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
2 # 樂無APP
如果你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對社交這件事情產生困惑。我應該怎麼社交?怎麼交新的朋友?怎麼才能避免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去和陌生人溝通?如果以上幾個問題你曾經在心中問過自己,那麼無疑,你已經在社交這條路上遇到了瓶頸
打比方說新入職了一家公司,或者剛剛轉學到一個新的班級,那種非常陌生非常不安的感覺就要暴露出來。隨之而來的則是內心的焦躁,自己的表現是否讓別人滿意,身邊沒了朋友又不知道如何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恐懼感也就隨之而來了
很多內向的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對社交產生恐懼,所以講社交的精力更多放在了線上。網路世界裡可以放任自由,可以體會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聯絡,然而,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在平常的社交交往中自己越來越感覺無力。我可以在網上說很多話、打很多字,為什麼我和身邊的人交流越來越困難?
-
3 # 蘼語經典
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些:
在群裡,偶爾會插上一句話,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潛水,看著其他人侃侃而談。 聚會很熱鬧,自己卻格格不入,不會開啟一個話題,也不會跟上話題的節奏。
……
偏內向性格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以上狀況。即便內心世界無比澎湃,會有各種思緒和觀念在不停碰撞,無奈唇舌使不上勁兒。我亦如此。
顯然,溝通成了我們的短板,說不出來也不會表達。給你推薦一本書«內向者的溝通課»,作者尚民,現為個人發展學會創始合夥人,具有15年職場人際關係經驗和系統的溝通訓練方法。同是內向的作者以身傳教告訴你,內向者也可以是會說話的人。
――閒聊可以讓溝通短板變長,為什麼呢?
閒聊是非正式的溝通,它帶給人們的社交壓力和緊張情緒相對會弱很多。特點是話題多樣且靈活,能隨機任選,比如垂涎的美食、震撼的電影、奇特的旅行,甚至調皮的熊孩子等等,沒有太多顧忌的閒聊,交流自然零負擔。
作者說,閒聊是所有溝通的敲門磚,閒聊這步絕不可省,就如一上來就直奔主題說“我愛你”這麼魯莽冒失、毫無鋪墊的單刀直入,會讓接下來的溝通走入死衚衕。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會聊天不等於會溝通,我不這麼認為。對於內向者來說,閒聊同樣有問題,例如有了話題,但不知怎樣自如應答?所言內容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該如何繼續?……
如果這些也是你的問題,不如我們一同看看作者是怎麼破解的。
――如何完成一次好的閒聊,有兩個原則和三個技法。
先來說說兩個原則――控場率原則和交換原則。
1.控場率原則,類似足球比賽的控球率,但要講究比例配合,談話才不會走向無趣。作者說,保持4:6或3:7的比例就很理想,自己話多時要學會讓出話題給對方,話少時擇機插入或新建話題。換句話說,讓談話有來有往,雙方的談話量勢均,就會是一場不錯的閒聊。
要怎樣達到這樣的效果呢?作者給出了一句話――“接住送出去”,相當於英文中的Fine, thank you!Andyou?在較長的談話中,這樣的方法十分管用。
2.交換原則。作者說,會聊天的人都是善於交換的人。交換什麼?這裡有兩個要點:
交換的,一是贊同。在談話中要學會先贊同,這是考慮到了人們的“自我防禦意識”,贊同好比選擇站隊,關係被拉近,話題才容易深入,到時有不同的意見也較方便表達。比如,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有一點或幾點,我會有其他考慮……
二是袒露。說一些自己的私事趣聞給對方,適當降低自己的段位,對方說不定也會和你共享一些ta的故事,讓閒聊成為鞏固關係的一種快速開啟方式。
說到這裡,下面該是最厲害的“三個技法”登場了,先請看下面的對話:
甲:這部電視劇好爛啊!
乙:這麼爛嗎?
甲:是呢,原以為會給我驚喜,可看了之後大失所望!
乙:嗯,失望的感覺確實很糟糕,那是因為演員、劇情還是其他的?
甲:演員表演很拙劣,劇情也無聊拖沓!
乙:嗯,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影視套路吧,宣傳力度蓋過了真實的觀感。不過,最近倒是有一部新劇,口碑很好,我看了也確實不錯,不知你喜不喜歡?
……
☞話題繁殖,可以繼續上一個話題也能轉到自己熟悉的領域,給出新的話題;
☞高效傾聽,可以準確抓取對方話中的“主要資訊”,避免問東指西、答非所問;
☞重複+提問,相當於迴應時先確認,接著帶出問題繼續聊下去,不會讓談話突然冷掉。
話題繁殖、高效傾聽、重複+提問,就是閒聊的三大技法。把好的閒聊當作一個鉤子,勾出自我存在感,勾出對方認同感,進而勾出溝通的渴望,這才是內向者最需要的。
作者說,閒聊是一種生存能力。不管你是外向還是內向,不管你有多不在意它,認為它好耗時無用,閒聊都是人們願意溝通的開始。
但同時,閒聊也只是一個開始,內向者如何應對社交場合,把性格劣勢轉變成優勢化解棘手局面,甚至輕鬆搞定工作夥伴和領導,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助推事業發展,這本書都會給出應對的策略和方法,教你解鎖溝通問題。
如果你是偏內向性格的人,不要氣餒,更不能操之過急,先從閒聊開始吧,慢慢培養自己的溝通感覺,多多增加交流體驗,溝通力自會改善和提高,別忘了,內向者也可以是會說話的人!
蘼蝶音:80後主婦,愛閱讀,愛寫作,愛分享,熱衷書評影評、一切得以啟發和學習的人事物,在生命的種種體驗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更美的詩和遠方。 -
4 # 聽一籃子
朋友阿輝性情很好,但非常內向。每次朋友聚會時,他總是坐在角落裡一聲不吭,常常被人忽視。有時好心人想要幫他刷一下存在感,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專門詢問他的意見,他又支支吾吾,表達不出什麼具體的意見。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他的沉默,也不再問他意見了,再過一段時間,大家聚會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忽略他,不再邀請他,或者是邀請他,他也不再參加。
有一天喝下午茶,我問他,為什麼那天小文的生日party他沒有去。他沉默了一下後,說:“其實我也想去表達一下生日祝福,但我怕尷尬,所以沒去。我現在越來越害怕那種場合,因為每次有好多人在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好羨慕你,每次無論說什麼,你都可以談笑風生,讓大家很開心。而你們大家說話時我也想參與進去,但不知道說什麼,有時勉強說一句話也覺得自己表達得不太合適,我覺得很尷尬,也覺得我的出現讓大家掃興,所以我就不願意去了。。。為此我很自卑,也很痛苦。。。。
我能理解阿輝的感受。我知道性格養成背後有許多來自家庭的,環境的,遺傳因素等,但無論他是什麼性格,他都渴望能融入夥伴群體中,能多交一些朋友。可是在社交場合,因為他的不習慣表達,不敢表達,或者不當表達,常常會加深他的自卑感,讓他越來越內向。
我對阿輝說,如果你真的想要多交些朋友,在參與同學朋友的聚會時,不想因不會說話感到尷尬,我有三個建議給到你:
第一,接納自己。在社交場合,善於表達,樂於表達的人常常是性格外向的人,這種人,要他安靜下來,不表達很困難,而你性格內向,要讓你暢所欲言,也很困難。這兩者性質是一樣的,這是個體的差異性,別把自己和他們進行比較,接納自己就是這樣的性格的人,如果你想表達,就試著表達,如果不想表達,就不必強求自己表達,帶著坦然的心境去做聽眾,也是一種參與。大家也不會太在意,正如臺上有人演戲,臺下也需要有人看戲。有時做一個安靜的觀眾聽眾也是一種貢獻。這也是社交的一種方式。
第二,學會傾聽。如果你不能接納自己的這種安靜,想要參與進去,又怕尷尬,有一種安全保險的方式,讓你有參與感,也讓其他夥伴感受到你的存在,並且覺得很舒服的方式,就是學會傾聽。在聽別人談話的時候,不是面無表情,而是用點頭微笑的方式表示認可,或者是用重複對方的談話的方式表達你在用心傾聽,也可以適當地伴之以提問或是總結,加深對方對你的參與的印象,並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認可。如“等等,你剛剛那句話我沒有聽清楚,能麻煩你再說一遍嗎?”或是“”我如果沒有聽錯的話,你剛剛說的話有三層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語把對方的意思重複一下。如果你這樣做,對方會覺得很舒服,因為他能明顯感受到你的用心傾聽以及他對你的認可,你不需要自由有什麼思想和意見,也成功地參與了他們的談話。
第三,學會讚美。如果在傾聽的基礎上,你能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建議,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不能,你又想表達更深入點,更多獲得對方的好感,可以表達你的讚美。也許你又開始擔心,不知道如何讚美,那不妨學習一些通用且又讓對方感受到真誠的讚美技巧。如讚美要講究細節,表達感覺,善用總結。如對對方觀點的讚美可以直接應用對方的語言,然後表達你的感受,再進行總結。如:“剛剛你提到的養育孩子要注意的三點,我深受啟發。您真是一個無私的專家,把這麼多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我回家就決定按照你說的方法實踐,還期待得到你更多的指導等。。。”當你能適度地表達讚美時,自然而然就獲得對方的好感,對方可能回因此更願意與你聊,也許就有機會去說你熟悉的領域,你於是就也開始讓他更能瞭解你。
在社交場合,若你能做到這三點,交朋友,或是融入談話者群體,獲得對方的好感應該沒問題的,不妨試試哦。
兩個月後,又碰到阿輝,問及他的社交狀況。他說,上次老師給的指導很管用,現在在社交場合,他已經沒有那麼緊張了,目前用了接納和傾聽兩招,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覺得他很善解人意,很願意向他表達,他也很開心。。。。
他說,他也接下去試著使用第三招,要表達對別人的讚美,並逐步試著表達自己的意見。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以上是被實踐檢驗過並證明有效的答案,你不妨也嘗試一下哦。
回覆列表
第一,因人而異,內向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壞事,自我保護,讓自己免受傷害,注重思考和過程,特別善於當一個傾聽者,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特別喜歡傾聽,平時也不多,不怎麼愛聊天,很多人都覺得我性格內向,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漠,話也不會說,平時就是一個別人特別難以接近的人,難以接近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懂得交際,那只是因人而異,每個人對自己的看法不一樣,沒有志同道合,共同的語言罷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交流聊天也是看人看場合的,什麼時候能說,該說什麼,我心裡都有數,我比較喜歡網上交流,寫文章,或者發表評論,寫悟空問答,在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找到答案,可以交各種各樣不同行業的朋友,交流經驗,談天說地,互動,分享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