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辛文化就是東夷文化,
6
回覆列表
  • 1 # 紅梅工筆佛畫

    齊魯文化屬什麼文化?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看看齊魯文化的核心是什麼,也許答案就自然而然就明瞭了。

      

    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我們大體歸納如下幾點: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勝天的能動精神、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等.

    這樣說有點太複雜,我們就簡單點,大家一說起齊魯大地,山東,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一山一水一聖人”。

    山自然是五嶽之首‘泰山’,歷來是皇帝封禪祭天之地,曾經看過一本說,甚至考證上古大洪水時,華夏的祖先們就因避難泰山之上,而逃過滅頂之災。水就更不必說,黃河,公認的母親河,長江也稱為母親河,其實這反而更說明了這個問題,你們看看這兩條母親河,哪一個更可能是中原文明的母親?

    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人”了,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其古代為萬世師表,現在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所創儒教更是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悠久而深遠,我們現在言必稱:中國是禮儀之邦!而他所繼承所發揚的是炎黃一脈的周,大家都知道孔子是魯華人,最崇尚禮,也就是周禮,期時有’周禮盡在魯矣‘的說法,所以齊魯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

    另外就從地理來說,而炎黃的文明的周最主要在中原地區,而齊國魯國都是周的封國,

    魯國是周公的封地,由於當時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由其子伯禽代為赴任,建立魯國,定都曲阜,魯國和周王室是有血親關係的。

    齊國是姜子牙因其輔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與魯國相比,姜子牙是外姓,是普通的諸侯國。但“封神榜”大家都陌生,我想誰也不會吧姜子牙當外人的。

    春秋時期有“禮崩樂壞”的情況,而魯國是唯一把周禮完整繼承下來的國家。當時,如果誰想學習周禮、恢復周禮,只能去魯國。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齊國魯國各方面聯絡越來越緊密,自然而然就成為齊魯大地,齊魯文化也就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齊魯文化包含太豐富,肯定中原文化,東夷文化還會有其他文化都有包含,這也是中華文明所具有的包容和融合的特性,但就主要來說還是屬於中原文明的。

  • 2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齊魯文化在山東,山東最早發現的是龍山文化。山東一帶自古就存在著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系列,有人說這屬於東夷文化,嶽石文化就是由夷人構成的方國文化。

    齊魯文化就是東夷文化。但是對夏商乃至中原文化有著重要影響。有什麼影響呢?可以從下面五個方面來說。

    一、文字元號。

    我們知道咱們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河南殷虛的甲骨文。但是在它之前有什麼文字做為基礎呢?山東大汶口就發現了陶器符號八九種,其中一部分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符號是同樣的,而良渚還發現了新的符號,而這些符號都可以做為文字來辨認。這就是文字的起源。

    二、饕餮紋。

    我們看商代的青銅器,一個顯著特徵是有獸面紋,非常流行的紋飾。那是從哪裡何時發展來的呢?我們就會推到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的玉器。良渚文化有一個紋飾,是具有戴特殊形狀的冠,有左右對稱的花紋,這和商代的饕餮紋可以說是一脈相隨的。再比如說,龍山文化有一種玉器,有兩種不同的顏面並存,這和商代饕餮紋也有聯絡,而且和良渚文化比,年代與商代更接近。還有,你知道婦好墓吧,在河南安陽,一一件玉鳳,有學者就指出,這是龍山文化的遺物。

    三、青銅器。

    商代的青銅器,那是人盡皆知的,輝煌成就。人們近來就發現,在山東龍山文化遺址裡出土的小件銅器和銅渣,可能與商代青銅器有某種關係。

    四、與夏商關係。

    先說夏。你知道《竹書紀年》吧,說到夏朝,很大一部分內容是說和諸夷的關係的。帝相曾征伐淮夷及風夷黃夷,於夷來賓。而在少康時,方夷來賓。到了帝杼時,征伐東海,至於王壽。後來有帝芬,九夷來御。後芒命九夷,後洩則命六夷,到後來,諸夷仍賓於王門。這說明什麼呢?夏代各朝都和諸夷關係密切,而夷人就是活動在山東地區。

    再說商,山東這時有多少個方國,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從周成王時的“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略”來看,夷人是商朝的重要依靠力量。武王為什麼封姜太公公於齊呢?就是為了加強對夷人的統治。到後來,姜太公在齊,就有萊人來犯,那萊侯就是夷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齊國記憶體在著許多的夷人。就是這樣,統治者封王,而人民則為不同的族群,當時的齊也不例外。所謂齊文化也是如此。就等同於東夷文化。

    山東省萊蕪市,因齊靈公滅萊,邑落荒蕪得名

    後來的萊國,直到春秋晚期,才被齊國所滅。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庚壺,就記載了這件事,叫齊靈公伐萊。而事實上,當時的齊國,與其周圍的關係是很複雜的。既有同姓又有異姓,既有戎人,又有夷人。

    五、齊學。

    說到齊學,那必然說到諸子百家。其實諸子百家,是有地域性的。侯外廬先生有一本書叫《中國思想史綱》說,

    儒墨以魯國為中心,而儒家傳播於晉衛齊,墨家則向楚秦發展。道家起源於南方原不發達的楚陳宋,後來隨著陳國一些逃亡貴族而流入齊國。楚人還保留著比較原始的巫鬼宗教,同樣在北方偏於保守的燕國,和附近的齊國,方士也很盛行,後來,陰陽家就在齊國發展起來。

    齊國的學術思想為什麼能發展起來呢?除了稷下學宮的貢獻以外,還有就是管子的傳統,當然其後人也受了黃老道家的影響,後來,經世之法與黃老道術結合,成為了管子之後的顯著特點。再一個是兵家。《漢書》有兩孫子,一是《吳孫子》,就是《孫子兵法》,另外一個是《齊孫子》,就是《孫臏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好多的兵書都被發現于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墓裡還有《尉繚子》,也是齊人。此外,這墓裡還有《六韜》,而出於《漢書 藝文志》的太公可能也是齊人。齊人的兵書,還有《司馬法》這本書的作者,生前專門蒐集兵書,和齊人著作。再說,儒家,在齊地的流傳,被稱為齊學,我們知道《春秋》的公羊一派,就始於齊人公羊高。到了漢景帝時,公羊壽與另一齊人胡母子,都將之著於竹帛,這就成了後來的《公羊傳》。我們所知道的董仲舒為公羊博士,追本求源,實際出自齊學。

    那麼說到這裡,你是不是清楚了呢,山東文化是東夷文化不假,但是我們切不可割裂開來,雖然那是地區文化,但是,它一朝一夕也沒有與中原文化斷絕,相反,總是交流融會,如百川之匯江海,成為了統一的中華文化。

  • 3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域廣播民族眾多的國家,這也就決定了華夏文明的相容性和多元性。

    古老的中國文化按照地域可以分為中原文化、秦隴文化、巴蜀文化、晉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閩臺文化等十大塊。

    在這十大塊中,發源於齊魯之地的東夷文化是中華文明形成初期影響最大的文化支系。

    上古中國文化是以北方遷至中原一帶的華夏族為主體創造的文化,但是當時除華夏族之外還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少數民族。

    黃帝時期已經有東夷、九黎、獯鬻等族,唐堯時期又增加三苗、驩兜等族,虞舜時又有西戎、氐、羌、北山戎、鳥夷等族;夏朝是有獯鬻、九夷、三苗等;商朝時逐漸出現了鬼方、羌方、北羌、犬戎、西落鬼戎、西羌;西周時有獫狁(即獯鬻)、西羌、濮、越、淮夷、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到春秋戰國時有林胡、樓煩、西羌、百濮。到這一段時,周人以自身為中心將這些少數民族按方位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皆為蔑稱)。

    這麼多的民族按生產方式基本可以劃分為遊牧和農耕兩大行列,諸如一直活躍在北方一帶的獯鬻(即後來的匈奴)、北狄、西北一帶的犬戎等都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由於遊牧民族所居環境大都十分惡劣,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駐地,生存的艱難和不易導致了他們能創造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

    相形之下,東南方各農耕少數民族則有著先天的優越性,他們居住的自然條件較遊牧民族來說更為得天獨厚,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他們更早地進入農耕時代成為可能,最典型地區為越吳荊楚一帶的南蠻,繼之最盛的是齊魯一帶的東夷,也正是這些地區的原始居民首創了學界稱之為“稻作文化”的高度文明,他們也因此而率先走進了農耕時代。

    後來,要求進步的北方遊牧民族開始想東南方農耕民族學習,並且在這樣的大融合中最終取得主導權,成為了創造中國文化的先驅和中堅。

    東夷所處地區大約在今安徽、山東、江蘇一帶,而山東則為最盛,山東是東夷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也是文化最為燦爛的地區。據《古本竹書紀年•夏紀》記載來看,東夷一共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可見東夷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權,也不是一個部落,而且圖騰信仰也不盡相同,應當是好多個民族並存的鬆散的大聯盟。既然東夷在夏朝時已經如此繁盛,而夏朝距今也不過四千多年時間,一個如此繁盛的集團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它必然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繁衍,東夷的根到底在哪裡?

    從考古可知,山東目前發現的遠古人類文化共有五處:

    一、後李文化

    距今約八千五百年到七千五百年,主要遺蹟有房址、灰坑、壕溝、墓葬(無隨葬品),有明顯用火痕跡。

    二、北辛文化

    距今約七千三百年到六千三百年,主要遺蹟有粟粒,翻地用的石鏟、鹿角鋤等,收割用的蚌鐮、脫粒用的石磨盤、石磨棒等,有大量粗糙的陶器,並發現多種家畜、家禽骨骼。

    三、大汶口文化

    距今約六千三百年到四千五百年,發明了明快輪製陶技術,遺蹟中發現大量圖案精美分類齊全的陶器,並有打磨精緻的石器,墓葬內出現隨葬品。

    四、龍山文化

    距今約四千三百年到四千年,繼承快輪製陶並將之發展到頂峰,遺蹟中出現了光、硬、薄如蛋殼的黑陶,所以又叫黑陶文化,這一時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製陶鼎盛期。

    五、嶽石文化

    距今約三千九百年到三千五百年,遺蹟有大量陶器、骨器、蚌器等,併發掘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夏朝城池。

    從時間上可以看出,這五個文化的銜接非常緊密幾乎沒有斷代。也就是說,這五個史前文化的創造者就是東夷的先祖以及東夷自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集中線荷載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