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嶽麓山8平方米內亭子間與清風明月為伴的作家唐國明是不是“不是神仙確勝似神仙”
(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三張圖片下開始)
————————————————————————————————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唐國明說:《零鄉》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後餘音繞樑萬年不絕的書……《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覆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地無鄉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地無歸下,怎樣的“雷打不動、火燒不移、風雨不垮”地為夢前行……
唐國明說: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上……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閒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
唐國明說: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清Fluence月之肉、閒雲流水之骨;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
————————————————————————————
唐國明定理:
1、宇宙星系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的形式生成。
2、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
3、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你的生活不是在別處,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夢工匠(紅樓夢曹文考古復原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
——————————————————
2016年10月20日,康若雪在豆瓣發文《隱居嶽麓山下15年的“當代曹雪芹”》,他在文中說:
在今日中國,一個人有無數種活法。他可以是受到萬千寵愛的大明星,可以是大學裡的教授,可以是政府裡的官員,可以是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他也可以是仍在農村耕種的農民,可以是工廠裡打工的工人,可以是創業失敗了的酒鬼,可以是凌晨五六點街上的清潔工。
唐國明與這一切都不一樣。他是一位在嶽麓山下隱居了十五年的“當代曹雪芹”。
……有人說他真性情,也有人說他自高自大。有人覺得他是個聖人,也有人覺得他是個怪人。有人說他是個神話,也有人說他是個笑話。
實際上,這種爭議,一直伴隨著唐國明。他習慣了。25歲前,他不斷地從農村出走、逃離。29歲後,他與貧窮、世俗做著長久的鬥爭。40歲後,榮耀與詆譭來臨。有時候,唐國明坐在自己的床上,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對抗著嶽麓山外面的世界。他像是以他的《紅樓夢》為長矛,與風車斗爭,他是當代的曹雪芹,也是當代的唐吉坷德。他樂此不疲。
……他要“以洶湧之勢聖潔詩歌神壇的髒泥汙水,以大風吹送鵝毛揚空之力讓詩歌重回不勝寒的高處”,他把他所寫的詩歌叫做“鵝毛詩”,他在網上把自己叫做“鵝毛詩人”。
“我的詩歌是天鵝翅膀上飛出的鵝毛/我的詩歌是神殿燈上燃出的火苗/我的詩歌是神的花朵/我的詩歌是天空生長出的天鵝”
他發出了這樣的宣言。他把他的鵝毛體詩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他把它們發在各種貼吧裡,引來了眾人圍觀。有人讚賞,覺得他的詩有自然之氣,是“清水出芙蓉”的詩。有人謾罵,覺得他寫的連高中生水平都沒有。
他自己卻很自信,認為他的“鵝毛詩”也會隨著他而享有“生前身後名”。
“我只是想以此行為告訴世人,用數字讓他們明白文學的無價,卻被人誤解,很煩惱。”面對這種結果,他很無奈。
網路上的紛爭之外,現實中紛爭也在繼續。
他周圍的租客,一段時間內看到很多電視臺和報紙來採訪了,以為自己身邊所住的這個落魄人要發達了。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就又看輕了他。在他們心中,這個人啃老本、一大把年紀了老婆也沒有,是個十足的失敗者。
……他對這一切都明白。他感到自己也年齡大了。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一直清瘦。……他總戴一頂黑色的鴨舌帽。……他已經為了文學走到如今,他只能一直走下去。
……房間裡裝了一臺空調。長沙的夏天極熱,溫度常常要到38度往上,有時甚至要到40度。可是為了節省電費,他從來不開空調。……風扇也不常開。他喜歡搖扇子。在下午最熱的時候,他才開著風扇午休。晚上,風從山中吹進來,他悠哉悠哉地坐在書桌前在稿紙上寫作。
房間裡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他每次寫完手寫稿之後,就去附近的網咖,將手寫稿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在電腦上,然後發在新浪部落格,或者是一些論壇貼吧上。成型的稿件,他則發給適合發表的雜誌的編輯的郵箱。
斯是陋室,唐國明卻怡然自得地居住著。他已經在這裡住了15年了。15年來,除了近幾年偶爾外出錄節目,他都一直待在山下的這個小房間裡。15年裡,經濟飛速發展,城市擴張、高鐵普及、智慧手機和網路社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學更加邊緣化,然而對於唐國明來說,這一切的斗轉星移,都似與他無關。春夏秋冬,山上的桃花開了又落,楓葉紅了又青,他一直在這裡,清風明月為伴,花鳥蟲魚為鄰,不是神仙,勝似神仙。他還將繼續這樣生活下去。……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4、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7、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
8、宇宙始於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不斷從裡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寫的情節的點與段落、語句,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復活提煉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復活《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復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迴歸於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唐國明簡介: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的鵝毛詩人。
唐國明說:“讀書人精神就是‘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力定乾坤,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理安天下,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與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透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路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透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20年6月完成《零鄉》。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透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資料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透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迴圈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即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執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資料形式進入4、2、1迴圈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資料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執行形式的資料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你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在嶽麓山8平方米內亭子間與清風明月為伴的作家唐國明是不是“不是神仙確勝似神仙”
(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三張圖片下開始)
————————————————————————————————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唐國明說:《零鄉》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後餘音繞樑萬年不絕的書……《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覆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地無鄉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地無歸下,怎樣的“雷打不動、火燒不移、風雨不垮”地為夢前行……
唐國明說: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上……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閒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
唐國明說: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清Fluence月之肉、閒雲流水之骨;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
————————————————————————————————
————————————————————————————
唐國明定理:
1、宇宙星系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的形式生成。
2、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
3、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你的生活不是在別處,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夢工匠(紅樓夢曹文考古復原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
——————————————————
2016年10月20日,康若雪在豆瓣發文《隱居嶽麓山下15年的“當代曹雪芹”》,他在文中說:
——————————————————
在今日中國,一個人有無數種活法。他可以是受到萬千寵愛的大明星,可以是大學裡的教授,可以是政府裡的官員,可以是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他也可以是仍在農村耕種的農民,可以是工廠裡打工的工人,可以是創業失敗了的酒鬼,可以是凌晨五六點街上的清潔工。
唐國明與這一切都不一樣。他是一位在嶽麓山下隱居了十五年的“當代曹雪芹”。
……有人說他真性情,也有人說他自高自大。有人覺得他是個聖人,也有人覺得他是個怪人。有人說他是個神話,也有人說他是個笑話。
實際上,這種爭議,一直伴隨著唐國明。他習慣了。25歲前,他不斷地從農村出走、逃離。29歲後,他與貧窮、世俗做著長久的鬥爭。40歲後,榮耀與詆譭來臨。有時候,唐國明坐在自己的床上,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對抗著嶽麓山外面的世界。他像是以他的《紅樓夢》為長矛,與風車斗爭,他是當代的曹雪芹,也是當代的唐吉坷德。他樂此不疲。
……他要“以洶湧之勢聖潔詩歌神壇的髒泥汙水,以大風吹送鵝毛揚空之力讓詩歌重回不勝寒的高處”,他把他所寫的詩歌叫做“鵝毛詩”,他在網上把自己叫做“鵝毛詩人”。
“我的詩歌是天鵝翅膀上飛出的鵝毛/我的詩歌是神殿燈上燃出的火苗/我的詩歌是神的花朵/我的詩歌是天空生長出的天鵝”
他發出了這樣的宣言。他把他的鵝毛體詩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他把它們發在各種貼吧裡,引來了眾人圍觀。有人讚賞,覺得他的詩有自然之氣,是“清水出芙蓉”的詩。有人謾罵,覺得他寫的連高中生水平都沒有。
他自己卻很自信,認為他的“鵝毛詩”也會隨著他而享有“生前身後名”。
“我只是想以此行為告訴世人,用數字讓他們明白文學的無價,卻被人誤解,很煩惱。”面對這種結果,他很無奈。
網路上的紛爭之外,現實中紛爭也在繼續。
他周圍的租客,一段時間內看到很多電視臺和報紙來採訪了,以為自己身邊所住的這個落魄人要發達了。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就又看輕了他。在他們心中,這個人啃老本、一大把年紀了老婆也沒有,是個十足的失敗者。
……他對這一切都明白。他感到自己也年齡大了。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一直清瘦。……他總戴一頂黑色的鴨舌帽。……他已經為了文學走到如今,他只能一直走下去。
……房間裡裝了一臺空調。長沙的夏天極熱,溫度常常要到38度往上,有時甚至要到40度。可是為了節省電費,他從來不開空調。……風扇也不常開。他喜歡搖扇子。在下午最熱的時候,他才開著風扇午休。晚上,風從山中吹進來,他悠哉悠哉地坐在書桌前在稿紙上寫作。
房間裡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他每次寫完手寫稿之後,就去附近的網咖,將手寫稿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在電腦上,然後發在新浪部落格,或者是一些論壇貼吧上。成型的稿件,他則發給適合發表的雜誌的編輯的郵箱。
斯是陋室,唐國明卻怡然自得地居住著。他已經在這裡住了15年了。15年來,除了近幾年偶爾外出錄節目,他都一直待在山下的這個小房間裡。15年裡,經濟飛速發展,城市擴張、高鐵普及、智慧手機和網路社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學更加邊緣化,然而對於唐國明來說,這一切的斗轉星移,都似與他無關。春夏秋冬,山上的桃花開了又落,楓葉紅了又青,他一直在這裡,清風明月為伴,花鳥蟲魚為鄰,不是神仙,勝似神仙。他還將繼續這樣生活下去。……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中……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4、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7、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
8、宇宙始於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不斷從裡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寫的情節的點與段落、語句,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將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復活提煉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復活《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復原的方式相互匯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偽存真考古復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迴歸於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的鵝毛詩人。
………………………………………………………………………………
唐國明說:“讀書人精神就是‘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力定乾坤,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理安天下,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與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透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路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透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20年6月完成《零鄉》。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計程車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透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資料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透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迴圈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即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執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執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資料形式進入4、2、1迴圈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透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資料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執行形式的資料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只是在途上……你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於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恆……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的“零鄉”……
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物。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