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駱石川
-
2 # 袁續昆
我最大的焦慮來自於被使用者激發的責任感。記得當我們的第一款產品上市的時候,預售情況出乎意料的火爆,這乍聽起來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但對於供應鏈的壓力就突然變得特別大。因為我們得到了認可,所以我們要在每個環節保證不讓我們的使用者失望。
做硬體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一批硬體產品從設計到試產到量產的衝刺階段,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會發生。尤其當你需要自己研發並創新技術的時候,市場上沒有可以參考的成熟樣本,在這個創新和試錯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工藝、設計、技術等方面的挑戰,而且這些問題很多必須在24小時內得到解決。我們對客戶承諾的不但要快速落實,還要保證較高的質量標準,這個的壓力直接被頂到技術和生產部門。那段時間我和同事們都過的非常焦慮。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第一確定紅線目標,必須保證如期交付;第二:集中公司所有的資源,發動所有的力量解決隨時發生的每一個問題。這個過程我最感慨的是,當團隊全身心去迎接挑戰的時候,激發出來的效率和靈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超過我的想象,團隊有了那段戰鬥的經歷,也變得更加自信團結。
-
3 # 陳郢
創業的過程中,比較焦慮的事情是如何持續把有限的時間、資源和注意力,放在最為重要的事情上。從紛繁複雜的資訊、誘惑、壓力中正確地認知自己和企業所處的階段,並明確出最為重要的一到兩個問題,並解決它們。一旦自我認知產生了偏差,感覺到自己沒有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或者因為主客觀原因,無法專注再最重要的事情上,就會覺得焦慮。
解決的辦法是先好好睡一覺。
-
4 # 徐申
焦慮是圍繞著整個創業過程的,對我來說,最焦慮的事情是“變化”,最焦慮的時候是“不知道會如何變化”的時候,最焦慮的問題是“能不能追的上變化?”。
在新媒體和內容行業,“變化”也是主題。
話題方面,熱點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兩三年前的一個熱點事件,網上能討論三四天。而再去看現在的熱點,從熱點出現、熱度爆棚,到熱度消失、無人關心,可能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的時間。比如今年的幾個熱點,早上的熱點,可能下午的追熱點文章,就沒人再願意點開了。
-
5 # 張子陶Arthur
投資過程中倒不怎麼焦慮,但會煩躁,煩躁的主要原因是時間沒有被有效使用,沒有把時間花在更值得探討的專案上,從而導致的思考不清晰。
在投資行業有個形容”焦慮"特別流行的詞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翻譯過來就是害怕錯過。但是害怕錯過意味著兩點,第一是想控制不確定性,第二是什麼都想要。
#關於不確定性#我的總結是要能夠認識到在人類這個維度上(可能在宇宙這個維度上有更高的力量與規則,但我們還無法理解),我們所在的世界看起來是一個“一切皆可推算的”鐘錶系統,其實是一個“一切不可預測”的混沌系統。
試圖透過洞察事物的內在秩序而征服世界極其困難,遠不如構建自己的內在秩序。墨菲定律總會出現在生活裡,來處心積慮地打翻你的牛奶。
它經常出現的原因是因為第一我們沒有思考長期的目標,第二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究竟是什麼,於是推匯出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 — 我們可能沒有取捨的原則。
所以再總結一下,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系統裡,由於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因此要放棄什麼,所以市場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令你焦慮。
那麼解決的辦法呢?
#針對不確定性#我認為要問自己的一個人生觀問題是:"你因不確定性而生的快樂,和你因不確定性而生的痛苦,孰大孰小?"
如果是前者,那麼可能就更適合創業、投資等系統不確定性更高的行業,但如果是後者,可能更加穩定、沒有變化的工作較為適合。
#針對什麼都想要#我認為要問自己的一個價值觀問題是:”你當下在努力追求的東西,在獲得別人的認同與滿足自我的追求間,哪個更重要?”
當然可能有的人內心的追求就是別人的認同,哈哈(那TA可能要焦慮一生了)。但由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我們來進行價值取捨的訓練,仍然是值得思考的。
-
6 # 劉元
聽到別的基金投了自己沒見過的專案會焦慮,聽到別的基金投了自己見過但沒投的專案也會焦慮,自己投的專案發展不順利會焦慮,投到好專案但案源很隨機的時候也會焦慮,覺得是在靠運氣吃飯不知道如何複製。
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一般就是跟別的投資人聊聊天,聽到對方也非常焦慮,心理就平衡了一點,或者轉移注意力,大吃一頓火鍋平復心情。
-
7 # 財經作家邱恆明
最焦慮的時候,自然是創業過程遇到最重大事件時,還沒有結果,怕把事情搞砸,於是日思夜想,覺睡不安穩,頭腦一放飛,就是各種擔憂。
表面上鎮定自若,跟同事聊天,跟家人聊天,跟朋友互動,似乎語氣和心情與平時沒差別,但內心知道在惦記著“大事”呢。
比如,接觸上一家自己比較認可的投資公司,像真格呀,聯想之星呀,只要投資協議還沒有籤,錢沒打到賬戶上,只要他們還沒有真正認可,中間又出了個小岔子,這時候就非常焦慮。
比如,簽訂了一個有轉折意義的合同。但之前沒有執行過,想著會出一百個錯,沒能抓住機會再上一個臺階。心裡砰砰跳個不停,連祈禱也用上。
這些是積極方面的焦慮,做得成就能有大的前進,做不成就要退回到自己已經有點厭倦,有顯平庸的地步。
消極方面的焦慮是要人命的。
比如發不出去工資時,好不容易跟十幾個小夥伴商量好,這個月的工資緩一緩,下一個月再發。等到下個月,這段時間的焦慮那是天大的事,據說劉強東就因為融不到資,一夜白了頭。
很多人一夜白頭,都是極其憂慮的反應,而這也是多數白頭創業者的真實經歷。
還有就是要決定做不做介於灰色地帶的事,有人盯得緊,有媒體議論,就是違規甚至違法的,但如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能就能跨過去,公司因此大有成就。
所是創業、創新,其實全是坑呀。
上週在一個創業者晚宴飯桌上,一知名教授簡單說,創新,在某些歷史時期,就是“違法”呀。大家都以為從事商業,做創業上的事,都是康莊大道,既可賺錢,又可揚名,還能全部光明磊落呀,那是做夢呢。
創業過程中,焦慮的事不少。
起初是為自己焦慮,為自己的夢想是否能實現焦慮,吹過的牛如何兌現憂心忡忡。
後來人多了,為團隊焦慮;如果幸運的話,還會發展到為某個群體,為一個行業產業,甚至為大社會上的事焦慮。
把焦慮化為動力,把成績當做焦慮,別被焦慮摧毀,就是創業者的萬幸了。
-
8 # EmacserVimer
我覺得總結起來就兩句話:
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決定、做錯事!
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用錯人、相信錯人!
就這兩點是最為關鍵的。
-
9 # WAWA劉青勇
創業過程中,焦慮的東西太多了,資金流轉不開,貨物積壓過多等問題。
創業的時候焦慮的東西太多了,而我一般都是抽一跟煙,才得以平靜下來。
或者是出去散散步,這些都可以放鬆一下。
-
10 # 小美美666666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老闆夢,但沒有一個人說創業是容易的,所以每一位奮鬥在創業路上的創業者都值得我們敬佩。
以前我們總說,折騰對了我們就是富人了,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今天小靜姐認為這句話在當今社會應該改改:折騰對了我們還是普通人,折騰錯了我們有可能會傾家蕩產,負債累累。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投資創業不像之前那麼簡單。新時代創業雖然比之前增加了很多機會但需要我們更加努力,有更大的風險承受能力。
小靜姐認為投資創業要謹慎,給自己留條後路不要把所有家當都壓上。剛開始做慢慢來一點點做起,不可能你一創業就有客戶,不可能你只要創業就會成功。在投資創業前先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成功了更好,如果失敗了最壞的結果我們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我們就擼起袖子加油幹!
創業是辛苦的,創業者要面對很多問題,比如客戶的流失,員工的離職,競爭的激烈,面對無數挫折。
創業者都有被壓力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哪怕是再強大的創業者也有無法逃避的脆弱的一面。
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焦慮,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而是想辦法儘快解決,不要拖,越拖越越焦慮還不如儘快解決。
最後有一點我們一定要記住,創業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還有愛我們的家人,我們在面對壓力和危機不知所措時,不妨和我們的家人共享下天倫之樂放鬆下心情,增強下信心。
最後小靜姐祝每個走在創業路上的朋友們發大財。
回覆列表
最焦慮的時候啊,視感科技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你會將自己的想法去找一些你認為有經驗,而且在業內比較權威的人去學習的時候,絕大部分的答案是:你們這個做不了。然而你都把東西做出來之後,再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還會當面反對你。
視感科技剛開始打算做智慧吉他的時候,大部分的廠商都不知道智慧吉他是什麼,我們去找代工廠,他們覺得在指板上裝led燈這一件事就做不了,品絲裝在led上,如果用力敲,把led砸壞了就廢了一整塊料。還有供電模組放哪,藍芽模組放哪,琴箱內部都是有固定結構的,變動一下就會影響音質。對於做了十幾年琴的師傅來說,他們只會認為這個led燈就是個畫蛇添足。我們一再解釋,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做到吉他和手機的互聯,應用到音樂教育上。
等到我們吉他做出來,去拿給一些專業培訓機構看的時候,很多有經驗的老師認為,你這樣的教法是不合理的,或者說如果你這個能教的話,那老師們豈不是都失業了。其實Poputar的人機互動模式,也僅僅能做到彈奏入門而已,想練成吉他大師還是得下苦功夫。在樂器的培訓市場當中,70%也就是入門而已,大家能夠彈首簡單的歌,年會上表演一下就夠了。而我們就專注於這一小塊,讓音樂入門順其自然。這個理念在創業伊始很難被同行們接受。智慧樂器在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大眾理解。
那麼焦慮就是在大家都不相信你,不認可你的時候,不理解你的時候,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做到心態堅定,是需要對市場更深的洞悉和理解,好在我們創始團隊從來沒有自我懷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