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見無見
-
2 # 澡雪堂主談修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理解這兩句話,首先要明白這“所有相”是怎麼來的?依佛家而言,一切的相,都是在一個基點上建立起來的,就是“我”相,有了“我”就有了內外之分,就有了你和他之分,就有了此和彼之分,就有了好與壞之分等等。
而“我”相這個基點在佛法中本身就是假而不實的,基點錯了,那麼圍繞基點所建立的一切當然也是錯的,這是毫無懸念的。
比如現在研究《紅樓夢》的所謂“紅學”,有一個根本假設,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他作品中所反應的,則是江南曹家的興亡史,這是近代“紅學”研究的一個基點,“紅學”的一切研究成果,也都是在這個基點上取得的。
但最近幾年突然有人提出,《紅樓夢》的作者並不是曹雪芹,而且根據書中的一些細節,榮國府和寧國府的規格,已經遠遠超出了曹家的身份,所以不可能是寫的曹家。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紅學”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一個巨大的諷刺,因為基點塌了。
01同樣的道理,佛家認為,這個“我”本身就是虛幻不實的,而且這並不是猜想,也不是透過分析得出的結論,而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親身求證到的結果,佛陀為了讓眾生明白這一點,做了大量的開示,而且在佛陀的開導下,無數人也透過努力證實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佛家所講的“二空”就是我空和法空,眾生無始以來,不但執著有一個真實的“我”,而且還執著有諸多真實的“法”存在,佛陀為了喚醒迷途中的眾生,設立了三乘教法,首先透過求證“我空”而去掉對“我”的執著,從而獲得徹底的解脫。
然後再透過求證“法空”而去掉對“法”的執著,去幫助更多的眾生獲得解脫,“我空”度自己,“法空”度眾生,由此二空,構成了整個三乘教法的框架。
02之所以說“我”虛幻不實,是因為沒有一個可以真正抓到的“我”存在,“我”只是由另一些虛幻不實的元素假合而成的幻像罷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佛陀宣講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法義。
首先眾生所認為的那個“我”,必須符合三個特徵,第一是“常”,就是永遠存在,一個東西如果不能永久性的存在,那它就不是真實的,第二是“一”,也就是唯一,一個東西只有是唯一的,才能明確的有別於其它,從而證明它的存在。
第三是“主宰”,一個東西只有它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才能證明它是確實存在的,如果它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要被很多其它因素所左右,那它就構不成真實的存在。
佛陀透過宣講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從理論上破除了眾生對“我”的執著,然後再透過一些具體的教法,引導眾生去實踐中求證,最後讓眾生得到一個真實的結果,從而真正放棄對“我”的執著。
03最後既然求證到了“我”的虛幻不實性,證明了“我相”是虛假的,那麼圍繞“我相”所建立的一切“諸相”,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佛陀為什麼要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原因,明白了這個,我們也就知道了下一步的方向,就會有意的向真相靠攏,不會再心甘情願的被一些假相所迷惑。
-
3 # 今譚
問題思考有感,試作古韻七律,才疏不堪以答,故附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月落西山星斗布,雲消銀漢市街衢。
低頭影滅憂心起,抬目蔭深困鳥無。
靜寂漸聞Teana唱,昏茫似覺意根枯。
悲欣物我何相忘,除卻如來不是吾。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4 # 35212406120211
因緣巧合,到底皆空。不執著,不貪婪,不妄想。世上人為了財物,製造了多少爭鬥傷害人命案。不少人為了追求名利,花盡心機,出賣朋友。金錢美色擄掠走的是正義,公平和良心,損害的是真情,誠信和安寧。
-
5 # 妙哉書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話,完整原文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麼為什麼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中又有什麼樣的含義呢?
這句話看來其實是比較富含佛理的,要修行到一定的地步才能真正明白其中含義。這裡就說一下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吧!
凡是那些表象和心相,其實都是虛無的,都是假的,因為這都是自身自主意識產生的執念,一旦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狀態,那麼也就能釋然了,就能看透事物的本質。
有些時候表象並不就是真相,有時候問問具有欺騙性,當自己能看穿本相直達事物本質的時候,那麼就說明你有比較高深的覺悟與境界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表述的是一些事物的表象都是虛妄的,我們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也不能沉寂在自己幻想的世界。當我們能真切瞭解事物的本性的時候,那麼自己也就達到了一個很高深的境界了。
-
6 # 葉好古
相是表象,不可過於執著
事物的表象與本質之間往往有著一定的差異,如果過於執著表象,就難以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了。
佛經上面講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種身相、八十種好,但是這些都不過是佛陀示現出來的種種現象中的一部分罷了,並不能夠依靠這些身相來判斷他是否為佛陀。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鳥兒有翅膀能夠飛翔,但是我們不能夠將有翅膀能夠飛翔的都認為是鳥類。蝴蝶也有翅膀也能夠飛翔,甚至蝙蝠也有翅膀也能夠飛翔,難道後兩者能夠被認為是鳥類嗎?這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不可過於執著表象,表象只是本質、本源示現出來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也不能夠以此來看待事物的本質。如果用表象來看待本質,那麼最終就只能夠離本質、離真相越來越遠,逐漸的偏離正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同樣是《金剛經》上面的一段話,也闡述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都不是本源不動的,它就是一個表象,就像是夢境、幻象、泡沫一樣虛幻不實,又如同露水、閃電一樣的短暫,應該把“一切有為法”表象的東西都如是的當做“夢幻泡影”、“露”、“電”來看待。這樣就不會執著於表象了,也就不會被表象迷惑。也就能夠見到“如來”,見到“本質”了。
回覆列表
這是《金剛經》裡佛祖與弟子須菩提的對話。
佛祖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嗎?
須菩提說:不可以身相見如來,為什麼不可以,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祖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現如來。
一部《金剛經》,佛祖好幾次強調“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因為這四種相是由我們的攀緣心和分別心所生。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