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輿論

    邏輯規律不是公理。

    邏輯,主要指建立在西方條件推理基礎上的邏輯思維方式與整個形式邏輯體系。

    這種邏輯思維方式與體系,有著它獨特的優點,即建立在概念與前提條件基礎上推理而出的結論的嚴謹性。

    但是,邏輯及整個形式邏輯體系也有其巨大的缺陷,一是它的研究物件永遠是特定條件推理出來的結論,條件一發生改變結論就會隨之變化;二是它研究的永遠是區域性而非整體,結論也是這樣。

    所以,西方科學永遠是後人推翻前人結論,無論前人多麼厲害偉大也是這個結果。

    西方哲學,也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永恆爭吵。

    社會領域,西方模式下,也永遠是分裂、動盪、戰爭與痛苦。

    解決方案,只能從中國完全歸納思維與文明模式上找。

    另外,邏輯是思維方式與思維過程。

    而公理則是公認的結論。

  • 2 # 語境思維

    本題竟然懷疑邏輯法則,不禁讓人細思極恐。有必要界定三類理據,以免引起思想混亂。

    關於網路平臺出版物的題外話

    百度百科/維基解密等解釋性條文,雖然積極快捷,但畢竟沒有權威學術委員會的評審,也不免滋長不假思索與不求甚解。

    筆者不是危言聳聽:網路肆意炒作的一些不成熟的理論學說,李約瑟難題還不夠華人警醒麼?理論物理的神邏輯還不夠科學界驚醒麼?

    正確思維與高效認知的基本常識

    認知需要嚴密的證明/解釋,包括:必要的理據/理由(reasons)、充分的例據/案例(cases)。例據不在話下,理據是本文主題,分三類:

    ①不證自明的人擇原理,包括:預設、公設、公理、常理。逐一解釋在下文。

    ②毋容置疑的科學真理,包括原理、原則、法則、規律。逐一解釋在下文。

    第1類理據:預設·公設·公理·常理。

    本組四件套,是毋容置疑的基本常識。

    預設 (default):是人類尤其是科學界與思想界心知肚明的通常被省略或縮略的公理,是不言自明的人擇原理。

    例如:謀生是人的天性→簡稱“生存”。學而時習之→簡稱“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簡稱“虛心”。理性是偉大的輔翼→簡稱“理性”。自然規律不可違→簡稱“自然”。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簡稱“慣性”。動態平衡原理→簡稱“制衡”。熱力學第二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濃度擴散原理→簡稱“熵增”。

    公設 (postulation):是尤其指數學抽象的毋容置疑的普適性的幾何公理與代數公理。

    公理 (axiom):是關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第一性原理與基本法則。

    自然科學公理如:動力學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熱力學定律、電磁學定律。

    社會科學公理如:工具決定進步,政治主導經濟,文化主導文明,法律保障人權。

    常理 (common sense):是涉及生物進化本能的基本常識或人之常情。

    例如:飢不擇食,未雨綢繆,寒不擇衣,正當防衛,善意謊言,惹不起躲得起。

    第2類理據:原理·原則·定律·法則。

    本組四件套,是可以作為科學真理的理據。

    原理 (principle):是自然/社會/思維的生產機制或工作程式。

    例如:內燃機工作原理,計算機原理、電磁波原理、位移電流原理、霍爾電壓原理、光電效應原理、光速不變原理、記憶原理。

    原則 (principal tenet):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指導方針或基本法則,包括科學研究原則與技術設計原則。

    科研原則如:實事求是原則、測量統計原則、原理之間自洽原則,原理之間互補原則。

    設計原則如:可靠性原則,可維護原則,簡潔高效原則,兩害相權取其輕原則,柔性原則。

    定律 (law):是自然/社會/思維週期性運動的基本規律或典型現象(即效應)。

    自然運動定律如:加速度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熱力學定律、電磁感應定律、康普頓散射效應、鐳射製冷效應。

    社會運動定律如:兵不厭詐,小不忍則亂大謀,馬太效應,蝴蝶效應,上善若水。

    思維運動定律如:條件反射,先入為主,從眾心理,鴕鳥心態,解鈴還須繫鈴人。

    法則 (law&rule):泛指大大小小的原理/原則/定律。法則既有科學發現的,也有技術發明的。法則不同於下一組四件套中的定則。

    大法則,通常是第一性原理。例如:萬有引斥力定律/光速不變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伯努利大數法則,可以是宇宙大法則。

    小法則,可以是具體的操作原則。例如:洛必達法則,黃金分割法則,8020法則。

    第3類理據:定義·定理·定則·命題。

    本組四件套,是用來命名或命題的理據。

    定義 (definition):是概念或術語的結構與功能兩個基本屬性的規定。

    結構,也叫構型、構造、形式、姿態。功能,也叫效能、效力、價值、用途。

    概念,表現為名詞術語,必須透過定義才能獲得合法性、可交流性、讀者認可。

    定義必須具備結構與功能的二重性,而顧名思義或名義定義,如電流=電壓÷電阻,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定義是科學研究的靈魂、精髓、結晶,事先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深入細緻的比較分析。

    例如:教科書關於宇宙、空間、能量、質量、光子、聲子、引力、磁場、真空等概念的定義都不是那麼精緻的,需要後生填補空白。

    示範:“宇宙”的定義:宇宙是質量/能量/動量/電荷分別守恆的封閉體系。其中,封閉體系是結構屬性,四大守恆是功能屬性。

    示範:“光子”的定義:光子是受激場介質變成徑向有序推湧的場量子集團漩渦體。其中,長定語是功能屬性,被定語是結構屬性。

    定理 (theorem):是對物理參量/數量關係的定義、命名或解釋。例如:

    ①動能定理,是動能的定義:Ek=½mv²。

    ②動量定理,是動量的定義:p=mv。

    ④勾股定理,是RtΔ特性的解釋:c²=a²+b²。

    定則 (rule):是對協作關係、競爭活動、操作程式的解釋性的約定/協定/協議/規定/法規,籠統的叫遊戲規則。有時也串說成原則/法則。

    例如:三不傷害原則,作為最重要的安全法則:不傷害別人,不被傷害,部傷害自己。

    命題 (proposition):是對現象或事件所提出的判斷句,涉及命題人的主張、建議、假設、學說、理論、或觀點,並且有待於必要的解釋或證明。

    例如:光子是光的傳播子。評:這是一個命題句,不具備定義的二重性;沒有給出光子的結構性要素。讀者自然想到:它未必科學嚴謹。

    結論:邏輯思維法則,做為思維領域的真理,理所當然可以列入“思維科學公理集”。

    物理新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 3 # 千斤義

    邏輯是意識形態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你是要問人類的邏輯規律,還是問邏輯和規律?

    公理。哪種公理?

    道德?

    法律?

    人情?

    還是什麼?

    理的範圍很大。宇宙就是理。不知道你要問哪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