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紅樓夢》共有七個版本,甲戌本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來面貌。  甲戌本  甲戌本(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本),現存紅樓夢較早的版本之一(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版本)。又稱脂殘本、脂銓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十五字,指明所據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殘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無目錄。第四回回末缺下半葉,第十三回上半葉缺左下角。四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二行,行十八字。每冊回首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甲戌本是現存所有紅鈔本中最珍貴的一種,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來面貌。第一回正文“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一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十五字。據此可以推定,這個本子的祖本可能是脂硯齋在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五四年)“抄閱再評”的《石頭記》原稿本(自藏本)每頁版心下部都有脂硯齋的署名。林黛玉眉目描寫尚未成文,撥開後人的塗改,可以辨認出:“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其下半句以硃筆空圍。虛以待補的還有若干回的標題詩,回目前僅有“詩曰”之類空懸。這說明甲戌本仍然處於稿本狀態。此稿本既然是再評本,那麼它的底本自然是初評本。  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側硃批,墨抄總評也有作於丁亥者,說明此本的抄錄時間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後。  甲戌本是一個儲存批語最多的本子。第十三回末眉批:“此回只十頁,因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卻四五頁也。”這個過錄本共十一頁,所謂十頁蓋取其整數。這說明此本的抄錄仍儲存甲戌本原本的行款和樣式。每半頁二十行,行十八字。(從第二回回前總評重文三十八字看,原來亦可能每行二十字。)更加重要的是,這條批語還表明了甲戌本是刪削“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之後的第一稿。未刪此節之前的初評本應該題名《金陵十二釵》,由“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可證。然此本亡佚。  第一回第一頁第一行頂格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二行“凡例”二字,第三行起凡例五則,末題詩一首。其中第一至四則及題詩,共四百一十四字,為此本獨有。第五則“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後來本子僅存此段作為引言,與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開始。凡例之後的七律題詩,尾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膾炙人口,為論紅著作所常引用。正文直接從“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開始——這才是曹雪芹原稿的本來面目。  甲戌本雖僅殘存十六回,但在第一回第四頁下第一行“丰神迥異”句下至第五頁上末行“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句之間,有獨存的僧道與石頭對話的四百二十九字,恰好兩頁。這四百二十九字敘述了石頭偶聞一僧一道談論紅塵中事,不覺打動凡心,求二仙將自己攜入紅塵。二仙勸阻不住,只得同意,僧人大展幻術,將大石頓時變成一塊小小美玉。這段情節,諸本皆無(當是抄錄時漏頁所致),以至文義不全,補衲有痕。這段文字另有非常重要之處,如二仙話中被脂評稱作“一部之總綱”的四個分句:“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即是。除此,我們還由此可以看明大荒山下的頑石是“通靈寶玉”的本相,是虛擬的小說作者,這與“夾帶”它下世的——賈寶玉的前身的神瑛侍者並非一回事。雖則彼此有關係,但決不是如程高本篡改過的那樣,成了石頭、神瑛、賈寶玉三位一體。  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與警幻之妹兼美成親的一段情節,與各本也不同。底本無拼湊現象,正文很少修改,與其他各本相比質量最高,因此最為寶貴。又第五回回目也與諸本皆異,作:“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立新場情傳幻境情”。以“情”迭字設在回目中是雪芹的習慣,如“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二十九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第三十四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第四十八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第六十六回)等皆是。可見此回目是作者親擬。又:庚辰本已改此回目而第二十七回卻仍有脂批“開生面、立新場,是書不止‘紅樓夢’一回”等語,更可證甲戌本此回回目是原擬。  第四回,甲戌本介紹薛蟠的表字是“文龍”,而其他諸本均作“文起”。古人的名與字義常相關聯,名為“蟠”,字應為“文龍”;其他諸本之“文起”定是草體形訛。第七十九回回目可作證,諸本均作“薛文龍悔娶河東獅”(僅楊藏本將“龍”字勾去改為“起”)。除甲戌本外,諸本皆誤。  甲戌本雖然只有十六回,卻有密集的硃筆眉批、行間側批、雙行夾批一千六百餘條(有部份批語系從另本移錄)。所存各回脂批遠多於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語為他本所無,相當有研究的價值。如第一回“滿紙荒唐言”詩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這條批語是持曹雪芹卒於壬午年(一七六三)論者的首要依據。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甲戌本以外的本子,其共同的祖本已被人修改,修改者不是曹雪芹,也沒有經過曹雪芹過目,因而改後的本子的質量大為下降。《紅樓夢》在甲戌(一七五四)前已基本完稿了。“增刪五次”是甲戌以前的是(甲戌本上已有“增刪五次”的字樣),甲戌之後,曹雪芹再也沒有修改他已交在脂硯齋等人手中的《紅樓夢》稿。故甲戌後抄出的本子(如己卯、庚辰等本),凡與甲戌本有異文者,都不是出之於曹雪芹之手筆。當然,我們今天看到的“甲戌本”只是過錄本,其中也不免有過錄者改動之處。但總體上保留了曹雪芹的原筆。總之,現存甲戌本的地位與接近原稿的程度,遠遠超出包括己卯、庚辰本在內的其他任何本子。所憾太過殘缺,僅得前八十回的五分之一。  甲戌本原為清朝大興劉位坦得之於京中打鼓擔中,傳其子劉銓福。內有劉銓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極有見地。另有劉銓福的友人綿州孫桐生(署“左綿痴道人”)批語三十餘條。之後流傳不詳,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現於上海,為剛剛歸國的胡適重價購得,是為首次發現的傳抄殘本。一九六二年胡適去世後,此本被寄藏於美國康乃爾(Cornell)大學圖書館,現已被上海博物館購藏。  目前,也還有人對甲戌本的鈔寫年代表示懷疑。雖然如此,甲戌本的重要性和參考價值仍不容低估。這是因為,甲戌本是幾種鈔本中年代最早的一種,當然最接近原著。  已卯本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又稱脂怡本,脂館本。原殘存三十八回,後又得三回又兩個半回,現共有四十一回又兩個半回。此本的底本是現存脂評抄本的底本中較早的一個(一七五九年),僅次於甲戌本,略早於庚辰本。其所標“定本”的紀年比“庚辰”早一年,更重要的是正文上的差異。此本的文字有多於庚辰之處。此本文字與庚辰本大體相同,但庚辰本抄錯之處,此本卻往往是對的,可惜它已經殘缺不全了。己卯本的脂評相當特別,它基本上沒有眉批和硃筆批語,行間批也很少,主要是正文下的雙行小字批,全書共有七百一十七條批語。  此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二冊總目書名下注雲“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三冊總目書名下復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內第六十四、六十七兩回原缺,系後人武裕庵據程高系統本抄配)。其中第一冊總目缺,第一回開始缺三頁半,十回末缺一頁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頁。十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另有殘卷一冊,存三個整回又兩個半回。即第五十五後半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及五十九回前半回。  己卯本與庚辰本有共同的祖本,可稱之為“己卯——庚辰原本”(鄭慶山先生稱之為“丙子脂硯齋三閱評本”),即庚辰本第七十五回題記所謂“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本。此本已佚。殘存第七十五回回目:“開夜宴發悲音,賞中秋得佳讖。”“己卯——庚辰原本”(丙子本)已刪去“凡例”,而把“凡例”的第五條併入“楔子”。脫漏了僧道與石頭對話文字,以“來至石下,席地而坐,長談,見”補綴。第五回末賈寶玉誤入迷津有較大修改。第十六回末都判與小鬼對話也有修改等等。  己卯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題記,庚辰本上有“庚辰秋月定本”題記,這實際上是“己卯庚辰原本”的兩個階段。“己卯冬月定本”系第一至第四十回,“庚辰秋月定本”系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也就是說,“己卯——庚辰原本”是跨己卯(一七五九)和庚辰(一七六○)兩個年頭才完成的。其時曹雪芹尚在,但他並未參加整理修訂工作。  過錄己卯本正文避國諱“玄”和“禛”,避兩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的名諱“祥”和“曉”。馮其庸先生和已故吳恩裕先生論定此本為怡親王府弘曉抄本。弘曉之父怡親王胤祥為康熙第十三子,曹家與之關係非淺,故所據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或以為避家諱並不嚴格,乃怡府本之傳抄本。因急於峻事,前十一回沒抄批語,並非底本有拼湊現象。然對正文,主持者妄加刪改,如改“成則王侯敗則賊”為“成則公候敗則賊”,即是顯例。損害了原本的價值。又此本前五回多了一次修改,確係怡府本的過錄本。  己卯本既與庚辰本同源,兩本也就有大量共同特點。兩本都題“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墨筆夾批與總批幾乎相同;前十一回都是白文字;在回目上,兩本文字相同;第十七、十八回都尚未分開,共享一個回目;第十九回都無回目,寧國府一小書房也沒命名;又同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回;在正文方面,兩本有大量共同異文,其中有近一半是共同的訛誤。最明顯的是,諸本的“英蓮”在己卯與庚辰本中都作“英菊”【“甄英蓮”,據脂批原諧音“真應憐”】。己卯本訛奪字較少,文字有多於庚辰本的地方,語意較庚辰本確切。尤其以前五迴文字差異較大。  此本無複雜的眉批側批,面貌乾淨。批語絕大多數在正文內雙行書寫,計七百一十七條,除多一條單字批外,與庚辰本全同。第十一回之前無夾批,卻有十二處側批為別本所無,見於第六回和第十回。  此本中夾有六張箋條,補此書批註不足。第一張為第一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註“伏長安大都”;第二張為第四回“護官符小注”;第三張為第五回題詩一首;第四張為第六回題詩一首;第五張為第二回前指示將總批低兩格抄;第六張為第十九回一條批註,連所屬正文,另紙記在回前。  就總體而言,己卯本比庚辰本更接近己卯——庚辰原本的本來面貌,因而也就更接近原稿。己卯本第四回,馮淵家人向賈雨村告狀說:“……望大老爺拘拿兇犯,剪惡除兇,以救孤寡。”在庚辰本中,“剪惡除兇”四字被刪去。己卯本第九回:“茗煙見人欺負我,他豈有不為我的,他們反而打夥兒打了茗煙。”庚辰本這句只有“茗煙”兩個字,很明顯,是因為句頭句尾都作“茗煙”而把中間部分脫漏了。  此本三十四回末題“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為脂本石頭記第一個出現“紅樓夢”標名的本子,說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紅樓夢”為書名  庚辰本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庚辰秋月定本),又稱脂京本。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七十八回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原書八冊中每冊卷首都註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自第五冊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庚辰本”以此而得名。原為徐星署舊藏。徐星署名禎祥,是光緒時協辦大學士徐郙之子。此書徐星署於一九三二年初在隆福寺書攤得之,系北城旗人賣出,當時售價銀洋八元。  庚辰本屬於珍貴的早期抄本,其文字質量雖遜於甲戌、己卯本,然其完整程度卻非前兩者可比。庚辰年是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年),其時曹雪芹尚在。離雪芹去世之壬午除夕,僅下隔兩年有餘。  第五十回,庚辰本作“蘆雪廣爭聯即景詩”,各本不識“廣”(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字,或改為“庵”,或以“亭”、“庭”字代之。庚辰本保持了原目原文。  庚辰本還儲存有大量脂批,署有名號、年月的批,也遠比他本為多,這些都極有研究價值。其中第十二至第二十八回還有大量的硃批,可能系從別本移來。在諸抄本,脂批前四十回多,後四十回少;後四十回的批語主要來自庚辰本,這些批語有的還為研究作者構思成書過程和探索佚稿情節提供了線索。如:第四十二回批:“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第七十五回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第七十九回批:“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等等。  戚序本  戚序本,全名為“戚蓼生序本”,簡稱戚序本或戚本, 原由乾隆進德清戚蓼生所藏並序,約在光緒年間桐城張開模得到它的一個過錄本,後歸俞明震,俞以之贈上海有正書局老闆狄葆賢,據以照相石印,題為《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 ,故稱“戚序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三個本子。  一戚滬本:又稱戚張本,張開模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存第一至四十回。戚滬本有烏絲欄,是有正本的底本。據上海古籍書店的同志所鑑定,“從紙張墨色來看,約在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抄成”。原本曾傳聞已於一九二一年毀於火。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書店整理舊庫,意外發現迷失多年的該本前四十回半部。現藏於上海圖書館。  二戚寧本:澤存書庫舊藏戚蓼生序本,又稱澤庫本、南圖本,抄本。與戚滬本是共同底本的不同抄本,兩者的文字只有極細微的差別。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行款格式與戚滬本全同。寧本無格欄。此本一般認為是戚滬本的過錄本。由於戚滬本已殘,而據以影印的有正本經過貼改,戚寧本則保持了戚滬本原貌,所以仍然有其一定的版本價值。戚寧本抄寫時代約在清鹹、同之間,是高一涵的意見。藏南京圖書館,  三戚正本:又稱有正本。上海有正書局一九一一年——一九一二年據戚滬本照相製版石印,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印行前四十回,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印行後四十回。出版時題《國初鈔本原本紅樓夢》,此本付印前對底本作過整理,有改動失真之處,如刪去了原收藏者的印章,對個別字作了貼改(據查驗,前四十回貼改二十處,三十二字)。此本八十回,前四十回眉批為書局老闆狄葆賢所加,“小字本”後四十回中也有眉批,為狄葆賢徵求他人所加。價值不高。一九二○年用“大字本”剪貼縮印了一種“小字本”,於是有大小字本之分。“小字本”又於一九二七年再版。存八十回全。“大字本”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縮印“小字本”為十二冊,每半葉十五行,行三十字。“小字本”因錯誤甚多,無甚參考價值。  王府本  王府本,存百二十回,十回一卷,共十二卷。分裝四函,函八冊,共三十二冊。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連史紙鈔寫。目錄頁和版心題名《石頭記》。趙萬里雲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後人,故稱“蒙古王府本”,簡稱脂蒙本或蒙本。因其第七十一回回末總評一頁的背面有“柒爺王爺”之草書,一慄《紅樓夢書錄》疑出清王府舊藏,故稱“清某王府舊藏本”,簡稱王府本或府本。王府本前八十回大體同戚本,版式相近,為同祖之本,但無戚序。其前八十回總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絲欄粉色連史紙鈔寫,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補配部份系素白紙,每頁十八行,行二十四字。書口印有硃色《石頭記》書名,下手有手寫墨色卷×、×回及每回頁碼。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後人以程甲本抄配了這六回及後四十回目錄、正文,並在全書之首冠以程偉元序。有總目,十回為一卷。然而,每冊四回。王府本也是一個附有脂硯齋批語的本子,回前回後總評亦單佔一頁,然而從此本開始,各本一律刪去所有脂硯齋的名字。它的另一獨特之處,在於特有八百三十四條不見於早期脂硯齋評本的評語。這些批語補齊了回前回後總批,又有側批和雙行批。有散文,還有詩、詞、曲等韻文。在第四十一回前的那首七言絕句之下,署名立松軒。立松軒把他的批語寫入雙行批註,可證王府本的底本為立松軒手抄本。松軒本的底本則有三個,依次為庚辰本、己卯本和楊藏本(皆非今本)。此本前五迴文字屬於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與小鬼的調侃世情,己卯本有殘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殘文的連綴。第五十六回改“時寶釵”為“識寶釵”,即從楊藏本。諸底本經過立松軒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開,第十九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回末已補齊,第六十四回,補入一個有批語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補入,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種種,以下各本皆大同小異。如無特殊情況,即不再贅述。王府本的抄寫時間頗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據程甲本抄補,用預留紙張,由前八十回抄手之一書寫。在總目中,該回與其它各回似為一色筆墨。這說明王府本的過錄時間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後。  舒序本  舒序本又稱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煒序本,簡稱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煒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題《沁園春》詞,故名。舒元煒,杭州人,其序作於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又因這個本子今歸吳曉鈴先生收藏,而且僅存四十回,故又名吳藏殘本或吳本。此本原為八十回抄本,總目中原有八十回回目,後被人撕去三頁,今存第一至第三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回目。目錄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題《紅樓夢》。後來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冊,共八冊。然從抄寫者轉手的情況看,其底本為每冊四回。每半頁八行,行二十四字,獨與鄭本相同。從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為姚玉楝號筠圃者。他曾與當廉使(當保,先後擔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隸按察使——“廉使”為廉訪使的簡稱)並錄過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十七卷;復借鄰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雖然沒有說抄配的到底是哪幾回,但是,與它本對校,舒本確是一個拼湊本。其來源尚不止於兩部份。它的前五回與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較別個不同。”庚、舒改“較”為“覺”。再如第二十七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濟是的。”夢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楊:“我寧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後與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詩謎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結尾文字與府本、戚本相同。舒本與楊本、列本、夢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與甲戌本相同之文,但並不早於甲戌本。其總目與各回之分目不盡相同,是此本的特別之處。又有長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蓋亦抄寫者所為。它又幾乎是一個白文字。自是晚期抄本無疑。舒元煒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歲次屠維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園氏舒元煒序並書於金臺客舍。”有“元煒”、“董園”印二方。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時,這是舒序中說得很清楚的。舒序中還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時候,讀者中已有一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傳。雖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見到這個全本,但序中說到“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當不是無根據的道聽途說,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問世的兩年半以前,《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書已經在讀者中流傳。從這一點看來,《紅樓夢》後四十回書的作者究竟是誰,舒本為我們作重新考慮提拱了一條線索。  靖藏本  因揚州靖靖應鵾所藏而得名,簡稱靖本,題《石頭記》。 一九五九年由南京毛國瑤發現,為藏乾隆時的抄本。一九六四年尚在,以後迷失不知下落。據目驗者毛國瑤回憶,此本未標書名,亦無序文,中縫亦無頁碼。初稱《紅樓夢》,嗣後也有稱《石頭記》者。原有八十回,存十九冊,藍紙封面。鈐有“拙生藏書”和“明遠堂”篆文圖章。一九五九年發現時,已分十厚冊裝訂,缺失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尾部殘失三頁。實存七十七回有餘。竹紙抄寫,抄手不止一人,字跡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頁行數及每行字數未察。有三十九回為白文字。“明遠堂”系靖氏堂名。靖應鵾祖籍遼陽,旗人。始遷江都,乾嘉之際移居揚州,清末自揚州遷南京。一九**年發覺靖本迷失。現存毛國瑤抄錄的有正本所無批語一百五十條。從批語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與石頭對話那四百餘字,與甲戌本相當。原書有三十五回全無批語,其他各回則附大量朱墨批語。書的封面下原有“夕葵書屋石頭記卷一”字樣紙條。夕葵書屋是《熙朝雅頌集》(其中選有敦誠、敦敏有關曹雪芹的詩)的主要編纂者、乾隆時著名文士吳鼐的書齋名。書發現之初,毛國瑤曾將此本與戚本作了對勘,摘錄戚本中所無的批語一百五十條。後來,將它發表在南京師範學院《文教資料簡報》一九七四年八、九月號上,並撰文介紹。此外,《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周汝昌《〈紅樓夢〉及曹雪芹有關文物敘錄一束》一文中也曾介紹這個脂本,並校讀、解說了其中的部分批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南交大計算機專業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