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發車啦

    一、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弄懂什麼是城市?

    城市,意味著城+市。

    “城”,《說文解字》曰:以盛民也。《康熙字典》釋: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都是說“城”是一種容納居民的建築群,保護居民不受侵害。今天的《新華字典》第一個解釋就是城牆。《史記·始皇本紀》曰:帝築萬裡長城。這些都說明了“城”這個概念是一種保護性質的事物,在古代就明確指有形的城牆。在古代,野獸、土匪遍行郊野,而在城內,這一隱患要大大降低,除非戰亂或病疫流行時,城內居民的生命能夠被城牆和護城士兵有效的保護,而提供安全保護是古時城市最為重要的公共服務之一。所以“城”這個字表明“城市”一種能夠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

    “市”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再把《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拿出來看一看,前者說“市”是“買賣所之也”,也就是一個交易的場所。後者乾脆把這個解釋直接搬了過來。我們翻看新的《新華字典》,可以發現這一解釋一直延續至今。市就是一種彙集物資的場所,這些物資在這個場所進行集散。相比於草市等不固定的集市,城內或城邊的“市”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同時也能夠享受安全保護的優勢。另外,道路網路一般以城為中心修建,這也使得城擁有更加方便的交通,進一步促進了交易傾向於向城集中,人流、物流等就在“市”中轉。

    所以剖解“城市”一詞,至少可以得到兩個資訊:

    (1)城市這個空間是容納居民的場所,這些居民同時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居民被公共服務“保護”起來;

    (2)城市是一個物資、資訊匯聚的地方,這意味著城市與外面是要存在人流、物流、資訊流的交往。

    這裡並不想區分城市與村莊,因為之間並沒有什麼界限,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對於城市的界定都是不同的。比如華西村在中國是村,在馬耳他等小國這就是城市(馬耳他規定建設用地即為城市),埃及的謝赫村在中國的行政體系中是村,但是在埃及就是一個城市,因為埃及規定各省行政中心即為城市。定義城市沒有意義,抓住城市這個概念的特徵才好繼續分析。

    各國對於城市的定義:

    各國透過人口定義城市的標準:

    二、 所以城市有什麼特徵呢?

    共同體特徵

    高度流動性

    共同體特徵

    城市中居民享受公共服務,並透過合作進一步會促進居民形成一種共同體意識,並形成共同文化認同。在日本人森田明的《中國對“水利共同體”論的批判和建議》一文和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一書或多或少強調了公共服務與合作對於促進共同體形成的作用,雖然以上文和書並非以城市為物件,但是城市卻是促進共同體形成的最理想試驗場。而從上海等年輕城市迅速形成的且穩定的城市文化來看,城市共同體的確成為城市真正形成的重要體現。城市,包括小鎮的居民都有共同體意識,主要就是對於同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認同。深圳是近年來這種意識逐漸形成的代表案例,深圳人的認同已經成為許多年輕深圳居民的重要認同。共同體意味著城市的地域要集中在一起,才能以最低成本來享受公共服務和進行合作,所以城市在空間表現上是集中的。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城市受到城市產業特點、地形特點的影響也會出現空間上分散的情況,比如伊春、雞西、重慶、攀枝花等,這些城市由多個分散的城區組成。雖然分散,但是共同體的意識依然存在。而且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他們還是集中的。

    上海話電視劇《老孃舅》:

    伊春地圖,由於林場與地方兩套系統,加上開採需要,伊春市城區比較分散,各個區之間距

    離較遠:

    同樣,攀枝花也是在空間上比較分散的幾個城區所組成:

    高度流動性

    說完城市的共同體特徵,再說說所謂流動特徵。西班牙社會學家卡斯特爾在《網路社會的興起》最先提出了城市是“流”的場所這一理念。他認為現代資訊社會流動的人、物、資訊是組織現代社會的關鍵要素,而城市要想立足,就得讓儘可能多的流穿過自己,使得自己成為各種“流”的集中與分散之地。從整個社會來看,各種“流”交織就形成了網路,存在網路就存在結點,這些結點將各個流組織起來,形成了網路中的“中心”所在,而城市就是這些中心。流動特徵表明城市是一個內部諸多要素隨時與外界產生聯絡,同時對穿過自身的流進行中轉的場所。用之前所說的城市共同體特徵,我們可以說,城市是隨時在與外界發生聯絡的。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裡面諸多的要素就可以視作一個整個的城市共同體。

    共同體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由於流動特徵使得城市內人、物、資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所以也難以給城市劃定一個邊界,無論是有形的土地邊界還是無形的身份邊界。而在一個城市內部,也存在小的共同體,這些共同體一樣會發生與外界的聯絡,形成流動的空間。

    綜合起來說,城市一方面是一種居民集中並形成的生存共同體,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流”的集中地。

    全球城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

    一個城市的核心特徵就是共同體特徵和流動特徵,任何其他的特徵,包括基礎設施完善、收入高、非農產業、文化素質高都不是一個城市絕對的標誌,在農村一樣也會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雖然是城市,但是這只是表面。高樓大廈是為了更好的容納人與經濟活動;車水馬龍則是為了更多的加強人與人、物與物的交往和運輸。城市的核心就在於這是一個由公共服務與合作形成的共同體,並且這些共同體不僅內部聯絡緊密,而且與外界也有極為強烈的流動聯絡。

    香港高樓大廈:

    巴黎樓房普遍不高:

    三、 為什麼形成城市?城市為什麼發展?

    前面說了那麼多不是廢話,瞭解事物的形成,一定得認識事物是什麼以及它有什麼特徵,才能從源頭髮掘它的起因,並探尋未來。

    城市既然是一種空間上人流、物流、資訊流集中的地域,那麼瞭解它的形成,就得從“集中”這一點入手。

    集中的好處

    集中在經濟學中被稱為“集聚”。企業的集聚有很高的正外部效應,因為企業可以利用集聚經濟分享中間投入品、勞動力儲備、技能匹配性和知識溢位效應。當一個地區產業越來越多時,每一個產業就類似原來的一家企業,繼續享受集聚帶來的好處。功能的專業化,也就是每個個人、企業可以去幹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同時知識溢位效應又使得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共享,催化產生新的技術和變革。從集中入手,結合城市的特徵,再透過相關文獻,就可以認識到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另外,我們這裡說的是形成“城市”,而不是形成聚落,聚落的形成非常偶然,而從聚落形成城市就意味著發生了質的變化:統一的共同體、有了有效的管理、對外建立發達便捷的聯絡、居民的思想行為的變革,聚落如何成為城市,或者城市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也具有了挖掘的價值。我梳理了以下幾種城市形成與發展的原因:

    安全&統治:

    保護安全一直是古代城市一種重要的功能,修建城牆、組建軍隊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一種保護方法,尤其是將成本攤到每個人頭上時,這個成本比給每個人配置發武器要效果好得多。大家在一起時,一道城牆、一支軍隊就足以保護這些居民的安全。古代,城市在安全和統治的功能上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城市一方面作為統治領土的據點,另一方面也是保護統治者的堡壘。當人們對一個新的疆土進行開拓時,都是透過據點式的擴張推動的。開普敦、阿拉木圖、雅庫茨克等據點城市是近代這樣的城市的代表。這些城市往往作為一個地區的統治中心,以及外來統治者、商人的保護點而建立起來,往往地理位置優越,隨著貿易量的擴大和統治人口的增多,城市也就相應地擴大,並建立了大規模的工業、服務業,成為綜合性的大城市。

    貿易:

    城市能夠保護居民,自然也能夠保護貿易的開展。這吸引周邊鄉村的居民前往交換物資,而一個區域的道路也多半由城市來組織,城市的交通也非常便利,居民可以透過城市中轉,來與其他地域的居民開展貿易。而城市能夠給各個店家提供正的外部性,比如足夠的人手去搬運商品、為外來的客商提供服務等。貿易便成為城市形成的另一大原因。在中國,上海、香港均發軔於貿易,哈爾濱、鄭州、石家莊等鐵路城市也類似於這樣的形成原因,鐵路的修通使得這些城市可以將更遠範圍內的物資進行集散,使得其迅速超越了身邊的老城,最近的例子大概就是格爾木,她的形成得益於其西藏旱碼頭的地理優勢。

    一般而言,安全或統治是形成聚落的重要原因,而聚落繼續擴大,居民出現共同體意識,相應的管理機構建立起來,聚落便形成城市了,貿易等因素就成為主要的原因了。再往後發展,各種其他的原因,比如行政、文化、產業則成了主角。

    文化傳播:

    有一些城市形成頗為特殊,雖然地理區位不好,而且自然條件惡劣,但是卻依然發展成為重要的城市,比如麥加。雖然麥加早期是一個交通樞紐,但是隨著地中海時代的落幕,麥加的地理優勢也逐步消退,但是麥加卻並沒有因此而默默無聞,依然在中東算得上有聲有色的大城市。這主要是因為麥加的宗教地位,每年的朝覲都吸引全球的穆斯林來麥加進行旅行,他們的衣食住行便需要當地來提供,這就養活了麥加城大大小小的店鋪,麥加至今依然是沙特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利雅得、吉達兩個現代化城市。宗教是文化的一種,教育算是另外一種促進城市形成的原因,比如劍橋、牛津、筑波等城市。在中國,各個郊外的大學城也可以理解成這樣的城市的代表:大學城學生往往會共享一些體育場館、商業設施,同時與外界保持著緊密的聯絡,而且這種聯絡並不一定是和大學城周邊地塊,而更多地和城市中心、外地的聯絡,有一定的共同體和流動特徵,算是一種特殊的城市形態。

    產業:

    城市是一個具有生產能力的共同體,規模經濟使得城市必然要成為一個強大生產力的地域空間。馬克思說了,城市是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生產是城市的核心之一。靠產業誕生的城市在中國非常多,很多城市原本就是一塊空地,因為一個工廠、一個礦山便迅速成為一處城市。比如伊春、攀枝花等,三線建設時期,山溝裡的城鎮多半因為這些原因而建立起來。現在旅遊業發展起來了,很多城市因為旅遊而發展,國內並沒有這種單純憑藉旅遊業而發展的案例,很多還只是小城鎮,缺乏共同體特徵,高度的流動性特徵還顯得單薄,談不上城市,北戴河可以算一個。國外的坎昆、沙姆沙伊赫、雅爾塔、索契姑且算是這類城市的代表。

    行政中心:

    行政是一種承上啟下的行為,承上即接受上級的命令,啟下便是將命令向下傳達,這一功能與貿易很類似,一個區域需要一個城市來起到這樣的作用,保證區域與上一級有一個順暢的聯絡,或者就乾脆作為整個區域的行政中心,來協調各地。所以許多城市最早都是作為行政中心而出現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華盛頓、澳洲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亞。

    城市形成的原因也反映在一些城市的功能上(以下包括一些城鎮)。

    行政:華盛頓、堪培拉、巴西利亞、耶路撒冷(也算宗教城市)

    軍事:直布羅陀、關島、火奴魯魯、旅順、土倫、塞瓦斯托波爾、南口

    文化(宗教&教育):麥加、九華山、梵蒂岡、普陀山、庫姆、劍橋、牛津、筑波、沙河、松江(大學城)

    貿易&集散:紐約、上海、香港、新加坡、迪拜、張家口、二連浩特、東興、綏芬河、廷巴圖克、科隆(巴拿馬)、塞得港、納霍德卡、馬賽

    產業:匹茲堡、馬鞍山、攀枝花、伊春、陶里亞蒂、安加爾茨克、豐田、坎昆、沙姆沙伊赫、雅爾塔、索契

    城市形成的早期就像以上幾個故事一樣,非常偶然,卻是我們這個漫長曆史中必然要出現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產物,但是其形成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生產力,也只有城市,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催生了工業革命等產業變革。城市的形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終究要綻放,一滴雨露、一陣風都可能把這花蕾開啟,開出美麗的花朵。

    四、 新的城市形態

    城市發展到了今天,依然在不斷隨著時代而更新,從形態、功能上發生著變化。我們對於城市的理解就不能再侷限於一塊蓋了密集樓房的土地這種非常簡單的概念。新的城市形態正在產生,值得我們關注。

    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不算新的城市形態,早在80年代就已出現,這一城市形態是推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的居民是各個工廠,他們聚在一起享受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而且中國的工業園區一般也都會提供稅費等方面的優惠,所以對於小型工廠來說,入駐工業園區要比自己建廠成本更低。工業園區這種城市形態在未來會發生一些變化。首先是隨著精細化和定製化的發展,工廠規模變小。客戶不需要那種大規模生產的產品,而需要定製的產品,同時對於貨物獲取的時效性要求變高,相應的物流中轉就顯得重要;同時,工業園區內部的企業不再是分散的、僅僅與總部保持聯絡的加工點,各個工廠之間會形成合作,共享一些產品、勞動力和技術,這就要求在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組織架構上,與過去的形式做一些變革,促進園區內工廠之間聯絡的增強。

    城市群:

    城市群也不是新的城市形態,早在20世紀60年代,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就已經提出了這個概念。一個城市難以完成所有的功能,必然會向其他城市尋求幫助,而距離自己近的城市就成為最合適的選擇,因為距離帶來的成本最低。當一群在一起的城市聯絡多的時候,各個聚在一起的、等級不同的、聯絡緊密的城市便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依然滿足城市兩個特徵:共同體與高度流動性。城市群發展到很高的高度時,便會有融合的要求,設立一個統一的市政管理體系來統一協調,城市群便成了一個城市。武漢便是三個城鎮合在一起的產物,誰能保證深圳、惠州、東莞不會這樣呢?

    新城&新區:

    如今各大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新城或新區,這些新城區往往被領導們大手一批,拿下個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傲視老城區。新城的土地透過賣地將未來的收益變現,充實了城市政府的腰包,導致政府樂於開發各種新城。新城往往與老城在地域上相連,或者隔著不遠,但是建設都很大氣,也很現代化,與老城區截然不同。新城的建設往往由政府主導,他們也有足夠的動力去做:賣地賺錢。當然少數新城也由老百姓自己去投資建設,比如溫州的龍港,這是農民出資建設的,號稱中國第一個農民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龍港早期也是由鎮政府來組織和協調進行投資、建設的。新城的開發中,政府佔據了主導的地位,也透過其公共服務來塑造了共同體,這種共同體不一定體現在新的文化認同上,但是可以體現在細小之處,對於居民來說包括對新區房價的期待上,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是稅費的減免等,這也促使新區的管委會或政府向更高一級政府爭取權力和優惠。新城這種與原有城市藕斷絲連的形態不算新的城市形態,英國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著手建設新城了,戰後又大規模建設,他們主要的想法是把新城作為居民居住的地方,騰出老城空間進行寫字樓、工廠建設。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新城往往成為獨立的產業-居住城市,比如米爾頓凱恩斯,它們也成為城鎮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中國,許多新城也一樣,最後取代了老城區成為城市新的經濟、文化中心,比如上海的浦東、大興的亦莊等。但是為了賣地而建起來的新城,在現在這個土地財政早已枯竭的時代裡,後續已然不足,前景實在不看好!新區能不能帶來新變化,需要時間的檢驗。

    大型社群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城市社群建設打破了過去“單位制”的傳統。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城市的社群缺乏了一種凝聚居民的力量,社群居民力量分散,形成了所謂“原子化”的特徵。開發商主導的住宅開發也忽視了社群共同體建設,生活在一起的居民需要合作來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物業監督、交通線路調整等,但是很顯然,商品房小區做不到這一點,老死不相往來是這些社群的典型特徵。居民基本上不可能為了物業、交通線路等去聯合起來,成立業主委員會來與開發商、物業公司以及政府進行博弈,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這樣的社群只是一個大型居住區,談不上是一個社群。不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發現,許多社群的事一定得住在一起的人協作完成,自己的力量是弱小的,好在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大型社群的居民不用挨家挨戶去敲門串聯,直接在網上就能協調商量好,然後派出代表統一對外。而過去做做樣子的業主委員會也派上了用場,可以透過這一組織架構來幫助居民協調統一去完成物業監督、交通線路調整等對外協商工作。最近的例子就是北京的天通苑與回龍觀,這兩個超大型社群都擁有30到50萬的人口,過去也是典型的居住區,居民之間基本沒有聯絡,但是隨著兩個社群的逐漸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商業的供應遠遠不足或供給不合理,單個居民可能難以改變現狀,但是在許多社群居民一起努力下,情況就不一樣了。政府在進行交通線路調整、管網改造時都會考慮居民的感受,並與業主委員會進行商量和協調。天通苑、回龍觀只是代表,全國這樣的社群還有很多,過去城市居民之間聯絡分散,被社會學家稱為“原子化”的社會。居民直接與就業單位、政府發生聯絡,而忽視了社群這一單元,隨著社群在社會服務中地位的提升,可以預見以後很多城市社群會逐漸增強自己的力量,社群作為一個整體在城市中會加強話語權。城市居民也會更多的參與到社群中來,許多社群形成新的共同體,這些共同體在城市中佔據了一塊無爭議的地域空間、擁有很強的話語權,這些會給城市治理帶來新的挑戰。

    網路給社群組織帶來了便利,使得社群居民可以有效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天通苑社群網:天通苑社群網-天通苑生活第一社群網

    回龍觀社群網:回龍觀社群網 回龍觀網 回龍觀

    回龍觀地圖:

    天通苑地圖:

    創業空間&高技術園區

    創業,尤其是高新技術,需要一整套複雜的支援系統,包括金融、技術、物業、基礎設施、交通等,全球創業空間為特點的城市不多,矽谷算是典型的。在這個城市中,原有的市政體系已經無法滿足這些天馬行空的創業者和高科技從業者的需求了,許多公司自己提供適合自身的公共服務,比如谷歌、FB等,他們有自己的獨立的園區,在園區內提供食堂、交通等服務,小公司則依賴於矽谷中的孵化器、風險投資基金來進行生存,在這裡面,政府的角色被大大淡化,許多服務都由社會來提供,這也保證了這種空間擁有自由的氛圍。促進城市共同體形成的莫過於創立公司、上市、合作新專案等。創業空間這種城市形態要求政府淡化自己的色彩,將更多的服務交由市場來完成,創業空間不能有太多政府的色彩,因為這種城市形態共同體的形成不依賴於政府公共服務,而是依賴於目標性的合作來實現。

    城市聯盟

    隨著通訊和交通的發展,城市聯絡越來越不受制於距離的約束,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去尋找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城市開展合作,這個城市可能與自己相距半個地球。早期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漢薩同盟這樣的城市聯盟,在海盜協防、促進貿易上,這些城市展開了密切的合作,但是隨著時間漢薩同盟逐漸衰落。到了全球化的今天,國家的力量在許多領域顯得無能為力,這就需要國家裡面的公司、城市等自己開展對外的聯絡,城市作為一種共同體,也有著與其他城市合作的動力。比如全球著名的氣候城市聯盟,由全球40個大都市組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在國內,各地的城市協調會也類似於這樣的形態,城市之間不一定地域相連,但是卻有著共同的目標,會促使城市之間進行合作,在醫療、旅遊等方面進行一體化的嘗試。比如中四角的四個省會: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就開展了醫保互認、旅遊互通等一體化的嘗試,而這四個城市地域上並不相連,而且分屬不同的省份,但是差不多的地位和合作的需求使得他們走在了一起。城市聯盟算是一種特殊的城市形態,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但是一樣具有城市所擁有的共同體和流動性的特徵,甚至城市群也是城市聯盟的一種。如何協調城市聯盟,如何設計相應的協調措施和制定政策,城市聯盟如何合理分工與合作目前還都是空白。未來需要重視對這一點的認識。

  • 2 # 帶著喵旅行2020

    據研究,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和中美洲等五處.1.埃及.城市起源於大約公元前3200年.據稱第一王朝美尼斯所建的首都城市孟菲斯,因其土坯牆壁塗為白色,而得名為白牆,但現在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不小心愛上你劇情分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