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潭市運動健康促進會
-
2 # 訥於行
諸葛亮哪能與周瑜比,當然是周瑜比諸葛亮優秀多了。孫劉聯軍赤壁破曹,前敵主導者周瑜。《三國志》載,曹軍28萬,孫劉聯軍5萬,抗曹主力系江東子弟。諸葛亮被神化為“智多星”,系《三國演義》演繹的,羅貫中受正統觀念左右,揚劉抑曹,劉備軍事集團所有領軍人物,皆為仁義禮智信忠勇的代表,諸葛孔明更不得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讓人歎服小說家張冠李戴、妙筆生花之餘,把“演義”當正史信以為真。羅貫忠是元末明初之人,早幾百年的北宋文豪蘇軾有“遙想公瑾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千古長嘆,這個“羽扇綸巾”讚美的可不是諸葛亮哦!
-
3 # 外號睡熊
一,一位是富家公子,一位沒落官宦子弟;二,都比較高,帥;
三、一位拜江東大都督主管三軍,另一位後期拜邊區政府丞相啥都得管。
四,一位赤壁大敗曹操,另一位六出祁山身亡
亮自知不如瑜,奈何活的比瑜長
-
4 # szh歲月不留情
周瑜吳國的大都督,其人足智多謀,善於用計,心思縝密。諸葛亮蜀國軍師,其人精通兵法,精天文,明地理。自然諸葛亮優秀,因為周瑜每次想殺諸葛亮,都讓諸葛亮識破了,周瑜只恨向諸葛亮這樣的人,不能為東吳所用,死不瞑目,臨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
-
5 # 藝舜老師
我們都知道羅貫中先生是以《三國志》為藍本編寫的《三國演義》,既然是演義肯定加了很多文學上的創作和杜撰的故事,羅貫中先生在他所處的年代能寫出這種鴻篇鉅製真的讓人佩服。只就《三國演義》來說,諸葛亮肯定比周瑜優秀,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諸葛亮是處處壓周瑜一頭,處處搶得先機。
《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初次較量應該就是赤壁之戰了,在孫劉聯合抗曹時期,周瑜愈發覺得諸葛亮雄才大略足智多謀,將來必為後患,所以處處想要下殺手。這其中發生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也發生了借東風的故事;
赤壁之戰後的第五十一、五十五、五十六回分別對應的發生了一氣周瑜、二氣周瑜和三氣周瑜的故事;
三氣周瑜之後發生了周瑜江邊的詠歎:既生瑜何生亮!由此表達自己的不甘和無奈,英雄隕落,壯志未酬
周瑜身故之後又發生了諸葛亮哭悼周瑜的故事
故事不擴充套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尋一下就知道了,兩者交鋒高下立判。
但是如果不是從《三國演義》中,只是從歷史來看兩個人物的話,周瑜可以雄才大略,氣宇軒昂,心胸廣闊,懂武通音的奇才啊。放到今天,就是偶像派加實力派,絕對流量擔當。
-
6 # 傳統文化小家園
我想這個很難比較,周瑜死的早,兩人交集相對較少,我想大家對他們兩人的印象還是從三國演義中而來,既然是演義,我想假的部分佔多數,有些按常理是解釋不通的,肯定經過了很多次的神化,和村裡流言蜚語的版本修改速度相差無幾,何況已經進過上千年的修改。
我想諸葛亮為什麼會這麼受推崇,和他忠心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很受最高統治者的喜歡,諸葛亮在自己能夠取締的情況下還能夠忠心耿耿,不忘先帝遺言,確實是可敬。
以致於,諸葛亮曝光率肯定要多於周瑜,而周瑜可能只是諸葛亮曝光中的一個角色而已,真是要比較兩個人的才能,我想意義沒有那麼大了。
-
7 # 始終先生
就題答題!
如果以《三國演義》中人物來比較的話,諸葛亮自然要強於周瑜,而且不是強一星半點兒。
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是本著褒劉貶曹的心態去寫的,所以諸葛亮在這部小說裡,已經有些被神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曉陰陽,知八卦,料敵先機,可以說是開著外掛幫著劉備打江山。
赤壁之戰:借東風
六出祁山:給司馬懿擺空城計
夷陵之戰:一堆八卦石人就困住了陸遜
這幾件事,哪一件都神乎其神,細想之下又都是漏洞百出。
首先,赤壁之戰借東風。諸葛亮肯定不是神,如果是神,別說劉備,諸葛亮也就統一全國了。不是神,他怎麼能掐算確切的起風時間呢?我們不否認有一些民間奇人會看天象,有些漁民可以透過雲彩的形狀辨識海上會不會起風,會不會有大浪。但沒聽說那個人會告訴你:幾點幾分起風,幾點幾分下雨吧?就是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能準確預測時間得天氣預報,也是少之又少。(且借東風這個事已經被後世證實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空城計:這是個人覺得漏洞最大的一件事。話說諸葛亮和司馬懿打仗,司馬懿領著千軍萬馬來到城池前,看到諸葛亮一個人在城頭彈琴,城內煙塵四起,司馬懿就嚇跑了?司馬懿不是傻子好不好,人家畢竟是魏國的軍師,不會一隊斥候進城探虛實嗎?大老遠來了,說回去就回去了?被一個彈琴的老頭嚇跑了??
所以說為了神話諸葛亮,羅貫中已經偏離了正常的事情發展規律。
再說說周瑜。周瑜在《三國演義》裡,可以說為了襯托諸葛亮,已經一無是處了。正史裡明明是赤壁之戰主帥的周瑜,成了諸葛亮的配角,十萬箭枝是諸葛亮用計借來的,東風是諸葛亮借來的,荊州最後還被諸葛亮用計佔了去。周瑜冤啊,最後羅貫中還沒讓周瑜好死,愣說是讓諸葛亮氣死的,你說好不好玩?
-
8 # 平潭老兵曾7089889
《三國演義》是本小說,縱觀羅貫中的這本小說,諸葛亮明顯超過周瑜,是儒家思想的優秀代表人物。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與周瑜相比較,周瑜實際上要優於諸葛亮的,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比較:
(1)在戰役軍事才華上,周瑜優於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在整個戰伇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方略。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幾乎百戰百勝。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其中“六出祁山”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
(2)在戰略智慧上,周瑜優於諸葛亮。赤壁之戰前,周瑜的戰略分析極為到位,極其犀利有眼光。而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一個隆中對,這個隆中對先天不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其始誤於隆中對。
(3)在用人策略上,周瑜優於諸葛亮。周瑜氣度寬宏,雅量高致,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說對方的才幹十倍於自己。而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致使蜀華人才凋零,到後來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用錯馬謖更是一短。
(4)在品德忠誠上,周瑜仍然可以與諸葛亮平起平坐。可以說,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都是為了知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為周瑜寫的祭文中“魂如有靈,以鑑別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足以表明兩人的忠誠度高度吻合。
(5)在政治眼光上,周瑜略優於諸葛亮。周瑜氣度開闊,胸懷天下,常有為東吳逐鹿天下之雄心。諸葛亮在做隆中對時僅為一名散人,有吹大話的嫌疑,且諸葛亮的政治眼光更多地以彰顯自己為主,不像周瑜主要以東吳事業為主。
(6)在胸襟氣度上,周瑜也優於諸葛亮。雖然《三國演義》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胸襟廣闊,史評其“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而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在三國志中找不出關於他胸襟氣度特別廣闊的例子,且諸葛亮是否排斥異己大權獨攬的疑問依然爭執不休。
綜合以上6個方面,周瑜總體上明顯優於諸葛亮的。其實,歷史上這兩個人在各自的優勢領域都有非常大的成就,諸葛亮相對於周瑜則顯得更加張揚,在文學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從身份上說,諸葛亮是文官,周瑜是武將,雙方的聯盟是文武相結合的模式,雙方也都是“理想人格”下的悲劇產物,這點對於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很大的啟示與借鑑。
-
9 # 基金養夢
首先看一下當初草船借箭這個事情,按照書中設定,是周瑜想要殺死諸葛亮故意弄出來的一個計謀,這個時候諸葛亮的解決方法是找魯肅借船。船是誰的?東吳的!這個時候出去這麼多戰船,竟然不需要周瑜的手令或者相關的手續。要知道調動這麼多戰船出去,萬一是有人想要投降呢?周瑜作為一個千軍統帥,不可能不防備這一手,夜間這麼多戰船出去,如果一旦周瑜阻攔,那麼諸葛亮拿自己去借箭嗎?
第二個就是比較玄幻的諸葛亮借東風,這個時候周瑜已經想要下殺手了。為什麼派出去的人一個個都是廢材?難道周瑜就沒幾個忠心的死士?要知道被人暗算的話,江東小霸王都要被殺掉,何況是一個諸葛亮?所以如果沒有作者給諸葛亮開掛,借東風這一場戲演完了,基本上諸葛亮就謝幕了。不可能後續還有其他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出來。
還有就是被人稱讚的舌戰群儒,這個我相信大學玩過辯論賽的都知道,這個是一個反面案例。因為這不是一個辯論,而是一個噴子。當然這個影響不大,只不過是把東吳這麼多文臣都給得罪了。萬一要是有一個心眼小的,暗中派個死士幹掉諸葛亮,諸葛亮哭都沒地方哭去。而且不要覺得諸葛亮是使者不會被殺,要知道三國時期,又不是兩國交戰,殺了諸葛亮也是可以的。
-
10 # 新說歷史李保國
正史裡的諸葛亮一開始也是隱居於臥龍村,可是偏偏方圓幾里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也是他自身比較善於炒作自己的緣故吧,若他真的是隱居不問世事,怎麼還會在劉備拜訪他的時候他對天下時事瞭如指掌,侃侃而談,也是應了那句好話吧,姜太公釣魚,是願者上鉤。久而久之喜歡到處招賢納士的劉備也聽說了他的大名,於是三顧茅廬去拜訪他,最終劉備的誠心和耐心打動了他,答應出山去相助劉備奪得天下。
自此之後諸葛亮出山,劉備也很欣喜,說:“有了先生相助,肯定能給我很大的幫助”。可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諸葛亮都沒有參與一些國家大事,劉備只是讓他料理一些外交方面的小事情。在此我覺得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如果諸葛亮真的極有才幹,劉備又怎麼會不讓他插手一些國家的大事呢?當時劉備身邊的能人也很多,可能諸葛亮的才華在當時的能人裡面算不上高的吧。
可能有人會在此反駁,說如果諸葛亮的才能不高,劉備怎麼會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呢?其實這個理由很簡單,就是當時國家的人才緊缺,關羽、張飛等人也相繼離世,而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一直是忠心耿耿,雖不出彩也不出格,把兒子託付給他算是一個好的選擇了。
而更令人質疑他能力的是他在作戰時的策略,竟然不聽忠良的勸告,方法太過保守,最後把自己的軍隊都耗死在了作戰上,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之後卻未能取得成功,眼看著兵敗如山倒,而他本人也又氣又急,最後溘然離世。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在當時的亂世中並不是很出彩的,而三國演義中的足智多謀有一定程度上都是虛構的結果。
-
11 # 愛上網的喵喵
公瑾水戰陸戰皆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絕不是虛言華飾。
孔明長於鎮撫國家,治軍理政,一時之傑,亦謂賢比管仲,分毫不是誇談。
壽志裴注對他二人的評價,應該說還是客觀和公允的,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公瑾是“名將”,孔明是“賢相”。
宋代兵學博士何備(字去非)對於孔明才具,也做過一個惋惜滿滿的評價:攻城伐地,毅(樂毅)之任,鎮撫邦國,仲(管仲)之責,毅、仲不矜其所長亦不掩其所短,而孔明一身而二任,不得二濟矣
……
-
12 # 老張剪電影
這就要看在哪方面了。周瑜身為一代名帥,赤壁之戰是他的巔峰,直接造成了三國鼎立。而諸葛亮一代名臣,能夠在夷陵之戰讓蜀漢快速恢復元氣,能力毋庸置疑。所以比軍事,周瑜當仁不讓,比治理國家,諸葛亮捨我其誰!
回覆列表
三國時代的事情喜歡讀三國演義的人肯定都認為自己知道的很清楚,而裡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智多星諸葛臥龍了吧。裡面的他足智多謀,幫劉備三分天下可以說他的功勞是最大的,其中氣殺周瑜的事也令後人津津樂道。
可是大家也知道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出版的一部小說,這並不是正史,是戲劇化的結果,而裡面的一些人物也被美化過了,那如果按照正史來說,諸葛亮和周瑜到底是誰更勝一籌呢?
正史裡的諸葛亮一開始也是隱居於臥龍村,可是偏偏方圓幾里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也是他自身比較善於炒作自己的緣故吧,若他真的是隱居不問世事,怎麼還會在劉備拜訪他的時候他對天下時事瞭如指掌,侃侃而談,也是應了那句好話吧,姜太公釣魚,是願者上鉤。久而久之喜歡到處招賢納士的劉備也聽說了他的大名,於是三顧茅廬去拜訪他,最終劉備的誠心和耐心打動了他,答應出山去相助劉備奪得天下。
自此之後諸葛亮出山,劉備也很欣喜,說:“有了先生相助,肯定能給我很大的幫助”。可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諸葛亮都沒有參與一些國家大事,劉備只是讓他料理一些外交方面的小事情。在此我覺得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如果諸葛亮真的極有才幹,劉備又怎麼會不讓他插手一些國家的大事呢?當時劉備身邊的能人也很多,可能諸葛亮的才華在當時的能人裡面算不上高的吧。
可能有人會在此反駁,說如果諸葛亮的才能不高,劉備怎麼會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呢?其實這個理由很簡單,就是當時國家的人才緊缺,關羽、張飛等人也相繼離世,而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一直是忠心耿耿,雖不出彩也不出格,把兒子託付給他算是一個好的選擇了。
而更令人質疑他能力的是他在作戰時的策略,竟然不聽忠良的勸告,方法太過保守,最後把自己的軍隊都耗死在了作戰上,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之後卻未能取得成功,眼看著兵敗如山倒,而他本人也又氣又急,最後溘然離世。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在當時的亂世中並不是很出彩的,而三國演義中的足智多謀有一定程度上都是虛構的結果。
而我們再來看看周瑜,據史冊的記載,周瑜當時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不僅人長得帥,在音樂方面還有很大的造詣,據說如果有人彈錯了一個音符他都能立刻聽出來。當然在那個亂世這些都是額外的東西,他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軍事才能也特別的高,跟著他的好朋友孫策到處打天下,著名的赤壁之戰可不是虛構的哦,大家也知道周瑜在其中表現出來的軍事天賦,讓梟雄曹操也聞風喪膽。
等到孫策死後他又開始追隨他的弟弟孫權,為吳國的建立立下了漢馬功勞。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周瑜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當然不是像三國演義中被描寫的那樣死掉的,他死之後,孫權十分的悲痛,親自去迎接他的靈柩。而從中國著名的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念奴嬌》中也可以看出他當時的不二風采,在我看來,周瑜的能力是強於諸葛亮的。
因此我覺得根據正史的角度,明顯周瑜要比諸葛亮出彩很多。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也不要一味的相信那些被改編過的戲說歷史,應該客觀全面的去看待過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