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菸斗的傳說
    公孫勝的信念動搖於宋江上梁山後。當時宋江一上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就立刻把梁山好漢分新舊兩派,左右坐下。從這一舉動公孫勝看出了宋江的野心,而晁蓋性格爽直不做他想,公孫勝認為梁山早晚被宋江吞併,便以回家探母為由,離開梁山。

    公孫勝因劫取生辰綱與晁蓋、吳用等人“七星聚義”,那時的公孫勝懷抱的是“替天行道”的理想,除了兄弟情義,公孫勝更看重的是天下蒼生。後來劫取生辰綱的事情敗露,公孫勝一行人上梁山,逐漸壯大隊伍。

    對於宋江,因有恩於晁蓋一行人,在他上梁山之後,晁蓋熱切相待。但公孫勝知道宋江原本為官府小吏,只知愚昧忠君,目光短淺,難成大事,如果把梁山事業交給宋江,早晚被引入歧途。且從苗頭上來看,宋江的勢力明顯強於晁蓋。

    晁蓋一直信任於宋江,公孫勝知道多說無益,且說多了會更早引起梁山的火併。公孫勝或許不願見此景,或許已經看到梁山將來的悲劇,既然無法改變,只好選擇獨善其身。

  • 2 # 影子陪我歌唱

    智取生辰綱出現在《水滸傳》第十六回後半部,它主要講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崗)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可以說這是一個重要轉折。

    就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宋江也上了梁山,這正是公孫勝信念動搖的開始。為什麼?

    宋江上山,對梁山各派人物的處境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人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勢必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可能一般的頭領還暫時意識不到該怎麼站隊的問題,但是公孫勝絕對有這個敏銳度。公孫勝是誰?他外號入雲龍,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此人的智慧可不一般。

    在第三十六回,宋江被兩個公人解往江州路上被晁蓋接上山,晁蓋等人要宋江留下,宋江“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其中有這麼一句“(若上梁山)就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雖生何益?”只聽這一句就知道宋江和晁蓋完全兩路人,如此“信仰表白”,在場的公孫勝肯定聞出了味道。

    同時晁蓋無論是能力還是人氣都差宋江太多,後面要麼是晁蓋讓賢,要麼就是宋江取而代之。這勢必會引起梁山內亂。而且宋江是主張被朝廷招安的,這就違背了當時公孫勝取生辰綱的初衷。

    所以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公孫勝意識到他跟宋江根本不是一路人,他的信念也發生了動搖,隨後也借母親生病回家探望,離開了梁山。

  • 3 # 黑白歷史說

    問得好,公孫勝信念是否動搖?何時動搖?這都是需要詳細考證推究的。

    公孫勝的地位在梁山舉足輕重,沒有他,梁山損兵折將。也是他,將幾次身陷險地的梁山好漢,救出來。沒有公孫勝,那梁山可就岌岌可危嘍!

    是否動搖

    智取生辰綱,公孫勝上了梁山之後,後悔了嗎?信念動搖了嗎?

    是的,公孫勝信念動搖了。他的落草生活,不如漂泊江湖自在,不如修道煉術清閒。

    原因

    公孫勝下山探母,一去不回。戴宗一次尋訪不著,二次尋訪時,若非李逵鬧騰,只怕公孫勝都不會露面。

    公孫勝不願回山,不想再認這些梁山兄弟之心,昭然若揭。由此可見,公孫勝的信念動搖了,後悔了。

    何時動搖

    既已動搖信念,公孫勝是何時動搖的?

    宋江上山之後,公孫勝信念動搖,已無留在山上之意。

    公孫勝自智取生辰綱之後,與晁蓋等眾兄弟,相親相愛,又互相尊敬。在梁山之後很得快活。可是宋江上山之後,情況變了。

    公孫勝最早看清宋江真面目,以回鄉探母之名,一刻不願停留,匆匆下山。這些細節,均可見公孫勝逃離梁山之迫切。也正是這種迫切,反映公孫勝下山之決絕,不想再與梁山有瓜葛。

    為何動搖

    公孫勝上得梁山,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兄弟相聚,知己談心,這是多麼逍遙快活的日子。公孫勝為何之後,想放棄這種生活呢?

    公孫勝智取生辰綱之後而上山,是重罪。公孫勝下山,非為懼怕刑罰。

    具體因為什麼呢?

    一、地位

    宋江上山之前,公孫勝列第三位。算是一個“國師”身份,是中央的決策層。公孫勝手握大權,虎虎生威,威風凜凜,在眾兄弟面前,自然倍兒有面子。

    北宋原有尊道傳統,皇帝多有道家國師。公孫勝一個普通修道之人,也有理想有抱負,有這份追逐名利之心。梁山第三把交椅,僅在德高望重的晁蓋、足智多謀的吳用之下,其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可是宋江一來,局勢完全變了。宋江為副寨主,成了二頭領。公孫勝只能順延第四。一下就掉出了“三甲榜單”,地位、福利可是相去甚遠。

    公孫勝憋屈,憋屈卻又難以傾訴,只能一走了之。

    二、錢財

    公孫勝主動要求智取生辰綱。為得就是“錢財”。公孫勝雖是個清閒道人,卻也淪落江湖,多次走投無路,知道錢財的重要性。

    可是,眾人劫了生辰綱,就上了梁山。十萬貫,由七個人分,變成了梁山的共有財產。公孫勝也還能接受得了,畢竟林沖、宋萬、杜遷等人不算多。可是宋江一來,帶來了近三十個頭領。

    七人冒著風險劫下的生辰綱,就這樣被宋江等人不費吹灰之力的奪了去。晁蓋義氣,不在意。吳用感恩,不在乎。

    公孫勝可是缺錢的主兒,別人不在意,他在意。

    如此一來,公孫勝氣不過,索性一分錢不要,負氣出走。

    三、理念

    公孫勝是一清閒散人,上梁山落草,是被逼無奈。

    時過境遷,風頭已去。公孫勝的心思有點活了,然而不捨晁蓋等眾兄弟義氣,姑且留下。

    宋江一上山,時局轉變。“義氣為重”變成了“為國效力”,看清官場時局的公孫勝知道,如此下去,梁山好漢終究會被奸臣所害,晚景淒涼。

    公孫勝在秦明等上山之後,也知道了宋江的手段與狠毒。公孫勝與宋江之前並無交情,旁觀者清,他對宋江的人品也有所保留。

    如此一想,公孫勝甘願捨棄眼前的逍遙快活,返璞歸真,再踏修仙之路。

    所以,公孫勝遁入他途。

    結語

    公孫勝的信念動搖,皆是心裡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希望的是功成名就,不是墮入泥沼。在宋江上山之前,梁山還算是潔身自好,可是宋江上山之後,梁山就成了刀山火坑。

    公孫勝是有遠見卓識的,在剿滅王慶之後,功成身退,潛入深山。可見他的眼界遠,境界高。而宋江利慾薰心,最終被朝廷給收拾了,做了“兔死狗烹”的反面案例。

  • 4 # 使用者李森

    公孫勝綽號入雲龍,是《水滸傳》傳的著名人物,地位與吳用相當,多次為梁山立下大功。公孫勝幫助晁蓋奪取了生辰綱以後,思想並沒有動搖,曾主動協助晁蓋殺了王倫,奪了山寨,使晁蓋成為了梁山之主。此時公孫勝絕沒有脫離梁山的思想。

    公孫兩次主動離開梁山都是有原因的。

    第一次離開是大鬧江洲救出宋江之後,思想有些微妙變化。對宋江說,想去回鄉探望母親,眾人挽留不住,只能任他去了。公孫勝走了以後,宋江在戰場遇到了幾次大麻煩,無法戰勝對手。又不得不請公孫回來相助。在公孫勝的幫助下首先大破高唐州高濂妖法,又打敗了同樣有妖法的芒碭山樊瑞。隨宋江接受了朝庭的召安。

    第二次離開梁山是助宋江徵大遼國,得勝之後,又消滅了田虎,王慶。此時北方基本平定了。班師回朝後,即向宋江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的理由離開了宋江。而這一次是絕然的,從此再沒有回頭。從而避開了與方臘的死拼。

    這不得不說公孫勝是先於燕青看清了宋江的真面目,也預料到了形勢的發展、不是他所要追求的目的。所以在宋江功成名就之際,毅然選擇了離開,是當然的。

  • 5 # 柳生飄雪

    提問者大概是說,智取生辰綱之後,晁蓋等人並沒有按照公孫勝之前的預想,把劫來的財務還給百姓,而是幾個人獨吞了。

    如果公孫勝是一個有救國救民信念的人,他當然有這個可能。可惜他不是。

    公孫勝這個人物,從出場到消失,可用四個字作為包括就是“師命難違”。

    從智取生辰綱開始,到離開梁山,公孫勝所有的行動都是在嚴格的執行師傅羅真人的旨意,公孫勝要想得到真傳,就不能違背師傅的意願,至於梁山的前途,宋朝的前途,都與他沒關係,他是道教中的人物,應該遠離人世間的紛爭。他的人生目標是成為師傅羅真人那樣的世外高人。

  • 6 # 上頭派掌門

    用《易經》的乾卦來解釋公孫勝的行藏再合適不過了:

    初九:潛龍,勿用。(潛心修道)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拜見晁蓋,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在梁山上默默無聞)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回鄉探母,如龍如海)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奉命出山,鬥法高廉,梁山聚義)

    上九:亢龍,有悔。(遇汴而還,功成身退)

    公孫勝的道號為“一清”,大概是取“一心清淨”之意吧;綽號為“入雲龍”,龍已入雲,自然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怎會沉陷俗世?

    如果說宋江的信念是忠義,魯智深的信念是正義,那麼公孫勝的信念又是什麼呢?誠然,公孫勝也是有情有義,但這並不是他的信念。在公孫勝的眼裡,修道第一,母親第二,兄弟第三,朝廷第四,既然原本就是個道人,公孫勝自然要比其他好漢灑脫得多,也高明得多。

    公孫勝早就預見到了梁山的未來,正因為他是修道之人,羈絆較弱,羅真人又有言在先,因此公孫勝瞅準機會趕緊抽身離開了。梁山上吳用、魯智深和武松可能也預測到了,但他們不忍相離,也無處可去,於是堅持到了最後。

    此外,公孫勝是王炸,他會法術,能以一人之力打贏一場戰爭。智取生辰綱時,倘若吳用的計劃失敗,公孫勝使用法術的話,一百個楊志也不夠他打的。跟高廉鬥法,跟喬道清鬥法,公孫勝就是宋江手裡的王炸,無往不勝。

    要徵方臘了,倘若有公孫勝在,準保梁山好漢一個都死不了,作者還怎麼寫下去?公孫勝這個人物作者不敢輕易招惹,否則很容易把《水滸傳》寫成《西遊記》。

  • 7 # 泊圖泊途

    公孫勝是梁山上第一個明白人:當初選擇落草是有目的的,離開梁山是有原因的。他信念動搖一個原因是宋江上了山(宋江一來,公孫勝立刻就離開),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很多人沒想過。公孫勝是典型的人狠話不多,從第一次出場就非常神秘,而且同吳用那種小伎倆對比強烈。

    公孫勝本來和晁蓋沒見過面,為了見面在莊外要齋飯,和莊客鬧起來,這才公孫、晁二人相見。這是公孫勝的智慧。晁蓋會見公孫勝時,吳用藏了起來,公孫勝提到劫生辰綱時,吳用跳出來表示要檢舉揭發,嚇了公孫勝一跳,這是吳用的伎倆,也算是一種下馬威。

    (《水滸傳》公孫勝劇照)

    公孫勝選擇的是晁蓋一個人,而並非其他人,包括吳用

    公孫是隻身一人找到晁蓋的;劉唐是自己投奔晁蓋的;三阮是吳用召集的,白勝是晁蓋召喚的。公孫並沒和其他人接觸過,僅僅要和晁蓋合作“生辰綱”這事。很顯然,公孫勝最初看中的只是晁蓋一個人而已,合作前沒想到晁蓋已經聚集了其他人。

    幾個人劫了財富後,相處的還算不錯,所以公孫勝此時應該沒有覺得自己選擇是錯的。梁山不斷髮展壯大,公孫勝都沒有舉動。直到宋江上山。公孫勝是個會識人的人,宋江到了梁山上,大舉安排人事,給他的兄弟們一個好的落腳點,這公孫勝完全看在眼裡。一個山上兩頭老虎,後來者更厲害,公孫勝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局面,無論是他還是晁蓋,未來都會被宋江壓下來,所以公孫勝此時才正式動了離開的想法,藉著看母親的名義下山,臨走前答應回來。

    (《水滸傳》吳用、公孫勝相見)

    不過晁蓋真的什麼都看不出來嗎?非也!

    晁蓋在公孫勝離開之前說過這樣的話:“一清先生,此去難留,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當。百日之外,專望鶴駕降臨,切不可爽約。”這麼短的三句話,幾乎重複三次讓他回梁山,看來,要麼晁蓋看出此時(宋江上山)公孫勝有一去不返的打算;要麼看出公孫勝早就不想留下,宋江到來是一個契機。

    早不走晚不走,宋江剛一來就走,立刻馬上就走。這麼巧合的話,基本坐實是前一種。還有另一個原因。

    (《水滸傳》宋江和公孫勝劇照)

    宋江帶來了很多人上山,除了一些惡霸還有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這些朝廷舊官吏,這就讓梁山的成分變得複雜,很顯然,這些人會是招安的主力軍(李逵除外),新來的將領太多,喧賓奪主。大廳之下,按照新、老將領排成兩排(不包括核心領導),老將領9人,新將領40個。而且宋江用此法偏偏把由晁蓋拉進的金大堅和蕭讓也算在了他宋江那邊。公孫勝不可能不明白。如此大數量的新人,還有宋江大肆干涉晁蓋的行為,公孫勝只好離開此處,做一個閒人。

    公孫勝並非不重義氣,後來屢次幫忙,但多半像個僱傭軍,心不在山上了。所以這件事,原因大致如此。當看到自己最敬重的晁蓋被喧賓奪主,也只能自行離開。

  • 8 # 步武堂

    小說《水滸傳》當中,公孫勝這個人物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這種具有“人神合一”特質的“特異功能人士”應該是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當中的一大特點。

    小說當中的公孫勝,是有著相當的“法力”的道士,他的“法力”就是他行走江湖的資本,但是一個以追求“道法自然”的老道,去忽悠自己並不認識也沒有“一面之緣”的晁蓋晁保正牽頭劫取生辰綱,無論如何都不是那麼順理成章。

    中國的道教,從創立之初就是表面上“出世”而實質上一直是致力於成為一種政治勢力。幾乎歷朝歷代的道教派別都是積極參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至少是成為某種政治勢力的支持者或附庸。從漢代起道教勢力就不僅僅是一種江湖勢力,而是一種透過江湖勢力來影響主流社會政治生態的重要勢力。

    從這個角度來講,公孫勝積極煽動和主動參與劫取生辰綱的舉動,如果解釋為公孫勝所代表的道教派別(羅真人)的態度而非公孫勝本人的需求大概還算符合邏輯。

    公孫勝的目的應該不是貪圖那“一套富貴”而是要透過劫取生辰綱的行為來表達他所代表的道教勢力的某種態度,其實從根本上講這種態度和宋江的態度屬於“殊途同歸”,那就是兩種角度的“替天行道”。

    公孫勝的失落,來自於劫取生辰綱之後的團伙分贓,晁蓋並沒有像自己所說的那樣把梁中書的十萬貫不義之財分給貧苦的百姓,所謂“劫富濟貧”也只是“黑吃黑的藉口”。那十萬貫的財富只不過從梁中書搜刮並佔有變成了晁蓋一夥搶劫並佔有,公孫勝的理想或者目的並未達到,他的失落感應該存在。但是實事求是的講並不強烈,說到“理想破滅”就更加的牽強。

    在整個的劫取生辰綱的行動中以及後來事發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為寇,公孫勝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方案情緒,更沒有藉故離開晁蓋一夥,說明公孫勝的心裡僅僅也就是有些失落,作為一個老道,公孫勝跟隨晁蓋上梁山落草,似乎並不完全是走投無路。因為從後來的情形來看,公孫勝成為搶劫犯加上賊寇的雙料朝廷重犯之後,離開水泊梁山並沒有給自己帶來什麼殺身之禍。

    說到底還是擺脫不了“名和利”的誘惑。

    公孫勝在水泊梁山的地位其實挺高的,無論是晁蓋時期還是宋江時期,他都是排在吳用之後的“軍師”,並且也一直屬於水泊梁山決策層的重要成員之一。但是,公孫勝畢竟還是離開過水泊梁山,並且看情形如果不是宋江吳用真心邀請,公孫勝大概就一門心思的跟著師傅羅真人修煉,潛心學習“成仙的道行和本領”了。不過,最終他還是回到了水泊梁山,成為了宋江“替天行道”的得力幫手,這其實也是他的師傅羅真人的意思,公孫勝依然是按照他所代表的道家派別勢力的利益,與宋江聯手“替天行道”。

    其實,公孫勝選擇離開水泊梁山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的“以退為進”的策略性選擇。並非理想破滅之後的“萬念俱灰”。

    公孫勝離開水泊梁山,是在宋江上梁山之後,這個時間選擇離開,對於公孫勝來講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他的離開既讓他有了躲避水泊梁山不可避免的“權力之爭”的機會,又有了觀察宋江集團的政治傾向和主張的條件。

    話說宋江自從冒死通風報信救晁蓋之後,他的生活軌跡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先是被迫殺了抓住他私通梁山賊寇的把柄並獅子大張口要挾敲詐他的婊子閻婆惜,然後流落江湖躲避官府緝拿,被老父親設計騙回鄆城伏法,被髮配江州之後,宋江又酒後一時衝動題了反詩成為“死囚”。宋江在主流社會的的好日子和壞日子都混到了頭。

    所以當知恩圖報的晁蓋率領水泊梁山全夥兄弟劫法場救了宋江之後,宋江真的是別無選擇。1他只好算是死心塌地的落草為寇。但他拒絕了晁蓋讓他坐第一把交椅的好意,但是很心安理得的坐了第二把交椅。實心眼的晁蓋對此覺得很不好意思。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宋江的到來其實是已經事實上改變了水泊梁山的勢力結構。不過公孫勝是看出來了,同時看出來的還有吳用。

    當宋江提議水泊梁山的“老人”坐在一邊,“新人”坐在另一邊的時候,其實是把自己的勢力展現在了包括晁蓋在內的“老人”面前——水泊梁山的“老人們”稀稀拉拉的只有七八個 ,但以花榮秦明為首的“新人們”卻是呼啦啦的二三十人。這樣的實力對比,預示著今後的權力之爭會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作為“老人”,公孫勝和吳用,甚至包括林沖都面臨一個“站隊”的問題。吳用選擇了堅決的站在宋江一邊,而公孫勝選擇了“暫避一時”。

    公孫勝藉著回家探望老母一去不歸,其實並非“理想破滅”的原因,他只是要慎重的站隊,同時他必須迴避將來要發生的權力之爭,因為他既做不到明確的背叛晁蓋而投向宋江 ,也沒有把握能幫著晁蓋壓制宋江極其日益強大的勢力,他很清楚實誠的晁蓋,沒有遠大理想的晁蓋,“甚是粗魯”的晁蓋大機率不是宋江的對手。

    同時,公孫勝對宋江的主張和追求並不瞭解,他需要進行觀察,而觀察的最佳方法就是暫時跳出圈外,看看宋江究竟要幹什麼,然後再決定自己怎麼辦。當然,他還是需要他的師傅的“旨意”。在公孫勝看來,他最終的追求,或者說自身的終極目標還是要“得道成仙” ,他必須滿足他的師傅的要求,才能得到師傅的信任和讚賞。

    所以,當宋江在水泊梁山站穩腳跟,成為真正的“一把手”之後,他就非常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替天行道。並且確定了“替天行道”的途徑,就是招安。他要把水泊梁山這個“江湖勢力”改造成為朝廷效力的“朝廷軍事力量”,透過為朝廷效力實現“替天行道”的政治理想,當然也是實現自己“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個人奮鬥目標。

    宋江的這個理想和主張其實是得到了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的認可和支援的,所以當戴總和李逵受宋江吳用委派前去請公孫勝“再度出山”的時候,羅真人的拒絕其實只是一種自身實力的展示,當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法力實力”之後(用法力懲罰了敢於挑戰的李逵),羅真人答應了宋江吳用的請求,同意跟著他修煉的公孫勝回到水泊梁山,但是,他交代公孫勝此行的目的是“輔佐宋公明替天行道”。待功成之時公孫勝必須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繼續回到他的身邊“修煉”。

    公孫勝再一次上梁山,依然是代表他的道家派別實現“替天行道”的理想而已,和自己的理想無關。

    公孫勝回到水泊梁山繼續成為排在吳用之後的的決策成員,但此時的決策班子成員(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已經幾乎是清一色的堅決執行“替天行道”的招安班子。公孫勝也是死心塌地的輔佐宋江實現“全夥受招安”,並在受招安之後幫著宋江實踐“替天行道”。

    在淮西大捷之後,宋江領著所剩無幾的梁山好漢返回京城,此時的公孫勝按照師傅交代的“遇汴而歸”的交代,放棄了“論功行賞”,回到師傅身邊繼續“修煉”去了。

    公孫勝是水泊梁山好漢當中得以善終的不多的好漢之一。公孫勝得以善終,根本的原因是他審時度勢,以及淡泊名利。從劫取生辰綱到回到山中繼續修煉,公孫勝最大的特質就是“不利己”,放棄了自利就可以善終。在這一點上,公孫勝的“修煉”還是有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有哪些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