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njoy雅趣

    品鑑的時候,我們都有一種想“裝”成個懂行的人的心理。真的懂不懂,肯定需要花長時間慢慢學的,不過有些容易上手的表面功夫,學會了就能暫時先“裝”一下。好了,聽我說吧(嚴肅

    正式的品鑑過程分三個步驟:視覺的觀、嗅覺的聞、味覺的嘗,先觀後聞最後才嘗。

    1、視覺的觀

    有時候葡萄酒的外觀就能夠顯示出它的缺陷。如果一款葡萄酒過於老化,儲存不當或者軟木塞有問題,空氣就會破壞其質量,我們就可以認定該酒出現了缺陷,以下是能夠透過視覺發現的常見缺陷:有缺陷的葡萄酒看起來灰暗,至少會出現一些棕色,儘管棕色並不總是表明酒有缺陷,一些健康的陳釀葡萄酒酒也會出現棕色,尤其是那些在橡木桶中熟化很久的葡萄酒。

    接下來呢,我們要對葡萄酒顏色的深度做個快速筆錄,來觀察其顏色深度。特別深濃或是淺淡?對於紅葡萄酒來說,紫色象徵著年輕的葡萄酒,而橙色、琥珀色和棕色代表陳年的葡萄酒。對於白葡萄酒來說,綠色代表年輕的酒,而橘黃色和褐色則代表陳年的酒。對於桃紅葡萄酒來說,明亮的紫粉色代表年輕的葡萄酒,略帶橙色和棕色代表陳年的葡萄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葡萄酒顏色變化的速度比較快,因此透過顏色來判斷葡萄酒的年齡可能不是絕對準確。

    那麼重點來了,你知道葡萄酒顏色的深淺和濃淡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嗎?我們觀察葡萄酒的顏色時,應手持杯腿,將酒杯呈45°傾斜,襯於白色的背景上。這時,杯中的酒液呈橢圓形,酒顏色的深淺透過觀察橢圓形的外緣(酒裙)獲得,而顏色的濃淡則透過觀察橢圓形的中心獲得。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個說法,說葡萄酒的顏色越深年份越老,嚴格來將只對白葡萄酒成立。因為紅葡萄老酒的顏色是橙色或磚色,淺於新酒的紫色。然而在濃淡上新酒卻往往不敵老酒。我在上WSET時,老師還教了我一個觀察濃淡更簡單的方法:將酒杯靜止立於桌面上,從正上方俯視杯中酒液,如果能透過酒液清楚看到杯身底部與杯腿的連線處,則顏色較淡;如果隱約看到,則濃淡中等;如果看不到,則顏色較濃。

    另外你可能聽說一個專業術語叫“酒腿”,或者“掛杯”,這也可以透過初步的觀察得到。搖杯後,如果殘留酒液在杯壁上呈眼淚狀緩緩流下,那麼這些”眼淚”就是酒腿,這一現象就叫掛杯。坊間還流傳一個說法,說有掛杯現象的酒都是好酒,實不盡然。只能說,能掛杯的酒酒精含量比較高,酒體比較雄厚,與這酒本身的好壞並無直接聯絡。

    2、嗅覺的聞

    看過了之後,我們來聞聞。可以先靜止聞一下葡萄酒的香氣,再搖動酒杯,使葡萄酒在杯中旋轉後再聞,比較兩次香氣的強弱。如果後者明顯強於前者,說明酒還沒有舒展開,還需再醒醒。待香氣穩定後,對聞到的氣味進行記錄,判斷是否有不該出現的氣味,能透過嗅覺發現的最常見缺陷是軟木塞缺陷。軟木塞缺陷不太明顯時就已經會影響葡萄酒的新鮮度和水果香,而嚴重時便會產生刺鼻的溼紙板或黴味,非常令人不悅。有缺陷的葡萄酒聞起來乏味平淡,還有過多的氧化氣味(如太妃糖或焦糖的味道)。不過對於一些葡萄酒來說(如奧羅魯索Oloroso雪莉酒),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特意進行氧化,氧化氣味並不代表質量問題。

    如果一款酒是健康的,那麼接下來要做的是評價其香氣的濃郁程度。香氣是非常明顯還是淡至難以察覺?通常情況下,描述香氣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過程,但基本上酒圈公認的方式為水果、蔬菜、香辛料、花卉、皮革、麵包等的香氣。

    這裡,還有一個小訣竅分享給大家:長時間聞酒的氣味後,我們的鼻子好像會“失靈”,什麼味道都聞不出了。這時候不妨聞一聞自己的手臂,因為人體面板是中性的,可以幫助鼻子“恢復出廠設定”。

    3、味覺的嘗

    品酒通常被認為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每個人對於甜、酸、單寧及複合香氣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我們各自的品酒經驗可能完全不同。儘管我們對一款葡萄酒的香味元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但對於哪款葡萄酒更甜、更酸或含有更多的單寧,通常還是會達成共識的。

  • 2 # 談鵬

    品鑑葡萄酒是一門藝術.葡萄酒品鑑不僅要了葡萄酒的歷史文化、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工藝,還需要大量的品酒實踐,簡單說來葡萄酒品鑑就是品評葡萄酒的品質。它的相關知識對於普通葡萄酒愛好者來說既新鮮又陌生,學習一些有關葡萄酒品鑑的知識,對於提高葡萄酒的鑑賞能力,以及提升我們的生活品位樂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品鑑葡萄酒的好壞:一看,二聞,三品。

    一看:將酒倒入醒酒器中或酒杯中,讓其醒下,看酒的掛杯,看酒腿是否勻稱。對著光亮處看看酒的顏色是否透亮。呈:紅色(淺或深)——紫紅色 (新酒)—— 石榴紅—— 血紅色(經過陳釀的酒)-——暗紅色——棕紅色(氧化過渡、陳釀過渡或是壞葡萄酒)。最好是在白色背景下來觀察。從酒杯正上方看,看酒是否清澈明亮。如渾濁說明酒質不佳或已變質。從酒杯正側方的水平方向看,搖動酒杯,看酒從杯壁均勻流下的速度。酒越黏稠,速度流得越慢,酒質越好。 把酒杯側傾45度角來觀察,此時,酒與杯壁結合部有一層水狀體,它越寬則表明酒的酒精度越高。在這個水狀體與酒體結合部,能出現不同的顏色,從而可以看出酒的年齡。

    二聞:這個聞和品就需要你對 酒有一定的認識。知道所聞的酒的果香。或者其香味的特點。各中國產區的葡萄不同,香味也不同,但還是可以聞到其果香。

    三品:和聞一樣這個需要對紅酒有一定的認識。品的時候最好不要喝或吃太刺激的食物或飲料。這樣可以更好的品嚐紅酒。因為太刺激的食物或飲料會使你的味覺遲鈍。品酒:在酒杯中倒入少量的紅酒,搖晃酒杯讓酒和空氣充分的結合。再小啄一口在口腔內慢慢品味紅酒的味道。當單寧釋放完的時候那就會感覺到紅酒的獨特魅力。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麵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張,輕輕地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止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入鼻腔後部。在口味分析結束時,嚥下少量葡萄酒,然後,用舌頭添牙齒和口腔表面,以鑑別尾味。根據品嚐目的的不同,將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至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嚐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

    每一種葡萄酒都有理想的飲用溫度。一般說來,白葡萄酒的飲用溫度要比紅葡萄酒低,因為白葡萄酒的酸度比較高,以清爽的口感和果香為主要特色,溫度過高會使酸味變重;而紅葡萄酒則以複雜的香氣和豐富、厚實的口感為主要特色,溫度過低會使香氣被封閉起來,溫度過高則酒精味會變得很重,從而影響香味體現。起泡酒在4—8℃之間可以減緩二氧化碳釋放,增加細緻、柔順、綿密的汽泡。各型別葡萄酒的適飲溫度如下:

    陳年優質紅酒:20度—22度

    濃郁型紅酒:17度—20度

    新鮮型紅酒:16度—18度

    濃郁型白酒:14度—16度

    新紅酒:14度

    新鮮型白酒:12度—14度

    桃紅酒:12度

    普通乾白:10度—12度

    香檳、起泡酒、半乾白:6度—8度

    貴腐酒、甜酒:4度—6度

  • 3 # 恩丞

    喝葡萄酒確實是一種享受,有的時候讓生活無比的美妙。

    品鑑葡萄酒,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第一最直觀的就是從一瓶葡萄酒的外觀看

    第二就是倒在杯子裡看酒液

    第三就是聞香

    第四就是入口品味

    一看,主要酒標,產區,級別,品級,酒冒,酒塞,酒瓶等等

    二看,酒液的清澈度,現在的酒在先進的裝置工藝下,都可以做到無雜質。也要看她的顏色深淺等

    三聞,結合前兩點,聞酒的香氣,有幾層

    四品,品味酒的整體口感,單寧,酸度,酒精度,平衡的如何,複雜度夠不夠,餘味持續時間等

    只能簡單說一下

    潛伏葡萄酒行業10年的非著名專業學者

  • 4 # 庚賽電商

    葡萄酒的品鑑是利用眼鼻口舌等器官去感知產品的風格特徵及優缺點。簡單來說就是:觀、聞、品;

    一、觀色

    觀什麼呢?

    (1)顏色

    乾白葡萄酒從淡黃、禾黃到金黃色都有;乾白葡萄酒隨著陳年時間顏色會越來越深,從微黃色到金黃色再到琥珀色;

    甜白葡萄酒隨著陳年時間顏色會越來越深,從金黃到橙紅再到茶色;

    乾紅葡萄酒的顏色手產區和葡萄品種等銀色影響,變化比較複雜。豐富多彩的乾紅葡萄酒,從草莓紅、寶石紅到深紅色,會隨著陳年時間顏色會越來越淡,從深紫紅色到棕褐色或磚紅色。

    (2)色調

    酒液色調指葡萄酒的顏色,如:紅、白或桃紅等。在觀看時,可透過中心色調、次要色調和邊緣變化去辨別。

    中心色調指酒液的主體顏色,正常情況下,優質葡萄酒的中心顏色飽滿,有較強的光澤度;

    次要色調指酒杯傾斜的情況下夢中心色調向外延伸的漸變色,年輕葡萄酒次要色調清晰明豔,陳年的酒則表面泛著黃褐色。

    (3)粘稠度

    即指掛杯程度,理論上,掛杯約厚,淚滴越大,表明酒精含量越高;

    酒腿越長,淚滴多,表明酒體更飽滿、口感更豐富。

    (4)透明度

    透明度和清澈度主要取決於葡萄品種、釀造工藝和陳年時間。通常強壯渾厚的酒很清澈,但透明度低;酒體輕盈的酒透明度較高。但不論是何種酒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未變質的情況下,透明度會越來越高。

    一瓶優質葡萄酒應該清澈明亮,晶瑩有光澤。

    (5)氣泡

    優質起泡葡萄酒的氣泡較小且均勻,密度大,細膩且持久。

    (6)淨度

    正常情況下沒大多數葡萄酒的酒體純淨自然且有光澤。但少數陳年葡萄酒會有沉澱物或懸浮物。

    但是如果葡萄酒中有絮狀或煙霧狀的漂浮物,說明已經變質,不適宜飲用。

    二、聞香

    葡萄酒的香味主要有三種:1、品種香,主要特徵是清新愉悅、豐富複雜;2、發酵香;3、陳年香,陳年香是體現頂級葡萄酒價值的重要成分之一。

    (1)精緻聞香

    最先聞到的是一揮發性氣味,大多為不穩定氣味,如:氧化味、潮溼氣味、硫化物氣味等;

    (2)搖杯後聞香

    搖杯後聞到的香氣比較豐富、濃烈且複雜。如果只有花香和果香,可能是年輕的酒,如果有明顯的香料、木材或皮革等香氣,多數情況下屬陳年佳釀。

    三、品嚐

    (1)單寧

    單寧入口有輕微的苦澀感,優質單寧細膩柔順,劣質單寧粗糙酸澀。

    (2)酒精、糖、甘油

    正常情況下,優質葡萄酒不會有明顯的酒精味,反而殘留糖分和甘油共同賦予了酒體甘甜味。

    .......

    好酒首先有自然健康的酒體,顏色純正,香氣豐富複雜,口感平衡協調,飲用後餘味長,飲用後整體有層次感和質感,最後還應該有明顯的葡萄品種特徵及原產地風土特徵。

  • 5 # 農村靚姐

    如何評價葡萄酒的好壞?分辨葡萄酒是一門學問,葡萄酒的品質受到很多因素,比如說產地、原料、和年份等,花高價也不一定買到好葡萄酒,先看酒瓶的瓶身酒標,拿到一瓶酒我們可以先從外包裝上初步判斷,首先想到就是法國葡萄酒品質是世界公認的。先看級別、產地、酒莊、年份和裝瓶資訊,一般等級和品質是成正比的。產地標註越小,品質相對應也越高。一般村級莊葡萄酒高於地區級,地區級葡萄酒品質高於大區級別。再看木塞,一瓶葡萄酒採用整木來做木塞,它應該是有品質的葡萄酒,如果用碎木組合起來的軟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用細末粘合的軟木塞,是

    用於普通給中檔的葡萄酒。還有看顏色,氣味,味道。大家都學會了嗎?

  • 6 # 雲鴿說酒

    首先,給一個比較中肯的回答,葡萄酒的好壞,在中國來說,最客觀的說法是透過口感的好壞來評判它是不是一款好的葡萄酒。或許會有些人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牽強,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人喜歡動不動問度娘,以為百度上所說的都是真理,然而,真正實際的情況很多人都不清楚,有人把它戲稱為水軍,我喜歡的話把這類人稱為是不夠專業,比方說,在百度上很多人給出的建議是:判斷一款葡萄酒是不是好酒或者是不是原瓶原裝的進口葡萄酒或者換呢是不是真假酒,都喜歡用包裝好不好,酒塞怎麼樣,或者說酒標怎麼樣,甚至是說瓶底深不深……等等純外觀的東西來做依據,這一點的話呢是對西方的文化的一種曲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酒莊莊主給我們國內很多的一些進口商所宣講的一些理念是:一般好酒會配相對好一點的瓶子等包裝,普通的一些餐酒的話就用不著特別好的包裝,但有華人參與,就不能理解成好的包裝就等於好酒,原因很簡單,大家自己想。還有就是,在中國有90%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品評一款葡萄酒,但他們又不想告訴別人自己不會品酒,為什麼呢?那掉身價嘛,對不對?,那就裝嘍,結果呢?很多人喝品質比較好的酒就感覺到不像自己認為的那樣子,然後就按照自己的認識去判斷這款酒不好,反而他們喝普通的餐酒會覺得很好,很順口,但普通的餐酒包裝不好,華人又喜歡包裝,再者,做生意的人也想賣一些高價的酒,獲得一些更高的利潤,那就誕生了一種低品質好包裝的一些酒留到市場上,所以說,在目前中國這個市場環境下,少提如何去辨別葡萄酒的好壞,因為很多人不想去學專業的東西,因為很枯燥。再者,目前在中國很多的所謂考了品酒師證的人,多數都是半調子。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要管那麼多,自己覺得價格合適,喝起來自己心底真心喜歡,那就是好酒!

  • 7 # 煮茶談酒論英雄

    評價一款葡萄酒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1、葡萄酒的價效比,一款葡萄酒的價格和它的品質如果能成正比的甚至優於品質的,不失為一款好的葡萄酒。舉例,一款法國普通13度的VCE來說,酸度單寧和甜度和酒精度相匹配都很平衡,零售價格不超過100元一瓶,那麼它是一瓶好酒。

    2、葡萄酒色澤:好的葡萄酒色澤一般以寶石紅、石榴紅為主,如果是顏色帶點黃韻或者偏橙色了,就說明已經有點氧化反應了。葡萄酒已經不再是一款好酒了。

    3、葡萄品種:目前市場上銷售量較大的葡萄酒品牌基本都是以赤霞珠、設拉子、品麗珠等葡萄品種混釀為主,當然也有些小眾的葡萄品種。好的葡萄品種一定要有好的產區,而好的產區釀出來的葡萄酒更優雅高貴,更具有成熟女性的味道和寬厚的男性魅力。舉例幾個好葡萄酒產區:法國波爾多、托斯卡納,義大利、加州納帕谷、拉里奧哈,西班牙、智利邁波谷、澳洲東南部........這些產區每個產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4、葡萄酒品鑑:一般專業人士的品鑑選擇專業的品酒酒具,倒入專業酒具後把葡萄杯輕舉,以白色底為背景,先看色澤(色澤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再聞其香味,每個人的嗅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香味越濃郁越複雜就越優,接下來就是品鑑了,一款好的葡萄酒建議先醒半個小時左右再來品,品時用舌尖感受葡萄酒的酸度,用牙齦和舌頭兩邊感受它的單寧和甜味,用整個口腔感受它的香氣,緩緩入喉,要有優柔綿滑之感,口腔各種香氣縈繞,酒精度和各種味道都相互平衡的,皆可稱為一款好的葡萄酒。

  • 8 # 潮哥紅酒課堂

    葡萄酒的鑑別能力,首先是練出來的。閱人無數,方能知人善任,同理,品酒無數,才會練就鑑別能力。潮哥本人品酒早過千瓶,以潮哥自己的經驗,一般情況下,不喝個幾百瓶恐怕難有心得。

    其次,要掌握批判性思維,網上偽專家越來越多,雜音環繞,此起彼伏,如何不被迷惑?只有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同時掌握批判性思維,知道怎麼剖析,怎麼發現偽專家的漏洞,才能保持正確的思辨。

    第三,相信自己的感官,視覺觀酒色、嗅覺聞酒香、味覺品酸澀,只要有一絲的不協調,你的感官會告訴你,這時就要善用你的大腦來分析,不要輕易地忽略掉那些疑惑。

    第四,非常重要,就是對比,古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現在的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是真理。問問身邊的菸民朋友,十有八九辨得出假煙,其實酒也如此,你喝慣了好酒,劣酒就喝不下去了,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天理大道,四通八達。

    第五,學習和鑽研,喝酒不鑽研只能成酒鬼,紅酒知識體系龐大複雜,但很吸引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深入鑽研,定會收穫良多。

    最後,要多交流,紅酒是一種文化,愛酒的人應該要多交流,也包括批判,法國的紅酒騎士文化非常好,就是一種紅酒愛好者的俱樂部,交流、傳播應成為每個紅酒愛好者的責任。

  • 9 # 一木紅酒

    第一套品酒方法:

    1.【看】

    觀其色澤--將酒倒在高腳杯中,握著杯腳,看其色澤,顏色淡紅為紅酒中佳品。

    紅酒的顏色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變淡,年輕時是深紅帶紫,然後會漸漸轉為正紅或櫻桃紅,再轉為紅色偏橙紅或磚紅色,最後呈紅褐色。

    2.【搖】

    使紅酒與空氣充分接觸,可以看到紅酒液體掛杯現象,差的紅酒很少掛杯!

    搖晃酒杯,觀察其緩緩流下的酒腳(legs或tears);再將杯子傾斜45度,觀察酒的顏色及液麵邊緣(以在自然光線的狀態下最理想),這個步驟可判斷出酒的成熟度。

    3.【聞】

    聞其香味--輕搖酒杯讓香氣釋放出來,聞其散發的果香。

    將酒搖晃過後,再將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複此動作可分辨多種氣味,儘可能從三方面來分析酒的香味:

    強度:弱、適中、明顯、強、特強

    質地:簡單,複雜或愉悅,反感

    特徵:果味、植物味、礦物味、香料味在葡萄酒的生命週期裡,不同時期所呈現出來的香味也不同,初期的香味是酒本身具有的味道;第二期來自釀製過程中產生的香味,如:木味、煙燻味等;第三期則是成熟後產生的香味。整體而言,其香味和葡萄品種、釀製法、酒齡甚至土壤都有關係。

    4.【品】

    品嚐--啜飲一小口,讓酒在舌尖溶動,然後慢慢抿入整個口腔,,全方位接觸味蕾,感覺其味道及酸甜度。

    讓酒在嘴中充分與空氣混合且接觸到口中的所有部位:此時可歸納、分析出單寧、甜度、酸度、圓潤度、成熟度。

    第二套品酒方法:

    第一步:控制酒溫。

    傳統上飲用紅酒的溫度是清涼室溫,18至21℃之間(白葡萄酒則是在9到12度之間),在這溫度下,各種年份的紅酒都處於最佳狀態。一瓶經過冰鎮的紅酒比清涼室溫下的紅酒單寧特性會更為顯著,因而味道比較澀。白葡萄酒情況恰恰相反,它就是要突出清爽和酸澀因此適合冰鎮後飲用。喝酒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高腳杯的柱子而不是用手託著杯子,否則造成酒溫的不同會影響酒的協調性。

    第二步:醒酒。

    一瓶塵封多年的佳釀,剛剛開啟時會有異味出現,這時就需要“喚醒”這支酒。將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後稍待十分鐘,酒的異味就會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讓酒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最大。紅酒充分氧化之後,濃郁的香味就流露出來了。這個過程時間可以延長,一個小時最好,造成酒香四溢的氛圍。

    第三步:觀酒。

    紅酒的那種紅色足以撩人心扉,紅酒斟酒時以酒杯橫置,酒不溢位為基本要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將紅酒的杯橫置在白紙上,觀看紅酒的邊緣,層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顏色均勻者是有點歲數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就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陳年佳釀。

    第四步:飲酒。

    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裡嗅一下,此時已能領略紅酒的幽香了,新酒的果香味很重,而陳酒則將這種張揚的個性深深的內斂。吞入一口紅酒,讓紅酒在口腔裡多停留片刻,舌頭上打兩個滾,再深呼吸一下使感官充分體驗紅酒,最後全部嚥下,一股幽香立刻縈繞其中。

    第五步:酒序。

    喝酒時應按照新在先陳在後,淡在先濃在後的原則飲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轉銷是什麼意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