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陌生人147308471

    說起五代十國,所謂的五是經歷的五個朝代,十就是周邊的十個獨立政權,在短短的五六十年間經歷了這麼多朝代和政權,簡直都分配不過來。朝代政權多,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每個朝代還都經歷了先後不知道多少個皇帝,加起來這麼多任帝王,大概一人也輪不上幾天了吧,可能除了專門研究這個時期的專家學者之外,沒人能分清他們了。這段時期為什麼會亂到這種地步,皇帝這麼多,難道全都壽命很短嗎?這還真是一個原因,這個時期的皇帝普遍英年早逝,他們並不是正常死亡的,而是被殺掉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被殺掉,五代十國為什麼這麼亂,基本逃不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節度使特別喜歡造反,五代十國裡幾乎每個朝代都會有那麼一兩個節度使造反,究其原因還是為了權力啊,誰不想當皇帝,而且由於從晚唐遺留下來的傳統,節度使手中可是個個有實力的,沒一個空頭司令。權力雖然好但也不是人人都愛,有的時候也是皇帝在逼人家節度使造反,有實力肯定就會招來不信任,皇帝就想出來一個移鎮的法子,顧名思義就是從一個鎮掉到另一個鎮,把他們跟所帶的軍隊給剝離開,這樣帝王的皇位得以穩固。但是這些措施都讓節度使產生了造反的想法。

    第二個是士兵經常倒戈,最有名的趙匡胤不也是被手下黃袍加身給送上了皇位嗎。士兵為啥這麼喜歡倒戈呢,主要還是窮,那個亂世當兵打仗基本就是一種職業了,靠打仗掙錢養家餬口,搞農業的基本都朝不保夕揭不開鍋。而倒戈,一旦成功了就意味著會獲得更大的獎勵、更多的金錢,一般要造反進京的都會給士兵一點承諾,成了之後給多少錢作為獎勵。

    文官勸進也是一個因素,勸進就是來為那些造反的節度使去京城做皇帝的。文官為什麼喜歡勸進,也就是喜歡跳槽選擇另一個皇帝,主要是不跳槽就沒有辦法活,亂世是武將的天下,一般的文官是很弱小的,手裡沒有權利,只能依附這些手握實權的武將,簡直是鐵打的文臣,流水的皇帝,不管誰造反成功了,只要有人坐上這個位置,文官就會讒言進勸為保實權。

    第四個是宰相弄權,五代時期弄權的宰相很多,多到一部五代史講的都是也宰相權臣弄權史。宰相大部分都是文臣,我們也說了那個時候文臣處於弱勢,文臣的頭頭也就是宰相一般都不甘弱小不想枉讀多年聖賢書,他們就希望透過控制朝政,控制皇帝達到掌權的結果,但是一般都會適得其反招的節度使造反,畢竟清君側是個造反的好理由,千百年如此。

  • 2 # 冬哥124831206

    五代十國是繼承唐朝藩鎮的亂事,唐朝皇帝下臺,朱梁篡位又不合法。天下不服共擊之。晉王李存勖為首,後來打敗梁自立皇帝,繼承唐的法統。駙馬石敬瑭看得天下容易,勾結遼人自立為晉。由於分贓不均遼又滅了晉後,退回北方。劉知遠看機會來了改國號為漢,不過兩年死了。國家又歸了部將郭威,又變成了周。

    一系列事只發生在短短的五十年。中間又夾雜著十多個小國。理不清頭緒自然亂。和他相似的亂世只有民國了。

  • 3 # 譜牒古縣誌研究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比五胡亂華,戰國七雄還要亂的多,因為這是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地軍閥混戰,唐朝實行的是藩鎮制度,唐朝前期的時候還好,但是到了末年朝廷無能藩鎮割據,導致各地的軍閥勢力不斷擴大,最後唐朝支撐了150年就垮下去了!

    大唐這個最大的障礙垮掉以後,各地的藩鎮節度使的機會就來了,於是他們覺得自己從上到下都是被聖光籠罩,像是受到神聖的指引,於是紛紛宣佈獨立,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於是就出現了五個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即: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朝代在當時是最具影響的,但是朝代太多後世為了和以前的朝代進行區分,所以在每個朝代的前面都加了一個後,這就是:五代,關於十國本場就不說了,因為十國都是一些很小的國家,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後梁

    首先說一說後梁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開國皇帝是朱溫,這個朱溫在歷史上也是一號人物,他原先是黃巢的手下的大將,投降唐朝後被封為宣武節度使,最後經過自己的苦心經營建立了梁朝,也就是後梁,他根據唐玄宗的留下的“經驗”,喜歡給自己的兒子帶綠色的帽子,經常搞出一些超出道德底線的事情,隨後朱溫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滅了,但是朱友珪還沒有把皇位焐熱,就被皇四子朱友貞幹掉了,朱友貞就是後梁的梁末帝,後梁是被朱溫的老對手李克用給消滅的,因為之前朱溫暗殺過李克用,所以他記仇了,隨後李克用消滅的後梁,建立了唐。

    後唐

    李克用在滅亡後梁,覺得自己大仇已報就去世了,於是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位,但是他這個兒子不爭氣,就知道唱戲和戲子亂來,就在他和戲子開心玩耍的時候,他的皇后劉氏也在“搞經濟”,劉皇后把國庫當成了自己的錢包,看得出她是一個愛錢的女人,所以後來皇帝要打仗需要軍費的時候,劉皇后就是不給,氣得李存勖戲也不唱了,隨後在這兩口的經營下,他們的政權被推翻了,這個人就是李嗣源但是這皇帝膽子比較小,聽說自己的兒子要搶自己的皇位就被嚇死了,隨後李從珂登基,但是由於和石敬瑭相互猜忌,最後石敬瑭用燕雲十六州換來契丹幫助自己。

    後晉

    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幹掉了李從珂建立了後晉,但是石敬瑭用燕雲十六州換取的契丹資源,直接導致了燕雲十六州在隨後的三百年都沒有收回,知道朱元璋時期才被收回來,這個石敬瑭建立後晉以後因為手段齷齪,所以被其他國家看不起,於是整日悶悶不樂,最後鬱鬱而終,隨後他的兒子石重貴上臺當了皇帝,石重貴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上臺後開始和契丹叫囂,但是契丹也不慣著他,隨後就舉兵攻打了石重貴,最後石重貴被消滅,契丹隨後建立了大遼,但是契丹始終是外族,所以隨後漢族有一個漢子站了起來,他就是劉知遠,直接就把契丹打了回去,建立了漢。

    後漢

    這個後漢建立的很有骨氣,當然劉知遠也是一個重義氣的漢子,就把這些好兄弟封了大臣,隨後他就去世了,在臨終前他把國家大事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承祐,還吩咐了自己的老兄弟照顧好自己的兒子,但是這個劉承祐是一個有想法的皇帝,他上臺後發現這幾個叔叔都不會治理國家,於是非常的不尊重他們,於是就把他們紛紛賜死了,最後他還密謀想殺郭威,郭威一聽這還了得,於是就把起兵造反了,隨後就把劉承祐消滅了,接著他就建立的周朝。

    後周

    郭威的去世後因為沒有兒子(他的兒子都被後漢殺害了),於是他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柴榮,這個柴榮是一個有理想的皇帝,15歲就當了兵,24歲就當了將軍,33歲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他的曾經把燕雲十六州搶回了一半,但是奈何自己身體不好,最後撤軍,在39歲的時候就病死了,把皇位傳給了七歲的小兒子,最後契丹打了上來,趙匡胤在兵至陳橋時,搞了一個陳橋兵變,隨後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至此五代十國結束,大宋江山建立。

  • 4 # 文史類小茶館

    1. 五代十國混亂是一方面是因為唐朝的“藩鎮割據”,節度使有軍權,逐漸不聽朝庭命令,也就是相當於各大區司令專權,比較有明的“安史之亂”就是例子.另一方面是因為死太監可以隨便決定皇帝生死,使得像李世民一樣牛的皇帝不可能再有,掌控不了大局.所以各地方自立小朝庭,相當於軍閥混戰,所以五代十國(其實是十一國).

    2. 打仗其實就是打錢,所以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五代十國農業生產肯定受到影響,糧食不夠,所以人吃人.唐末以殘暴著名的軍閥秦宗權為最,他的部隊行軍,一向不帶糧秣,只用車子載著鹽醃過的人屍,餓了就割肉烹食.

    追本溯源的話,根子在節度使制度,也就是掌握了軍事權力就相當於掌握了所有權力。由之而來的題幹中隱含的不守規則(比如對天子的不順從啊,對殺戮的不節制啊,以下犯上)等等就很順理成章了。拿到槍桿子的話事,這種規則下可不就這樣麼。

    而節度使不受控制的根子在安史之亂後續問題的處理。不用舉例證明的是,在玄宗治內,直到賢相張九齡時期,中央對各地的統治力都還很穩固,這也是被稱為“開元盛世”的時期。李林甫上臺之後,就每況愈下了。但如安祿山,還能本著對李林甫的顧忌不敢心存反念,但這種靠個人的狡猾維持的恭順是不足長久的,制度設計上的缺失終究不能靠個人彌補。

    而安史之亂本身就是地方大員掌握軍事權力後足以威脅皇權和中央統治的例項,安祿山叛亂的時候身兼三鎮節度使,使河北成為唐朝治下的國中之國。而解決了安史之亂後,唐肅宗並沒有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解決河北孤懸於中央統治外的痼疾,反而設了四鎮節度,意欲以分權來避免災禍,結果反而導致河北四鎮再次從中央控制中脫離,甚至可以自行任命官員不經中央批准。從此尾大不掉,之後愈演愈烈。不受節制的節度使再也不僅僅侷限於河北四鎮。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或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會急劇衰弱到肅宗朝的地步,也可能會有其他防範在日後可以彌補這種地方軍事上的絕對控制。但也不好說。

    再往下深究一層,節度使的前身行軍大總管只是一個臨時性的差遣,節度使一職在睿宗朝成為固定職銜,自玄宗朝大盛。

    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根本我覺得還是緣於府兵制的崩潰,在府兵制下,番上宿衛制度導致將領不能擁兵自重。這樣就杜絕了之後藩鎮割據的可能性。但府兵制的崩潰有其必然性,均田制的破壞和久戍不歸都導致到了玄宗朝,府兵制已然成為惡政,不可能繼續實行下去。除了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轉變,北衙禁軍對南衙禁軍的消解和高宗朝以來的歷次政變,也徹底地改變了玄宗朝的軍事結構。在轉變過程中,未曾從制度上對節度使的權力做出足夠監督和防範是後來產生問題的根本。從中央到地方這中間巨大的權力真空,被節度使攫取了。

    當肇始者和模仿物件是安祿山的時候,之後五代十國的種種混亂和慘劇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宋朝是如何解決這一切的呢?結論也是制度設計。

    經過的中唐之後的糾纏亂局一直到五代十國的大戲,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宋朝對武將的嚴密防範是為什麼了。

    宋太祖趙匡胤設計了更戍法,又稱出戍法,直到宋神宗時被廢止,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各地駐軍定期輪換,和府兵制的番上宿衛本質上是一回事,將領不能長期固定統領手下兵丁,擁兵自重的可能性就被杜絕了。

    終宋一朝,對武人的防範和壓制自始至終都很強烈。比如宋朝官員有文資和武資之分,同級的官員見面,文資一定是在武資之上的。

    樞密院的設立,樞密院又稱樞省,是宋朝中央對軍事負責的機構,但樞密院的官員是文官,也就是中央主管全國軍事的,全是文人。而宋朝講究“將從中御”,也就是大的軍事行動,必須透過樞密院稽核批准,武將在戰場自作主張行動,哪怕獲勝也是要受罰的,這保證了中央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 5 # 時丶柯鐿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比五胡亂華,戰國七雄還要亂的多,因為這是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地軍閥混戰,政權更迭快,這就是大家容易搞混亂的地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五代十國,帶你親自體驗五代十國的歷史!讓你不再混亂,搞清楚中國最混亂的時代,好在茶餘飯後有一個侃大山的機會。說五代十國就要先從它的形成說起,唐朝實行的是藩鎮制度,唐朝前期的時候還好,但是到了末年朝廷無能藩鎮割據,導致各地的軍閥勢力不斷擴大,最後唐朝支撐了150年就垮下去了!

      大唐這個最大的障礙垮掉以後,各地的藩鎮節度使的機會就來了,於是他們覺得自己從上到下都是被聖光籠罩,像是受到神聖的指引,於是紛紛宣佈獨立,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於是就出現了五個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即:梁、唐、晉、漢、周,這五個朝代在當時是最具影響的,但是朝代太多後世為了和以前的朝代進行區分,所以在每個朝代的前面都加了一個後,這就是:五代,關於十國本場就不說了,因為十國都是一些很小的國家,基本沒有什麼影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五個國家。

      首先說一說後梁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開國皇帝是朱溫,這個朱溫在歷史上也是一號人物,他原先是黃巢的手下的大將,投降唐朝後被封為宣武節度使,最後經過自己的苦心經營建立了梁朝,也就是後梁,他根據唐玄宗的留下的“經驗”,喜歡給自己的兒子帶綠色的帽子,經常搞出一些超出道德底線的事情,隨後朱溫被自己的第三子朱友珪滅了,但是朱友珪還沒有把皇位焐熱,就被皇四子朱友貞幹掉了,朱友貞就是後梁的梁末帝,後梁是被朱溫的老對手李克用給消滅的,因為之前朱溫暗殺過李克用,所以他記仇了,隨後李克用消滅的後梁,建立了唐。

      李克用在滅亡後梁,覺得自己大仇已報就去世了,於是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位,但是他這個兒子不爭氣,就知道唱戲和戲子亂來,就在他和戲子開心玩耍的時候,他的皇后劉氏也在“搞經濟”,劉皇后把國庫當成了自己的錢包,看得出她是一個愛錢的女人,所以後來皇帝要打仗需要軍費的時候,劉皇后就是不給,氣得李存勖戲也不唱了,隨後在這兩口的經營下,他們的政權被推翻了,這個人就是李嗣源但是這皇帝膽子比較小,聽說自己的兒子要搶自己的皇位就被嚇死了,隨後李從珂登基,但是由於和石敬瑭相互猜忌,最後石敬瑭用燕雲十六州換來契丹幫助自己。

      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幹掉了李從珂建立了後晉,但是石敬瑭用燕雲十六州換取的契丹資源,直接導致了燕雲十六州在隨後的三百年都沒有收回,知道朱元璋時期才被收回來,這個石敬瑭建立後晉以後因為手段齷齪,所以被其他國家看不起,於是整日悶悶不樂,最後鬱鬱而終,隨後他的兒子石重貴上臺當了皇帝,石重貴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上臺後開始和契丹叫囂,但是契丹也不慣著他,隨後就舉兵攻打了石重貴,最後石重貴被消滅,契丹隨後建立了大遼,但是契丹始終是外族,所以隨後漢族有一個漢子站了起來,他就是劉知遠,直接就把契丹打了回去,建立了漢。

      這個後漢建立的很有骨氣,當然劉知遠也是一個重義氣的漢子,就把這些好兄弟封了大臣,隨後他就去世了,在臨終前他把國家大事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承祐,還吩咐了自己的老兄弟照顧好自己的兒子,但是這個劉承祐是一個有想法的皇帝,他上臺後發現這幾個叔叔都不會治理國家,於是非常的不尊重他們,於是就把他們紛紛賜死了,最後他還密謀想殺郭威,郭威一聽這還了得,於是就把起兵造反了,隨後就把劉承祐消滅了,接著他就建立的周朝。

    郭威的去世後因為沒有兒子(他的兒子都被後漢殺害了),於是他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柴榮,這個柴榮是一個有理想的皇帝,15歲就當了兵,24歲就當了將軍,33歲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他的曾經把燕雲十六州搶回了一半,但是奈何自己身體不好,最後撤軍,在39歲的時候就病死了,把皇位傳給了七歲的小兒子,最後契丹打了上來,趙匡胤在兵至陳橋時,搞了一個陳橋兵變,隨後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至此五代十國結束,大宋江山建立。

  • 6 # 翊翊浩浩尉尉

    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五個朝代和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佔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以正統自據,故後來的史學家著五代史。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除後梁、後晉短暫時期以及後唐都洛陽外,後梁、後晉大部分時期和其他兩代都以開封為首都。五代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稱帝,共十四君。後梁和後周的君主是漢族人,後唐、後晉、後漢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們都建國於華北地區,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十國僅除北漢建國於今山西境內,其餘九國都在南方。

    五代與十國並存,但各國存在時間長短不一,如吳越,割據於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結束後才為北宋所滅。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唐末爆發黃巢起義,曾經的盛世王朝將要成為歷史,907年唐王朝正式滅亡。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朝。907到960這短短的半個世紀五十多年的時間,這段歷史時期華夏民族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民國軍閥混戰時期,是多麼的混亂,這段歷史時期與之相比就混亂而言只能說更甚。由《新五代史》中給予了這段時期一個讀起來就很亂的稱號“五代十國”,加起來也就十五個,但要是想想五十年間十五個,那就不得了。這段時期到底怎樣亂呢?

    從每個國家開始和滅亡方面分析下。先從北方說起,唐末的黃巢起義使得大唐氣數已盡,無力迴天,907年朱溫篡位,建立後梁,開啟了五代時期。後梁存在了十幾年吧,然後就被李存勖(這個呢也算是唐後裔吧,是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滅國了,923年建立後唐。937年晉軍聯合契丹軍南下滅後唐,後晉建立。946年的時候後晉被遼國所滅,遼國正是建立。中原大地無主,這個時候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950年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在世宗柴榮的經營下收復了不少失地,奈何天公不作美,病死了。後世子孫無能,在960年被趙匡胤篡奪,宋朝開始,五代結束。北方大體是這麼個情況,南方與之相比那是有過之也有及。南方呢,可以從江南各國和湖廣兩個方面講起,江南各國有:902年唐時封的吳王楊行密建都廣陵,在後期唐朝大亂滅國之後,919年正式改元建立了吳國;937年的時候徐知誥篡奪吳國睿帝之位,吳至此吳國滅亡,齊國建立。在北方後唐滅國之後,939年徐知誥自稱唐室後裔,並改名李昪,立國號為唐,時稱南唐。南唐的東南方向還有吳越國與閩國。吳越國是由後梁封的,建立者為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907年建國。閩國也是由後梁封的建立者是觀察使王潮,909年稱閩王。湖廣偏僻地區被另外幾個國家佔據著。大體上每個國家的開始與滅亡時間就是如此。短短几年一個國家,南北方交替著,時間線上都是混亂的。

    從國家建立方式上,作為老百姓求得就是一個現世安穩,家人平安。在“五代十國”這個時間段,現世安穩,家人平安是奢望,能夠活下來都是三生有幸了。每個國家能夠建立,與前一個朝代廝殺是必然的,戰爭就成了五代十國的顯著符號。有名字史書上有記載的戰役有二三十場之多,如潞州、牙潭、魏州等,再加上平時的小打小鬧,誇張點講天天都是戰爭也不為過的。有戰爭就會有傷亡,百姓不能夠安居樂業,如何平靜的生活;中原大地一個國家的戰爭都可以造成生靈塗炭,這個時期那麼多個國家混戰,情況可想而知了,如何一個亂字了得。五代十國似乎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君不君、臣不臣,內亂頻發,奪位篡位、兒子殺老子、下屬殺上司更是常見。五代十國為什麼這麼亂,基本逃不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節度使特別喜歡造反,五代十國裡幾乎每個朝代都會有那麼一兩個節度使造反,究其原因還是為了權力啊,誰不想當皇帝,而且由於從晚唐遺留下來的傳統,節度使手中可是個個有實力的,沒一個空頭司令。權力雖然好但也不是人人都愛,有的時候也是皇帝在逼人家節度使造反,有實力肯定就會招來不信任,皇帝就想出來一個移鎮的法子,顧名思義就是從一個鎮掉到另一個鎮,把他們跟所帶的軍隊給剝離開,這樣帝王的皇位得以穩固。但是這些措施都讓節度使產生了造反的想法。

    第二個是士兵經常倒戈,最有名的趙匡胤不也是被手下黃袍加身給送上了皇位嗎。士兵為啥這麼喜歡倒戈呢,主要還是窮,那個亂世當兵打仗基本就是一種職業了,靠打仗掙錢養家餬口,搞農業的基本都朝不保夕揭不開鍋。而倒戈,一旦成功了就意味著會獲得更大的獎勵、更多的金錢,一般要造反進京的都會給士兵一點承諾,成了之後給多少錢作為獎勵。

    文官勸進也是一個因素,勸進就是來為那些造反的節度使去京城做皇帝的。文官為什麼喜歡勸進,也就是喜歡跳槽選擇另一個皇帝,主要是不跳槽就沒有辦法活,亂世是武將的天下,一般的文官是很弱小的,手裡沒有權利,只能依附這些手握實權的武將,簡直是鐵打的文臣,流水的皇帝,不管誰造反成功了,只要有人坐上這個位置,文官就會讒言進勸為保實權。

    第四個是宰相弄權,五代時期弄權的宰相很多,多到一部五代史講的都是也宰相權臣弄權史。宰相大部分都是文臣,我們也說了那個時候文臣處於弱勢,文臣的頭頭也就是宰相一般都不甘弱小不想枉讀多年聖賢書,他們就希望透過控制朝政,控制皇帝達到掌權的結果,但是一般都會適得其反招的節度使造反,畢竟清君側是個造反的好理由,千百年如此。

    最後一個就是契丹時不時來進犯。中原國家的五代時期是一個大混亂階段,但那個時候的契丹族卻剛好走向了強大不斷外擴,對中土國家的騷擾就沒斷過,再加上還有個石敬瑭為了皇位借兵都借到了契丹,地都割出去了,讓中原國家走到了絕對劣勢的地位,直接亡了後晉。契丹時不時的騷擾讓本來就混亂的局面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酪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