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瀟b
-
2 # 崔劍吉他
抑鬱多數是父母親給予孩子愛的缺失,父母如果僅僅讓孩子吃飽穿暖,卻不能教會孩子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未知世界,子女在適應社會生活中受外界影響,學習了錯誤的認知,就會出現種種抑鬱症狀。 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是愛,而是整個世界。用通俗的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是我們做父母的最應該教給孩子的。用感性的認知引導子女怎樣認識這個未知世界,是我們所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教育子女怎能不成功呢?
父母所能給予的愛是有限的,父母的個體自身素質,受個人的知識、能力、心理特點的影響,付出的愛,很大機率是不全面的(完美的父母,只存在影視劇和作品中,現實中或多或少都有殘缺,或者僅有極少數的個體能夠達到完美),現實中他們所能給予孩子的愛,也僅僅是有限的;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愛(錯誤的愛,溺愛,扭曲的愛),也可能並不是他(她)想要的,(殘缺的愛)也可能不是使孩子能夠感受到滿足的。所以父母親在孩子的眼中永遠是有缺陷的,但是這個世界是無限廣闊的,有無限的可能,我們在父母身上所不能得到的愛,有可能從其他的人得到。我們每個人同世界接觸的那一面,是有限的 。個體所能感受到的世界,既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是殘酷的。
這就面臨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其實人生就是一次單向的未知旅程,在我們未出生前,世界就已經存在,世界由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參與構建,人多了,世界變的複雜了,更遑論許多人心險惡的壞人。我們的父母親窮其一生,在社會生活中探索的領域是有限的!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片面的!等我們出生了,時代、人物變遷,父母授予我們的人生理論,往往無法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社會在變遷,但其內在一定有其不變的客觀規律。誰掌握了她,誰就校準了人生的航向。人類因群居而生存的,必然要為彼此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無論以何種方式和途徑),社會是個大舞臺,我們每個人只不過在個人的一生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已(角色賦予人一定的責任和權力,有沒有能力承擔角色的責任,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很關鍵)。社會結構的變遷又催生了更多的角色,角色存在的意義,首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其次,最佳化角色功能,用最少的力氣辦最多的事情。這就是角色不變的內在規律。
我們在家中是父母,在單位是員工,在自己的父母親面前是子女,在國家當中是公民,我們每個人還未生下來,就已經被無形的繩索(角色規則)所束縛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生而有罪(必須從外界獲取資源),人性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我們的思想和精神只存在虛擬的角色中,但我們的身體感覺卻停留在現實中。如同角色扮演遊戲一般,生活中我們同時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但是演戲一定要有他的內在規則,這就是對角色的定義)。
做父母的並不是天生就會教育子女,而是要後天學習!我期望探索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幫助天下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教育子女存在困惑中的父母親,如何正確面對教育子女這一難關。
天下雖大,皆起於微末。國家雖然強大,皆始於民心所向。如果我們把國家比作一頭大象,民眾比喻構成大象的每個細胞,如果每個細胞為這個大象,多付出一點,大象就會變得很強壯,如果每個細胞都從大象的身上汲取一點,大象就會變得很瘦弱乃至崩潰、解體。國如此、公司如此、家亦如此。
如何處理角色個體與角色依附的集體之間的關係呢?我們每個人扮演的角色肯定要受到外界的限制,既是權利更是義務。在公司在單位,你要作為一名員工為這個單位作出貢獻,在家中你作為父母子女要做應盡的義務,奉獻是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合法的權力是圍系我們能夠持續奉獻的紐帶。
任何複雜的系統,個體與整體之間都是由資訊維繫的。個體對整體的功能有需求,整體對個體角色承擔的責任有要求。這就牽涉到個體如何面對系統整體的問題,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系統內部的外界環境。我想只有一種狀態是合理的!那就是構成系統的個體,付出一定要大於自己的回報,個體單位時間內為系統創造10份價值,只收獲其中一份回報,這個系統才能持續的發展下去。如果個體為系統創造10份價值,卻收穫11份回報,那麼系統也無法長久下去。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如果系統得到個體單位時間內創造10份價值,只能給予個體一份回報是正常的,進一步假設系統得到個體單位時間內創造的20份價值,卻仍然只給予個體一份回報,那麼這樣的系統,就會被新的系統所替代。
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研究的話,亦是如此,父母不應當乎視孩子的真實需求,在家裡教育中不設任何的條條框框,不受任何固定的形式束縛。何為真實需求?這牽涉到培養孩子的目標問題。目標、目的決定需求是否真實。通俗的說叫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了個體的需求是否真實(看了沒有?所有的你信以為真的僅僅是虛擬世界的東西,是我們頭腦中先假定設定的世界是真實的,那麼從屬於這個世界的每個屬性為真實屬性,世界太廣闊了,我們和世界接觸的面太狹窄,我們每個人所認知了解的世界也都有片面性,你所接觸的那面,就是為真,所末知的那一面,要麼不存在要麼還在未知的迷霧中)。
我們的情感像無知的野獸,在未知世界的迷宮中穿行,哪裡有陷阱,哪裡有桃園芬芳,哪裡有險惡境地,情感是迷茫的。我們需要用理性的思維,為情感這頭野獸找到一個安穩的家園,一個真實的自己能把握的世界。教育孩子一定要在理論上指引他,現實中在情感中引導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定要給他講道理,規劃人生,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你首先要在白紙上給他劃方格,他的情感,才能如同文字一樣在方格里填寫,否則就如同塗鴉一樣,滿屏滿紙亂畫。世界觀、人人觀、價值觀就是這張白紙的橫、平、堅、直。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必然要牽涉到孩子如何在末知世界上生存?這一根本需求。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問題是你規劃的世界是怎樣的?是否經受過時間的檢驗?是否經受過實踐的檢驗。你給孩子引導的方向對不對。歷盡滄桑,人間正道是滄桑。
學習是終生任務,但是我們不能用試錯方式去面對整個生活。一定要善於總結、歸納,並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質。學習的本質是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假設。指的是我們所提出的觀點、論據、結論本質上都是一個假設。就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只是對世界的抽象化假設而已,與世界的真相尚有偏差,只是偏差值的大與小罷了。而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糾正這個偏差值,讓我們的假設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大多數時候,抑鬱症患者受到的傷害來自於周圍最親近的人!她(他)們的不理解,漠視甚至缺乏對抑鬱的人關愛。如同一朵希望的鮮花紮根於乾旱的沙漠,痛並頑強的生長,嚴格的說這不是疾病,而是不瞭解這個世界與周圍的人,也無法知道怎樣的去面對人生,哲學家說過"瞭解你自己",不客氣的說,很多大人都不曾真正的瞭解周圍的世界,又如何瞭解你敏感的內心世界呢?保護好自己,意味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同一切的外部情感區分開來(保括至親至愛的人),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用情感同世界合理糾纏在一塊。
下面告訴你一個驚人的發現,關於抑鬱症成因的最新理論。吃什麼藥的我就呵呵呵一笑了之!帶你走進不曾瞭解的超維空間。幫助抑鬱症患者,更深刻認識自己,早日走出抑鬱的狀態。但理論是個人總結的,不能登堂入室,僅供參考。很簡單,趕緊分享給大家。 如果您覺得有一點點的道理是您未曾發現的,請給我個贊! 首先要明白抑鬱症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兒童天真爛漫可愛,無憂無慮是學不會抑鬱的。抑鬱症是後天學會的!造成抑鬱關鍵的因素是:心理系統結構性輸出的表達得不到有效的資訊反饋,無法對心理結構或預期目標進行修正,長期持續下去,心理系統內部的混亂程度會持續增長,心理結構會紊亂導致失序,處於離散狀態(個體的精神狀態難以維持這種心理結構)。如果你糾結於這種目標或者心理結構持續性削減個人主觀體驗的話,就會抑鬱。 個體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心理是有特定結構的,自身的一言一行對應的喜怒哀樂成就了獨有的內心體驗。特定的心理結構與之對應的預期目標,個體的情感體驗這三者關係出現了偏差、錯位,長期會導致抑鬱。 抑鬱的幾種可能:1、心理預期目標過高,心理結構所需精力過多,個人精力難以維繫。 2、心理結構不合理,無法實現心理預期目標,個體精力長期受到削弱。 3、無合理的心理結構,也沒有合理的心理預期目標,個體精力難以維繫。 第一種情況,心理結構需求的情感超越了自身的能力範圍且無外部援助,或即使有外界輸入也無法支撐的話,導致長期無法維持這種心理結構的穩定,產生了抑鬱,有些名人也會抑鬱,就是這個原因,這裡暫且不淡。 第二種情況,抑鬱症狀輕,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自己。 這裡只淡第三種情況: 普通人的抑鬱源於精神上不能獨立自主,處於封閉的空間,與外界沒有合理的資訊交流,處於偏執、扭曲、鑽牛角尖的一種精神狀態,也是處於一種難以感受到外界關愛的精神狀態。倒不如對自己狠一點,嘗試理解社會對一個人的根本要求是什麼?別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核心基礎是什麼?我認為一個人唯有合理的擁抱社會,承擔其要求個體承擔的痛苦,才能構建合理的"小我",心理結構才會正常,因為功能決定結構。心理結構是可變的!你社會上所處的位置卻是相對固定的! 用佛教裡的一句話來說“天雨不潤無根之草”,你就是那個沒有根的草,總是飄搖不定。"根"即你應當承受的社會責任,也是安身立命的法寶,但因為種種身體、智力水平、能力不夠、家庭環境問題 、認知能力的原因,你尚不懂得朝哪個方向努力,也無法整合資源給自己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反而生活中處處碰壁,受到不應有的傷害,加重了精神上的傷害,使認知的障礙更加嚴重偏差。只有心中有指路明燈,天上有北斗七星,指引你去行動,才能體驗到人間處處有真愛,但前提是你應當知道自身的行為怎樣去做才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你是一名汽車駕駛員不懂交通規則,也無明確的目的地,在道路上隨機行駛,將會有一個什麼結果--受到n次碰撞(傷害)。明白哪些是不應當承受的他(她)人給予的痛苦,哪些是能力不足暫緩承受的社會要求,哪些是拒絕承受的痛苦。分清這些,就認清了自身在社會上的定位。人總是要為社會分擔並承受痛苦的,而不是拒絕或逃避,越拒絕越逃避,越無社會上立足之地。社會是集體分享痛苦的產物,快樂的核心是痛苦,這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是責任也是義務,否則只能在別人那裡尋求快樂的施捨與憐憫。 人類社會是怎麼樣建立的!決定了我們個體怎樣在社會中生存。人類社會是在克服困難,承受痛苦的基礎上建立的,這也要求每個人分擔整個社會的痛苦,承擔一部分責任,人類社會才可能長久,在此基礎上儘可能的分享別人的痛苦的人,惑分享快樂給別人的個體,社會加倍給予獎勵,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名星、大腕、名人、權威(一切紛亂的表象背後都有合理的邏輯,善於透過表象看到事情本質)。 一個人可以不分享快樂給別人,也可以將自己的痛苦分享給別人,也可以不分享自已的痛苦給別人,但絕不能忘記自己應當為自己、為別人、為社會承擔的責任與痛苦。今天只因我們在越來越優越的社會生活中忘記了社會對每名個體的根本要求"承擔社會責任,承受部分社會痛苦",吃要吃好的,玩要玩好的!卻不承擔應有的痛苦,一個人只向社會索取,卻不懂得承受,承擔責任,人類社會也就不可能長遠。"人"就是在承擔責任,包容痛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小我!那些凡是忘記了"承擔社會的痛苦"這點的人,只會處處碰壁,到處被欺騙利用,最終加倍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被這樣用盡心力維護的"自我",折磨的痛不欲生,自殺尋求逃避,外部環境也是處處對這樣的"自我"意識加以消磨,只因這樣的小我心中不承擔社會的痛苦,反而承擔了過多別有用心的人給予的不應當承受的他人給予的痛苦,俗話說:"被人賣了,還在替別人數鈔票!","缺心眼",等等。諸如此類的承擔責任錯位,外界必加之以痛苦。 抑鬱症的核心是自我意識忘記了(或末認知到)自己應當為社會去承擔的痛苦,在與外界相互作用時,反而承受難以記數的數不清的不應當承擔的他人給予痛苦,直至難以維持,心理系統崩潰。把一個簡單的心理構造整複雜了,只因遺忘了應有的痛苦。一切靠自己,自立自強,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寶,學會不依仗外力在這個社會上生活,是治癒抑鬱的關鍵。人一定要靠自己。 首先,要客觀的看待和認識自我,我們精神上的自我是寄託於動物屬性的小我而存在的!小我相對自我而言,如同車輛和駕駛員的關係。小我這輛實體車,並不是萬能的!如同社會中車與車的差距一樣,千差萬別,別人能做到而你做到的事情太正常了。別人不害怕的事情而你害怕的事情太多了。自我要認識小我的侷限性、客觀性。人對性的痴迷,只不過想要一輛好點的車輛而已,不是嗎?很多時候我們想做好某件事情卻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源於外部環境對自我的要求超出了小我的侷限性,即使我們努力做到了,也要對小我加以訓練付出更多的努力。外部壓力對小我的要求導致情緒的波動!情緒反覆強化的心理活動,成功的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強烈的情緒與特定固化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形成了你對虛擬的"自我"的肯定("小我"),但同時也是一種否定,排斥了一切"小我"之外的選擇,因為人的思維是量子形態,一旦觀注即坍塌為具體形態,所謂怕什麼來什麼,相信什麼有什麼。"小我"心理系統穩定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生命力(情緒為其注入了能量),一切危及其穩定的內、外部因素,都將為其提供強大的能量,直至這棵生命之樹越長越大,左右自己生活連自己都恐懼為止,有些人為了毀滅它,甚至終結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再對其關注,承認自我選擇的錯誤,它才會失去能量的來源,否則越強調"小我",出路越狹窄(因為你強調"小我"的同時,否定了許多可能的選擇),"小我"同周圍環境的適配於否,決定了個體的生活體驗,好與壞都是自我構建的。明白這點很關鍵,抑鬱是自我一手參與造就的!
最後告訴你一個天才的發現,曾經被你忽略的事實,帶你走入一個不曾瞭解的世界,人性的善惡在這沒有制約的時空中淋漓盡顯。人本真就是無形無色無味無知的量子多維態,無善無惡,善惡皆我。意識是內外因素結合對量子多維態(原生質)的切割,參與運算的概念封裝了量子維度不同的原生質,同一概念每個人封裝的原生質也不同,比如痛、快樂的理解與各自的經歷和心理體驗有關。生過孩子的痛,與未經歷的人理解就不相同。但是隻要是在虛擬的資訊社會中就有善惡、好壞,只要有"形"就有對應的"態","形"、"態"的發展變化,就要合乎"道",就要參與運算。知行合一即為道。對於人類而言,知行合一為"道"。"知"是前提,是必要條件,"行"也是必要條件。怎麼樣把理論知識同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是有方法、途徑。任何理論要同實際情況適配才能發揮作用,就如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樣,"知"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偽,還有99%的工作未開展,還有很多實際情況未曾掌握,又怎能奢談成功呢?你真的瞭解自已的內心想法嗎?你瞭解外界的真實情況嗎?你所瞭解的情況,據此得到的這些想法和認知都合理嗎?能不能進一步把不合理想法推翻重來,開始不一樣的生活。
人之所以抑鬱的最隱秘的因素--人的心理結構是蘊含能量的,人的意識相互作用會產生超距作用,隔空傳遞能量,哪怕遠在海角天邊,甚至你尚未認識到自身早已喪失心理能量,一些抑鬱的人什麼也不想幹,提不起精神,連上廁所的力氣也沒有,那一定是外部因素對其產生了影響,究竟是什麼呢?緣於周圍的人對一個人觀測,會產生什麼超距作用,掠奪你的心理能量。你將會不接觸的失去自身的精神能量(請注意是超距作用)。心理暗示,其實人的意識從屬於多維空間,某些人透過心理暗示,影響你的潛意識思維,直到你那心中愚蠢的心理怪獸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和出路為止。往往這種暗示打著愛的名號,以不尊重個人的獨立性為前提,實現"幫助你"的目的!相愛相殺,在天道的規則下進行有違天道的活動。以小恩小惠為餌,欺騙你的善心,在迷惑人的善良外表下,進行殺伐掠奪的叢林法則,赤裸裸的黑暗森林。其實當一個人連自己的心理結構都不知曉的情況下,尚未意識到周圍的意識對自身的影響的話,就無法保護自身的高能量態!尚未意識到自身的高能量狀態的!就更不可能知道自身高能量態對低能量態的誘惑力有多大。最終逃脫不了被低能量態內心陰暗的人影響而遲滯,甚至喪失穩定性,能量態很高時,穩定性也差。假如自己報著同樣的心理去影響別人的話,那註定是人為的撞車事故,這便是所謂"猿糞"。牽手什麼樣的緣份,一定要慎重考慮,高能量的心理結構需要自己去維護,不要假手他人。人的心理結構就是自身與周圍的人共同不斷觀測的結果,這是又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對於那些不尊重你的主觀選擇,不尊重你的獨立性的人,千萬不要放鬆警惕。自身的心理結構是真我對自己內心的觀測結果,周圍的人會反覆強化他的觀測結果,這種結果和你的觀測結果有偏差的話,往往會無中生有增生你內心的心理結構,損失你的心理能量,來達到其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這些人可以任何身份出現,暗示的理由漏洞百出、甚至讓你感覺到愚蠢可笑,但其慾望和動機很強烈,目標就是你的心理結構的核心能量,對其掠奪和竊取。而真正可笑的其實是你自己,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身應該守護自身什麼。為什麼有些人感覺其壞,就是因為對方針對的目標並非現實中的實體,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能量,這是隱形的戰場。某些人之所以會抑鬱,就是周圍有這麼多人在其周圍觀測、評論、影響、掠奪其核心的心理能量(陀螺的自轉圍繞著自己的中心具有角速度,人的情感維護著自身的意識的自由性,這種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穩定性如同陀螺儀自轉一樣,其角速度蘊含能量,意識在維度上高於三維空間,一旦失去自由度,就會失去能量,產生超距作用,不接觸傳遞心理能量,而且是隱形態傳輸。我曾見過天真明媚的小女孩,在KTV工作三年後淪落為犯罪分子,不再相信世界上有好人,因為她精神上受到了欺騙,傷害,失去了什麼只有其自己知道),長期的被掠奪精神能量,會使人抑鬱,問題是往往很多人不瞭解這個嚴重性,自身的世界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任由外界掠奪其資源。
-
3 # 周明建16
根據描述患抑鬱症已經多年,又不想到醫院治療,怕人家不理解,想裝著和正常人一樣……。
抑鬱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一種型別,當人陷入情緒低谷,心情沮喪時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人世間一片灰暗中,為了正常生活,改善病情,下面提示你幾個方面來自我應對。
1.訂出個人每天生活行動計劃,列出一天生活作息安排,如有複雜的事情分成簡單的,之後有步驟、有條理地去完成。
2.平時做一些積極的事情,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不要把任何事情都看作是一種負擔。3.多幫助他人,自願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如沒事可幫鄰居做些力所能及該做的事,對病情很有療效,因為做些小事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有同情心,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逐步走出與人隔離的狀態,能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因而會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
4.培養廣泛愛好,不要放棄平時所喜好的活動,還要多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到公園遊玩、圖書館看書報雜誌、看電影等。
5.要參加體育運動鍛鍊,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專案。透過一段時間運動能增強人的自信心,精力充沛,外出能給人帶來健康愉快的感覺。
6.隨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有好的心情能左右自己情緒。
7.生活中遇到悲傷時,不要輕易流眼淚,不要急躁跺腳,要挺起胸膛,不要詛喪皺眉,要學會微笑。
8.在自己的居室內照明要非常明亮,因為抑鬱症對光很敏感,照明暗淡會影響心情。
你按照以上方法調理一段時間後,心理狀況應該會日趨健康;如調理後抑鬱病情還沒改善,那就要到醫院進行心理、藥物治療了。
祝你心理更健康、快樂。
回覆列表
2既然您已知自己有點怪啦,至少自己還是挺關愛了解自己的嘛,有不舒服為啥不盡早跟平時自己挺好聊的說下呢?相信大家和我一樣也會支援您的,往事如煙啊,接下來最主要得看您怎麼想怎麼做啦
朋友,之前比較喜歡做什麼呢?您又喜歡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呢?相信自己的心一般是最瞭解自己的,盡力做好自己就ko 啦,讓我們蕩起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