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同舟揚州

    我認為是魏延,這位將軍是我喜歡的,三國演義中魏延歸降劉備,諸葛亮馬上就要斬殺魏延因為他腦後有反骨,這就是魏延悲劇命運的的開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將軍。

    魏延簡歷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正是與楊儀不和,導致最後被害而亡。

    我認為魏延絕對是一位天才將領,只是情商偏低。

    首先,個人認為反骨是天生的,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是一種宿命論,就是後天魏延如何努力效忠,但他的宿命就是。如果這樣,那就是三國最終會歸於司馬氏,諸葛孔明先生怎麼努力亦屬徒勞,那你就不該殺魏延。其實諸葛亮識人的本領確實不行,比如相信只會誇誇其談的馬謖,導致了街亭的失守。

    其次,個人認為魏延的子午奇謀可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相媲美,可謂難得的將才。就是這樣一位可與張郃,張飛一戰的英雄,卻死於內鬥。千年無人為其正名。可談可談。

    因此魏延是最被低估的。

  • 2 # 信陵小司徒
    歷史上被低估的季漢名將 ——良將兩父子 天不假年運(一)少年英才 英主重用

    歷來對於蜀漢來說,可能大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小國寡民,前期良將唯有關張趙馬黃,後期也就是姜維拿得出手。

    甚至說在《三國演義》的“作用”下,更是讓人得出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感慨,或者說流諷。

    但是,廖化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而且,蜀漢也表示,這個鍋,老子也不背。

    因為,從劉備打天下開始,一直到劉禪投降這八十年的時間裡,蜀漢也是良將層出不窮,絲毫不比曹魏與東吳一方遜色。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在歷史上被低估的季漢名將,實際上是兩位父子良將。

    只是可惜,於父輩來說,雖為絕世良將,可是天不假年,於子輩來說,雖有能力,可天不假運,難免惹人悲慼。

    他們,便是季漢名將霍峻、霍弋父子二人。而父子二人中,被人埋沒不知的,當屬父親,霍峻。

    霍峻,字仲邈,是荊州南郡枝江縣人,於季漢集團來說,是地地道道的荊州派,或者說融入了劉備的股肱派。

    霍氏一族是枝江縣有名的豪族,霍峻的長兄霍篤也是一時豪俊,於建安年間在故鄉聚集宗族,擁有私人部曲數百人。

    可是霍篤也是英年早逝,所以,當時的荊州牧劉表便是以時年不到三十歲的霍峻繼續統領其兄霍篤的部曲,霍峻受命之後,下屬服從,民眾歸附,也是顯示出了相當的實力。

    而此時,來到了荊州已經六七年之久的劉備,自然也是以其人格魅力深深的影響了霍峻,所以,從那時起,霍峻便是傾心於劉備。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下荊州,備戰一個月後,荊州牧劉表病逝,後不到一個月,繼任者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霍峻便是就此歸順了劉備,劉備對霍峻的到來,相當的高興,當即任命為霍峻為中郎將。

    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當時劉備麾下,關羽是偏將軍,張飛是中郎將,就連趙雲,也僅僅只是主騎而已,所以這就足以看出劉備對霍峻的重視程度。

    (二)獨鎮葭萌 良將登場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劉備、龐統率領黃忠、魏延、霍峻等人西入益州,幫助劉璋對抗張魯,駐軍葭萌關。

    一年後,也就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正式揮軍進攻劉璋。

    因此,針對當時的情況,鎮守當時劉備大軍的後方大本營葭萌關這一任務,就是重中之重。

    因為此地不但是聯結劉備退回荊州的重要通道,更是遏制漢中地區張魯的前沿陣地。

    不管是下游的劉璋所部還是北部的漢中張魯所部誰出兵拿下這裡,那麼,劉備當時勢必就會變成孤軍,局面甚危!

    所以,對於此等重任,劉備交給了霍峻,因為他對霍峻的能力相當的瞭解,也足夠重視,那麼,他給霍峻留下多少部隊呢?

    “數百人”而已。

    這既是因為當時實際兵力不足所掣肘,也是因為劉備相當的看重霍峻,就這樣,時年三十四歲的霍峻也是領命鎮守,絲毫不卻。

    當劉備大軍離開後,漢中的張魯果然得到了這個訊息。

    於是,他也是想趁亂分羹,因此,他便派所部楊帛前往,企圖引誘霍峻,以此來拿下葭萌關,霍峻自然明白其中貓膩,因此他義正言辭的對楊帛說道:

    “你們可以得到我的頭,但絕對得不到這座城。”

    面對霍峻如此矢志不渝的決心,楊帛無計可施,只得返回漢中,而此時,劉備劉璋的益州爭奪戰也是到了關鍵時刻。

    至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龐統更是戰死雒城城下,而劉璋也是為了釜底抽薪,將劉備變成徹底的孤軍。

    所以,他便是調令所部扶禁、向存等人率軍萬餘人,從閬中沿著閬水而上,先取葭萌關,然後在進圍劉備本部人馬。

    此時,情況相當的危急,因為劉備前軍在前線暫時被逼停,直接面對著劉璋的數萬人馬,後方又出現了劉璋的一萬多人馬,一個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而且,當時劉備所部三萬餘人,面對正面劉璋大軍的壓力就已經很大,實在也是撥不出援兵來救援葭萌關。

    所以,真正到了霍峻表演的時刻了。

    (三)嬰城固守 大敗敵軍!

    葭萌關是川東北當時的軍事重鎮,城防相對堅固,霍峻來到後更是修繕城牆,儲備軍需,激勵士民,嬰城固守,就這樣,在霍峻的積極備戰與嚴密防守之下,他率領著僅僅數百正規軍硬生生的抵擋住了劉璋所部向存等一萬餘人的連番進攻!

    時間一點點的推移,劉璋本部的局勢越來越兇險,可是向存這裡的進度卻是尺寸未有,那麼,霍峻已經堅守了多久了呢?

    整整一年!

    這簡直就是個奇蹟,幾百人堅守了一年,一萬多人,這樣的優勢兵力,愣是沒有拿下葭萌關!

    霍峻的守城能力再一次得到了彰顯,這還不算,奇蹟更在後面。

    由於圍攻了一年拿不下葭萌關,這就使得城外的劉璋所部不僅傷亡慘重,而且士氣相當的低落,且士卒疲乏,不堪再戰。

    加之他們輕視城內的霍峻,知道霍峻兵馬少,因此防備也是越發的鬆散,就在此時,霍峻抓住了這個機會,竟然親自率軍,打開了城門,一舉衝殺了出來!

    這一幕,向存等人大驚失色,他們怎麼也沒有料到,霍峻竟然敢出來!就這樣,猝不及防之下,劉璋所部大敗而逃,霍峻更是乘機斬殺了向存,拿下了其首級!葭萌關之圍,就此解除!

    可以說,葭萌關之戰,徹底的成就了霍峻的威名,顯示了其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這樣的戰鬥,在整個三國時期也是 罕見的,無法複製的,故而稱之為良將,實至名歸!

    (四)天不假年 良將消逝

    就這樣,得到這個訊息後,劉備大喜過望,平定益州之後,劉備為嘉獎霍峻,特意將廣漢郡分出一個梓潼郡,以霍峻擔任梓潼太守領裨將軍,繼續鎮守這裡。

    這也是當時劉備集團四大重要防區之一,四大重要防區分別是荊州關羽、三巴張飛、南中鄧方,以及梓潼霍峻,因為此地是面對漢中的前沿陣地,異常重要。

    所以,這再一次看出了劉備對霍峻的看重,霍峻無疑是劉漢集團的一顆耀眼的將星,可是,好景不長。

    當時漢末因疾病等影響,人均壽命普遍不高,就在劉備定蜀三年後,年僅四十歲的霍峻病逝於任上,這不得不說,是劉備集團相當的損失

    得知這個噩耗後,劉備相當的痛苦,他對諸葛亮說道:

    “孔明啊,像仲邈這樣優秀的將領,實在是有大的功勞,我一定要親臨弔祭。”

    就這樣,劉備親自率領文武大臣,來到霍峻墓前憑弔,而且,還留宿在這裡。

    時人也都因此而為霍峻感到榮耀,但是,這一切,霍峻得之,也的確是實至名歸。

    歷史就是愛與人們開玩笑,霍峻於劉備集團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良將,可怎奈天不假年,英才受妒,如此看來,也真的是不免惹人唏噓慨嘆了。

  • 3 # 老實人侃歷史

    蜀漢國祚四十二年,如果以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結束,魏延被殺這個時間點算後期,蜀漢政權還是有很傑出的名將。

    1.巴東太守 羅憲

    羅憲,字令則,蜀漢擔任巴東太守,於蜀漢滅亡後降魏,成功抵禦孫吳的入侵,守住入魏國的要衝永安。其主要戰績是堅守永安:公元264年(鹹熙元年),益州遭逢鍾會之亂,鍾會、姜維、鄧艾多被亂軍所殺,百座城池沒有歸屬,吳國又讓步協領兵西征,羅憲將他打得大敗。孫休大怒,又派陸抗協助步協,以少勝多,羅憲堅守六個多月。後仕晉官至冠軍將軍、假節。

    2.蕩寇將軍 張嶷

    張嶷,字伯岐,蜀漢後期的猛將,曾平定了在廣漢作亂的賊寇,隨馬忠多次平定南蠻叛亂,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延熙十七年(254年),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但殺敵過倍。張嶷死後,越巂郡民無不流涕,併為其立廟,四時祭祀。官至蕩寇將軍,是無當飛軍的第二任指揮官,當之無愧的無當飛將。

    3.平北將軍 馬岱

    馬岱,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被魏將牛金擊敗而退還。從此之後,歷史上再也沒有其記載,比較神秘。

    4.鎮南大將軍 馬忠

    馬忠,字德信,本名狐篤,劉備伐吳慘敗之後,得到馬忠,對尚書令劉巴稱讚馬忠道: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劉備死後,得到諸葛亮的重任,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後任庲降都督,剿滅豪帥劉胄叛亂。馬忠是蜀漢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期間,他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官至鎮南大將軍,號稱蜀漢南方屏障。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在任上去世。

    5.車騎將軍 吳懿

    吳懿,字子遠,是川中宿將,劉備的大舅子,作為諸葛亮軍中僅次於魏延的大將,吳懿的名字嚐嚐與魏延放在一起。其最重要的戰績是建興八年(230年),吳懿和丞相司馬魏延在諸葛亮命令下引軍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漢軍行至陽溪一帶,遭遇曹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吳懿和魏延大破費曜和郭淮。諸葛亮病逝。吳懿受命為漢中都督,出鎮蜀漢軍事重鎮漢中郡。

    6.鎮北大將軍 王平

    王平,字子均,在蜀漢後期期的表現絕對優異,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就力勸馬謖,展現出了卓越的見識,在敗退時又能穩住局面,表現可謂相當的不錯,所以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在楊儀和魏延之爭中,站在了楊儀一方,從而得以誅殺了魏延,雖然此舉是有非議的,可是也算是穩定了諸葛亮去世後,蜀國陷入動亂的局勢。蔣琬執政初期,王平、吳懿防守漢中,後升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成功防禦了魏將曹爽的大規模伐蜀行動。

    7.右車騎將軍 廖化

    廖化,字元儉,以果敢剛直著稱,蜀漢活躍年數最長的將軍,初為關羽的主簿,是一位久經戰陣的老將,在蜀漢的北伐戰爭中,隨諸葛亮及姜維都屢立戰功。一直活到了蜀國滅亡,他才去世。主要功績為:延熙元年率軍擊敗魏國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率領的援軍,並擊殺王贇。

    8.左車騎將軍 張翼

    張翼,字伯恭,蜀漢第三任庲降都督,由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在北伐上,張翼認為國小民疲,不應濫用武力,是蜀漢朝廷當時極少敢當朝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大臣。主要功績為:平定南夷豪帥劉胄作亂、收復越巂郡、與姜維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破敵數萬。作為大將軍姜維的副手,名副其實的北伐先鋒。

    9.車騎將軍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權,因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延熙十八年(255年)後銷聲匿跡。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國秉政的司馬師病逝,姜維藉機與夏侯霸、 徵西大將軍張翼等率領數萬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國,在洮西大敗魏國雍州刺史 王經,王經部眾陣亡數萬人。夏侯霸和張翼是姜維北伐的左膀右臂,延熙十八年(255年)後銷聲匿跡,比較神秘。

    10.大將軍 姜維

    姜維,字伯約,蜀漢最後的大將軍,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除此之外,還有鎮軍大將軍宗預、車騎將軍鄧芝、左將軍句扶、徵西將軍陳到,安南將軍霍弋,尚書郎黃崇,衛將軍諸葛瞻等是戰功赫赫,實力不俗,蜀漢棟樑。

  • 4 # 談兵論戰

    很榮幸跟大家探討這一問題。

    人類歷史浩如煙海,良臣名將恆河沙數,同名國家不勝列舉。蜀國在春秋戰國、三國、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等時期都曾出現過,最有名的就是三國的蜀漢政權。

    三國蜀漢政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時事出英雄,那個時代的人物故事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本文就來說說一個“冷門將領”陳到

    陳到,字叔至,老家在今天的河南駐馬店平輿縣,曾任護軍、徵西將軍、永安都督等職務,封亭侯,主要成就是輔佐劉備、統領訓練“白毦(音er)兵”、鎮守永安。後人對他的評價最常見的是“名位常亞於趙雲,以忠勇著稱”。以下是陳到的幾個小故事。

    ①在劉備帳下時間較早,獲劉備信任統領“白毦兵”。

    公元194年,在徐州牧陶謙的舉薦下,劉備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帶領部隊駐紮在沛縣,就在此時,陳到加入到劉備帳下。如果跟五虎上將比,陳到投入劉備帳下的時間要早於趙雲、馬超、黃忠,趙雲是公元191年投的公孫瓚,大約公元200年投奔劉備。我們經常討論解放軍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時,都會提到他們的資歷,誰參加了南昌起義,誰參加了秋收起義,誰上了井岡山,誰參加了長征,等。從這一點看,陳到也算是劉備陣營的早期將領。

    “白毦兵”是蜀漢的特種部隊,在整個三國也是精銳中的精銳,與呂布的陷陣營、曹操的虎豹騎齊名。虎豹騎的統帥一直都由曹操最信任的曹氏將領擔任,像曹真、曹休等都統領過這支部隊,可見曹魏對他的重視,也能反觀出劉備對陳到的信任。公元226年,諸葛亮寫信給李嚴時說到:“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上兵”就是精銳的意思。這支秘密部隊曾經在長坂坡之戰中頂住了虎豹騎,在漢中之戰打敗了曹操,幫助蜀漢奪得漢中。

    ②同趙雲一樣以忠勇著稱,數次救劉備於危難。

    陳到和趙雲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也擅長使用長槍,《趙雲傳》中說他與趙雲齊名,忠勇無畏。最可貴的是,他和子龍同樣都在危急時刻數次救過劉備。

    徵南(趙雲)厚重,徵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楊戲《季漢輔臣贊》

    公元214年,蜀軍進圍雒縣,軍師龐統在落鳳坡中埋伏身亡,陳到帶領部隊前來救援,出城時打敗了張任,在陣前殺死了敵上將,為打下雒城奠定了基礎。

    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吳國都督陸遜打敗,其將領傅肜、張南、馮習、程畿等陣亡,劉備率殘部撤離白帝城,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又是陳到帶領的白毦兵及時趕到,抵擋住孫桓的數千精銳部隊。

    公元227年,在諸葛亮北伐陽平關之戰中,陳到和趙雲帶領所部夾擊魏軍,陳到斬殺了一名魏軍將領、傷了兩名,重挫敵軍。魏軍在之後的戰報中提到,蜀將趙雲和陳到都擅使長槍,難以接近。

    ③擔任徵西將軍,逝@於永安都督任。

    建興年間(公元223至227年),陳到被任命為徵西將軍。東漢的將領名稱級別繁多,包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徵(東南西北)將軍、鎮(東南西北)將軍、安(東南西北)將軍、平(東南西北)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各地軍閥在稱帝之前常有被天子封大將軍、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的。可見,徵西將軍排名已經很靠前了,在鎮將軍、安將軍、平將軍之前。黃忠、魏延、姜維都擔任過這一職。魏延是公元227年接任徵西將軍,陳到的資格還要比魏延早。

    公元226年,諸葛亮再次準備北伐,準備把部隊轉移到漢中,將駐守在永安的李嚴所部調到江州去駐紮,讓陳到擔任永安都督,在巴東郡駐守。提到永安,很多人不瞭解,但是提到白帝城,三國迷們就非常清楚了,劉備就死在這兒。杜甫在《詠懷古蹟》這首詩中寫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永安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為了加強蜀漢核心成都平原的防禦,他們在周邊設定了庲降都督、漢中都督和永安都督。永安處於吳蜀邊界,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退守永安,沒有回成都,就是為了防範東吳。公元226年,陳到死於永安都督任上。

    陳到一生忠於蜀漢、勇冠三軍、統領白毦、救主於危、逝於要塞,是三國蜀漢的重要將領。

    史書之所以著墨甚少,大概與他擔負的秘密任務有關,或說司馬炎為了隱藏白毦兵的秘密,特意囑咐陳壽不要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