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摩根大通那位業務主管是負責北美區的併購業務,而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有接近1000宗收購交易,而北美地區2018年收購交易的價值就突破了2500億美元,這個資料是過去十年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繁榮的延續。低利率提供了廉價的資金,資產價格節節高,即使簡單的資產持有也一樣可以盈利。有調查顯示,美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在5月併購淡季之後囤積了大概1.1萬億美元現金,並且更多的私募股權基金正在募集另外近萬億美元的資金。等到資金到位,他們必然發起更多的併購。不只是摩根大通提高了對私募股權基金併購的關注,高盛在這個領域投入了更多的人力逐項盯防。很明顯,這意味著大型機構銀行多角度的盈利機會。

    當然,我們不只是要看到美國的寬鬆,也不能僅僅將此歸結於過去繁榮的延續,個人認為北美併購市場活躍還有如下一些原因:

    1、從經濟週期看,美國經濟正在步入過熱,過熱的表現在於經濟上行,通脹上行。而美聯儲加息縮表程序比較溫和,這就導致了美元迴流週期被人為拉長,並且出現明顯的財富效應。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解讀,這都是美國經濟慣常經歷的過程,只是這一次整個週期各個階段都被拉長了。

    2、美股私有化風靡。我們很奇怪,A股都不樂意退市。因為A股上市公司熱衷於維持溢價,而美股,你不要看美股漲了很多,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享受到繁榮的紅利。根據美華人的算盤,上市實際上為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從而導致利潤下降。而在公開市場上,空頭和輿論壓力又很重。所以,比如特斯拉最近就十分想要私有化,同樣的私有化也包括通用的工業發動機部門。上半年北美私有化接近900家,而全球私有化1300家,亞洲大概100多家。私有化和併購之間當然是有關聯的,二級市場的併購相對來說就少很多,當私募股權基金更多的熱衷於非公開市場轉讓股權,那麼併購業務當然火爆。

    實質上併購火爆還是伴隨著問題的,在私募基金併購活躍的同時,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保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現金,並且不停在公開市場上增持蘋果。就巴菲特們看來,併購市場如今已經沒有便宜的好東西。而且SEC主席傑伊克萊頓上任的時候目標是降低公開市場的成本,讓企業的資金更多的去公開市場。這個目的很明顯沒有達到。在我看來,併購市場在下半年也許依然會火爆,但僅僅是因為,堆積了這麼多廉價美元總是需要一個出口。

  • 2 # 商業偵查眼

    亞馬遜加入老牌巨頭爭奪戰

    亞馬遜加入全球最高市值爭奪戰。過去數日,亞馬遜、蘋果和微軟一直在爭奪最高市值公司頭銜,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過8600億美元。

    上週五,微軟市值超過了蘋果,但週一蘋果又再次超越微軟。在週一交易時段中,亞馬遜短暫超越了這兩家公司。週一收市時,蘋果以8770億美元的市值領先。亞馬遜以8660億美元緊隨其後,微軟以8600億美元位列第三。

    企查查顯示自蘋果8月成為美國首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以來,這幾家公司的股票一直受到密切關注。約一個月之後,亞馬遜市值曾短暫超越1萬億美元。

    上週五,微軟的領先地位標誌著科技業的重大轉變。自2002年以來,該公司已不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自2010年以來,微軟也不再是市值最高的科技股。儘管按市值計算,蘋果和亞馬遜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最近兩家公司的挫折讓微軟獲取優勢。

    自2014年納德拉出任行政Quattroporte一職以來,微軟的市值增長逾兩倍。納德拉加快微軟向雲端運算服務的轉型,並允許其它業務優先於Windows個人電腦作業系統。

    自蘋果在2018年第四季宣佈,不再披露iPhone銷量以來,投資者一直擔心,該公司正準備迎接旗艦產品銷量的大幅下滑。

    亞馬遜在其2018年第三季業績報告中給出疲弱的預測後,也遭受類似的拋售。該公司預計第四季利潤為21億至36億美元,遠低於華爾街之前預計的39億美元。

    賺百倍!摩根高盛才是幕後操盤手

    每一家巨頭公司背後都有國際投行的影子。不管這些企業市值此起彼伏鬥得難分難解,真正獲利的永遠是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和家族基金。

    它們就像飢腸轆轆的獅子,時刻尋找那些能夠暴漲百倍的獨角獸。

    比如最近的摩拜單車就正從摩根尋求籌資2000萬美元,這是摩拜剝離歐洲業務計劃的一部分。

    這筆交易預計將於6月底完成,目前擔任摩拜歐洲地區總經理將擔任剝離後的新公司的CEO。交易後,摩拜不會完全失去對歐洲業務的控制,將會保留49%的股權。

    而摩根對摩拜歐洲區業務的估值在8000萬至1億美元之間。這是一筆投資回報至少四倍的投資,經過華爾街投行的包裝,這些新興企業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而最近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全球最大的網約車軟體商Uber本週五會於美國掛牌上市,Uber估值已經升至915億元。

    Uber上市,除了司機獲派錢,原來還有一個「贏家」,投資銀行高盛或會因此賺得約6億元。

    Uber上市在即,認購反應熱烈,認購規模已超發行股數的三倍,預計會以50元的上限定價。以發行股數為1.8億股計算,Uber估值將高達840億美元,若再加上限售股等股票,估值將達到915億元。

    Uber上市目前已有兩群受惠者,第一批是Uber的司機,Uber早前宣佈上市時向合資格司機派發一次性現金紅利,其中香港司機最多可拿到7.85萬元的「橫財」。另一批受惠者則是Uber的早期投資者。其中之一是投資銀行高盛,2011年高盛運用500萬元自有資金,投資Uber,是Uber早年發展的重要投資者之一。若Uber股份真的以50元上限定價,高盛這筆投資估計會賺得6億元,即投資8年激賺120倍。

    投行是高貴的吸血鬼,也在自我進化

    眼光獨到、幫助高盛達成這一次成功投資的是時任高盛前Quattroporte,當時高盛內部對投資Uber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Uber的興起只是一個短期現象,沒有太大投資價值,但在科恩的大力推動下,還是成功早早落注Uber。

    這些投行巨頭不光時刻在蒐羅全世界最精英的投資家,同時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也在不斷的進行技術升級。

    最近摩根大通就從谷歌雲端人工智慧產品管理部門挖來負責人Apoorv Saxena。Saxena將於8月31日加入摩根大通,擔任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服務部門負責人,以及資產與財富管理人工智慧技術部門的負責人,並常駐加州帕羅奧圖。

    谷歌(Google)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矽谷初創公司,及一系列工業和金融公司,都在爭奪為數不多的人工智慧專家,這些專家或許可以創造出自動化未來。

    這意味著,此類技術專家的招聘市場非常熱門,導致某些情況下高達數百萬美元的薪酬。

    為了阻止金融科技公司和科技巨頭搶客,投行越來越多地關注金融以外的業務,尋找機器學習和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專家。摩根大通的資料顯示,在該公司最近招聘的高階職員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該金融業以外。

    今年5月,摩根大通聘請了卡尼基美隆大學機器學習專業負責人Mannela Veloso,協助探索「可能改變金融服務」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和大人想要一起學畫畫,但卻害怕學不會,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