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鏡流雲
-
2 # 格格鬥愛baby
凡事都有度,過尤則不及,玩也是一樣。所以要學會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在規矩中學會自律,這樣即使以後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能很適度地節制自己。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尋找更高階的快樂。人之所以愛玩,比如看電視、沉溺電子遊戲ipad、刷抖音、長時間看直播,是因為這些活動刺激著人的感官,能快速引起人的興奮和浮於表面的快樂,這種快樂易得,但是往往得到之後一停下來更空虛。而學習帶來的快樂,戰勝學習中的困難所獲得的成就感,會讓人內心產生極大的自信和滿足,這種內心的巨大快樂是無節制的貪玩後獲取的快樂沒法比的。所以給自己和孩子,定一個目標,並努力付諸時間和行動去完成,來獲得成就感。只要感受過這種成就感帶來的高階快樂,就會激勵孩子自主學習,節制玩耍。
2、大人靠自己自律,孩子靠大人學會自律。作為父母,我們內心常常想著要給孩子樹立榜樣,這種為人父母的責任感,會讓我們變得更自律。而孩子由於還小,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需要父母幫助立規矩才能學會節制和自律。具體參考以下方法:
(1)給孩子設定一個限定時間。比如你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一天不超過2個小時;一開始孩子不樂意執行,你可以告訴孩子,做到了就帶他去遊樂場玩,或者孩子不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戶外玩。總之避免孩子無聊。
(2)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俗話說“立法者更守法”就是這個道理。比方你限制孩子看iPad的時間,可以和孩子商量著來,這樣孩子感覺到被尊重,更樂意執行。但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被孩子無理要求左右,要堅定。
(3)給孩子營造守規則的環境。比如你可以在家裡設定一個讀書角。和孩子玩看書遊戲,比如去書裡找找看有幾隻老虎,或者大孩子就玩成語接龍,輸了就喝水。總之想盡辦法寓教於樂,讓孩子在有意義的玩中學習。
-
3 # 小愛故事吧
愛玩的確是人的天性。 我暫時沒有孩子,所以只是談談如何節制自己吧。
節制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比較強的自制力。比如別人追劇,你看書;別人遊戲,你健身等。對於成人來說,只要有了壓力,有了擔當,那麼自制力相對的就會更強一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如果不自律不節制,那麼將會過的苦不堪言。
所以只要內心成熟了,那麼就會慢慢的節制自己,其他的都是空話。
而對於孩子而言,我想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應該才是最好的吧。
-
4 # 寶寶心理
需要適當節制自己,想要做到這些,需要自己明白:過度的玩耍也是不行的,人還要生活,還有其它方面的需求,需要自己去付出勞動換取報酬來維持生活,而不光光是娛樂,對於小孩,需要言傳身教,不斷的對他潛移默化,這樣才能做到有節制的玩耍。
-
5 # 萊德玩具頻道
對於自己愛玩的回答:正如題主所言“愛玩是每個人的天性”,我自己就是愛玩的人,喜歡玩一些電子競技類的遊戲,主要是玩一些不太費時間的遊戲,例如吃雞(手遊中的娛樂模式)和一些FPS的射擊遊戲。主要原因是這些遊戲一般都是幾分鐘能結束一局,不用花太多的時間沉迷在裡面。所以,對於那些愛玩遊戲朋友,我非常建議去玩那些幾分鐘就能結束一局的遊戲,像一些養成類必須靠升級打怪的遊戲建議不要去玩,非常容易沉迷在裡面。
對於寶寶愛玩的回答:我有一個三歲的男寶,目前來說是比較喜歡玩玩具,但是玩玩具的時間一般我都不會太控制,因為這是寶寶探索學習的過程。除非是在吃飯時間和睡覺時間,那我會讓停止手上的玩具去吃飯和睡覺。但並不是以命令的口氣跟寶寶說,讓寶寶放掉手上的玩具。而是要讓寶寶養成一個時間觀念,要從小讓寶寶學會看時鐘。例如,告訴寶寶時鐘到了12點,你應該吃飯,吃完飯再玩玩具。時鐘到了晚上八點,你應該準備洗澡睡覺。不要以為僅有幾歲的孩子不講道理,恰恰相反,這個時候的孩子最容易養成某種好的習慣或者壞的習慣,耐心的還孩子溝通交流,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非常優秀。
綜上所述,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愛玩都是需要一個時間觀念來控制自己。告訴自己和孩子,什麼時間段該玩什麼、該做什麼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
-
6 # H秋子
人生是不可控的,但是又可以是可控的,而這個可控是建立在無數可控的事情之上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結出如何的果都是曾經種下的因造就的,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不加節制,沒有規劃,混吃等死,那麼人生對你“回饋”的也將是不加節制的報復。
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人們把一群小孩放在實驗室,給每個人都分了他們喜愛的糖果,然後告訴他們,你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等我回來後得到雙倍的獎勵再吃……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那些後來等大人回來才享受糖果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成功,因為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自我節制力控制力,這其實是“延遲滿足”後得到的驚人效果。
當然了“愛玩”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因為愛玩以至貪玩,那麼就會給生活帶來一定的麻煩了,所以,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幾個方法,有效節制自己:
一、立規矩:提前將自己很難控制的行為列出來並規定時間,在每次開始之前告訴自己,鬧鐘響起來我就要停止,去工作或者去學習了!
二、等待期:每次快要忍不住的時候,給自己等待調整的機會,在心裡默數100個數。
三、打卡獎勵:當自己在計劃內完成就可以獎勵自己一次,但是要建立再每次都進步的前提下,每次都要比之前更好!
-
7 # 奕家愛美食
首先:我覺只有工作做完了,玩才會真的開心。一邊玩,一邊擔心領導催工作,那滋味真是五味雜陳。
所以,我有一個每日記事本。一年規劃、一個月規劃到每日規劃。每年什麼大概什麼時候休假,每月的週末大概什麼安排,每天都要做什麼事情,事情都做好了,就可以盡情的休息,盡情的玩了。所以不管是大假、小假、還是日常,基本上我都是玩的時間盡情玩,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
其次:關於小孩子玩手機,想象一下,大人拿著手機在不停的玩,指望小孩子看書、搭積木,不吵鬧嗎?那肯定小孩子也會想玩的,對於小孩子玩手機,IPAD。我個人覺得更多的是大人經常在小孩子面前玩手機,表情非常的投入、專一、喜悅,那小孩子肯定會受影響。所以,家長要減少在小孩子面前玩手機的頻率,小孩子看手機的機率也會減少。
最後:強烈推薦的就是陪小孩子玩。比如室內一起搭積木,一起玩打怪獸,一起玩躲貓貓都可以。(此處忌諱一邊陪小孩玩,一邊看手機,三心二意)。室外運動的話,每天晚上我都會陪小孩去外面散步,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奶奶去跳廣場舞,然後一起回家。他去室外玩了一圈,累了,睡覺也睡的香。
總結:1、在教育小孩之前,剋制小孩子玩之前,大人先要以身作則,看是否能夠管控好自己。2、高質量的陪伴和玩耍,對於加強親子關係是非常有效的。
我是愛育社@愛育社 ,與千萬父母一起成長,做智慧父母,養兒不焦慮。
-
8 # 現代青少兒英語
有段時間,我迷上了遊戲通關。有一天,我發現女兒好像頻頻主動去開啟遊戲,我意識到這不太好。怎麼辦?我理解對遊戲的渴望,所以明白那不是“不行”兩個字就可以打發的。
既然要玩,那就先玩吧,但是什麼時間玩、怎麼玩、玩多久我要動動腦筋。比如
“等做完作業再痛快地玩吧。”“玩十五分鐘就要休息,不然漂亮眼睛會受傷。”“我們一起玩吧。”這些建議她欣然接受。她偶爾也會說:“再玩五分鐘”,我也能接受。
有時候她向我求助,我的全力幫忙她很感激;我無助的時候她也可以幫我,她對此非常得意。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絕不比她多玩,但有時候我會頗有“心機”地跟她搶遊戲,讓她換位感受人被遊戲套住的可怕。
允許她玩遊戲,她對遊戲的渴望反而降低了;她知道玩遊戲時還可以和我一起分享交流,所以對我這個朋友更信任了。不知不覺,玩遊戲的時間基本固定在了週末一到兩次,每次20分鐘左右。
其實,讓孩子遠離遊戲的法寶是降低遊戲的吸引力。怎麼做呢,我多花費時間和精力拓展我們的生活,一起運動、閱讀、做手工,養金魚、鸚鵡和花草……當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電子遊戲能佔用的時間便越來越少。
1.小朋友到底能不能玩電子遊戲?我們的觀點很一致:可以少玩一點,因為科技的東西也要適當接觸瞭解,從一些好玩的遊戲裡還能學習到很多東西,但是不能忘記保護眼睛,也不能錯過其他有趣的生活內容。
2.你最喜歡什麼遊戲?原因是什麼?她最喜歡“騎腳踏車的男人”的遊戲,因為遊戲能讓她盡情發揮想象力。
3.你有沒有發現某款遊戲的缺點?她的回答非常精確:“服飾搭配遊戲”中,有時搭配明明很有優勢,但卻被打敗,有時候搭配很勉強卻又勝利了,所以遊戲的關卡都是設定好的,真沒勁。
當最初的新鮮和好奇褪去後,就不會讓孩子念念不忘;這時在他們眼中,手機只是手機,一個工具而已!無論手機還是電子遊戲,這些產品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對孩子嚴令禁止只能一時有效,講大道理可能也收效甚微,放任自流絕不可取。換一種思路,多一些陪伴,父母加強引導,孩子正當有節制地使用,趨利避害不是不可能。生活總是日新月異,作為家長要明白自己的堅持所在:
尊重你的孩子,尊重他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願望和力量。發掘問題的積極面,尋求問題的附加值。豐富的生活是孩子豐富心靈的源泉。永遠不要忘記:理解、交流、以身作則。
識、實用的育兒心得、豐富的學習資源,致力於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
9 # 愫說育兒沒有天生自律的人,所有的自律都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面對美食,誰不想敞開肚皮盡情享用?但你想到體重稱上的數字、試衣間鏡子裡的窘境……只好嚥下口水,告訴自己:我飽了。
美好的清晨,誰不想慵懶地在床上多賴一會兒?但你想到辦公桌上堆積著待處理的檔案、會議上需要提報的工作計劃……只好果斷翻身下床,告訴自己: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累不累?當然累啊!但你想到那些年紀輕輕就疾病纏身,終日精神萎靡、孱弱無力,甚至連有尊嚴的活著都是奢望的那些人……於是你擦乾額上的汗水,昂起頭邁開腿。
愛玩是每個人的天性,但同時,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每一位有理性的人,潛意識裡都懂得為自己去爭取。在收穫與付出之間,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平衡和計算法則,影響著他的每一次決定和行動。
“即時快樂”
“即時快樂”,也是就“今朝有酒今朝醉”,當下一些人提倡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認為“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完全是杞人憂天。
“延遲快樂”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暫時放棄眼前的安逸享受,克服人性的弱點,換取未來更大的收穫和幸福,這就是“延遲快樂”。它是以自我節制為前提的,即自律。
我們都明白自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律之所以痛苦,因為它違逆了人類追求享樂的自然天性。需要經過自我剋制、自我突破,甚至自我顛覆,經過一定時間的苦旅之後,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孩子尚處於放飛天性的階段,天真懵懂,憑感覺行事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他們自身尚沒有經驗可據其判斷,全憑感覺作出判斷和選擇。
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給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每人發一顆糖,並告訴他們,如果能忍住15分鐘不吃的話,可以再得到一顆糖。實驗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忍住誘惑,等15分鐘後拿到第二顆糖作為獎勵。而後來的社會調查跟蹤顯示,這些能忍受糖果誘惑,等待一段時間拿到第二顆糖的孩子,普遍都比忍不住把手裡糖直接吃了的孩子,發展得更好。
實驗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我們暫且不評論,畢竟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尚有太多變數都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僅以孩子最終的發展表現進行簡單對比,或許不夠客觀。但單從這個實驗發糖考驗的當下,測試孩子抵受誘惑的能力,高下立見。抵受誘惑的能力,就是自控力,即自律力。
如何讓孩子變得自律的?有沒有可能,某些孩子天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他高於同齡的孩子?我想,即使有,也是小機率。
大多數孩子的起點都是差不多的,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讓他在未來的人生中,更容易成功呢?
第一,父母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接觸社會前,他們就是照著父母的樣子學習為人處事的。
比如,想要培養熱愛閱讀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在家中創造適合閱讀的環境,從親子共讀開始,漸漸讓孩子獨立閱讀。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只是口頭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而自己卻每天抱著手機不放,家裡電視聲、麻將聲不斷,如何能培養出一個有書香氣的孩子?
那麼,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同樣不能少了父母的榜樣效應。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喚醒靈魂。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第二,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和步驟
太宏大的目標往往讓人望而生畏,一旦畏難心理產生,博弈空間增大,堅持自律的難度就加大。
所謂博弈空間,其實就是在選擇“眼前快樂”和“延遲快樂”之間掙扎的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內我們會自我博弈,當考慮的時間越多,就會不自覺放大困難和痛苦,所以也就越難做出有利於長期利益的選擇。
因此,將目標分解成容易實現有小目標,每個小目標實現的時候,給孩子相應的獎勵,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勵,也可以是一定的物質獎勵,或是為孩子實現某個小願望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立即行動,並且幫助孩子消除雜念,堅定信念
縮短短博弈空間的方法,就是立即執行。
即使當孩子開始行動時,大腦或許還會不斷地發出干擾的資訊:好睏難,好痛苦,放棄算了!
這時,他會開始迷茫、猶豫、搖擺。
比如孩子本來的計劃是下午要練習寫字,但是大腦感覺真的好痛苦,而又得知好朋友小明去了遊樂場,此時在他的內心就會有兩個小人開始打架:
①一個小人說:算了,別不練了,字醜一點就醜一點嘛,沒什麼大不了!
②另一個小人說:一手好字還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堅持下去!
此時,如果父母說:“上了五天課你也確實是辛苦了,好不容易到了週末,我明白你想玩樂放鬆一下。但是你看,咱們定下了目標要學習書法,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練習,這個目標將變成空話。你如果現在按計劃練字一小時,之後咱們還是有時間可以去遊樂場的,到時候我再獎勵你一支冰激淋如何?”孩子是不是會欣然接受,開心的開始練字呢?
第四,培養自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續的行動,直至形成習慣
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的加持,就可以讓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下,自主自發地做某件事情,此時博弈空間約等於零,不會感到糾結痛苦,反而因為具備了掌控能力而樂在其中。
但在形成習慣之前,則需要持續不斷的行動,據說形成習慣的最低時限是21天,因此,要求孩子每件小事,至少堅持21天不動搖。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中說:“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第五,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良性迴圈
人類天生就有自我發展和探索的驅動力,但是這個本能的驅動力,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增強或削弱,其中有三大因素非常關鍵。如果這三大因素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孩子的驅動力就會被激發。
①技能:孩子從技能中獲得成就感
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他會感到自己很棒,自己是成功的,這就是第一大因素,對於技能的需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孩子的技能也是從簡單到複雜,慢慢提高的。
②自主:是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
能夠做自己,這其實是孩子一直在追求的事情。孩子一歲多開始叛逆,總說不,兩歲左右開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些都是孩子追求自主的表現。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責任越大,能力更強,這是一個正向的迴圈。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後,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告訴你的孩子:“媽媽愛你,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無論如何,我都無條件愛你。”讓孩子清楚的明白:父母愛我,是愛我本身的模樣。
如果讓孩子感受到,你愛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本身,孩子接受了這樣的資訊,就會害怕失去父母的愛,這樣的孩子也許會有驅動,但這樣的驅動力是源於外界的,一旦沒有了父母的嚴防死守,他們就不再去努力。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薩克雷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
10 # 今託管
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所謂凡事都有一個度,任何無節制的做一件事都會變成放縱。
會玩很重要
玩耍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玩耍就像個萬花筒”,具有隨機性和創造性——玩耍能提升孩子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如何節制自己和孩子過度的玩,關鍵會玩。
玩無處不在
很多家長怕玩耍耽誤了孩子的學習,玩有時候不僅限於玩玩具和享樂。做家務也可以像玩耍一樣歡樂,我們應該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家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玩出新花樣。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也一樣,從做攻略收拾出行的東西,買門票機票,這些事情有條件都應該讓孩子參與進來。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區分什麼是玩什麼是學習、工作,因為玩耍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玩需要堅持
除了要多看,多接觸,我覺得還關鍵是要在玩耍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堅持”,而不是三分鐘熱度,不定性的玩,容易變得懶散。
1.習慣的培養
該玩的時候,孩子可以盡情的玩,但是好的習慣培養同等很重要。如孩子玩耍完,玩具可能扔的亂七八糟,記得讓孩子收拾好玩具,這個習慣要養成。
同樣可以監督孩子無論做事情,還是玩耍每一件事要有始有終。
2.深入的研究
家長在陪玩方面也是,經常孩子不會玩就喜歡上手去幫忙。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孩子經常在玩稍有挑戰的遊戲時容易放棄的習慣。其實,小孩子的發展真的是很快的,之前他做不好的,可能是能力不夠或者我們的引導不恰當。
當他經驗積累足夠了,自然就玩好,所以我們不應該隨便插手其中,或者玩的沒有成效時,就讓他放棄,跑去玩別的。
玩耍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如果沒有玩耍,孩子就將錯過不少學習機會。爸爸媽媽可以留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自由玩耍“,讓他們的個體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持續發展。我們都應該盡情的享受快樂的玩耍時光,當玩給我們帶來充實的成就感、快樂、輕鬆時,就不必刻意去節制了,久而久之就可以享受到玩的歡樂。
回覆列表
因為我和同學,朋友很少聯絡,所以聚會,遊逛也就不多。現在我主要休閒,就是看看撿回家的石頭,素描一下,還是照貓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