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嬞菇涼
-
2 # 藍風24
1. Dane顆粒 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顆粒又稱Dane顆粒
2.巴氏消毒法 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一種消毒方法。指在規定時間內以不太高的溫度處理液體食品的一種加熱滅菌方法。
3.菌群失調 菌群失調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如濫用抗生素),正常菌群中各種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發生較大的變化。
4.轉導 透過噬菌體感染將DNA轉入宿主細胞併產生新性狀的過程。
5.SPA7 不知道
6.結核菌素試驗 用於診斷結核菌感染所致IV型超敏反應的面板試驗。對診斷活動性結核病和測定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7.瘧疾的發作 感染瘧原蟲引起的,以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反覆發作。典型的瘧疾發作表現為週期性寒戰、高熱和出汗退熱三個連續階段。
8.頓挫感染 病毒進入宿主細胞,若細胞缺乏病毒增殖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則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雖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裝配和釋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這樣的病毒感染稱為頓挫感染。
9.保蟲宿主 有些寄生蟲既可寄生於人,也可寄生於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脊椎動物為保蟲宿主。
10.干擾作用 一種病毒引起另一種病毒感染或複製的抑制作用。
11.高頻重組菌株 Hfr菌株,指細菌接合時,將染色體以高頻率傳遞給雌性菌(F-菌)而形成重組體的雄性菌。
12.中和抗體 可與細菌毒素、病原體(如病毒)及其產物特異性結合併發揮中和作用的抗體。能中和毒素的毒性作用或阻斷病毒感染靶細胞。
13.CPE 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CPE):指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大量增殖,導致細胞病變甚至死亡的現象。
14.包涵體 包涵體即表達外源基因的宿主細胞,可以是原核細胞,如大腸桿菌;也可以是真核細胞,如酵母細胞、哺乳動物細胞等。
回覆列表
太空行走
狹義:太空行走即指航天員離開載人航天器乘員艙,隻身進入太空的出艙活動。
廣義:航天員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體上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也可以稱為太空行走。
土環星
土星光環上的小行星。
鐳射
鐳射的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鐳射”、“萊塞”,是它的英文名稱LASER的音譯,是取自英文LightAmplificationby
StimulatedEmissionof
Radiation的各單詞頭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意思是"透過受激發射光擴大"。鐳射的英文全名已經完全表達了製造鐳射的主要過程。1964年按照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建議將“光受激發射”改稱“鐳射”。
鐳射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鐳射”。它的亮度為太Sunny的100億倍。它的原理早在
1916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但要直到1958
年鐳射才被首次成功製造。鐳射是在有理論準備和生產實踐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一問世,就獲得了異乎尋常的飛快發展,鐳射的發展不僅使古老的光學科學和光學技術獲得了新生,而且導致整個一門新興產業的出現。鐳射可使人們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進方法和手段,去獲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積體電路
整合電路板是採用半導體制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矽片上製作上許多電晶體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並按照多層佈線或遂道佈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超導中的磁懸浮
超導材料最誘人的應用是發電、輸電和儲能。
由於超導材料在超導狀態下具有零電阻和完全的抗磁性,因此只需消耗極少的電能,就可以獲得10萬高斯以上的穩態強磁場。而用常規導體做磁體,要產生這麼大的磁場,需要消耗3.5兆瓦的電能及大量的冷卻水,投資巨大。
超導磁體可用於製作交流超導發電機、磁流體發電機和超導輸電線路等。
超導發電機 在電力領域,利用超導線圈磁體可以將發電機的磁場強度提高到5萬~6萬高斯,並且幾乎沒有能量損失,這種發電機便是交流超導發電機。超導發電機的單機發電容量比常規發電機提高5~10倍,達1萬兆瓦,而體積卻減少1/2,整機重量減輕1/3,發電效率提高50%。
磁流體發電機 磁流體發電機同樣離不開超導強磁體的幫助。磁流體發電發電,是利用高溫導電性氣體(等離子體)作導體,並高速透過磁場強度為5萬~6萬高斯的強磁場而發電。磁流體發電機的結構非常簡單,用於磁流體發電的高溫導電性氣體還可重複利用。
超導輸電線路 超導材料還可以用於製作超導電線和超導變壓器,從而把電力幾乎無損耗地輸送給使用者。據統計,目前的銅或鋁導線輸電,約有15%的電能損耗在輸電線路上,光是在中國,每年的電力損失即達1000多億度。若改為超導輸電,節省的電能相當於新建數十個大型發電廠。
廣闊的超導應用
高溫超導材料的用途非常廣闊,大致可分為三類:大電流應用(強電應用)、電子學應用(弱電應用)和抗磁性應用。大電流應用即前述的超導發電、輸電和儲能;電子學應用包括超導計算機、超導天線、超導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應用於磁懸浮列車和熱核聚變反應堆等。
超導磁懸浮列車 利用超導材料的抗磁性,將超導材料放在一塊永久磁體的上方,由於磁體的磁力線不能穿過超導體,磁體和超導體之間會產生排斥力,使超導體懸浮在磁體上方。利用這種磁懸浮效應可以製作高速超導磁懸浮列車。
超導計算機 高速計算機要求積體電路晶片上的元件和連線線密集排列,但密集排列的電路在工作時會發生大量的熱,而散熱是超大規模整合電路面臨的難題。超導計算機中的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其元件間的互連線用接近零電阻和超微發熱的超導器件來製作,不存在散熱問題,同時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大大提高。此外,科學家正研究用半導體和超導體來製造電晶體,甚至完全用超導體來製作電晶體。
核聚變反應堆“磁封閉體” 核聚變反應時,內部溫度高達1億~2億攝氏度,沒有任何常規材料可以包容這些物質。而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作為“磁封閉體”,將熱核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包圍、約束起來,然後慢慢釋放,從而使受控核聚變能源成為21世紀前景廣闊的新能源。
科學家新近創造出一種新的物質形態,並預言它將幫助人類做出下一代超導體,以用於發電和提高火車的工作效率等多種用途。
這種新的物質形態稱作“費密冷凝體”,是已知的第六種物質形態。前五種物質形態分別為氣體、固體、液體、等離子體和1995年剛剛發明的玻色一愛因斯坦冷凝體。
費密子和玻色子的重大差異,體現在“自旋”這一量子力學特性上。費密子是像電子一樣的粒子,有半整數自旋(如1/2,3/2,5/2等);而玻色子是像質子一樣的粒子,有整數自旋(如0,1,2等)。這種自旋差異使費密子和玻色子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沒有任何兩個費密子能有同樣的量子態:它們沒有相同的特性,也不能在同一時間處於同一地點;而玻色子卻能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1995年物理學家將一定數量銣和鈉原子冷卻成玻色子時,大部分原子變成了同樣的低溫量子態,實際上成為單一巨大的整體原子: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但像鉀一40或鋰一6這樣的費密子,即使在很低的溫度下,每種粒子必定也有稍微不同的特性。
2003年,物理學家找到了一個克服以上障礙的方法。他們將費密子成對轉變成玻色子,兩個半整數自旋組成一個整數自旋,費密子對就起到了玻色子的作用,所有氣體突然冷凝至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奧地利英斯布瑞克大學的科學家將鋰一6原子冷卻,同時施加穩定磁場,促使費密子結合在一起;美國科羅拉多“實驗室天體物理學聯合研究所”採用的技術略有不同,他們將鉀一40原子冷卻後施加磁場,透過磁場變化讓每個原子強烈吸引附近的原子,誘發它們形成成對原子,然後凝聚成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