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赫本的紀梵希

    《甄嬛傳》中的浣碧,她的出身不是很光彩是罪臣之女。所以說她從小就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眼界上面沒有甄嬛看得那麼遠。

    浣碧在沒有跟隨甄嬛進宮之前,她的心地是很善良的,也是全心全意的把甄嬛當做自己的親姐姐一般對待,那是源於她本以為自己是個丫鬟,而她服侍的主子能這般親切對待她,她已經滿足了。

    當她得知自己也是甄遠道的女兒的時候,她的心境上面有了變化,她覺得和甄嬛是平等身份的,是平起平坐的,所以說在進宮之後當她看到甄嬛風光的一面後,自己卻要為奴為婢低人一等的感覺,這時候心靜自然就有了變化,也迫使她做出了聯合曹貴人坑害甄嬛的一次。

    但是跟在甄嬛身邊的人。都會受到影響,你身邊有這麼一個強大的人時間長了自然你的思想思維也會有所提升,眼光更長遠了,所以說她最後沒有像一般人一樣背叛自己的主子,而是通過了一個小手段有了一個好的歸宿。

  • 2 # 壹條電影

    在劇中,浣碧至始至終都抱有一顆野心,身為甄嬛同父異母的姐妹,儘管甄家人對她千萬般好,對於丫鬟身份,她還是心存芥蒂。

    從一開始她就要爭,甚至將甄嬛當作自己的假想敵。

    甄嬛盛寵一時時,她因皇上的一句誇讚便開始心猿意馬,以為找到翻身的跳板,更經不住曹貴人的引誘,差點成為華妃一派的人,如果不是甄嬛的及時引導制止,浣碧將成為這後宮中心狠手辣的婦人。

    且不說能不能得到皇上的青睞,就憑這她單純敏感的性格,在宮中也是淪為華妃她們的棋子,稍不注意就萬劫不復。

    浣碧的嫉妒不甘皆是來自甄嬛,身為同胞姊妹,她嫉妒甄嬛的學識身份,和得天獨厚所得的一切,進宮受寵,步步為營,甚至還有槿汐這樣的幫手。再回看自己,將來嫁的再好也是比不過甄嬛的。

    前期她試圖勾引皇上失敗,被甄嬛一語擊中,打消嬪妃念頭。

    後來傾心於果郡王,卻不想果郡王喜歡之人竟是甄嬛。

    一方面矛盾掙扎,一方面心存芥蒂,浣碧的一生,從想要榮華富貴到真心愛人,甄嬛永遠走在她的前面。她既真心維護甄嬛,又羨慕著她的一生。

    複雜的情緒和錯愛,成為浣碧悽慘一生的基石。

    但浣碧永遠不會甘心沉淪,從甄嬛後期回宮後的家宴上,當甄嬛小相從果郡王身上遺落,她便主動“承認”自己與果郡王有私情,從而成為了果郡王妃。

    她夢想已達,身居高位後,她徹底釋放自我,頗有“翻身農奴把歌唱”之感,對於同樣為王妃的孟靜嫻百般刁難,憑靠著甄嬛這棵大樹,他漸漸成為了王府主母。

    但即便如此,她得到的,也只有果郡王的愧疚。

    浣碧的一生輸在執迷不悟的錯愛之上,從想要榮華富貴到奪得果郡王的心,她次次錯次次不肯醒悟,憑著一股倔性,最後殉情而死。

    浣碧輸在她自以為的聰明和看不透之上,帶著一腔野心和奢望,最終陷入了悲慘淒涼的結局。

  • 3 # 清歡閣主

    評價浣碧總體來說就是兩句話,小姐的心,丫頭的命。浣碧的人生就是圍繞這兩句話來展開的。

    先說小姐的心,浣碧和甄嬛同父異母,但因母親是罪臣之女,雖是父親心愛的人,卻也不能有名分,導致浣碧只能以丫頭的身份成長。但是浣碧自己的知道自己身世的,雖然甄嬛父親對浣碧很好,浣碧在家裡的吃穿用度也是遠超過別的丫頭的,但浣碧不甘心自己的命,妄想自己還做大小姐。

    浣碧的不甘心讓她不斷去模仿甄嬛,渴望著甄嬛擁有的一切,剛進宮的時候企圖勾引皇帝,後又費心嫁給果郡王,均是不甘心造成的。相比於浣碧,流朱就安安心心的當丫頭,所以作為跟甄嬛一起長大又一起進宮的丫頭,浣碧和流朱的心理完全不一樣,所以流朱忠心護主,不做非法之想,浣碧卻白白生出很多念想。

    再來說浣碧的丫頭命,不管之前有什麼原因,浣碧畢竟是丫頭,身份的侷限加上浣碧本身的性格,讓浣碧的整個精神層次都停留在丫頭層面。浣碧為人聰明,但格局小,這可能就是是否讀書的差別。相比於真正的大小姐玉嬈,浣碧讀書不多,為人處世比較計較。玉嬈小小年紀家裡落難,被髮配寧古塔,也算是命運悲慘,但玉嬈始終保持較高的格調,所以玉嬈會拒絕皇帝,不願為人替身,玉嬈會說姐姐喜歡的東西,我不動分毫,因為玉嬈知道自己終會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浣碧,心比天高,所以心有不甘,命卻比紙薄,所以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4 # 無心浪味仙

    浣碧不是沒有背叛甄嬛,只是甄嬛原諒了她而已。

    甄嬛原諒她並不是覺得她用起來順手,而是因為她是甄家女兒,這也是父親的囑託。

    不過,甄嬛始終護著浣碧,也是因為看出來浣碧的心思。若是查出來了,浣碧是罪臣之女,那甄氏一脈,都會受到傷害。

    那麼,回到正題,浣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小姐的命,卻只能以丫鬟的名義活著

    《甄嬛傳》中,浣碧是甄嬛身邊的丫鬟,眉眼與甄嬛有些相似。

    為什麼會相似呢?因為甄嬛和浣碧是同父異母的親姊妹。

    如果,浣碧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麼甄嬛對她的好,她必定感激涕零。

    可是,浣碧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在她眼裡,甄嬛對她的好,並沒有什麼好稀奇的。甚至是,我明明和你一樣是甄家的小姐,而我卻只是一個丫鬟,憑什麼?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不知道的時候會覺得很滿足,知道了真相時,就變得複雜了。

    如此說來,浣碧心中也是苦悶,不甘。設身處地的想一下,誰能保證自己不是浣碧呢?

    人本來就經常與命運做鬥爭,試圖要改變命運的束縛,更何況浣碧原本該是小姐的命運啊。

    所以,浣碧是小姐的命,卻以丫鬟的名義活著,很不甘心,卻又不得不對現實低頭。

    如果長姐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那麼自己為何就不行?

    甄嬛入宮以後,成為了皇上身邊的紅人,宮裡的紅人。

    從皇上抱著甄嬛走回碎玉軒的那天開始,浣碧就開始有了心思。

    皇上抱著甄嬛從到碎玉軒,碎玉軒一干人等已經早早等候皇上的到來。皇上留意到流朱,還表揚了流朱兩句。

    那個時候的浣碧,很是不高興。後來,浣碧總是變著法的,想要得到皇上的注意。

    浣碧拿著摘下來的荷花,不顧槿汐姑姑勸阻說是皇上在裡面,直接就衝進去了。

    衝進去以後,又假裝自己不知道皇上在裡面,一副無辜的模樣。

    可是槿汐姑姑明明就告訴她了,皇上在裡面。

    浣碧把荷花摘下來,放在花盆裡,一朵一朵的,還要故意在荷花上灑水。那模樣,那姿態,一副妖豔相,想要吸引皇上。

    是的,她做到了,皇上問她為何要把荷花放在寬口盆中。浣碧解釋完畢,高興地出去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浣碧做了很多次。她也想做鳳凰,而不是永遠做一隻山雞。

    浣碧想,姐姐可以,憑什麼她就不可以呢?

    這樣說來,浣碧是一個對權勢很在意的人。後來,她明白了皇上那裡不會有好處後,又因一些事情接觸到果郡王,從此愛得深沉。

    終得心愛之人,卻從未得到過他的心

    浣碧在愛上果郡王之後,無法自拔。誰要是愛果郡王,她都是一副不滿的臉色,似乎只有她才配。

    或許浣碧想,得不到皇上能夠得到王爺,也是不錯的。

    一次宴會上,因為那一枚小像,浣碧終於如願以償的嫁給了果郡王。

    然而,浣碧只能是側福晉。因為果郡王的福晉之位早已經給了甄嬛,任何人不能替代。

    浣碧真心愛果郡王,可是卻從未得到過他的心。

    浣碧或許還想著,時間長了,總會改變。再有就是,反正自己也成為了側福晉,有這個人也好。

    其實浣碧心裡對甄嬛也是不喜歡的,儘管浣碧出嫁時,甄嬛收她為義妹,成為了鈕祜祿二小姐,可是浣碧也不感激。

    當果郡王要領兵去救甄嬛時 ,浣碧吼道,甄嬛是為了自己才去和親。她還告訴果郡王,甄嬛當初得知果郡王死訊沒多久,就要選擇回宮。

    從這些話裡可以看出,浣碧多麼心狠,還不感恩。

    即便果郡王不知道甄嬛為何非要回宮,那麼浣碧呢,她可是一清二楚的。弘曕和靈犀是誰的孩子,浣碧也是知道。

    所以,這樣對果郡王說,實在有些居心叵測。或許是為了勸阻果郡王,但情急之下,可能更顯露真情吧,這也就能說明浣碧的心思了。

    得到了人,卻沒有得到他的心。浣碧最終選擇隨王爺而去了。

    這一生,浣碧愛了王爺,可是卻從未獲得王爺的情。

    所以,浣碧的一生也是悲哀的一生。用盡力氣去愛,卻一無所獲,或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頭撞死在果郡王的棺材上了吧!

    這一撞,她的人生也就結束了。這,就是命吧!不知道你如何認為呢?

  • 5 # Longsuixinyuan

    《甄嬛傳》裡,有形形色色的人,既有各種心機的各宮小主,也有各自的丫鬟,公公,還有太醫,甚至侍衛等等,各種性格,各種派系,每個人物都非常豐滿,也特別值得深思。

    這裡說說浣碧。

    每次看到浣碧,心裡都湧出很強烈的悲哀和同情,她因為觸犯過甄嬛,或說是跟甄嬛爭過寵,先是打算爭寵於皇帝,後來又在果郡王那裡爭寵。

    於是,很多人很討厭她,可是,換角度來想,她多可憐啊

    在甄府,她是以丫鬟的身份存在的,她內心明白自己本應該是小姐,卻無奈地只能委屈自己。也許在她進府時,她娘她爹都緊緊的叮囑過她,千萬不可說漏身份。她作為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只能接受這種安排。

    可是,她親爹呢?

    明明身價不凡,明明有能力,卻沒有為她認真思考過,當初領進府時,為什麼不編個理由,比如說,是恩人之女,或是朋友之女啥的,以她爹的智商,給她找個合適的身份應該不難吧?

    再認為義女,和甄嬛一起,受教育多好!

    以甄嬛之母的智商和心機,不會過度追究這個女孩子的身份,為了家庭安定,更為了丈夫的顏面,她也會對浣碧好的 ,起碼是表面上不會跟一個孩子過不去。

    難道,親爹,看著自己親閨女,端茶倒水,忙前忙後,心裡就舒服啦?最大的恩惠,就是給浣碧幾件好衣服?

    浣碧在宮裡,又沒文化又沒心機,難免會莽撞,為了出頭露面,還在皇上面前賣弄,其實多尷尬多可憐!讓皇上笑為“穿紅戴綠”,後來,果郡王無意間隨便幾句扯淡的安慰的話,“紅花配綠葉”,她就又轉悲為喜了。

    (果郡王本性善良,而且善解人意,看到姑娘落淚,隨口安慰一下)。

    就是這隨意的無心之舉,卻讓一個姑娘牢牢地芳心暗許了。 以後她的一顆心就完全系在了果郡王身上。

    最後,她陪甄嬛一起出宮,受折磨,又一起回宮,當她和甄嬛一起,跪在她們爹孃面前時,那份真情,早就讓人憐愛

    雖然這爹,對她一直沒有什麼作為,還把責任外推,甩給了甄嬛,在她心裡。這可就是她的親人呀 最後,她毅然決然隨果郡王而去,一生追愛,終能與愛人相伴,也是滿足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是幸福的,滿足的,因為她能和自己最愛的人,常眠地下。

  • 6 # 楊角風發作

    其實要評價浣碧,必然繞不過她的父親,也是唯一一個對其成長負責的長輩,當然,後來進宮後,是甄嬛在教導她長大。

    一、

    要想解釋清楚浣碧,還得從甄嬛選秀結束後開始……

    剛剛入宮的甄嬛,接連受到驚嚇,又無意中在碎玉軒桂樹底下挖出了麝香,這更讓她恐懼萬分,思前想去,她決定避寵。

    但避寵一事並非是甄嬛心血來潮或者臨時決定的,早在她進宮之前,其父甄遠道就已經給她提了醒:

    “若無完全把握獲得皇上恩寵,你可一定要韜光養晦、收斂鋒芒……”

    什麼叫完全把握?

    即使後來的甄嬛到了盛寵之巔峰,她也沒有完全的把握把控皇上的心,到頭來還是危機重重,無法平安快樂,這也跟甄遠道後面這句話產生了矛盾:

    “但願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樂,平安終老。”

    做父親的,尤其是做女兒的父親,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嘛,自從有了女兒,為父的一條腿就已經邁進了監獄。

    沒有任何一名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終老一生的,甄遠道的囑咐,正應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甄遠道對甄嬛的愛都是顯而易見的,他也很清楚甄嬛的性格,也知道她的鋒芒外露,從他流出的淚光中,也確實能看出一個父親的擔憂。

    但有一點卻讓我們很迷惑:

    既然甄遠道為女兒是為之計深遠,那麼,為什麼明知另一個女兒浣碧並不是十分強烈想一同入宮,他還是同意甄嬛的提議,把她派去當甄嬛的貼身丫環呢?

    二、

    “我不知道,要是我們這樣一下子都走了,誰來伺候老爺,夫人呀?”

    浣碧是甄嬛的同父異母妹妹,這個事實在甄嬛入宮前,甄遠道才告訴她。也是因為其母親是漢人,且是罪臣之後,所以不能光明正大嫁到甄府,自然也就不能給浣碧正式的身份。

    其實,此時的浣碧還是存在幻想的,她之所以猶豫不定,是對自己命運的不甘心。如果仍然留在甄府,說不定奇蹟會發生,哪怕甄遠道收她當個義女,也比丫環強啊。至少不會像浣碧後來在宮裡說的那樣,如果不進宮,頂多嫁個府上小廝,終老一生。

    但甄遠道並沒有公開認她的準備,一方面為了名聲,另一方面也為了自保,畢竟她是罪臣之後。

    對於甄嬛,他尚且希望平平安安過一生,為什麼不讓浣碧留在身邊,哪怕就是嫁個小廝,也能平平安安過一生啊?

    用甄嬛的話講,是這樣的:

    “將來若有機會,一定給她指個好人家!”

    可是要知道,甄嬛嫁給皇上,也就進了後宮,浣碧的身份就是個貼身丫環。皇上後宮能見到的男人除了皇上就是太監了,太監還是半個男人。

    甄嬛進了宮,根本就沒機會接觸到好人家,又怎麼能有什麼機會把浣碧嫁給好人家呢?

    三、

    正所謂,知女莫過父,讓浣碧進宮的背後,藏著甄遠道的私心!

    那麼甄遠道究竟有什麼私心呢,我們還得從浣碧說起,以及她進宮前後的變化:

    浣碧第一次出場是跟甄嬛還有流朱去寺廟燒香許願,當時流朱和她都是丫環身份,但明顯的浣碧穿的衣服要比流蘇華麗的多。

    到後來她們入宮後,在某一次浣碧發脾氣之後,流朱擔心大家誤會她,於是向槿汐解釋:

    “小主在家時就多讓著她,寵得跟二小姐似的,回頭我跟小主說說她,姑姑別往心裡去。”

    按照流朱的說法,浣碧在甄府上時,就已經被寵的像個二小姐了,那麼是不是說明浣碧在甄府時就被老爺和夫人當二小姐對待呢?

    並不是,浣碧跟流朱唯一的區別就在於衣服的不同,但並不是說流朱就沒有好衣服。在甄嬛第一次入宮選秀女的時候,流朱跟浣碧穿的衣服並沒有什麼不同,而甄嬛選上秀女回府後,流朱馬上就換了一身樸素的衣服。

    實際上,如果大家仔細看劇情,會發現浣碧換來換去,就那麼一件華麗的衣服。不然也不會在甄嬛將安陵容贈送的浮光錦衣服給她後,且警告她別太招搖時,她還是穿著新衣服出去,還諷刺人家安陵容穿同樣的衣服不好看。

    這也導致後來安陵容到甄府時,錯把浣碧認為了二小姐,也讓隨同的姨娘大為驚歎:

    “一個丫環都打扮的這麼華貴,可想甄府是多麼的氣派!”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甄府對待府上的丫環,都是好吃好喝相待,並沒有刻意去區分主僕,甚至沒有強制要求浣碧和流朱伺候甄嬛。

    四、

    關於這一點,在甄嬛入宮並分到碎玉軒之後,一切忙完,三個人去屋裡休息,流朱還知道扶著甄嬛,而浣碧只顧自己伸懶腰。甚至與甄嬛一同坐在臥榻之上,而流朱卻在下面給甄嬛捶腿。

    此時的甄嬛可是她們的小主,比在甄府要高貴的多,浣碧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甄府時,她是什麼表現。

    那是不是代表浣碧在甄府就是以二小姐的身份自居呢?

    當然不是,不然流朱不會這麼介紹她,而甄嬛也不會在聽甄遠道講浣碧是自己妹妹後,驚詫。更何況還有甄母在家,如果真以二小姐自居,不就等於認可了她的身份了嗎,那浣碧也就沒必要派進宮了。

    後來甄嬛獲寵後,浣碧的身份也逐步提升,不乏一些拍馬溜鬚者恭維浣碧。比如說她比那個得寵的餘答應還俊秀呢,比如說她長得跟正在受寵的甄嬛有點像,再比如說她也會被皇上喜歡……

    一系列的誇獎讓她找不到北了,也迷失了自己,最終想在皇上面前表現一把,結果弄巧成拙,被皇上諷刺一番,說她太過俗氣。

    再到後來,她甚至背叛了甄嬛,被甄嬛及時發現,化險為夷……

    她的這種心態,在背叛甄嬛前的一次燒香中展露無疑:

    “娘,你一輩子為奴為婢,還要受漢人身份的限制,沒有辦法得到應有的名分,連女兒也只能為奴為俾……”

    所以,浣碧最想做的,就是擺脫這個私生女的身份,以及為奴為婢的身份!

    五、

    之所以浣碧會答應跟著甄嬛進宮,源自於教導還沒入宮的秀女學禮儀的芳若姑姑。當芳若姑姑提到皇上和皇后時,浣碧脫口而出:

    “聽說皇后是庶出?”

    芳若回答:

    “有福之人不分嫡庶!”

    這就是後來浣碧種種行為的出發點,她認為,即使自己的庶出,甚至是私生女,但不妨礙她有福。

    她的心態在入宮之前就已經崩了:

    皇上第一次到碎玉軒,誇了流朱兩句,當時浣碧的臉就拉得跟鞋拔子似的,相當不高興。餘答應受寵,浣碧更不高興,憑什麼她出身和相貌都不如自己,卻搖身一變成了小主?甚至她都妒忌安陵容,認為這個八品縣丞的女兒怎麼也可以受寵,同樣的衣服穿得又沒我好看:

    “她原就是窮門小戶出身,再好的料子用在她身上也是白費!”

    這也導致了浣碧的最後叛變!

    而浣碧的這一系列變化,真的是後來才發生的嗎?

    當然不是,流朱都說了,在甄府上的時候她就已經這樣了,而且甄遠道在跟甄嬛夜談的時候也講了她們三個從小一起長大!

    那麼我們就要分析一下了,為什麼浣碧在甄府的時候,就已經沒大沒小,不懂禮儀,甄遠道卻不管呢?

    六、

    其實,造成浣碧這種扭曲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原因,就出自甄遠道身上:

    道理很簡單,他覺得對浣碧有愧疚,沒能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所以,這些年來,他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對浣碧已經近乎是溺愛了,除了名分不能給你,其他的能給的全給了。

    要衣服給衣服,要首飾給首飾,沒大沒小不伺候人沒關係,跟大小姐平起平坐也沒關係,不懂禮儀,喜歡耍小性子,還是沒關係。

    甄遠道明明知道浣碧想要什麼,但迫於形勢,他偏偏給不了她這個名分。越給不了名分,就越在其他地方縱容她,從而沒能讓浣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價值觀。

    就像前幾年飽受爭議的一部電視臺節目,叫《變形記》,你把窮苦鄉村的孩子帶到了城裡,又好吃好喝好伺候,帶他見識了市面。回頭又把他送回到窮苦鄉村,他想要一個城裡爸爸的名分,偏偏這是不可能的事。

    最終,窮苦鄉村的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公平,憑什麼他有富爸爸,我卻只有窮爸爸,我不甘心!

    浣碧本身就是漢人女子生下的孩子,甄遠道愛惜她,把她接到了身邊。本是小姐的身子,偏偏要承受丫環的命運,長此以往,怎麼可能不崩潰?

    而甄遠道恰恰是最瞭解浣碧的,知道她的不甘心,也知道在甄府,她根本就得不到她想要的東西,不如讓她去宮裡闖一闖:

    “如此,那就看她的造化了!”

    也正是甄遠道的縱容,導致了浣碧後來的叛逆,但不管怎麼說,在甄嬛的聰明才智下,浣碧還算是懸崖勒馬,沒有一躍而下。

    最終憑藉智慧嫁給了果郡王,雖然最終是自殺身亡,但也算是完成了她一生的心願,畢竟那時候的她,已經有了名分,還有了新的名字-鈕祜祿·玉隱。

    其實,浣碧真的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描寫水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