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雨楚楚

    哈哈哈……這段歷史耐人尋味……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襄樊之戰也是關羽以及蜀漢政權的一次重要的轉折點……襄樊之戰,使得實力剛剛由弱轉強的蜀漢政權,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關公在前面打仗 糜芳負責後勤保障……稍有差錯 關公就會責罰……這中間就有了矛盾……孫權手下呂蒙使用巧計奪了荊州……就恩威並用 荊州已失 關公自然會怪罪糜芳……況且呂蒙對荊州老百姓也很好……就一步一步把荊州給征服了……

    現在回過頭來分析 關公為什麼留下糜芳守大本營荊州……糜芳是劉備小舅子……親不親 一家人……後方的後勤保障只有讓糜芳管理……才最合適……至於後面糜芳投孫權 關公就沒想到……

  • 2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因為雖為三流將軍,守城還是可以的,古代攻城沒有大炮很難的,所以孫子才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下下之策,很難攻破的,糜、傅只要守上一段時間,關羽自會來救。

    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襄樊,異常順利,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刀斬龐德,威振華夏,曹操聞之,想遷都以避鋒芒,因為樊城失守,許都也難保,不如早做打算,被司馬懿攔住了。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此時孫權見關羽攻取襄樊快要得手,心中不安,關羽一旦事業做大,荊州更不好取,此時正好曹魏有合作之意,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對付關羽。

    孫權接受呂蒙建議,任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屯於陸口,到達陸口後,陸遜給關羽修書一封。書中皆是阿諛奉迎之辭,關羽看後,心中大安,不在戒備東吳,盡調荊州兵馬,支援樊城。

    呂蒙陸遜則率東吳大軍圍困公安,傅士仁不降,虞翻用舌辯之才說服了傅,開城投降,到了江陵,糜芳也死守不降,還是這個虞翻,說降了糜芳。

    這兩人降的原因頗有爭論,一是因為關羽一向輕視他們兩個,而且由於他們供應糧草不及時,關羽曾說要處罰他們。怕關羽責罰,所以才降。這個好象有點說不過去,關羽雖對他們不好,但劉備對他們很好,為這點事反叛劉備未免太過牽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城內根本沒有多少兵馬,大部兵馬都被關羽調走了,就是守也守不住,根本堅持不到關羽回來救援,戰則徒增傷亡,還不如出城投降。

  • 3 # 步武堂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關羽北伐襄樊留下糜芳,傅士仁等留守荊州,他的心態應該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也是很重要的層面,就是關羽對自己信心很足,北伐襄樊大獲全勝應該是不在話下,同時關羽對於東吳的諸如呂蒙,陸遜等“吳下阿蒙”,“文弱儒將”沒放在眼裡,他壓根就不相信東吳這幾個“黃口小兒”有這個膽子動“打荊州”這個主意。

    關羽的自負是非常著名的,歷史上的“威震天下”的“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等“豐功偉績”,讓他“沉醉”於自己的“天下無敵”,也讓他對幾乎所有的人習慣於蔑視。除了他的哥哥劉備,眼裡就再沒誰了。

    所以,他並不覺得需要留多厲害的武將留守荊州。留下的人能夠保證滿足後方糧草供應就可以了。

    另一個層面,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在關羽的眼裡,這個哥哥的小舅子是自己人,對於這個“自己人”關羽還真的沒當外人,對這個“小舅子”也不客氣,後勤供應的差事沒做好,關羽也是毫不留情,該批評就批評,該收拾就收拾,該辱罵就辱罵,沒給糜芳留什麼面子。在他看來,自家人就更應該盡心盡力,乾的不好收拾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糜芳看來,自己好歹是劉備的小舅子,你關羽至多也是他姐夫的“臣子”,這樣對待自己,也太不把“皇親國戚”當回事了吧?這樣一來,心裡的怨毒就結下了。

    關羽由於自大導致他的兩種心態,或者是對形勢的判斷,對人的判斷都產生了致命的錯誤。

    前期對東吳的居高臨下的蔑視,以及對孫權的侮辱(虎女怎能嫁犬子),使得東吳上下對關羽的仇恨成為共識,魯肅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情緒,於是,奪回荊州就只是方式問題了。陸遜在前面麻痺關羽,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成功,等到關羽在襄樊戰事焦灼之際,得到荊州失守的訊息,關羽的本能反應居然是“不可能”!

    此時,關羽對糜芳的態度和毫不留情的處罰以及侮辱,結出了怨毒的惡果。糜芳不僅僅是見死不救,甚至投降東吳,關羽腹背受敵。

    在糜芳,劉琦等劉備的“小舅子”,“乾兒子”的共同落井下石下,關羽只能敗走麥城,最終被呂蒙所殺。

    正是由於關羽的過分自負,要了自己的命,也把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攪了一個稀巴爛,一副好牌,被人摳了底。

  • 4 # 9紫氣東來

    應答:

    關羽把荊州弄丟了,至今還流傳在民間的一句反面教材,《大意失荊州》,並非關羽無能,是大意,這說明什麼呢?關羽根本沒有考慮到荊州被抄了老窩,那時的關羽是目空一切,否則借他十個膽也不敢去打襄樊,劉備的小舅子在關羽眼裡算什麼?這打下襄樊的功勞怎麼算,在家看門,籌糧,不賣力殺頭。這就把他們逼反了。

    那麼劉封呢?你關二爺不把別人當會事,別人也不把你當會事,關二爺除被曹軍打降外,還不知失敗是怎麼寫法,漢江發水于禁被淹關羽長臉了,這好的事情引來了壞的結果,而且是惡果,至命的惡果,劉封希望關羽不活。

    糜芳,傅仁,氣也受夠了,不侍候你了,走之大吉,他們比關羽幸運因為能活著,活著總比死人好,因為還有家眷等,關羽根本沒考慮到是這樣的結局,更想不到會丟荊州,更談不上丟了性命。

    關羽沒有想,更沒有想過,還等著回來收實糜,傅二人呢?情況變了,反了,關羽到死不明白,明白時的一瞬間晚了,腦袋沒了。

  • 5 # 海鏡清

    關羽手下根本就沒有三流以上的將軍啊。

    劉備為了征服益州,把所有能打的將領都調走了,關羽除了自己,手下其實沒有什麼人才。可以看看關羽手下有哪些人:

    兒子關平,沒名氣

    都督趙累,沒名氣

    治中從事潘叡,有名氣的文官

    主簿廖化,後來名氣很大,當時只是個年輕文官,也沒名氣

    宜都太守樊友、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統統沒名氣

    將軍詹晏、陳鳳、習珍,還是沒名氣

    因此,對荊州不夠重視的首要責任是在劉備身上。

    我們所說的荊州城,其實是江陵城,正好是糜芳的地盤,這不是關羽安排的,而是劉備安排的

    至於糜芳和士仁(三國志裡面是叫士仁,資治通鑑加了一個傅),糜芳地位不低,不但是劉備的妻舅,還是劉備親封的南郡太守,為蜀漢在荊州地區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前將軍、襄陽太守關羽,所以關羽出征時,糜芳留在江陵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南郡的治所就是江陵。

    公安與江陵隔長江相望。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劉備領荊州牧,築城於油江口,取左公劉備安營紮寨之意,名為公安,公安縣由此而得名。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廣陽在幽州,也就是說,士仁是劉備的老鄉,而且跟隨劉備的時間很早,有可能是劉備在幽州募兵鎮壓黃巾軍的時候就參加了,再晚也不會超過劉備依附公孫瓚的時期。雖然名聲不顯,卻屬於那種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的老資格,所以士仁坐鎮公安,很可能也是劉備的意思,因為這樣跟了自己幾十年的老部下放心。

    結果,出了簍子的就是這兩個劉備的親信。其他那些人,有的戰死,有的戰敗,有的棄城而逃,但唯二不戰而降的,就是整個荊州軍中與劉備最親的。

    這是關羽能預料得到的嗎?顯然不可能嘛。

  • 6 # 石頭說歷史

    我認為,糜芳、士仁的能力和地位並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不堪。

    先說糜芳。糜芳是糜竺的親弟弟,兩人在徐州時入夥劉備。糜竺家族世代經商,家資數億,僮僕數千,很有名氣。劉備入主徐州時糜竺給予劉備很大的財力物力支援,並將自己的親妹妹嫁給了劉備,結成了非常親密的關係,糜芳也就成了劉備的小舅子。

    196年劉備被呂布擊敗投靠曹操。曹操為拉攏糜芳,任命他為彭城相,而糜芳拒絕了曹操的任命,繼續跟著寄人籬下的劉備顛沛流離。之後經歷了客居荊州、當陽逃難、赤壁之戰,糜芳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所以糜芳在劉備集團的資歷、地位和忠心都是沒得說的。

    劉備入川時,帶走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領,留關羽鎮守荊州,並把小舅子糜芳也留了下來。我認為糜芳的職位是劉備任命的,而不是關羽。南郡太守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劉備認為,當時荊州需要的是穩守,而不是擴張,糜芳堅守城池的能力和決心是有的。

    再說士仁(《三國志》中為士仁,不是傅士仁)。士仁留存的記載很少,但卻很重要。“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從記載中可以得知,士仁是廣陽人,而廣陽屬幽州。也就是說士仁和劉備、張飛都是幽州老鄉。再加上士仁在荊州時為“將軍”,可見士仁的地位並不低,至少在荊州軍區中也是高層級別的。

    想在軍隊中晉升職位,必須兼顧資歷和能力。以士仁的籍貫和“將軍”職位可以推斷,士仁很可能在劉備起家的時候就入夥了,也是個老資歷。所以,關羽才會讓他去鎮守公安。公安之前叫油江口,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奪取荊南四郡的屯兵地點,重要性不言而喻。

    糜芳和士仁都是劉備集團的老資歷,忠誠度是有保障的。所以,讓他倆坐鎮後方,是合適的選擇。但是,士仁和糜芳這樣的老資歷人員最終卻選擇反水,荊州其他守將一看也望風而降,這又是為何呢?

    大部分人說是關羽和二人關係不好,二人才會反水。但設身處地的想象,糜芳和士仁那麼老的資歷、那麼高的位置,單憑私人關係不好就會輕易投降?關羽還會把家室留在江陵讓糜芳守著麼?顯然過分誇大私人關係的因素是不對的。

    士仁剛開始是堅守公安的,在虞翻的勸說下投降了。而虞翻認為士仁這種人應該是詐降,所以才會五花大綁把他帶到江陵城下去勸降國舅糜芳。士仁詐降失敗。

    而糜芳這樣資歷和地位的卻選擇投降,確實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為他突破了做人的底線。或許是糜芳不夠純粹,在大是大非面前被私心矇蔽了雙眼,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由於江陵有許多荊州官員、士兵的家屬,所以糜芳投降的訊息傳來,荊州各地守將望風而降。

    估計關羽心裡會想,我罵你一兩句你就撒丫子投降了?碰上這樣的下屬這領導還怎麼當。

  • 7 # 毒舌好心人

    一方面,關羽手下可用之人並不多。另外一方面,關羽心高氣傲,並沒有太把孫吳放在眼裡,對於後方的佈置沒有太過於用心。

    蜀漢是三國之中最晚成型的割據政權,根基相對薄弱。不管是人才還是人口,相對而言都不如曹魏甚至不如東吳。而在關羽北伐之時,劉備劉備率領蜀漢的主力人馬搶佔益州又跟曹魏爭奪漢中,留在荊州輔佐關羽的人才並不多。關羽本來就是能力非常出眾的人,如果只是堅守荊州,有關羽在就足以威懾曹魏和東吳。而蜀漢搶佔益州和漢中是相對艱難的任務,主要的人員都被調往劉備身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當時的情況下,蜀漢既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來保證荊州的人才質量,同時也沒有意識到荊州增加人才儲備的必要性(相比而言益州漢中戰場更需要強力人才)。因此,關羽身邊本身就屬於人才匱乏的狀況,無非是關羽本人屬於武將,掩蓋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相比於進攻,防守是相對容易的事情,自然會留下更為羸弱的力量。留下所謂的三流武將也就不難理解了。

    與此同時,關羽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不怎麼把別人放在眼裡。在關羽北伐前期,正是蜀漢鼎盛時期,曹魏的強大關羽自然心知肚明,但是對於東吳,關羽大概就不怎麼會放在眼裡了。而關羽敢於主動進攻強大的曹魏,自然認為東吳不足為懼。加上東吳方面有意麻痺,關羽大概認為東吳根本不可能進攻荊州的,所以,沒有在大本營做好佈防也就說得通了。優秀的將領本來就是荊州守衛中的稀缺資源,肯定被調往前線對抗曹魏,至於防守東吳(在關羽看來)這麼簡單的事情,自然就交給那些更弱一些的將領。

    因此,關羽的人事安排雖然從後世看實屬敗筆,但就當時而言,關羽的資源和意願都決定了他不會在大本營留守精兵強將。換個人到他的位置上,很可能做出同樣的選擇。

  • 8 # 隱語

    關羽北伐時,不用名將守城反而凸顯了他用人得當。為帥者不僅要看戰術上一城一池之得失,還要看戰略上的攻守大動向——當時劉備雖然已經得了益州、漢中,但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劉、孫兩家相加依然比不上曹操,而且劉備與孫權已經結姻,並處於結盟狀態,所以關羽大本營要想保證安全,要的不是軍事,而是外交。

    明白了這一點,關羽自然不會將寶貴的能將留到後方,而會帶到前線了。關羽北伐的軍隊並不多,而且進入的是曹操的腹地,之後曹操幾次增兵,關羽聲勢雄壯卻最終沒有攻下樊城,一個原因就是將與兵均不足。前方吃緊,後方孫權又大機率不會翻臉,所以關羽先守將,第一不是能力,而是忠心。這忠心也不是對他關羽的忠心,而是對劉備的忠心。

    所以,沒有人比糜芳、傅士仁二人更合適了。糜芳與劉備有姻親關係,而傅士仁是劉備的舊將,他們沒有背叛劉備的動機與必要——如果他們背叛了劉備,不單北上了罵名,那孫權對待他們怎麼可能比劉備對待他們還好?所以這二人根本沒有叛逃的理由。

    於是,關羽給了他們一個理由……

  • 9 # 觀察哨

    關羽北伐襄樊,為什麼會留下糜芳和傅士仁這樣的三流將軍看護大本營呢?其實原因有這樣幾點。

    首先,就是關羽本人並非最佳統帥。要知道,當年劉備西進益州之時,留下鎮守荊州的是諸葛亮,只是由於龐統不幸戰死,諸葛亮才不得不星夜馳援,留下關羽作為荊州的守將。可見,劉備對於跟隨自己多年的關羽能力還是清楚的。所以,在關羽北伐之際,對於自己的戰略部署才會出現如此大的紕漏,不僅將鎮守荊州大本營的重任交給了糜芳和傅士仁,更是將為前敵籌備軍用物資的重任交給了此二人。要知道,當時關羽北伐的目的不是為了統一中原,而是為了震懾東吳,襲擾曹操,為劉備攻取漢中創造良好條件。所以,將廖化留下看家更為合適。雖然,廖化也不一定能戰勝呂蒙,但是絕對不至於速敗,能為關羽回師救援爭取時間。由此可見,關羽在沙場上爭鋒殺敵,或者運用計謀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統籌全域性方面有所欠缺。

    另外,就是關羽的輕敵。對於留守荊州的糜芳和傅士仁而言,他們所要防禦的是江東的孫權。而在關羽看來,孫權本人就是無能之輩,而他手下的將軍們也是無能之輩。所以,關羽想當然的認為,東吳不敢在他北伐的時候從背後對其發起攻擊。不過,關羽似乎早已忘記了,曹操早就稱讚過“生子當如孫仲謀”,而且呂蒙、陸遜、徐盛等人其實都不是泛泛之輩。所以,關羽認為象徵性的防禦就足以震懾東吳。於是,就留下糜芳和傅士仁之流。

    最後,就是信任!雖然,糜芳和傅士仁之流能力不行,甚至在關羽出征之時,還對二人進行過責罰。但是,糜芳時劉備的小舅子,在關羽看來此人還是對於劉備的忠心還是可以信賴的。所以,也就放心的將荊州託付給了此二人。畢竟,守衛的荊州不是關羽的地盤,而是劉備的天下。

    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最終導致關羽將荊州留守的重任交給了糜芳和傅士仁之流。

  • 10 # 南方鵬

    劉備鎮壓黃巾起家,被朝廷封安喜縣尉,怒打督郵只得跑路棄官,後起起落落,投奔好友同學公孫瓚,因功進封平原國相,曹操攻打徐州時,與田楷一同救援陶謙,曹操後院起火撤兵。陶謙看重劉備,先讓他駐在小沛,後讓徐州給他,因徐州四戰之地,非明主賢君不能守,其時徐州從事糜竺與弟糜芳,認定劉備,不僅傾家相助,還嫁妹與劉備為妾。劉備也守不住徐州,被呂布襲奪徐州後投奔曹操,曹操大加招攬,加封糜竺糜芳官職,二人拒不接受,只願跟在劉備身邊。

    糜芳為南郡太守,傅士仁屯公安是配合,問題不大,讓其他人上也差不多,但麻煩的是倆人對關羽都沒有好感,“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可能關羽的傲上而不欺下性格,以為糜芳是準國舅爺屬於上吧,經常欺負他,連同傅士仁也受罪。因一次失火事故受到關羽的嚴厲斥責,等到呂蒙偷襲時,便無節操的降了,事實也不可能守得住,“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不是迫不得已,未來國舅又是從龍之臣,誰捨得丟下這些去新的國家重新開始呢!

  • 11 # 笑看三國風雲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意圖奪取襄樊,將曹操的勢力逐出荊州。正當戰事處於關鍵時刻,留守後方的糜芳、傅士仁卻獻城投降,導致關羽潰敗,兵敗身亡。

    那麼關羽為何會留兩個三流武將駐守大本營呢?其實防守江陵和公安這樣的大本營並不需要一流的守將,只需要足夠忠誠就足以防守。

    我們一起仔細的闡述其中的因果。

    公安城和江陵城堅固耐守嗎?

    01. 公安城。

    公安原名字叫孱陵,在三國以前,向來是籍籍無名,一直到赤壁之戰結束,劉備的到來才讓這個地方有些名氣。

    在孫劉兩家合力之下,曹仁放棄江陵城,退回南陽郡。投奔劉備的人也愈來愈多,原本屯兵的江油口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劉備覺得地方太小,就向時任南郡太守的周瑜要一塊地方屯兵,周瑜就將和江陵城隔江相望的南岸之地,也就是孱陵給了劉備。

    劉備得到孱陵之後,就將這個地方改為公安,並且在此修築城池,把原來弱小低矮的小城進行擴充,逐步成為一個堅固的軍事堡壘,成為劉備駐守荊州的大本營。

    劉備正是憑藉這座堅城,向南擴張,取得了江南四郡,其實力獲得了孫權的認可。經過數年的經營,公安城城牆高大堅固,防守嚴密,位於長江邊上,成為劉備拱衛南郡的第一道防線。

    公安位於江南四郡南部,是扼守武陵、零陵、桂陽三郡的咽喉,因此,公安城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02. 江陵城。

    江陵城就是現在的荊州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公元前689年,因此它的歷史非常久遠,同時由於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東漢末年,這裡更是當時的軍事重鎮,駐守大量的兵馬,糧草和器械。曹操在劉琮投降之後,更是星夜兼程搶佔江陵。在赤壁之戰結束之後,曹操派曹仁以江陵為據點防守南郡,隨後周瑜在劉備的配合之下圍攻江陵城,在死傷數萬人後,曹仁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被迫退出江陵城,繼而納入孫權麾下。

    周瑜去世之後,魯肅為了拉攏劉備一起抗擊曹操,就勸說孫權將將南郡之地讓給劉備,其中就包括江陵城,這樣劉備就據有了江陵城。

    由於歷史久遠,又是歷代重要軍事重地,因此一直為人所重視,其城牆和防守建設更是不遺餘力,因此曹仁憑藉這座堅城能夠防守達一年之久,如果不是糧食短缺無法救濟,很難被孫劉聯軍攻破。

    江陵位於南郡的東面,扼守著通往夷陵的交通要道,守住了江陵城就守住了通往夷陵,秭歸的道路,因此江陵關係著南郡的命運。

    由此可見,此城交給糜芳防守,只要他能夠盡心盡責,無背叛之心,那麼即使遭遇呂蒙的攻擊也不至於立即城破,完全有時間等到關羽回兵救援。

    03. 公安城和江陵城之間的關係。

    公安城和江陵城隔江而望,公安城在南岸,江陵城在北岸,而公安城在江陵城下游,因此公安城是南郡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江陵城的門戶。

    孫權沿長江而上攻南郡必須先攻公安,而曹操從北而來攻江陵,必須冒著被公安攻擊的危險,因此兩城是唇齒相依,互為表內。

    糜芳和傅士仁是何許人也?

    糜芳和傅士仁都是劉備的舊人,沒有特殊才能,也沒有立有赫赫戰功,但是他們兩人追隨劉備時間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此劉備特別的看重。

    01. 糜芳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當劉備在徐州落難的時候,是他和哥哥麋竺一起幫助他東山再起,並且隨後的歲月中不離不棄,硬是撐到劉備在荊州擁有一席之地,因此糜芳對於劉備來說是有功無過,值得信賴的人,正是如此,劉備才讓糜芳駐守南郡,把江陵城這麼重要的城池交給他駐守。

    因此從情理上講,劉備做得沒錯的。如果連糜芳這樣的人都不值得相信,那麼還有誰可以相信呢?

    02. 傅士仁

    傅士仁是幽州廣陽郡人,和劉備同鄉,雖然和劉備的關係沒有關羽和張飛那麼親密,但是自幽州起兵到現在也有數十年,也是劉備當年從老家帶來的老兄弟,才幹不如關羽和張飛,但是追隨數十年,其忠誠度應該是非常可靠。

    劉備沒有孫權和曹操那樣的宗族可以依靠,只能信賴這些來自家鄉,甚至自起兵以來追隨的舊人,這些人是他值得相信的人。

    03. 糜芳和傅士仁都是劉備值得相信的人。

    經過了數十年的生死與共,對於劉備來說,從忠誠度的角度來看,傅士仁和糜芳都是值得相信的人,即使能力不足或者勇氣欠佳,但是守衛公安和江陵城這兩座堅城應該是綽綽有餘,這也是劉備把公安交給傅士仁,把江陵城交給糜芳的主要原因。

    糜芳和傅士仁為何要獻城投降?

    當關羽在前線正處於緊張的時候,呂蒙率軍裝作商船,從潯陽出發,溯江而上,將關羽沿江設定的烽火臺破壞,直達公安城。

    呂蒙讓虞翻寫信給傅士仁,傅士仁接到書信後立即投降。呂蒙帶著傅士仁沿江而上直到江陵城下,糜芳看到傅士仁投降,也跟著投降,至此南郡兩大堅城失守,往上到夷陵的道路被打通,而往南通往武陵、零陵、桂陽三郡的道路也被打通。

    失去了江陵城和公安城,南郡乃至江南其他郡無險可守,因此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直接導致了關羽在荊州的覆滅。那麼他們兩個為何要投降呢?

    01. 關羽的性格缺陷。

    這就要從關羽的性格說起了,關羽善待士卒而傲君子,也就是說關羽同情底層人士,但是和上層人士乃至同僚的關係不太好。

    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羽看不得比他強或者和他同等地位或者地位差不多的人,對於這樣的人向來就沒有好臉色,態度差,甚至輕視他們。

    和關羽這樣的相處確實比較困難,要麼完全服從他,對他俯首帖耳,不能有反駁的情緒或者言論,否則會遭受他的折辱。

    如果和他不能意氣相投,那麼就得忍受他的欺辱,否則只能像其他人一樣離開荊州,來到益州。

    02.糜芳和傅士仁倆人的能力有限。

    無論是糜芳還是傅士仁,他們都遭到來自關羽的輕視甚至折辱或者威脅。兩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卻駐守兩座重要的堅城,這就給予了他們非常重要的責任,這個責任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因此時常出現辦事不利事情,這就加劇了關羽對他們的輕視甚至折辱。

    糧草督運不及而遭到關羽的威脅則是壓死他們最後的一根稻草。當關羽在前方鏖戰需要耗費大量糧草之際,而糜芳與傅士仁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前方糧草需要,這就遭到關羽的死亡威脅。

    關羽和糜芳乃至傅士仁之間惡劣的關係直接映入了呂蒙等人的眼簾,這也是他們敢於冒險偷襲關羽後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沒有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如此輕易的開啟這兩座堅城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一旦陷入攻城的僵持狀態,必然會導致關羽回援,那麼呂蒙的偷襲計劃就成空,荊州也不會流落到孫權手裡。

    03. 劉備的責任。

    至於為何關羽要留糜芳和傅士仁駐守江陵城和公安城,其實這個並不是關羽的責任,而是劉備的責任。他們留任江陵城和公安城是來自劉備的任命,並非關羽的命令。

    直到關羽被授予假節之後,他才有了處置他們的權力,正是關羽擁有這個巨大的權力,這才讓他們產生了害怕和恐懼,因此不得不投降東吳吧。

    總而言之,關羽北伐的時候,不得不留下糜芳和傅士仁這樣的三流武將駐守公安城和江陵城,也是不得已的緣故,也有自己的苦衷吧。

  • 12 # 歷史笑春風

    荊州之戰中,關羽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麋芳和傅士仁的投降。由於麋芳和傅士仁的投降,使得荊州最重要的兩座軍事重鎮公安和江陵落入了東吳手中。這使得關羽敗走麥城,不久在逃往蜀中的時候被吳軍擒殺。那麼,為何關羽在北伐襄樊的時候,為何要留下麋芳、傅士仁留守荊州呢?

    一、 麋芳、傅士仁投降的危害。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取得了輝煌戰果。曹操甚至想遷都,來躲避關羽的鋒芒。在這個時候,孫權和曹操取得聯絡,要襲擊關羽的後方荊州,來為曹操效力。

    孫權趁關羽後方空虛的時機,派呂蒙白衣渡江,襲擊了荊州。呂蒙先進攻公安,守衛公安的傅士仁投降了呂蒙。隨後,東吳的大軍進攻江陵,守衛江陵的麋芳也投降了。這兩座軍事重鎮的投降,使得荊州失去了防守依託。東吳的軍隊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直插荊州縱深,奪取了宜都,封閉了關羽入川的通道。

    更為嚴重的是,關羽部下的家眷都在江陵,他們落入吳軍的手中,使得關羽的部下都失去了戰心。這樣,在關羽回軍荊州的時候,在落入東吳包圍圈的同時,他的手下大軍也離散了。關羽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得走保麥城,不久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東吳伏兵擒殺。

    麋芳、傅士仁的投降,是關羽敗亡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戰而降,置關羽於死地。其實在東吳襲擊荊州之前,關羽也接到過警報。曹操為了坐山觀虎鬥,挑起關羽於孫權的爭鬥,他故意將孫權的密信一式兩份,分別射入被圍的樊城和關羽的大營。

    關羽在得到東吳要襲擊荊州的情報後,也做出了他自己的判斷。他面對唾手可得的戰果,不忍心放棄即將要奪取的樊城撤退。他一是害怕這個情報是曹操故意散佈的訊息,動搖自己的軍心,讓自己不戰而退。二是關羽對江陵的防務十分有信心,認為即便是東吳攻打江陵,也不會很快會奪取江陵。這樣,自己也可以在東吳奪取江陵之前,趕回去救援。

    按照一般的情況,關羽的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江陵和襄樊的陸路距離只有五百里,關羽要想趕回江陵,只需要幾天的時間。而江陵的防禦設施十分完備,東吳想要奪取,也不是短期就能奪取的。這一點,從歷史上也可以得到證實。

    當年赤壁之戰後,周瑜為了完成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將目光死死盯在了江陵。他率領吳軍與曹仁爭奪江陵,經過長達一年的爭奪,才奪取了江陵。在夷陵之戰後,曹魏對東吳也發動了攻擊,其中魏軍一路主力張郃的目標就是江陵。當時守江陵的東吳主將是朱然,他的手下只有五千人能夠戰鬥。張郃包圍江陵,圍攻了很長時間,最後也只能撤軍。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麋芳、傅士仁如果真想守衛江陵、公安的話,他們是能夠堅守到關羽到來的。如果那樣,關羽的悲劇就可能避免。但是,由於他們臨陣動搖,貪生怕死,最終造成了荊州之戰的失敗。

    二、 關羽為何讓麋芳和傅士仁守荊州。

    關羽在出兵襄樊的時候,留下麋芳和傅士仁鎮守後方。可是讓關羽大跌眼鏡的是,這兩員將領完全辜負了關羽的重託,在東吳襲來的時候,竟然不戰而降,讓自己陷入絕境。關羽明知荊州後方的重要性,為什麼還要讓這兩位不靠譜的將領來守衛它呢?

    這是因為麋芳和傅士仁的身份在劉備陣營中並非是泛泛之輩。傅士仁是劉備的同鄉,如果按照劉備的經歷推斷,他應該是跟隨劉備來到荊州的人員之一。我們知道,劉備到荊州的時候,手下的人員不滿千人。再加上赤壁之戰,平定荊州南部的戰爭,他手下的那些早期追隨者就更少了。作為很早就跟隨劉備的將領,傅士仁自然深得劉備的信任。

    而麋芳的地位更是比傅士仁還要重要。他和哥哥糜竺也是劉備的早期追隨者。他們在劉備徐州兵敗,走投無路之時,將妹妹嫁給劉備,並且將家產全部資助給了劉備,使得劉備得以東山再起。他們都有一定的能力,史書記載他們弓馬嫻熟,擅長騎射。作為劉備的老部下,還是劉備的外戚,自然地位要高人一等。

    因此,劉備在入川時,將麋芳和傅士仁留下輔佐關羽,是有著他的考慮的。而在荊州的留守人員中,論資歷、地位、能力,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們。因此,關羽在北伐襄樊的時候,讓麋芳、傅士仁留守荊州,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劉備派麋芳、傅士仁留守荊州,過多的考慮了他們的忠誠,卻沒有考慮他們的能力。麋芳和傅士仁在歷史上,都沒有看到他們在戰場上有什麼優異的表現。可以說,他們在劉備陣營中,能夠得到這種地位,純粹是依靠他們的資歷和對劉備的忠誠。

    正是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使得他們在面對東吳優勢兵力奇襲的時候,都慌了手腳。傅士仁本來還想抵抗一下,結果在敵人的恫嚇下,就乖乖投降了。而麋芳做得更是過分,在能夠守衛江陵,城中還有部下自願守衛的情況下,他居然主動出城去迎接呂蒙了。

    有人說麋芳、傅士仁的投降是因為關羽平日裡過於高傲,對他們欺壓過甚。這讓他們心懷不滿,在東吳襲擊的時候就投降了東吳。其實我們看他們和劉備的關係,就算他們與關羽交惡,他們為了劉備也應該堅守一時。其實,他們投降東吳的原因,就是能力低下,貪生怕死。他們無法處理複雜的形勢,又不想戰死,於是在敵人的威脅下,就輕易投降了。

    三、劉備對荊州人員任用失誤的責任。

    從傅士仁和麋芳的任職,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對荊州人事安排的失誤之處。那就是劉備過於重視益州,將荊州的主力抽調一空。同時也過於倚重關羽的軍事能力,沒有給荊州留下有能力的重要將領。正是這一點,加速了關羽的敗亡。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將跨有荊益作為劉備發展戰略的第一步。他將益州作為北伐秦川的基地,並且讓劉備作為這支軍隊的主將。而龐統則認為益州應當作為劉備陣營的大本營,要把根本之地放在益州。不管劉備對這兩種建議如何選擇,他都是必須入主益州的。

    因此,劉備在奪取益州之戰的末期,陸續將荊州的主力調入益州。以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為首的援軍大舉入川,一舉奪取了成都,奠定了勝局。我們可以看到,與荊州人才匱乏相對應的是,蜀中是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法正、黃權、劉巴等人,武有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等人,這就顯出兩者之間的不平衡了。

    一方面的荊州只剩下關羽獨自支撐大局,一方面是益州人才過剩,有很多人無所事事。這對荊州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在湘水之爭時,東吳就對荊州發動了襲擊。在很短的時間裡,呂蒙就奪取了桂陽、長沙和零陵三郡。關羽雖然率領軍隊救援,可是被魯肅率軍阻擋在益陽,只能眼睜睜看著東吳攻城略地。

    可是這一幕並沒有讓劉備君臣汲取經驗教訓。在湘水之爭時,劉備率領益州的主力前往荊州救援。毋庸置疑,在這支軍隊裡,肯定包括了劉備手下的主要將領。如果劉備汲取了湘水之爭的經驗教訓,他就應該留下一兩員得力干將在荊州,幫助關羽守衛荊州。

    實際上,在益州沒有必要留有那麼多重要將領。如果劉備將張飛、趙雲、馬超、魏延這些將領中,留下一兩位在荊州給關羽做副手,關羽在用人方面就不會那麼窘迫了。在他北伐襄樊的時候,就會有得力的將領守住荊州。這樣,東吳在偷襲荊州的時候,形勢就完全不同了。只要關羽的副手能夠堅守數日,關羽就能夠趕回荊州,荊州就不會丟失,關羽也不會敗亡,那麼歷史的走向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結語:

    正是劉備對荊州地位的輕視,再加上對關羽軍事能力的過度倚重,使得他將荊州的重要人才都抽調到了蜀中。這造成了益州的人才浪費,而荊州的人才卻極度匱乏。這顯示了劉備在戰略上的短視,正是這一點,造成了荊州失守的悲劇。

    這使得關羽在北伐襄樊的時候,由於手下沒有得力的將領,只能讓麋芳、傅士仁留守荊州。他們雖然資歷老,對劉備忠誠,但是能力確實一般。這使得他們在遇到東吳奇襲時,根本沒有處理這樣突發事件的能力。再加上兩人貪生怕死,只得輕易的投降了東吳,造成了關羽的悲劇。

  • 13 # 清水空流

    第一首先我們必須確定一點,糜芳、傅士仁他們的職務是劉備任命的,與關羽無關。雖然是關羽的麾下的將領,但任免之權卻在劉備的手裡,也就是說,關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實際上糜芳、傅士仁作為一方主將,二人的地位並不比關羽低,糜芳還是劉備的大舅子。一路跟隨劉備。可謂勞苦功高,歷經由弱到強。關羽聲稱處置糜芳、傅士仁更多地是恐嚇。但也必須承認,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加速了關羽的敗亡。這和二人是幾流武將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也說明關羽的駕馭能力不行。

    地方軍事主將投降敵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這首先是叛國,而投降又分為主動投降,瀕臨絕境被迫投降和被動投降。而糜芳、傅士仁顯然是主動投降的。屬於賣主求榮,二人的投降屬於典型的賣主求榮。這與夷陵之戰黃權投降曹操有本質的不同。二人的投降從側面說明荊州上下政治不和諧,關羽統治不當,糜芳當時是南郡太守,傅士仁是公安主將,跟隨劉備也有些年頭了,二人不是荊州本土派,屬於劉備嫡系,二人的忠誠度是沒有問題的,二人的投降應該和關羽的個人有很大問題,換言之,如果是張飛,或者說是魏延守荊州,糜芳、傅士仁未必會投降。但拿糜芳跟關羽人際關係不對付作為投降的理由,未免有些牽強,糜芳投降只能說是面對危機,嚇壞了,只好投降。

    劉備成為漢中王以後,事業進入發達時期,劉邦加封糜芳為襄陽太守,重用糜芳不是在於其能力,而是看重他的忠誠可靠。只能說,糜芳辜負了劉備的信任。麋芳投降孫權沒有任何好處。從糜芳在孫權的處境也看得出來,糜芳也不是政治小白,更不是傻子。投降就是貪生怕死,見傅士仁投降也就一起投降了,當然也得承認,糜芳就算守襄陽也守不住。至於說傅士仁,呂蒙白衣渡江兵臨城下,傅士仁見抵抗無效的情況下投降呂蒙。麋芳看到傅士仁投降,知道公安已失。也只有投降。關羽絕對不是大意失荊州,不能完全歸咎於個人的過失 ,而且整個荊州集團失敗,呂蒙順利拿下荊州也說明荊州集團內部的不穩定不團結。

    劉備做夢都不到當年在徐州、長坂坡時那麼危險糜芳沒有投降,而等到他飛黃騰達時卻反而背叛了他,這識人之明也就那麼回事,劉備盲目相信關羽、高估了關羽的管理能力以及大舅子的忠誠度。以至於最後損兵折將。而關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過於孤傲,不善於團結下屬,缺乏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失敗是必然的。而如果成功則是偶然的。多種因素作怪,關羽看不上糜芳與傅士仁只是極小的誘因。糜芳、傅士仁即便是一流戰將也沒有用,沒有忠誠度,一切都沒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跟家人爭輸贏,是最愚蠢的生活方式”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