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淮人子艮
-
2 # 棒槌襖襖
12世紀初,女真貴族的鐵騎踏進了中原,趙宋王朝退居江左。在其後的一個世紀裡,金國幾次想滅絕宋朝,偏安江南的南宋也多次想收復中原。但因雙方綜合實力相當,最終形成了南北對峙之局,以宋向金貢獻歲幣的方式維繫著不平等的和好。然而,從朝堂到民間,“靖康之恥”刺激著每一個有血性的宋人。他們忘不了被金人鐵騎踏破的中原花花世界,更忘不了被女真蠻族蹂躪的家園故土。宋金之間,只有無法彌合的世仇。
13世紀初期,蒙古崛起於北疆,並迅速走向擴張的道路,數年之間就席捲漠北草原,兵鋒直指金國的首都燕京。
1214年,金宣宗將首都由中都北京遷到南京開封,以躲避蒙古大軍的威脅。此舉也打破了穩定的宋金關係。金宣宗不思收復失掉的河朔領土,卻盤算著把在對蒙戰爭中受到的損失從南宋這裡補償回去。於是,宋金關係急劇惡化。
1226年,正在賀蘭山麓圍攻西夏的成吉思汗派遣一支蒙軍,以繞道金國後背為名進入南宋的四川境內。該支蒙古偏師將陝南重鎮漢中蹂躪一番後從容撤退。這是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試探性進攻。昏庸的南宋朝廷沒有從這次事件中解讀出蒙古的險惡之意,反而沾沾自喜,以為得到了一個消滅金國強有力的幫手。
不久,蒙古第二代大汗窩闊臺即位,立即向金國發起了強大的攻勢。面對金國堅壁清野的防禦部署,蒙古軍強攻潼關、強渡黃河的滅金計劃破產。於是,窩闊臺決定按照成吉思汗“假道於宋以滅金”的遺言,實施假道滅金的新方案。
1233年,蒙古派遣王檝為正使,兀魯剌為副使出使南宋,“約共攻蔡州,且求兵糧,請師期。”與南宋商議聯合滅金事宜,請南宋出兵助糧。宋方對蒙古使節熱情款待,欣然同意了蒙古的要求。六月,南宋政府命令大將孟珙出兵河南。宋軍先後迫降鄧州、申州,大破金軍武仙部於河南淅川,又攻克了唐州,截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九月,蒙軍圍攻蔡州,遭到金軍的頑強抵抗。十月,南宋宰相史嵩之以孟珙為統帥,領兵二萬,運糧千石,赴蒙軍之約,合攻蔡州。蒙宋兩軍將金哀宗棲身的蔡州團團包圍。
1234年正月,蔡州城內兵盡糧絕。金哀宗見大勢已去,於九日晚傳位給完顏承麟。十日,蒙軍集中攻擊西門,宋軍猛攻南門。午時,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縊身亡,完顏承麟為亂兵所殺。建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就此滅亡。這一戰役史稱“端平入洛”之役。
現在看來,南宋朝廷的“聯蒙滅金”決策乃是正確之舉。當時金哀宗被困蔡州,金國的滅亡已為期不遠,南宋出不出兵這都是必然結果。南宋國力不足以抵禦強大的蒙古鐵騎。南宋的當務之急是儘量避免和推遲與蒙古直接交戰。何況,消滅金國這個百年世仇也是當時南宋軍民的共同心聲。
-
3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南宋聯蒙滅金,不是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架不住金國自己作死啊,可以說南宋聯合蒙古滅金純屬金國自己自作自受。可以說從金國崛起後就沒對宋背信棄義,毫無誠信可言。兩家沒有信任的基礎,怎麼合作抗蒙?
雖然古代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是利益,但是必要的誠信還是要有的。金國崛起滅遼後,可把大宋霍霍的不輕。並且言而無信,先後數次背盟。孫劉聯盟抗曹還需要有信任為合作基礎呢,何況對抗強大的蒙古。可以說南宋採取聯蒙抗金是被迫的,金國被南宋和蒙古聯合滅亡也是咎由自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金國在對待大宋上是如何的兩面三刀、毫無誠信的?第一、背棄宋金海上之盟,滅遼後進攻大宋。攻破開封,燒殺搶掠後帶走二帝北歸。第二、南宋建立後,經過戰爭簽署紹興和議後屢次背棄盟約進攻南宋。第三、當金國瀕臨滅亡,金國不思反擊蒙古反而大舉進攻南宋打算鳩佔鵲巢。所以說金國狼子野心,根本不是合適的合作物件。這一切都是金國自作自受造成的。下面我們做一下詳細闡述。
金國第一次背棄宋金海上盟約滅宋金國崛起後,北宋看到了消滅世仇大遼、拿回幽雲十六州的希望。雖然宋金並不接壤,但是大宋還是派使者透過海路聯絡上了金國,商議合作滅遼事宜。雙方商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
但是金國在滅遼之後甚至來不及收拾遼國西北疆土,就迫不及待的進攻大宋。在靖康年間攻破開封,燒殺搶掠略後擄走二帝。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所謂與虎謀皮,北宋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金國背棄紹興和議再次侵宋南宋建立後依然很天真,認為委曲求全與金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交點保護費就可以保證邊境的長久太平。殊不知國防的安全需要自身實力的保證才行。南宋為了紹興和議的簽訂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了岳飛等主戰派,結果怎樣金國先後兩次背棄紹興和議盟約進攻南宋。事實證明金國毫無信義,屢屢背盟進攻南宋。
南宋和金國曾經兩次大長城紹興和議,第一次兩年以後金國背棄盟約攻宋;第二次時間長點,不到20年金國就又背盟攻打宋朝。即使如同趙構這樣軟弱的人都無奈的說:“夷狄之人,不知信義”。如果不是愛國文臣虞允文指揮宋軍殘部憑藉長江天險據贏得采石磯大捷,南宋沒準提前就壽終正寢了(當然金國內訌,海陵王完顏亮被殺也是主要原因)。
金國末年打算捏軟柿子鳩佔鵲巢佔領大宋在金國末年,金國被蒙古佔領大半。金國徹底失去了祖地,只龜縮在山東、河南、山西幾個有限的省份苟延殘喘。按說此時金國統治者應該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對抗蒙古,但是金國腦殘居然想堤內損失堤外補。金國打算集中兵力進攻南宋,掠奪土地和財富甚至是鳩佔鵲巢在南宋的土地上另建金國。
於是在1217年,金宣宗派兵幾路進攻南宋。結果南宋被徹底激怒,軍民團結對入侵者迎頭痛擊。結果金國被擊退,喪失了最後聯合盟友的機會。
小結:
所以說金國不但背信棄義,而且喪心病狂。即使在網朝末年還想透過搶掠南宋來壯大自己。你說這樣的夥伴如何贏得南宋的信任?與其你想整我,不如我聯合蒙古先滅你。所以金國悲劇了,在1234年被蒙宋聯合滅亡。金國也為自己的沒有信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4 # 子由拍案驚奇
實際上,在北宋時期,在國策上搞了聯金滅遼,其結果是北宋終不免於為金所覆滅。這樣明顯的歷史痕跡,正所謂殷鑑不遠,而南宋怎麼就會對此置若罔聞的呢?
換言之,“為何南宋政權要實行“聯蒙滅金”的決策?”
在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寧宗在位時期,當時的南宋朝廷與北方的金國就關係漸趨於緊張,繼位不久的寧宗皇帝重用大臣韓侂冑,罷黜朱熹官職,清算程朱理學的影響,宋寧宗君臣不甘於再忍受金國的橫蠻作風,尊崇岳飛,聲討秦檜,追封岳飛為鄂王。
南宋開禧二年,即公元1206年的5月,宋寧宗詔令,開始進攻討伐金國,史稱開禧北伐。戰事剛剛開始,南宋朝野上下,反對之聲就不絕於耳,有識之士直接就指出,這樣的軍事行動,絕無勝算,而且會把國家推到極其危險的境地。
果不其然,南宋軍隊不但敗北,而且敗的很慘,結局難以收拾。金人對於戰場上的失敗者不會客氣,要求嚴懲戰爭責任者。
南宋朝廷萬般無奈,竟然殺掉韓侂冑和蘇師旦二人,並將其二人首級送往金國,再籤嘉定和議,屈辱更甚。
此時此刻的蒙古人在做什麼呢?實際上,南宋君臣並沒有忽略他們,對於蒙古這個對手的實力也是未曾小覷。
還是在宋寧宗時期的宰相餘端禮對此很有感觸,他告訴宋寧宗。“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傑”。就是說,這些蒙古人一旦強大起來,直接就會湧入中原地區,或者其它情況由此發生,都會使得中原地區群雄蜂起,不可收拾。
甚至一些大臣通過出使金國後,回來也認為,即便蒙古人覆滅了金國,對宋朝廷來說,也不是什麼值得慶賀的事。
這個時候,金國的勢力正是鼎盛時期,而成吉思汗尚且忙著統一蒙古各部落,可是,南宋君臣就已經看出了端的。
可是,又能怎麼樣呢?也就是在這樣的惴惴不安當中,十幾年過去了。
南宋嘉定四年,也就是公元1211年,統一了蒙古各部的成吉思汗開始動手了,他毫不猶豫的向金國發起了軍事攻擊。
這樣的事件對於南宋來說,怎麼能等閒視之?朝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南宋君臣不是愚蠻不通,而且是思前想後,把對策都想絕了。
工部侍郎喬行簡認為,不能任由蒙古坐大,一旦金國被蒙古吃掉,剩下的就是南宋單獨面對虎視眈眈的蒙古人了。所以,吸取北宋覆滅的教訓,應該物質上支援金國,讓金國能繼續與蒙古人對峙,爭取出緩衝的時間,以利於南宋備戰,以備將來對付蒙古必然的侵襲。
上述說法,可以概括為“扶金抗蒙”一派。
而禮部侍郎真德秀等人則提出,“滅金拒蒙”的說法。
這一派認為,宋與金,畢竟有著血海深仇,君父被掠之辱,想利用金國給宋朝充當戰略緩衝的想法是愚蠢的,絕對不可行的。那麼怎麼辦呢?乾脆不如利用金國現在被蒙古人打的焦頭爛額的時機,南宋朝廷趁機停止輸納歲幣,然後派兵北上,拿回燕雲十六州。這也是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這一時刻,正是距離宋寧宗對金國用兵失敗,簽署屈辱和議的第三年,對金人的仇恨還是很強烈。
可是有一點,南宋君臣不是糊塗蛋,他們沒有一個主張去聯合蒙古人去滅金的。
因為靖康之恥的陰影還在,南宋君臣感覺到韃靼人蒙古的危險性,不會去與兇殘的勢力去結盟。
在這種情況之下,廷議決定,停止向金國輸出歲幣,但是,也不與蒙古合作,坐看二虎相爭。
金國雖然不比當年,但是,蒙古軍隊打了三年也沒有吃掉它,然後轉向相持階段。
相持不久,金國開始戰略大收縮,放棄了大片的北方疆域,把國都從中都遷移到了汴京,也就是原來北宋的都城開封汴梁。
而此時此刻的成吉思汗,突然把視野轉向西面,軍隊開始西征,結束了對金國的戰爭。
從一般意義上說,應該是和平到來了。可是,南宋君臣怒不可遏。
南宋朝野上下一片大譁,金虜竟公然以北宋的都城開封汴梁城做為他們的都城,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對於被蒙軍攻的精疲力盡的金國來說,南宋趁著金蒙大戰的時候,多年不交付歲幣銀,豈不可惱?
由於被蒙軍迫的丟棄兩河與山東地區,致使金國就連30萬軍隊的糧食都無法保障。
南宋嘉定十年,金宣宗詔令,實施“北失南補”策略,也就是說,打不過蒙古軍隊,解決不了國內物資匱乏的問題,就對南宋進行軍事侵略,以求一逞。
這一打,就是7年。戰爭的結果,金國不但未能得到國力的補充,而且幾乎耗盡了國力,宋金再度聯合的可能性就在這場曠日大戰中失卻了微弱的可能性。
也就是這個時候,蒙元又瞄準了體量與實力都虛弱的金國,而且,不斷的向南宋示好,要求與南宋結盟。
在此期間,蒙古為了滅金,也開始不斷遣使要跟南宋結盟。
即使到了此時此刻的南宋朝廷,也是從沒答應蒙元的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寧可與金國達成默契,也沒有放鬆對蒙元的警惕性。
宋理宗紹定三年,蒙、金已經戰成一團。兇悍的蒙元軍隊強行借道南宋,4萬蒙軍,殺奔三峰口,與15萬金國軍隊纏鬥在一起,金國軍隊多次坐失戰機,據說又連續三天遇到大雪,使得金軍幾乎不能支撐下去。
蒙古軍隊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生拼死打,擊潰了金國的15萬軍隊,形勢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
這時候,做壁上觀的南宋君臣集思廣益,達成了這樣的共識;金國已經是必滅無疑,此時聯合蒙軍,可以趁亂佔領原金國所轄地域,另外,透過參與對金戰爭,也無形中使得蒙軍對宋軍增加些尊重。
如果還不參戰,則屬於迂腐,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這個時候的南宋,實際上已經沒有再高明的選擇,金國一定不能復生了,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的正月,宋蒙聯軍攻入蔡州城,金哀宗舉火自焚。
金國宣告滅亡。
自始至終,南宋君臣都很明白,蒙軍的兇殘,勝過金兵數倍,但是,南宋一朝,已經別無選擇了。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對於南宋王朝來說,只要其自身實力不強、國力難以振興,那麼無論是金國還是蒙古,都只會把衰弱的南宋王朝當做肥肉,而不是盟友!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王朝之所以執行“聯蒙滅金”的政策,也是有著不得以的苦衷的。淺析如下。
一、是金國的步步進逼,迫使南宋王朝不得不聯蒙滅金。
金國在蒙古帝國崛起以後,早己喪失了與之對抗的實力。僅僅一百餘年後,金國就將祖輩們得以逞威於天下的銳氣,丟得一乾二淨了。
因此在蒙古鐵騎的鯨吞蠶食之下,佔據著兵力優勢的金軍接連戰敗,而且是大敗!在野狐嶺之戰中,幾十萬金軍精銳更是毀於一旦,迫使金國釆取了步步退縮、重點防守的被動戰術,試圖保住其在中原的統治。
而就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那作死的金國竟然試圖“北失南得”——試圖將丟失在蒙古帝國手裡的土地,從南宋身上彌補回來!更是試圖滅亡南宋,而後由自己統治江南,以便為其政權續命!
可想而之,南宋在面對著金國如此喪心病狂攻擊的情況下,又怎能不對世仇金國恨上加恨?他們在金軍強大的戰略壓力之下,又怎能不去想方設法去紓解壓力?此時擺在南宋朝廷面前的是:怎樣才能一舉消除金國這個心腹之患!因此即便是蒙古帝國也對南宋不懷好意,也只能飲鴆止渴了!所以聯蒙滅金這個下下策,才得以實施。
二、南宋王朝錯估形勢,誤判蒙古意圖。
南宋王朝錯估了形勢,誤判了蒙古帝國的意圖!從而釀成了聯蒙滅金以後幾十年裡,受制了蒙古帝國的後果。
南宋王朝認為:金國不僅是因為製造了滅亡北宋的“靖康之恥”,而成為了南宋王朝的世仇。更因為金國曾經百般欺凌過,那未崛起時的蒙古各部族,所以也是蒙古人的世仇。因而宋、蒙雙方同病相憐,有合作滅金的基礎。
金國對於蒙古各部曾經長期執行“減丁”政策,任意屠殺蒙古青壯年,以便減小蒙古各部崛起的可能性,更曾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釘死在了木驢上,所以蒙古對金的仇恨是刻骨銘心的!
而南宋則與蒙古無冤無仇,雙方在歷史上也沒有恩怨糾纏不清,因此蒙古沒有滅亡南宋王朝的理由和必要!故而南宋王朝的統治者才會抱著僥倖心理,來和蒙古結盟,以便共同消滅金國這個共同的敵人!
三、南宋王朝自恃有地理優勢,認為蒙古無法滅宋,而只能繼承金國的方式,接受南宋歲幣的輸入而己。
南宋王朝憑藉山川之險,以長江之屏障,把曾經驕橫於一時的金國給拖得疲憊不堪,使得金國望江南而興嘆,可就是沒法滅亡南宋!
這樣的優勢地理現實,也增強了南宋王朝統治階級的信心,使其認為連漢化的金國都無法吞滅南宋,惶論那生產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遠弱於金國的蒙古帝國?
況且自古就有所謂“南人駕船,北人騎馬”的說法——江南水系縱橫、港汊密佈,非船而不能進取!而蒙古帝國是以騎兵起家的,他們玩不了船、駕不了舟。水軍以及水上作戰,對蒙古帝國來說是“揚短避長”的!
所以南宋王朝認為蒙古人也沒法一口吞下南宋,而只能接受如同金國那樣獲取“歲幣”的方式,來和南宋王朝達成某種妥協。
然而最終的歷史結果是眾所周知的:宋蒙雙方在短暫結成滅金聯盟,併成功地滅金之後,戰時聯盟很快就破裂了——蒙古帝國隨即展開了對南宋王朝長達幾十年的滅國之戰!不錯,蒙古帝國是沒有辦法迅速吞下南宋王朝。但是他們釆取了逐步遞進、步步蠶食的方法:先將南宋周邊的吐蕃、大理吞併,構成了對南宋王朝的戰略包圍圈,爾後才開始了大舉滅宋,並於公元1276年(一說1279年)攻滅了南宋王朝!
綜上所述:南宋王朝聯蒙滅金的策略,實為迫於形勢而不得不釆用的下下之策,可是在面對著金國的瘋狂進攻,他們也是沒有其他辦法可用了——不聯蒙滅金,則將會不僅面臨金國進攻,更將開罪於蒙古!而聯蒙滅金,則也難保障蒙古帝國不會翻臉無情,轉而滅宋!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裡,作為弱者的南宋王朝是無從過多選擇的,這就是弱者的悲哀!
-
6 # 北洋海軍炮手
很簡單,南宋戰略短視,在外交方面也沒什麼靈活性,只知道盯著眼前的利益。而且,這種戰略短視在北宋就有一次,結果是北宋被大金滅亡。
實際上,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大金是蒙古帝國和南宋之間的緩衝國,因為當時的蒙古帝國非常強勢,同時還有來自中亞、歐洲軍事技術和武裝力量的支援,雖然在中歐沒少碰壁,但是在當時的東亞是語無倫次的強權。所以,任何一個成熟的國家都不會任由自己暴露在一個龐大的潛在對手面前,也就是儘量規避這些戰略風險。
那麼對於南宋來說,規避戰略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大金在前面拉仇恨,讓大金成為南宋和蒙古之間的緩衝。而且儘量支援大金,讓大金能撐住,即便是大金撐不住,但是由於長期的消耗,蒙古必然也會因為實力受損而延緩或者放棄對南宋的征伐。
只可惜,南宋沒這麼做,而是非常卑鄙的背後下刀子,可謂是記吃不記打。所以,一旦大金完蛋,那麼蒙古帝國下一個武功就是滅亡南宋,所以從南宋定下聯蒙滅金的時刻開始,南宋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畢竟,以蒙古帝國的武力以及技術優勢,收拾你一個玩泥巴的南宋實在是易如反掌。而且可笑的是,當蒙古大汗徹底騰出手來收拾南宋的時候,丁家洲之役蒙古大敗南宋,而且蒙古平定南宋幾乎是傳檄而定,臨安小朝廷主動向蒙古大軍投降。
這是多麼的諷刺,我只知道大金抵抗的最壯烈,翻閱史書可謂是可歌可泣;相比於主動投降的南宋,啊呸!挫送,那可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金滅亡後,金臣張天綱面對趾高氣昂的南宋官僚,不卑不亢的說道:國之興亡,何代無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而主動投降的南宋,只有滿朝朱紫盡降臣的笑談。
而且,蒙古滅南宋的主力軍就是來自於原大金治下的漢人,雖然他們接受了蒙古大汗的統治,但是他們和南宋可是有亡國之恨,誰讓南宋背後捅刀子的。
全文完
回覆列表
首先,宋蒙一個是有著無數榮耀與生命力的落寞貴族,一個是有著極大野心的新興貴族。南宋想透過這場戰爭收復失地,實現真正的華夏統一,延續祖先的榮耀,可見南宋並不是只有軟弱與退讓。蒙古剛興起,嚐到了民族強大帶來的榮耀的甜頭,也明白榮耀背後給自己民族帶來的利益和財富。當然兩個國家都明白這份榮耀和財富背後的東西。那就是種族的延續和繁榮,這代表你和你的子孫可以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最肥沃最美麗的土地上,你們的文化會和血脈一起延續下去。這是宋蒙聯合的前提條件。
其次,宋蒙和金都有世仇。在靖康之難上,金人擄走了大宋的皇帝,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然後就是屈辱的稱臣納貢,這是何等屈辱,由上國變成了下國。蒙也一直飽受金人的欺凌。所以當有這樣的機會去滅金,當然宋蒙都是樂意的。
國家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那個時候宋蒙就是朋友,他們聯合起來才能徹底滅了也很強大的金。當我們回顧歷史,我們知道最後蒙滅亡了宋,我們會感覺宋那個時候的做法很難讓人理解。但是古人沒有上帝視角,古人看不到結局,古人只能透過謀劃來達到利益最大化。其實那個時候的宋蒙之間都是在相互利用,宋在利用蒙滅金,滅金以後收復更多失地,甚至蒙古人的地盤都有可能在大宋的考慮範圍。蒙古人也是,蒙古人野心那麼大,他們想的絕不是金這一片土地。在滅金之後就是夏就是南宋。只不過南宋低估了蒙古的野心和能力,致使功敗垂成,終滅於崖山海戰。這是命數也是謀劃無果的無奈,但這不是沒有任何努力的聽天由命,崖山海戰顯現了華夏的民族之魂。當時機成熟,我華夏子孫又會在新的謀劃之下繼續民族的復興,這個時候熊熊之火就會燎原之勢,點燃每一個沉睡的華夏子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