國,他們懂得量力而行、一步一個腳印的道理。“重回大航母時代”的概念已經根植於英華人心中,假以時日,英國國力能夠發展的話,一支搭載彈射器的航母部隊依然會回來的。只不過那個時代肯定也不用蒸汽彈射了。
-
10 # 兵器世界
很多人反駁說英國不是因為窮才建造相對簡單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這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錢為什麼要賣掉23型護衛艦?就算23型護衛艦太老有被淘汰的理由,那麼剛剛服役20多年的“海洋”號又為什麼被賣了呢?這就是英國海軍缺錢的鐵證。上世紀末因為缺錢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諸多強化方案都被放棄了!在工黨政府的裁軍壓力下皇家海軍不得不放棄了擁有大型航母的訴求轉而發展排水量2萬噸的“無敵”級小型航母。而在新世紀裡英國的經濟能力不但沒有恢復的跡象反而深陷高福利、經濟疲軟的漩渦,恢復帝國雄風的希望十分渺茫。英國軍費雖然位居前五有500萬美元之多,但是龐大的海外基地群幾乎將其稀釋到全球倒數的水平,因此說就是因為沒錢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才被閹割到了三流的水平。沒有彈射器也沒有攔阻索整個女王級航母唯一的看點就是奇藝的雙艦島造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設計也是為了省錢的設計。雙艦島不僅僅可以減小艦島體積還能省去配平實驗的麻煩,這樣一來設計團隊所消耗的預算費用就會大大降低了!最後一條讓女王級航母引以為傲的就是“全電力推進系統”這種新技術,小編覺得它也同樣是為了省錢的設計,全電力推進省去了複雜的蒸汽鍋爐裝置,使得航母艦身的設計製造因此大大簡化了不少,全電力推進系統佔用的體積更小就說明它的複雜性降低了,自然造價和維護費用也有所降低。一言以蔽之!皇家海軍不是不想獲得美國那樣的超級航母,如果美華人願意的話皇家海軍非常願意花費自己能承受的錢買下美國封存的超級航母來充斥自己的海上力量;又如果英國經濟實力足夠強大能供應的起龐大的軍事預算,那麼皇家海軍會打造出媲美美國的超級航母。然而這一切都因為英國越來越衰敗的經濟能力而不可能實現,唯一補救的替代方案就是簡化版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23型護衛艦又稱“公爵級”護衛艦搭配有海王艦載直升機這樣的王牌武器,自身帶有垂髮系統是一型較為先進的護衛艦,英國預計建造23艘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完工的僅有16艘,本就捉襟見肘的護衛艦群沒有及時補充,反而大量拋售這本身就說明了缺錢的窘境。
回覆列表
因為英國沒錢,可以說英國的國防支出到“窮困潦倒”的地步了!
相比於美國的10萬噸的航母,我們有6萬噸的航母,窮困潦倒的英國前些年就只有一兩萬噸的“無敵”級航母,這個名字還是很嚇人的嘛!由於航母太小,用什麼起降方式都感覺不大合適,於是英國創新的採用了“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方式,這也得益於“鷂”式戰機垂直起降模式,不過這種戰機為實現垂直起降,犧牲了戰機的平飛效能,航程和作戰半徑也是大打折扣。
而英國這幾年建造的最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英國海軍簡直就為了這兩艘航母砸鍋賣鐵,將海軍能賣的軍艦全部低價處理了,而印度因此罕見的低價買到了在馬島海戰中表現出色的無敵級航母以及配套的垂直起降的鷂式戰鬥機,即便是這樣“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經費也是遠遠不夠,不得不將計劃的3艘砍掉一艘,只建造2艘,也是因為經費的不足,不得不放棄造價高昂的彈射起飛,採用英華人自認為效費比很高的短垂起降,得益於F35B優良的垂直起降效能以及作戰能力,英國最新型航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值得一提的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獨特的雙艦島設計,將航海艦橋與航空塔臺分開,這樣開船前方艦橋視野好,回收飛機的後方塔臺視野好,唯一讓人擔憂就是雙塔之間可能引起的亂流,不過F35B垂直降落的本量還是非常強悍的,降落受影響的可能性會比較小!
不過由於伊麗莎白女王級使用了全電推進技術,這樣不成熟技術一次性用在航母上風險可不小,這不從試航到服役已經趴窩幾次了,感覺英國海軍又趴窩的傳統啊,畢竟45級驅逐艦可是一次性完成全部6艘集體趴窩軍港的情形,這要是戰時絕對是致命性的,因此英國的航母的真實戰鬥力實在讓人堪憂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