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88題庫

    一個人的注意力專注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如果是純聽課模式,思維意識很容易飄,而且記憶不夠深刻,這種學習效果不好,建議適當互動,做題加深記憶

  • 2 # 哏都知識君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應當分年齡段來看待,不同年齡段不同。

    比如大學階段,“純聽課模式”顯然是不對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更講究自我研究,自我挖掘,顯然這種模式是錯的。

    但是如果換到小學階段,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則這個模式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家庭當中往往難以保持一定的“規矩”,而矯正這些不良習慣的的方式之一就是這個純聽課模式,雖然有些矯枉過正,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十分適用的。

  • 3 # 考研引路人

    這種模式是錯誤的。

    1、被動——缺少學習的主體性思維

    這種被動式的模式有什麼效果呢?以聽的這種方式來進行學習兩個星期之後只遺留5%,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聽的過程中你不是學習的主體,你的能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對於這個知識點你沒有形成自己深刻的理解,而只是去接受教師的觀點,沒有完成內化這一過程。

    用耳朵聽講授,知識保留5%;用眼去閱讀,知識保留10%;練習操作實踐,知識保留75%;向別人講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識保留90% 。

    2、低效——缺少方法的吸收訓練

    純聽課的重心和獲得感都來自於聽,聽課模式能聽到東西嗎?當然能,但是低效。一方面,你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也就是說,你經常會走神。大家肯定都有過這種體驗,上著上著也許突然餓瞭然後在想哪裡新開了一家好吃的店,此刻老師就變成在唸經的唐僧,你開始雲裡霧裡,也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了。因為你沒有參與到課堂之中,你的大腦沒有高速運轉起來,沒有進行有效的思考,而這就必然意味著你正在浪費時間;另一方面,純聽課模式對於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因為聽別人說就是別人在給你做示範,例如示範言語理解、數量關係的解題過程,老師把這道題解出來確實是對你有幫助的,但是這個幫助是有程度的,這個度在於你只是能瞭解他說的,但是並不能掌握為什麼這麼解題,並不能形成你自己的解題方法。

    這是因為從瞭解到內化為你自己的東西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完成幾個步驟的,聽的過程其實是帶有講課人的思維痕跡的,任何課程都是講課人思維能力體現。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老師的講課都是有他的思維水平在的,如果你的思維水平和老師的思維水平差距比較大,那你出現聽不懂的情況是極其正常的。

    所以一個高水平的課程一定會呈現出一個結構:343結構,在聽懂層面會出現:30%的人是基本聽得懂的,30%的人是基本聽不懂的,40%的人是聽懂一部分聽不懂一部分的。這個比例會發生變化,可能會181或者172,但是一定是橄欖型結構,這與老師的水平有關,老師的水平越高,橄欖頭越短,因為聽課的人和他水平越一致的越難。真正高水平的老師會想辦法做到深入淺出,他的思維水平很高,但他講課會讓儘可能多的人聽懂,為什麼要這樣呢?就是為了使橄欖型的頭放大一些,尾巴縮小一些,中間往前面擠。

    基於這個原理,也就說明了其實是不能滿足所有人在聽懂層面需要的,也就是說直接聽能夠聽得懂老師的都很少。更重要的是,聽就意味著是老師的水平、老師的理解力,就算聽懂了也只是知道對面講課的人在說什麼,即理解了他在說什麼,聽得到能否轉化為接受者的思維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

    知識學習模式下,聽懂是很重要的,他在學習效果的比重當中是很高的,因為知識學習是以記憶為主要導向,理解是輔助,從記憶到理解的過程,完成理解的過程即知道他在說什麼並且幫助你記憶,帶上記憶之後你的學習任務基本已經結束了。所以知識學習模式下老師思維水平高,你就聽,聽了之後你就獲得了,回去之後只是背一背,就完成了這個過程,是沒有問題的,聽的模式的增長度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在思維訓練模式之下,聽的增長度就很低了。老師在課堂上講解一道題,例如用方法去解開一道言語題。我把這道題完全解開的時候你只是聽懂只是叫理解的時候,換一道題目你是仍然不會的,因為你需要的是和我一樣的思維方法的能力,但這個能力的形成,是必須在後期的訓練中完成的。

    3、無動力或增負的兩極心理——或只聽著,沒壓力卻更沒動力,或加劇心理上的厭倦感

    對有些人來說,聽課就是聽課,聽完,對於吸收了多少,不會太在意,而是誤以為聽懂就夠,更不會刻意去複習和總結,那麼對於這樣的同學來說,聽課模式屬於旁觀型學習,其實它本質上也就註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學習收益了,獲得感倒未必不行,因為聽得爽嘛,但是事實上的收益率可能是極低。

    當你陷入大量課程任務中時,很多人會產生各類心理問題:心好累啊,聽不懂好煩啊!

    這是為什麼?因為在知識教育模式下,你的記憶容量比較大,你要記憶理解的知識點非常多且複雜,這就導致你的心理壓力激增。再加上人是情緒化的動物,尤其是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人是非常脆弱敏感的。

    所以說,人是非常情緒化的,如果在聽課過程中一旦思維跟不上,就會加重心理壓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為學生的參與度低,老師沒有辦法跟進學生的聽課狀態,無法瞭解學生的想法疑惑,導致無法靈活地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當停不下來的課程內容遇到崩潰無數次的心理狀態,則會進入崩潰-更崩潰的惡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美國媒體透露,特朗普不傾向於對委內瑞拉動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