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老弟

    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的理想標準。雍正二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這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內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採伐林木。

    自此之後,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雍正三年7月,內務府再委派商人於長生採辦圓明園所需石料。雍正帝有硃批雲:於長生備石之事稍有耽擱,即將其議罪。可以看出他建園的急迫心情。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闢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內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裡日後成為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築群。

    第二部分,將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後來乾隆帝御題四十景”的主體。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築組群。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臺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朝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華夏大地便迎來了跨度最長的噩夢,晚清時期由於訊息閉塞,再加上清朝的驕傲自大,

    導致清朝錯過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百年時間,清軍打不過西方軍隊並非作戰不力,已經趨近於近代化的西方軍隊在面對落後的清朝的軍隊時,猶如猛虎和綿羊之間的區別,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落後就要捱打,這就是現實。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嚐到甜頭後,聯合法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當時英法聯軍一路北上,很快便打到了天津,對北京產生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清朝連忙派人議和,然而在議和過程中雙方使者卻發生了劇烈矛盾,之後清朝還將西方三十六名代表關押了起來,隨後英法聯軍便開始猛攻北京城。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並於次日英法聯軍開始在圓明園中大肆劫掠珍貴文物,圓明園的範圍很大,

    裡面珍藏的文物也很多,而且都是價值連城的至寶,許多士兵為了爭奪寶物不惜拳腳相加,有的軍官憑藉此次搶奪的財物,便可讓其家族享受百年富貴生活,可以這樣說圓明園裡任何一件文物,都能製造出一個百萬富富,中華千年積累,毀於清朝百年,可悲可嘆。英法聯軍在花了十幾天從圓明園中搶奪文物,英法兩國究竟藏有多少中華寶物,這可能是永遠都是一個未知數,然而當這群強盜掠奪完財物之後,卻又一把火將這個建設了百年的文化園林付之一炬,當時法華人不贊成放火,而英華人卻堅持要放火,而且還是能將整個園區都燒沒的大火。

    至於為何英華人非要放火,當時的英軍最高長官總帥格蘭特給出了確切答案。1860年10月初,英法聯軍以清軍虐殺俘虜為理由,要求清政府賠償撫卹銀50萬兩,如不許則將放火燒圓明園。此照會送達恭親王手中。恭親王立即回覆照會,派一名守備投送洋營。不料該守備竟未送到,而且私將回復譭棄,另捏造一洋文收條回營交差。英法聯軍方面等候三天,英華人此舉的目的便是為了給清朝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西方人的可怕,為了出一口惡氣便將世界上最珍貴的文化園林化成一片火海。

    這就是人人稱讚的英國紳士,表面光鮮亮麗,內裡卻都是強盜面孔,可謂虛偽至極。如今圓明園並沒有修復,依然是一副殘敗模樣,圓明園中每一處都在時時刻刻在提醒著華人,只有強大才有尊嚴可談,歷史的教訓,我們從未忘記!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閒。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區域性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遭焚燬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 2 # 風雨TONGXIN

    火燒圓明園的悲劇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法聯軍進駐北京後,佔領了圓明園,在英國首領額爾金的支援下,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掠奪,期間搶奪珍寶約150餘萬件,很多無法挪動的珍寶,他們選擇了放火燒燬。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最終讓中國的萬園之園毀於一旦!使中國大量珍寶流失於國外!

  • 3 # 月影人文攝影

    我是月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牽涉的歷史面比較長,咱們就簡單的說吧。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到了1854年,英國率先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已經簽訂的《南京條約》,要擴大英國在中國的權利,隨後美國和法國也趁機提出相同要求,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被拒絕後,英美法等國惱羞成怒,合謀決定發動戰爭,以此來逼迫清政府就範。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陷並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至1858年打到距離京城不遠的天津,清政府遂決定議和,並通知英法派出代表從天津登陸入京。英法兩國覺得清政府已經被嚇住,就率軍艦強行從大沽口登陸,遭到駐守大沽口清軍的阻擊,被阻擊後英法艦隊狼狽逃出大沽口。隨後英國派出代和清政府在通州展開談判,但是談判並不成功,英國的不合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絕,雙方談判交惡,清政府於是扣押英國談判團一行39人並押往北京並虐待殺死21人。得知談判團成員被扣,並且被虐殺,英法雙方大怒,以談判受阻、解救人質為理由進攻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功進圓明園,並以人質曾被關禁在圓明園為名,對圓明園進行掠奪,被掠奪的文物珍玩不計其數,隨後英法聯軍為報復放火燒掉圓明園,守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太監宮女後宮妃嬪300餘人遭慘殺。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稱為世界文明史上的令人罕見的暴行。

    後來有歷史學家研究說,當時是英華人主張燒掉圓明園的,法華人並不同意防火,但是不管怎樣,圓明園是毀在這兩個強盜手中的。正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的: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的一把大火,不僅燒掉的圓明園這座世界一流的皇家園林,更主要的是燒掉了皇宮所珍藏的許多文化、科技、歷史的最珍貴的名典著作,這把強盜放的大火燒掉的人類的文明,是中國的文化財富。

  • 4 # 浩然文史

    一、文明被燒燬在烈火中

    1856年,英法兩國藉著“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二次大規模侵略,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戰爭與第一次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戰爭中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城並燒燬了圓明園這座蘊藏著中國千百年來文明精華的“萬園之園”。作為帝國首都的北京城被攻破對於清政府來說是巨大的恥辱,而這也直接推動了此後數十年洋務運動的發生。

    關於圓明園被燒燬一事,歷年來有多種說法,其中非常具有迷惑性的便是西方國家所一直認為的“清政府虐待人質說”,這種觀點認為正是由於清政府對前往北京進行換約的英法使節進行扣留並對其虐待致死,才導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報復性的燒燬行動。但這一點更多的是侵略者的一面之詞,以及當時清朝官吏對侵略者觀點的複述,相關學者已經研究的比較清楚了。

    留在北京與英法兩國談判的恭親王奕訢

    那麼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燬呢?到目前為止最為大眾所接受的一點便是英法聯軍在北方寒冷的天氣條件下無法適應加之後勤供應不足,而且他們也不需要長時間佔領中國的首都,放火燒燬圓明園是他們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為了儘快逼迫清政府投降並獲得足夠利益而採取的行動。這個觀點可以說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

    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城之後在紫禁城

    二、英法聯軍都同意燒燬圓明園嗎?

    在我們的傳統觀點中,放火燒燬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共同的行為,在各種教材中也無一不是將英法兩國連起來進行闡述,而被人們所熟知的文學家雨果所寫的給法國總統的一封信中更是寫道:“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更是明確的指出放火燒燬圓明園是英法兩國共同的舉動。但英法兩國是否都參與了放火焚燒圓明園,真實情況可能與人們所熟知的情況大相徑庭。

    法國大文豪雨果

    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放火搶劫,其實分為兩次。第一次為1860年10月7日。10月6日,英法聯軍向北京進軍,他們得知有一支清軍部隊撤退到了圓明園附近,為了殲滅清軍並加快逼迫清政府投降簽約,英法聯軍決定向圓明園進軍,在7日當天抵達圓明園附近,而圓明園遭受的第一次劫難也就由此開始了。而這一次放火的原因則是英法聯軍在發現圓明園附近的房子裡有英法被清軍俘虜人質的物品,人質的被害激怒了兩國計程車兵,於是他們縱火開始燒燬圓明園,英法聯軍共同參與了此過程,直到10月9日英法聯軍退出圓明園後清軍才將其撲滅。

    這一次劫掠雖然沒有將圓明園徹底燒燬,但是英法聯軍卻從圓明園中搶奪了大量財物,而在英法聯軍之後也有一部分華人參與了對圓明園的再次搶劫,至此第一次對圓明園的破壞完成,但值得說明的是在這第一次的縱火過程中,圓明園的標誌性建築物“三山五園”並沒有被燒燬,圓明園的主體建築依舊存在,真正遭到徹底破壞的是在十幾天之後的第二次縱火,也就是1860年10月18日到10月21日的這次,我們通常說的火燒圓明園事件,指的也是這第二次縱火。而這也是圓明園遭到致命打擊的根本原因。

    火燒圓明園

    學者裴廣強在蒐集各方資料後得出了在圓明園徹底燒燬一事中,英法兩國之間差生了激烈的矛盾,法國並無意於徹底燒燬圓明園,而英國為了儘快逼迫清政府投降,下令在劫掠圓明園文物之後放火燒燬這座文化殿堂以警告清政府。在使圓明園遭受致命打擊的燒燬圓明園“三山”事件中法國並沒有參與進去,是英國單方的行為,而法國甚至在英國下令徹底燒燬圓明園之前對英軍進行勸阻,但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額爾金對清政府已經完全失去了信任,認為必須採取燒燬圓明園的舉措才能對清政府造成致命打擊。

    決定燒燬圓明園的英國駐華公使額爾金

    三、英法矛盾的原因探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傳統觀點一直將西方看做一個整體,其實不然,要是如此西方也不會在近代多次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英法之間更是戰爭不斷。只不過在對中國侵略方面,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所以才選擇組成聯軍進行侵略。但是在整體沒有分裂的情況下英法聯軍之間的摩擦和嫌隙也是不斷。就燒燬圓明園來說,英國因為在大沽口的戰敗而導致英國國內內閣遭到反對黨的猛烈抨擊,作為帶有復仇目的的英國新任駐華公使,額爾金在中國顯得非常急躁與狂妄,非要給清政府以重大的打擊來挽回大英帝國失敗的尊嚴。相反法國由於國內沒有英國那麼的“民主”和“開明”,法國政府受到的壓力要小很多,而法國發動這場戰爭其目的也只是想獲得相應的利益,並沒有想要進行報復和打擊,所以在面對燒燬圓明園這件事上並沒有贊同英軍。

    改變歐洲格局的克里米亞戰爭

    而就國際格局來說,自1858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法國便尋求與俄國的合作,而這是英國所不想看到的。所以英法之間也在逐漸的疏遠,這也導致在英法合作侵略中國的過程中並沒有那麼融洽:法軍甚至一度認為英國想透過燒燬圓明園進而摧垮清政府,扶持像印度一樣的傀儡政府,將中國變為徹底的殖民地。這對法國的是非常不利的,種種原因構成了法軍對英軍燒燬圓明園的反對。

    圓明園遺址

    文史君說

    本文並無意為侵略軍翻案,無論法國怎樣反對英軍燒燬圓明園,但是其侵略本質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數月前巴黎聖母院著火,有部分網友發出了活該的看法,認為法國一百多年前燒燬了圓明園,今天的巴黎聖母院著火是因果報應。這樣的看法無疑是讓人深感遺憾的。

    法國的標誌性建築巴黎聖母院

    誠然,近代以來我們國家遭受了帝國主義列強長達百年的侵略,“火燒圓明園”更是這百年中數得上的奇恥大辱,這樣的恥辱激勵著近代以來一代代革命先驅為中華之富強獨立而奮鬥。在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當然也應該銘記國恥。然而,銘記之後呢?在中國的國際地位飛速提升,國際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如果“勿忘國恥”帶來的僅僅是對想象中的列強鬼影的民族仇恨,那麼文史君認為,這樣的“勿忘”已經失去了它本身應有的意義。

    銘記我們曾受到的羞辱,是為了不再受到羞辱。勿忘國恥,是要激勵今天的我們,在各行各業為中國的強大做出貢獻,以期早日找回昔日泱泱中華傲立世界的大國榮光。而大國的榮光,除了大國的硬實力,還要有大國的心態。這種心態是開放,是包容,是如漢唐那般堅持自我又勤於學習,而絕不是懷抱鍵盤瑟縮一角,咬牙切齒的說:“他們欺負過我,我好恨~”

    所以,銘記歷史,但放下仇恨吧。

    參考文獻:

    1、裴廣強:《再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圓明園被焚燬之因——基於宏觀視角的考察》,《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8期。

    2、裴廣強:《英法聯軍第一次火燒圓明園諸問題再考》,《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3、庫贊•德•蒙託邦著,王大智、陳娟譯:《蒙託邦征戰中國回憶錄》,中西書局2011年版。

  • 5 # 使用者穩穩的幸福

    水燒圓明園的起因:英法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藉口修約,蓄意製造事端,於1956年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結果: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北犯天津,進而長驅直入北京,迫使清政府兩次簽訂不平等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肆意燒殺掠搶,縱火燒了皇家園林圓明園。

  • 6 # 擁抱大誨

    中國地大,資源豐富,世界列強侵略野心不息,解放前只因人民不團結,政府腐敗無能,所至,現在只要全華人民團結一心,在黨的領導下,任何外國侵略勢力都要失敗,,

  • 7 # 和田玉工廠直營

    火燒圓明園其實燒的不僅僅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包括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大火連燒三天三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並有數百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近代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緊鄰頤和園。她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當時清朝康熙皇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並賜名圓明園。康熙帝御書的“圓明園”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雍正皇帝對“圓明”二字的含義有個解釋: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就是說“圓”是指人品德圓滿無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它是封建時代對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圓明園的正式擴建是從雍正二年(1724年)開始的,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 150多年的精心設計建設,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傾注了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花費了數億計的真金白銀。圓明園以其宏大的規模、傑出的技藝、精美的建築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世界。這座清皇室精心營打造的皇家園林,達到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巔峰,也被譽為“萬園之園”和“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圓明園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其珍藏的文物眾多令人驚歎,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可以說圓明園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這些無價的珍貴文物和價值連城的珍寶也激發了入侵者的貪婪本質,僅圓明園被搶劫掠奪的文物的數量就達 150多萬件。今天我們有必要將“火燒圓明園”這一震驚世界的殘暴事件重溫一下,銘記我們曾受到過的屈辱,勿忘國恥,牢記落後就要捱打,激勵今天的我們為富國強民,在各行各業為中國的強盛做出貢獻,找回昔日我泱泱中華傲立世界的榮光。

    1856年,英法兩國藉著“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援配合下,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二次大規模侵略,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當年10月 6日,英法聯軍直撲圓明園,傍晚,侵略者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攻佔了圓明園。從第二天10月 7日開始,瘋狂的入侵者就肆意地對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進行搶劫和破壞。他們肆意縱情,予取予奪,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的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甚至為了搶奪財寶,互相鬥毆。兩天的洗劫使這一秀美的園林滿目瘡痍。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圓明園遭搶劫後,英法聯軍向城內開進。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並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軍侵華頭目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藉口清政府逮捕公使和虐待戰俘為藉口,1860年10月11日又派出10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英軍竟悍然下令縱火焚燒圓明園,這場“火燒圓明園”的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就在圓明園大火還在熊熊燃燒之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被迫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分別與英、法、俄等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貧弱日衰的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控制,致使圓明園及附近的諸園再遭劫掠。

    近代以來我們的國家遭受了帝國主義列強長達百餘年的侵略,“火燒圓明園”更是數得上的奇恥大辱,它激勵著一代代革命先驅為中華的富強而奮鬥。今天,國際關係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在飛速提升,這時我們更也應該銘記國恥。勿忘國恥,是為了不再受到羞辱;勿忘國恥,是要激勵今天的我們更加奮發圖強,強國富民。今天我們更應該有大國的心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有著開放、包容的氣度,相信強盛的中華一定會傲立於世界。

  • 8 # 車工00

    "圓明園"是康熙給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賜園,歷經雍正、乾隆、嘉慶等朝修建,氣宇宏偉,精美絕倫,曾是皇帝辦公所在地。初始的總設計師是曾修建紫禁城的雷金玉,後由幾代皇帝親自指導。

    "圓明園”是由康熙命名,並親自御書,匾牌就掛在園明殿門上方。”圓明”二字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清朝政府在康、雍、乾時代雖有盛世之稱,但卻封固保守,錯過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的大好時代,成為科技貧國,成為落後世界的地位。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恆古不變的歷史自然規律,其惡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充分體現出來。八旗軍精銳在洋槍洋炮面前不堪一擊,一敗塗地,只好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嚐到甜頭後的英國強盜又夥同法國強盜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另外美德日意葡俄等國趁火打劫,最後為了掩蓋罪惡,在洗劫圓明園後放火燒了圓明園,最後只留下幾根柱子作為恥辱柱激勵後人,奮發圖強,不忘國恥。

    英法強盜火燒圓明園的前因就是搶劫掠奪,後果就是搶劫,殺人後放火毀滅證椐。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巜兩個強盜》裡面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強盜嘴臉,很簡單,就是兩個強盜到人家裡偷東西,遭主人反抗,就搶劫,殺人,放火全乾了,有興趣的朋友可找馬克吐溫的作品細讀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或不見我,我就在這裡…這首詩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