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85年的向日葵

    不一定文化高才能輔導好孩子,其實對子孩子來說家長輔導是一方面而自己學習又是一方面,如果孩子太過依賴家長的輔導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情,對於家長如果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處事給他做好榜樣那將會是更好的事情,如果文化不高,你可以和寶貝一起學習,他在做作業時你也可以和他一起學習,我記得看過一個報道,媽媽小學沒讀過而兩個兒子都是留學博士,她的方法就是和兒子們說你們在學校要好好學,每天晚上回來要把當天學的教會給媽媽,然後每次測驗時和兒子們比比誰的分數高。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方法。

  • 2 # 懶媽育兒路

    孩子的學習,只要他努力和認真,是不需要輔導的,而且就算他有課疑問,他還可以問老師的。

    家長文化程度高不高,並不是教導孩子學習成績好的決定因素。我所在的那個年代,父母大多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但同樣出現很多優秀的人才,同樣有很多博士和碩士的出現。

    所以,我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需要父母輔導,但需要父母給出好的榜樣。父母帶給孩子的教育,不是知識方面的,而且行為心理方面的。

    例如,如果父母是一位積極向上的人,孩子自然也會積極樂觀。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積極主動的。

    如果父母整天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孩子也會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從而在學習上不會努力,因為他會覺得社會不公平,努力也沒有用。

  • 3 # 鹿兒媽媽

    現在教育對家長的要求越來越好,家長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把孩子送到學校裡就萬事大吉了。很多時候對家長的要求並不比對孩子的要求低,但是不是每一位家長的文化程度都能輔導的了孩子,那麼文化程度低的家長應該怎麼輔導孩子學習呢?

    鹿媽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與孩子共同學習

    首先家長必須知道孩子的功課進行到什麼程度,只有自己心中有數,才能去指導孩子。而且家長文化程度再低,總是比孩子多學了幾年,在知識儲備上還是佔有優勢。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與他一起學習,孩子在進步,你也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知識豐富的專業人員,這就需要家長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現在市面上很多的輔導機構,有專盯著孩子做作業的機構,有一對一的輔導。建議家長可以送孩子去一個小班機構,一定不要去那種很多孩子一起的學習班,孩子一多,老師就顧不過來,也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善用工具

    現在市面上很多學習機,從小學到初中應有盡有,不管是預習複習,課後作業都能找到專業的輔導。這些工具無疑對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來說是個好幫手。但是也要注意,畢竟它比較死板,只能按照既定內容輔導,而一些早教機輔導機之類的還帶著遊戲,也要防止孩子借學習之名沉迷遊戲。

    總之,文化程度不高絕不是家長可以放任不管孩子學習的理由,無論是親力親為,還是尋求幫助,都要求家長也要時刻參與其中,只有身在其位,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從而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 4 # 校園微觀察

    我的孩子讀初二,說實在的像數學、物理、英語等學科有些問題我也搞不懂,這時我往往說:"你問我有些題我也不會,主要還是靠你自己解決,要麼查閱資料、要麼和同學討論、要麼求教老師。"事實上,我不能輔導的問題孩子還是想辦法弄清楚了並講給我聽,很有成就感這也激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學習效果不錯。

    在一般人看來,家長文化不高是無法輔導孩子學習的,甚至一些文化不高的家長面對這件事時會顯得自卑,覺得輔導不了。是的,從文化知識的角度來說,家長文化不高輔導起來的確勉為其難,因為孩子不會的家長可能也不會。這時候,家長可以從別的方面進行輔導。

    一、學習習慣的輔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成績的前提,比如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好,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學習效果好,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拉學習效果好,等等。家長在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輔導督促是做得到的。

    二、學習心理的輔導。孩子學習也和做其他事一樣,有做得好和不好的時候,緒也有高昂和低落的時候,這時家長擾可適時輔導或讚揚或安慰或提醒或警示,讓孩子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有韌性的品質而這對學習大有裨益。

    三、文化知識方面無法輔導,或許也是一種示弱教育,可以激發孩子自主學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依賴家長,也培養了孩子獨立的精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為有些文化不高的家長是這樣做的,他們的孩子依然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 5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應該明白以下幾個原則:

    一、家庭作業不是家長作業。所以做作業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而不是家長,家長用不著絞盡腦汁去想這道題該怎麼做。家長提供一些輔助性的幫助就行了,比如說孩子如果年級太低,很多字不認識,家長幫著念一下題目。聽寫題必須家長來讀孩子來寫,那麼幫著孩子讀一下就行了。

    二、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長的事。很多的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不肯做,家長急的要命,孩子感覺啥事兒都沒有。這就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基本的原則以及後果,給孩子提供可行性的建議。至於結果,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就行了。及早的樹立孩子的責任心,就會讓家長真正的從孩子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孩子作業沒按時完成,讓孩子去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鄙視,都非常有利於幫助孩子塑造責任心。請所有的家長記住,一次不完成作業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透過一次不完美的作業讓孩子長點記性,遠比孩子的滿勤要有意義得多。

    三、透過輔導孩子做作業,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所謂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會讓孩子在整個學習生涯過程中極大的受益,輕鬆成為學霸。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關注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可以關注學習力教育中心官網。

  • 6 # 遠洋職校李老師

    如果說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那麼實話說就談不上輔導孩子。其實對於孩子的輔導分幾個方面。

    1、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輔導。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家長對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和人格。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依據一些經驗和前人以及古訓都可以作為引導孩子的依據。

    2、對於孩子學習的輔導。這一方面,如果說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就的確很吃力了,有點力不從心,而且有點尷尬。往往家長都會迴避,但是又想為孩子做點什麼,所以往往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選擇校外的補習機構,或者家教,或者其他方式的第三方輔導。再者,一些家長,當然,我認為是少數,會自己選擇去溫習功課,和孩子一起共同探究學習,去網上或者別的途徑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從而達到對於孩子的一個再教育。

    3、家長對於孩子生活的輔導。這一點,我認為不關乎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會竭盡所能去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家長只需要以身作則,引導和影響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就可以了。

  • 7 # 授人以漁o

    關於學習這方面,我想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更多的是態度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陪同式,所以無論家長文化程度怎樣,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彼此影響才能更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要懂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孩子樹立正確風範,有不會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查閱資料,再者請教老師,這樣孩子能更好的認知解決問題的態度,同時也會讓孩子更好的認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重要性。

    其次在有能力的範圍內可以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當然這不是必要條件,切不要為了虛榮心,選擇孩子不喜歡的。

  • 8 # 子時雙子

    家長文化不高,輔導不了孩子,這種情況在農村更多;等當了家長以後,學的東西都忘了,輔導不了孩子,這種情況在農村、城市都很常見。城市的可以送去輔導班,農村的怎麼辦呢?

    我瞭解一位71年的農村媽媽,孩子現在讀大學了,這位媽媽在輔導孩子這方面是我的榜樣,也值得很多家長參考~

    這位媽媽出生在偏遠農村,家庭經濟較差,兄弟姐妹也多,為了供家裡的男孩讀書,她雖然成績優異,依然在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在家務農,長成大姑娘便嫁了人,很快便有了孩子。沒有繼續完成學業一直是她人生中的遺憾,跟很多家長一樣,自己的遺憾只能在自己孩子身上實現,而且上學讀書也是孩子必須要做的。現在的條件已經相對較好了,還有義務教育,可是孩子畢竟出生農村,沒有輔導班,跟城裡的教學、見識還是不能比的。為了讓孩子能學習輕鬆,在農村學校名列前茅,以後能有資本跟城市的孩子比,她必須想點辦法……

    上學少的她一直是愛看書的,從書中她也學習了不少東西,眼界、覺悟自然比普通家庭婦女要高,於是她決定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輔導孩子。

    孩子上小學之前,她提前買來孩子要學習的書,自己從頭開始學習、做題,查教輔書,從孩子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等孩子上小學,她先輔導學習新知識,去了學校,老師講的差不多就是溫習一遍,對孩子來說輕輕鬆鬆。成績優異,老師也格外重視,孩子也非常自信。三年級之前,各方面基礎紮實了,孩子習慣、性格都培養的很好了,小學階段也就越來越順利,最終考上了縣裡重點初中。

    離家遠了,初中的學習任務也更重了,孩子的競爭對手更多了,這位媽媽毅然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上班之餘堅持學習初中的內容,科目多了,壓力也大,她常常熬夜到凌晨,為的只是孩子放學回來可以輔導她。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順利考上市重點高中。

    現在孩子住宿了,也可以上輔導班了,但她依然堅持著學習,孩子很懂事,也依然相信媽媽,遇到問題會給媽媽電話、影片,向她請教。可能是真的想向媽媽請教,也可能是不想媽媽有失落感(這樣想,其實因為我是這樣的,我希望讓爸爸媽媽永遠覺得我不會超越他們,永遠需要他們~)總之,這位媽媽努力著,幸福著,孩子名列前茅,也達到她的期望,她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她的事情我們不少人知道,都希望向她學習,可是能像她一樣堅持下來的太少了!

    回到話題,文化高不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至少讓孩子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學習都是我媽媽教的!

    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一個輕鬆的學習生涯,家長們都需要好好規劃,畢竟孩子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 9 # 瀟小8661

    家長最好不要輔導孩子的文化課,這和家長的文化程度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我兒子上幼兒園,學校發的英語課本上,有些單詞都需要查字典才行,雖然我也學了10幾年的英語,而孩子的課本才是幼兒園啟蒙。

    鄰居家的孩子去年上一年級,開始學習拼音,寫字,筆順之類的,鄰居媽媽很無奈地說:“自己的發音根本不準,捲舌,翹舌還勉強應付,但前鼻音,後鼻音這些根本不懂,相當於和孩子一起重新學。”

    特別是筆順,自己寫了幾十年的字,現在孩子學了之後,學校老師說是錯的。

    更別說那些奧數題了,更是很無厘頭,腦筋轉不過來,觀察能力還不如孩子。

    這些家長都是本科畢業,連小學一年級的文化課都已輔導苦難了。

    那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完全放任不管嗎?那肯定也不行,老師都不會同意的。

    以下幾點,供參考

    1、在幼小階段,條件允許的話,和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多向孩子請教。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首先有家長陪同,可以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完成家庭作業;

    另外,因為家長要向孩子請教,在學校會認真聽講,好回家做小老師,你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好為人師的表現慾望。

    有時,家長即使會,也可以向孩子多請教,當然要做得不動聲色。

    畢竟孩子學習文化課,重點在學校。

    2、對高年級的孩子,家長能做的,也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了。

    比如固定的房間,書桌,安靜沒有干擾的環境等等。

    之前朋友抱怨,孩子回家不認真寫作業。

    我問她:“怎麼看出孩子沒認真寫作業呢?”

    “我在客廳看電視,孩子一下來客廳喝點水,轉一會,一會又去洗手間,順便又到客廳轉一會。”

    家長在客廳看電視,熱火朝天,精彩紛呈。要求孩子在房間認真寫作業,孩子就恨不能大聲說“這不公平呀!”

    3、孟母三遷的故事人盡皆知,孟母當時也並不是學識高深的人,只是憑本能去引導孩子。

    只要以愛心為出發點,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 10 # 好媽媽寫文章

    身邊人都知道我培養教育孩子,多少有些心得。不少人徵詢我的意見,有小學家長,還有初高中家長。他們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都在不同的階段,花費了不少錢給孩子補課。我告訴他們,不管在什麼階段都不用。輔導孩子,必須有字典,英漢詞典等工具書,隨使隨查。還有就是課前做好預習的各科“隨堂講解”,書店都有的賣,看不懂的用紅筆做備註,第二天老師就講了。再聽不明白,等下課就可以問老師了。每天老師講完課,做好作業,我們必須有再一次鞏固新知識的過程。我都是到書店找各科練習冊,如果時間少,可專門找薄弱科的,練習冊不要盲目的買,要買帶答案和解析的,越詳細的越好。每次做完,我怕孩子檢查不夠仔細,我都親自對答案,錯的用紅筆劃上,讓他再作一次,如果看不懂,就劃個重點號,第二天問老師。等到總複習時,看有紅筆批註的即可,省了不少時間。其時現在網際網路這麼方便,也可以下載個軟體,讓名師第一時間給孩子解疑答難。家長不用多大文化,你只要肯把打麻將的時間,上網的時間都給孩子,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識別黃鶴樓香菸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