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家曲瑋瑋最近採訪了一位76年的企業高管媽媽,看到她打算花1000萬在孩子的培養上,普通人根本不敢想吧。而且這1000萬還不是亂花的,教育、娛樂、生活、興趣都規劃了進去,並稱“培養孩子沒有上限”。對於這樣的教育理念你怎麼看?這會不會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如果沒有那麼多錢要怎樣規劃為孩子規劃其方方面面?預算和規劃的度在哪裡呢。微博
8
回覆列表
  • 1 # 藍玉逸風

    一千萬的教育經費,很少有家庭拿的出來;不設上限,是很多家庭正在竭盡全力做著的事。

    教育,正日漸成為絕佳滋生焦慮感的天然土壤,與之關聯的內卷化,階級固化、中產危機等詞彙,不經意間就會觸動人的心絃,然後吃不好飯,睡不著覺。

    我們都知道,解立體幾何、求雙曲線、拋物線等知識,在高中之後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實際用處,可上大學就得靠這些,幾百萬高中學生的競爭已經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如果不幸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人間煉獄也不為過了。

    有什麼辦法呢?

    有一個很滑稽的理論:如果上不了重點小學,考不好入學測驗,就可能進不了重點班;進不了重點班,可能就上不了重點中學;上不了重點中學,就可能上不了重點大學;上不了重點大學,一輩子可能就完了。很可笑對吧?

    在很多省份,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一半的高中生考不上本科;素質教育年年提,課後輔導如火如荼,補習班貫穿線上線下;國考幾乎年創新高,考編大軍浩浩湯湯,培訓機構如雨春筍,這就是現實了。

    即便如此,考試也依然是目前最公平,最有希望破局的方式。

    迅哥兒對閏土生活的感慨,相應的,閏土又該如何想象迅哥的生活呢?

    站在高處,總能看的遠些,更好地出身與條件,大機率會獲得更廣闊的視野,更大的舞臺,更多的機會,這是焦慮中的父母們知道,又不想知道的事實。

    幾乎每年高考後,總會出現對高考的批評,對內卷化的不滿,對衡中、縣一中模式的譏諷,看看身邊的高中學生,太有道理了。看看歐美的現狀,真的,只有在考場上,還有機會拼得過“富二代”。但看看現在學區房的搶購,資源向上的流動,這份機會也越來越……

    為人父母者,只能去更努力為孩子創造儘可能好的環境,儘可能的嚴格要求孩子,以致於規劃孩子的人生,這很讓人無奈氣憤,這是現實。

  • 2 # 白水90944696

    有條件的家庭自然可以沒有上限,但是大部分家庭是需要考慮自己的底線。

    教育是兼具投資和消費雙重屬性的,比如你學了音樂,但是沒有用來賺錢,就是自己愛好陶冶情操,那就是消費,反過來你變成郎朗級別的大師,那就是投資。

    在教育上是存在著巨大差別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也必須面對。萬維鋼在自己的書中曾經描繪過美國不同階層孩子的所受到的教育,富裕基層的孩子學的是戰略,造船出海要去往哪個方向,中產家庭的孩子選的框架,如何打造一條能出海的船,窮人家的孩子學的是具體技能,如何做一名油漆工、裝修師等等。

    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承擔風險能力,意味著不同的教育選擇。

    比如這位女高管,收入頗豐,願意投入至少1000萬來培養自己的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著更大、更廣闊的領域可以去探索,可以去嘗試,喜歡音樂,可以試試,喜歡文學,可以試試,只要有興趣,都可以試試,感覺不對,沒關係可以放棄,感覺對了,那就加大投資力度。

    但是普通家庭做不到,比如以音樂為例,鋼琴基本就上萬,一節鋼琴課上百了,如果投入好幾萬,孩子感覺自己沒興趣,想換個新專案,也不貴,也就幾萬塊錢,家長估計就扛不住了,感覺嘩嘩的錢都打水漂了。所以我們常見的是,家長只會讓孩子小規模的嘗試一下,真的能持久在興趣上投資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有個瞭解,入入門。

    最近有大廠二公主進軍娛樂圈,有人分析就是大型教學現場,讓孩子放手去嘗試,失敗了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大部分普通家長是做不到的。

    教育的投資是沒有上限的,但是錢多就可以側重消費屬性,錢少就要儘量考慮投資屬性,經濟基礎決定選擇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摩托車電瓶為什麼總是虧電不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