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剛看圖說史
-
2 # 由史看今
第一:歷史積怨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後開始崛起不斷挑戰者沙皇俄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利益,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以弱勝強不但在海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而且在東北地區擊敗俄國陸軍,日本一戰成名躋身於新興帝國主義行列,而俄國由於日俄戰敗直接動搖沙皇的統治,國際聲譽一落千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日結盟日本在1938制定北上戰略,1939年蘇軍在諾門坎一舉擊敗日軍挫敗了日軍北上的企圖,使蘇軍避免了兩線作戰的企圖,兩次對日作戰時俄華人明白日本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對手,一有機會就會給你致命一擊,所以蘇聯在1945年對日作戰中實行懲罰性作戰摧毀日軍的戰爭威脅!
第二:地緣戰略需求
蘇聯太平洋艦隊一直缺乏良好的出海口,1945年8月15日軍戰敗投降,但是蘇軍對日本投降置之不理,蘇聯太需要日本的北方四島來做為太平洋艦隊的出海口,繼續攻擊日軍的北方四島,直到完全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時至今日日本的北方四島還被俄羅斯佔領!
蘇聯對投降後的日軍展開繼續攻擊,除了有歷史積怨,更多的是現實的戰略利益需求!
-
3 # 網言軍事
斯大林沒有拿到他所要求的遠東權益,自然不會主動罷手,而且當時國際局勢變化也正變得對蘇聯不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可是這個時候,出兵東北的150萬蘇軍(編為89個師,配備3704 輛坦克,1852 輛自行火炮、85819輛汽車和3721架飛機、90艘各型艦艇)對於己方的推進速度和戰果並不滿意——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長春、瀋陽、承德、旅順、大連、平壤,上述東北亞重鎮還都在日軍控制之下。
更重要的在於,40年前日俄戰爭失敗的恥辱還未洗刷,沙俄損失的“滿蒙權益”也沒有奪回。需要強調的是,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就向美英提出了在遠東尋找不凍港(大連)的問題。
1944年12月至1945年2月,美英秘密會談進一步觸及問題實質——蘇方明確要求獲得大連港使用權、控制東北鐵路幹線、佔據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以此作為對日宣戰的先決條件。
蘇聯“痛打落水狗”還有另一層考量——原本美英急於敦促蘇軍出兵東北,為的是“挽救100萬美華人和50萬英華人的生命”。尤其是美國,還擔心蘇聯玩一招“下山摘桃子”,將出兵時機“故意選擇在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並付出重大傷亡代價之後”,從而“不費吹灰之力地取得在遠東任意行動的實力地位”。
但是,隨著8月6日美國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整個遠東棋局的天平就開始朝著不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其若再不出兵就可能失去在遠東謀求利益的最佳時機。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蘇軍出兵東北可謂“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儘管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已經宣佈投降,但在東北、東北亞半島和北方各島嶼上,蘇軍仍繼續發起強大攻勢,直到8月30日關東軍全部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蘇軍才開始接受當地日軍投降。而爭奪千島群島的戰役,更是持續至1945年9月5日才結束。
此外,各地日軍的頑抗也是蘇聯不得不延長作戰時間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困守虎頭要塞的日軍守備隊為例,他們將蘇方派去勸降的軍使殺害,逼得蘇軍沒辦法,只好發動猛攻將殘敵全殲。
-
4 # 狼煙火燎
這還真冤枉蘇聯了。
二戰日本投降前,盟軍是非常團結的,雖然在歐洲戰場鬧了點誤會,比如美英空軍誤炸蘇聯部隊,蘇聯空軍也曾誤炸美軍部隊等,但整體上盟軍一場團結,特別是在高層的溝通非常多,意見也很統一。
蘇聯在8.9日向日本宣戰,而且是在美國丟原子彈以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蘇聯為了瓜分戰爭紅利,迫不及待的向日本宣戰,其實這還真不是,真的僅僅只是巧合。按照盟軍的約定,根據雅爾塔會議要求,蘇聯和美英等國佔領日本以三八線為界,這包含了日本的北海道,以及本州島一部分,而且約定整個千島群島劃分給蘇聯。
蘇聯在德國投降3個月後像日本宣戰也是盟軍事先約定,整個過程蘇聯一點都沒有懈怠,一直調兵遣將的做充分準備,並在德國投降的3個月後的第一天準時的發動了對日本的攻擊,蘇聯經過與德國戰爭的洗禮,大兵團作戰能力非常強悍,幾個集團軍排程和協調指揮能力非常強悍,可以說將當時為蘇軍引路的中方人員都看傻眼了,也真正見識到坦克叢集大兵團作戰的威力,這方面得到了中國軍隊的充分肯定,在後續很長時間內的軍隊建設都受到蘇軍的影響!
而蘇聯運氣比較好的是在8.15日時候,日本就投降了,這時候蘇聯按照約定接收38線以北的日本佔領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對日軍部分軍隊的抵抗予以消滅也都是非常正常的,其中也有非常難打的日軍堡壘,以及在千島群島方向受到了日軍的阻礙,因為日本知道一旦千島群島被蘇聯佔領就永遠拿不回來了。當然最後證實日軍的任何抵抗都是螳臂擋車,再加上盟軍的施壓,蘇聯在佔領後續的千島群島島嶼中在沒有受到任何抵抗,一直到佔領日本號稱的北方四島位置。
而當蘇聯準備按照協議佔領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島部分地區時,美國國會和總統杜魯門都尊重雅爾塔協議,認為應該由蘇聯佔領,但是卻遇到了“軍閥”或者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他拒絕蘇聯登陸日本本島,這其實是美國的不對,是美國沒有按照協議執行約定,但是麥克阿瑟作為遠東盟軍總司令,蘇聯認為自己在遠東出力也不大,收穫了較大的利益,再加上蘇聯也沒有任何辦法,那時候不可能和美國鬧翻吧,最終妥協了。
如果蘇聯能夠佔領北海道,那麼今天的日本很可能和德國一樣,被瓜分為北日本和南日本,哪裡還有今天日本要求北方四島的訴求。也正因為日本部分軍隊的抵抗,以及根據雅爾塔協議,被日軍佔領的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都應該是蘇聯領土,因此蘇聯人為在沒有全部收復土地前,是不承認日本的投降的,也因為如此蘇聯並沒有參加日本的受降儀式。可以說當日本投降後,日蘇並沒有停戰,甚至可以說還是戰爭狀態,一直到蘇日在1962年左右才簽訂一個《和平協議》,這時候才代表著戰爭正式結束!
-
5 # 薩沙
這是因為蘇聯本來就是搶奪東亞的利益的。
當時日本關東軍主力早已抽調南下,現有部隊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很多師團是蘇聯進攻前10天才組建的,根本不堪一擊。
其實日本吃了第二顆原子彈以後,政府已經決定投降,蘇軍是否進攻東北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本土尚且無法堅持,何談遠離日本的東北。
但是,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軍出兵東北就會獲得東北和新疆的特權。
然而,如果日本突然對盟國無條件投降,東北就可能會被國民政府受降。
這樣一來,蘇軍想要獲得東北的特權,尤其是支援自己人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在日本已經決定投降時,蘇軍仍然四面猛攻。目的只有一個,怕美軍會使用飛機空運,讓國軍搶先佔領這些地區。
以張家口為例, 駐張家口的渡邊渡少將,接到軍部8月18日停止戰鬥之命令,於19日即派出軍使至蘇蒙方面提出投降。
但渡邊渡希望蘇軍給幾天時間,便於將張家口約4萬日本僑民撤退。
張家口周邊有國軍活動,蘇軍怕夜長夢多,於20日在八路軍平北軍分割槽配合下,發動猛攻,一舉佔領張家口。
後張家口被轉交給八路軍,國軍為了爭奪張家口進行了大規模戰役,共調集第十一、第十二戰區部隊共11個師7萬餘人。
但東北的關東軍總體還是迅速投降的,大體在19日都放下武器。
然而,很多日軍沒有就地投降,而是掩護東北約100萬日僑撤退。
蘇軍認為日軍仍然在頑抗,對他們反覆攻擊,造成部分日軍嚴重傷亡。
比如,在延吉的第3軍,損失戰鬥力為1/3,其中第128師團損失達一半;在牡丹江市的第5軍損失戰鬥力為50%;在佳木斯的第134師團,損失達1/3。
-
6 # 江淮聖手
日本向來野心勃勃,不時對亞洲鄰國騷擾侵犯,“倭寇”的“美名”由此得來。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大力倡導向西方學習,國家實力自此蒸蒸日上,侵略擴張的心理愈發膨脹。
1904-1905年,日俄戰爭在神州東北打響,結果俄軍慘敗,更加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1938年,日德意結成軸心國,準備將天下一分為三,蘇聯與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陷入了極大的危機之中。
這就不難理解二戰後期,日本發出投降訊號,可蘇聯依然不收手的緣由了。
首先,日本不除,不足以解恨。當年俄日戰爭中失敗導致的恥辱,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卻,必須報仇雪恨,一雪前恥,讓日本人知道蘇聯的厲害。
其次,日本不除,後患無窮。日本地處火山地震帶上,還有馬裡亞納海溝時刻要將其吞噬,這就迫使日本另尋出路。但日本不是走和平友好協商途徑,而是以野蠻侵略屠殺為手段,如果不除日本,將反被日本所害。
再次,形勢所迫,美蘇爭奪使然。當時,二戰接近尾聲,美國從戰爭中脫穎而出,未來有可能稱霸天下,而日本不僅擁有大量軍工先進研發技術,並且日本的地理位置也相當重要,誰佔據了日本,誰就能奪取資源。
可惜,美國先下手為強,趕在蘇軍到來前將兩顆原子彈投放到日本領土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日本,這樣蘇聯只好將北方四島據為己有,而美國也無話可說。
回覆列表
首先是要痛打落水狗,俄國有將對手打翻在地在踩上一支腳的傳統,在有就是原定目標未實現,該拿的還沒拿完,該佔的還沒到達,不能因為你投降就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