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38718972581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流傳千古的古代民間傳說,可謂婦儒皆知。為了紀念那位萬里尋夫的孟姜女,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姜女廟,登臨廟宇的遊人,無不動容。但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被指定為“孟姜女哭長城”之地的山海關所有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沒有關係。

    唐末有一首《杞梁妻》,詩中說杞梁妻為秦華人,她去長城哭吊築長城而死的丈夫,“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廣為流傳的杞梁開始有了姓,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說姓範,有說姓萬,還有叫杞郎或喜良的。南宋鄭樵曰:“杞梁之妻,於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的故事演變而來的,而故事最後大致形成於北宋年間。

    故事、傳說畢竟代替不了歷史事實,實際上並沒有孟姜女哭長城這件事。但是因為這個故事的生動性與悲劇色彩,成了各朝各代人們借題發揮的素材。有種觀點就認為,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孟姜女哭長城也在不斷變更。戰國時齊都中哭吊盛行,杞梁戰死而妻哭吊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天人感應之說盛行,杞妻的哭夫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到了六朝、隋唐間,樂府中出現送衣之曲,於是送寒衣的內容增加了。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的潮流,隨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並在民眾的情感和想像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

    但也有人根本否定孟姜女即《左傳》中的“杞梁之妻”,認為在封建社會,民不聊生,哭夫的題材並不少見,《左傳》中也有記載,因此單憑哭夫就作出了論斷,不能令人信服。還有的說,好端端的長城,竟然城牆被一位婦女哭塌了,過於荒誕。再說,齊國的孟姜女被捏造成秦國的孟姜女,攻打莒城被改為修築長城,這是故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贓。

    2000多年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以故事、歌謠、戲曲等多種形式流傳於中國廣大地區。其故事的真實程度早已被撇到一邊,人們欣賞的是孟姜女身上那種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對統治者的堅定的反抗精神,真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宋文天祥書孟姜女廟楹聯)。

  • 2 # lanfengz3

    據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範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結婚剛3天,範喜良就被徵去修長城,不久因飢寒和勞累而死去。孟姜女歷盡艱辛,萬里尋夫到長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聲大哭,哭倒了長城800裡。這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然而,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哭長城呢?故事流傳到現在已2000多年了,卻仍是一個謎。

    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所存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考證史籍,“哭城”一事首見於《左傳》:春秋初期劉莊公時(前794—前781年在位),齊華人杞梁在攻莒(今山東莒縣)戰役中陣亡。杞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無依無靠。她撲在杞梁的屍體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牆也崩塌了。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始資料了。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變而來的,而故事的最後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間。

    孟姜女故事經歷了2000多年的流傳和演變,對其故事本身內容說法不一,如何看待這一故事,則更是眾說紛紜。

    有的說,孟姜女哭長城是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的。戰國時,齊都中盛行哭調,杞梁戰死而妻迎樞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盛行感應之說,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塌山的感應。它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而遷流,承受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象而發展的。

  • 3 # 使用者6338718972581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流傳千古的古代民間傳說,可謂婦儒皆知。為了紀念那位萬里尋夫的孟姜女,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姜女廟,登臨廟宇的遊人,無不動容。但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被指定為“孟姜女哭長城”之地的山海關所有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沒有關係。

    唐末有一首《杞梁妻》,詩中說杞梁妻為秦華人,她去長城哭吊築長城而死的丈夫,“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廣為流傳的杞梁開始有了姓,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說姓範,有說姓萬,還有叫杞郎或喜良的。南宋鄭樵曰:“杞梁之妻,於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的故事演變而來的,而故事最後大致形成於北宋年間。

    故事、傳說畢竟代替不了歷史事實,實際上並沒有孟姜女哭長城這件事。但是因為這個故事的生動性與悲劇色彩,成了各朝各代人們借題發揮的素材。有種觀點就認為,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孟姜女哭長城也在不斷變更。戰國時齊都中哭吊盛行,杞梁戰死而妻哭吊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天人感應之說盛行,杞妻的哭夫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到了六朝、隋唐間,樂府中出現送衣之曲,於是送寒衣的內容增加了。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的潮流,隨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並在民眾的情感和想像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

    但也有人根本否定孟姜女即《左傳》中的“杞梁之妻”,認為在封建社會,民不聊生,哭夫的題材並不少見,《左傳》中也有記載,因此單憑哭夫就作出了論斷,不能令人信服。還有的說,好端端的長城,竟然城牆被一位婦女哭塌了,過於荒誕。再說,齊國的孟姜女被捏造成秦國的孟姜女,攻打莒城被改為修築長城,這是故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贓。

    2000多年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以故事、歌謠、戲曲等多種形式流傳於中國廣大地區。其故事的真實程度早已被撇到一邊,人們欣賞的是孟姜女身上那種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對統治者的堅定的反抗精神,真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宋文天祥書孟姜女廟楹聯)。

  • 4 # lanfengz3

    據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範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結婚剛3天,範喜良就被徵去修長城,不久因飢寒和勞累而死去。孟姜女歷盡艱辛,萬里尋夫到長城,得知丈夫已死,便放聲大哭,哭倒了長城800裡。這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然而,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哭長城呢?故事流傳到現在已2000多年了,卻仍是一個謎。

    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所存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考證史籍,“哭城”一事首見於《左傳》:春秋初期劉莊公時(前794—前781年在位),齊華人杞梁在攻莒(今山東莒縣)戰役中陣亡。杞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無依無靠。她撲在杞梁的屍體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牆也崩塌了。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始資料了。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變而來的,而故事的最後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間。

    孟姜女故事經歷了2000多年的流傳和演變,對其故事本身內容說法不一,如何看待這一故事,則更是眾說紛紜。

    有的說,孟姜女哭長城是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的。戰國時,齊都中盛行哭調,杞梁戰死而妻迎樞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盛行感應之說,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塌山的感應。它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而遷流,承受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象而發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運會為什麼要取消乒乓球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