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鯊魚影視
-
2 # 澹奕
契丹人屢屢攻擊,仍舊啃不動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北宋;橫掃歐亞的蒙古,滅各國大都沒超過20年,唯獨南宋花費了近50年。如果宋真的弱,也不會存在300時間了。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屢屢南下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搶錢。漠北荒蠻,牛羊放牧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非常大,不如中原能夠囤積糧食、布帛,所以遊牧民族就會經常南下劫掠。巧了,宋朝有的是錢。琢磨一下,打起仗來花的錢實在太多,既然你要錢,那我給你好了。結果給了遼30萬的歲幣,遼傻樂了上百年。殊不知宋朝當時每年的財政收入基本都在7500萬到8500萬之間。而且邊境相安無事之後,給出去的歲幣,被宋朝又以貿易的方式,翻幾倍地給賺了回來。
但,不是每個敵人都愛錢,也不是。比如女真、蒙古,那就是要宋朝的命了。這能行麼?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打架不是看誰力氣大本領高,很多情況下看誰不怕死。眼看著就要亡國了,平常都像綿羊一樣軟弱的宋朝突然開始發狂,所以才有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硬是抵抗住了突然崛起的女真、蒙古。一個國家的戰鬥力大小強弱,其實與面積大小沒太多的關係,還是要看人。
宋朝被人為是“孱弱”,還是“弱枝強幹”、“重文輕武”政策帶來的負面印象。但不要忘了,宋朝的君權實際相當有限,一旦主戰派的臣子佔據上風,那宋朝的戰鬥力還是相當驚人的。
蒙古對南宋的入侵,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直到忽必烈正式奪取大汗之位,將蒙古變成了一個擁有穩定賦稅、法制等國家機器的政權,南宋終於撐不住了。
-
3 # 丁哥聊歷史
其實宋朝並不弱,宋朝的根本問題是,以文抑武,是對唐朝以武抑文的矯枉過正。宋朝和明朝都是身子骨最硬朗時代,滅亡都是因為吏治的腐敗。
宋朝擁有最先進的文化,最先進的經濟,最先進的手工業科技,但是他們不敢放手讓武將們去打仗。為了害怕宋朝像唐朝那樣被武將篡逆,宋朝皇帝讓文官統領武將。當岳飛抗金的時候,文官們第一反應是“他會不會造反”,而不是他能不能打敗侵略者。
強大而有才華的武將被文官層層壓制,強大的軍事,有賴於強大的武官集團,武官被文官集團壓制,那麼誰來幫宋朝消滅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呢。宋朝沒有給出答案,所以宋朝亡了。宋朝300年,純粹是因為身子骨強經得起折騰,抗打擊力強,如果放在隋唐,可能100年就完事了。就如同當今美帝,儘管很虛了,起碼還有一二十年的折騰。
-
4 # 大秦鐵鷹劍士
宋朝雖弱,但不僅不貧,反而非常有錢!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自然也能讓宋朝延續三百年!趙宋王朝儘管軍事上總體處於下風,但是強悍的經濟實力讓國內士大夫階層甚至民眾都擁護皇室,而敵對勢力收了宋朝的錢加上滅宋無益且難,也不會趕緊殺絕,所以宋朝國運長久!
北宋與遼國是兄弟之國,彼此誰也滅不了誰。北宋每年給遼國大量金錢布帛,遼國也就很少對宋朝發動進攻,就算打也是區域性打打!西夏雖勇,但是也滅不了宋朝,拿點小費也就老實了!大理國與宋朝交好,相安無事!
金國崛起後,滅了遼國但也確實無力滅宋,雙方打了多次,誰也奈何不了對方。因此宋朝稱臣,年年給金國進貢,也買來了百年國運!蒙古蠻橫貪婪,也是花了幾代人的精力方滅亡宋朝的。
因此我認為宋朝有三百年國運,一是他的軍隊本身不弱,儘管比不過其他國家;二是它太有錢了,買得讀書人用命,買得外國樂意。
-
5 # 先啟歷史
哎,標題中兩個關鍵字全錯了。
貧嗎?北宋時期中國的GDP總值佔世界的80%,宋之後另一個漢族統一王朝明朝僅僅是其10%的水平,這樣的經濟成就當今盛世都未曾達到,何來貧?
弱嗎?北宋太祖太宗時代,精銳禁軍僅僅十餘萬人,卻能主動攻擊強大的遼國,雖未成功卻取得對峙的態勢。縱觀整個中華歷史,宋朝的武器裝備達到頂峰。有人會拿南宋與金戰爭說事,其實按照統計,南宋與金戰爭,勝率為80%,只是由於南宋國策制定原因,這些戰爭多為自衛防守,並無堅決反擊。也會有人說蒙元滅宋之事,那麼我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西夏和金也是亡於蒙元,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結果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而南宋抵抗六十年之久,已經是很扛打的了。
回到本題提問。古代王朝滅亡,無非兩種情況,一是積貧積弱造成民變,另一種則是不可抗拒的強大外敵入侵。我個人認為後者應是宋亡的最主要原因。
本號無意為宋朝翻案,也非宋粉。只是認為對一個王朝的評價,應該全面公正多資料多緯度考量,不能想當然,不能人云亦云。
-
6 # 置身黑白的精彩
槍打出頭鳥——要想活的久,就得慫的住啊!
所以宋朝從太祖太宗之後,便表現的極為懦弱,算得上是弱到家了
可偏偏就存續三百多年,這是為什麼呢?
強大的元朝,存在不到一百年(算上北元),為什麼?
反觀宋朝,自澶淵之盟到海上之盟再到....
說是結盟,實際上就是拜碼頭當小弟,從兄弟混成父子都不要緊,命最重要!
天塌下來,也是你站著的頂著,我跪在這裡舒服的很——膝蓋下面墊著棉墊呢
棉墊是怎麼來的?因為我有錢啊!!!
宋朝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經濟蓬勃發展可謂是歷史高峰
軟弱的宋朝,是個經濟大國宋詞分婉約派和豪放派,代表了當時的文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范仲淹這種浩氣長存、上陣殺敵,挑燈夜戰的糙漢子。另外一種是柳永這種花前月下、縱情瀟灑的風流才子
範偉有句臺詞說的好——吃穿都沒了,還臭美啥?要不是經濟實力強,還能讓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不寫個窩頭詩就不錯了
北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南移,江南富庶之地的人們可謂是生活比蜜甜,而北方人民也不差,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可一窺究竟
委曲求全的做法,是在保全自己自宋太宗之後,宋遼之爭中宋朝已經落於下風,稱臣納貢從未間斷過,卻未傷國家根本。有錢嘛,二十萬歲幣小意思
可是,偏偏非要自己作,奸臣加昏君(趙佶是個優秀的書畫家,卻不是好皇帝)的組合直接斷送了北宋的大好前程
聯金滅遼後,唇亡齒寒的大宋還白日做夢,妄想改變自己的地位,奈何金國鐵騎直接南下,奸臣誤國的情況上演——靖康之恥
到了南宋,岳飛事件我們自不必說,高宗是一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了
但是他卻保全了半壁江山,南宋時期經濟發展沒有受到大的打擊,反而是更加快速。這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存在即為合理,示弱不是真的弱經濟發展下,人們自然不願意去打打殺殺的,悶聲發大財才是王道
可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呢?中華民族的骨氣可還是有的,不要輕易看清我們!
聯蒙滅金後,蒙古鐵騎效仿金國南下攻宋,本以為會輕鬆愜意,可是南宋並沒有重蹈北宋的覆轍(雖然奸臣依舊當道,算是側面幫了元朝一把,如賈似道這種敗類)
先是釣魚城幹挺蒙古大汗蒙哥,後有陸秀夫領小皇帝帶十萬軍民逃到海上
錚錚鐵骨還是在的,只是最後無奈大勢已去,只能以死殉國
有人說,宋朝真的弱,但是這麼弱怎麼能存續三百多年呢
弱,的確是存在的,這是北宋的軍事體系和政治制度所造成的
但是也不是一弱到底,弱無止境
所以延續三百多年,是有道理的呀
-
7 # 耕讀孝友911
提起宋朝,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中國歷史上有四次從戰亂走向的基本統一,嬴秦統一、西晉統一、隋楊統一、趙宋統一。在這四個統一王朝中宋朝或許是最積貧積弱的一個,當然這只是一般感覺,兩宋是既不貧,也不弱。
我想在這兒解釋三個問題,第一:北宋的國家經濟;第二:北宋的對外戰爭; 第三:北宋計程車人精神。
瞭解這三個問題有助於我們對宋朝有較好的認識。 從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北宋成立,到公元1279年崖山之戰陸秀夫揹著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亡,趙宋天下歷經十八帝三百二十年。但我想對於中國歷史有基本瞭解的人都會回味那個曾經的歷史高度,中國歷史直至今天我都認為在思想文化領域不在會有當時的盛況,那個時代思想文化領域像張載、邵雍、二程、王安石等任何一個人,放在其他朝代都是千古的人傑。
從國民經濟方面來講,歷朝歷代建國之初,必定招撫流民,均瑤薄賦,均田而分,但北宋統治者卻認為“富者田連阡陌,為國守財耳!”,所以富者田連阡陌,而且在北宋的財政構成中田賦收入只佔很少的一部分,主要構成是商業稅、關稅、國家專營收入和國有企業的分紅。 兩宋時期時期中央財政收入最高時達到一億餘貫,大致相當於一億餘兩白銀,明朝崇禎二年戶部財政名義收入四百餘萬兩白銀,實際收入二百二十一萬兩,公認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頂峰乾隆五十九年戶部歲入八千八百九十萬兩白銀,直至五口通商後才到達上億兩白銀。具有關歷史學家研究估計,宋朝的GDP約佔當時全世界GDP的80%,城市化率達30%以上,而且城市之中幼兒園、私立學校、養老院、救助站、保險、報紙新聞業都特別發達,東京汴梁有數千家勾欄瓦舍,從事服務業人員達七十萬以上,城市之中社會保障較為完善,娛樂業發達,這也是宋詞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歷史學家統計,宋朝對遼、西夏、金、蒙古的綜合戰勝率約有70%,這個資料我不知道對不對。我們從一般印象來講,宋朝總是積貧積弱的,但積貧積弱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在積貧積弱的形式下國家能夠存在三百二十年?各個歷史學家對此眾說紛紜,
在此就不一一贅述。我認為宋朝的弱是一種自我的制度選擇,國家能夠存在三百二十年也和這種自我制度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採用王夫之《宋論》中的觀點解釋一下,王夫之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並對此做出解釋。他在想,為什麼像宋太祖這樣弱的人輕易地取得天下,並且宋朝能夠給天下數百年的安寧?我們知道儒家的觀點取得天下有兩種方式,以德或者以力,宋太祖好像德和力都不太行,上天能夠讓太祖取得天下,是因為把“天心”給了趙家,其實或許整個趙氏子孫都不明白為什麼上天選擇了趙家。
正是因為不知道,才會“畏”,由“畏”引發出了寬容和猜忌。 宋朝的寬容是對整個社會的寬容,比如說包拯的年薪能夠拿到手中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約為1200萬,王安石變法時,不算取暖費、降溫費、車費、房費補助,基本工資每月約為91萬人民幣。岳飛、韓世忠這等級別都有職田2000頃,即使像張邦昌篡位稱帝的,也僅是賜個人自盡。更別說“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宋朝的猜忌也是對整個社會的猜忌,比如說“制錢谷”,這就和今天稅務上國稅地稅分離差不多,保證中央財政,只是宋朝地方上沒有房地產下的土地財政,而是積極發展工商業。再比如說,宋朝大將在外作戰,決定好如何作戰,包括戰術層面的細節,都無權改變,極大限制了軍隊的主動性和將領的自主性。
再比如說,宋朝中央之中,皇權和整個官僚體系相互制約,有太多的人能夠直接否定皇上的意見,在官僚體系中文官和武將相互制約,在文官體系中本身相互制約。這就導致這個社會體系相對穩定和任何一方權勢難以特別突出。 在宋朝的自我制度選擇中,文官體系是特別重要的一環,但在之前五代十國中,士人的整體性人格是比較卑賤的。宋朝建立之初,採用 “先南後北”的國家戰略,在攻打遼國失利後,轉而向內,後又許遼歲幣。但國家危機確是始終存在的,首先塞外之地皆失,則軍隊沒有好馬,難以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其次燕山防線失去,遊牧民族的騎兵兩天一夜可以直接到達北宋都城開封之下,再者北宋都城的地理位置特別不好,只有一道黃河防線,但因為漕運的原因,北宋又不能遷都稍好的洛陽或最好的長安。這就決定了北宋的頭上始終懸著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這種危機意識導致北宋文官的學術中,始終在想辦法解決這種困境,就繼續完善者“夷夏之辯”,就出現了窮困苦學,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和對完美的自我道德修養的追求。
我說是時代的精神,大家信嗎?
-
8 # 源稚生
誠邀。
在中國宋朝分為南宋和北宋兩個時期。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迫使後周恭帝禪讓,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公元1225年,金國入侵北宋滅亡,同年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史稱南宋。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那麼宋朝為何能存在三百餘年呢?
首先從經濟上來講,宋朝在當時是極其的富有的;
大家可能會想的就是,在古代的時候國家有錢都是剝削的老百姓的,但是其實宋朝的錢可不是來自於剝削,宋朝的時候國家和老百姓都很有錢,當時宋朝就因為國庫十分的充裕,解決了很多的問題,當時金國經常派兵來攻打宋朝,宋朝每次在看到金兵入侵的時候就派出使者,去和金國談判,用錢來買平安,所以說宋朝能夠存在這麼久還是和宋朝的富裕有很大的關係的。
其次,宋朝政治相對清明,國家政權相對穩固;
宋朝其實有很多可以驕傲的地方。除了經濟發展,宋朝沒有什麼女權黨政,沒有什麼宦官敗國,權利一直都集中在我們皇帝手裡,皇帝從來沒有被架空過。這一點在歷朝歷代中可是絕無僅有。漢朝如此興盛,還被外戚掌權,唐朝實力強大,尚且有武則天等人篡權,後來的藩鎮割據。就政治上來說,宋朝可以說是政治相對清明,內部政權根基比較穩固的。
再次,宋朝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支撐,沒有想象的那麼弱;
宋朝一開始,趙匡胤在位時候,軍事力量相當彪悍,四處征戰沒有不勝利的。後來趙光義的高粱河之戰,這才活活把宋朝軍隊自信心打沒了。南宋時候,不管是蒙古兵,金兵南下,都沒有打敗南宋,南宋軍隊實力還是可以的,既可以懟金國。後來也能懟蒙古。蒙古兵縱橫天下無敵手,結果最後跟南宋耗上了,還耗死一個大汗,宋朝軍事實力尚可,並沒有那麼差。
最後,宋朝沒有激烈的內亂,國內相對穩定,沒有外戚專權,後宮專政等;
宋朝的農民起義並不激烈。宋朝的農民起義很多,動不動就起來佔山為王。但是這些農民起義都沒有一個是成了大氣候的。無論是大漢、大唐還是大明,最終都是被農民起義給推翻的,而宋朝卻不是。宋朝是歷史上少有的沒有外戚專權,宦官專政,後宮專政的朝代,它是亡於外族入侵的。
總而言之:宋朝在面對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能夠堅持300多年的原因有很多。事實上這並不能說明宋朝有多強,反而說明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相比,發展 的過於緩慢。畢竟,在之前,從來沒有中原王朝承認漠北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情況,更沒有漢族政權長期向少數民族政權稱臣稱侄的情況。
-
9 # 雷哥趣味讀史
背景就不說了,大家都熟,直接上觀點:
第一,宋朝經濟發達,有足夠的財力支撐戰爭支出。北宋的富有就不說了,南宋儘管偏居一隅,但佔領的都是中國農業的精華,江南開發已經初具規模,農業收入完全支撐國家需要,加上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為國家帶來鉅額收入,有了錢就好辦事了。
第二,文臣良將層出不窮。從宋初的石守信,曹斌,楊業,潘美,趙普,范仲淹,王安石,文彥博,富弼,韓絳,宗澤,种師道,到南宋岳飛,韓世忠,文天祥等人,中國歷史上文人武將有宋一代,璨若星河,儘管宋代君主較弱,但大臣將軍給力啊,不能開疆,但有了這些人才,守成絕對沒問題。
第三,異族作戰,眾志成城。從北宋到南宋,大宋面臨的為敵遼,西夏,金,蒙古,均為異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華人在對待外族作戰時心比較齊,作戰勇敢,民眾廣泛支援,用於防守,保護家園,成果就比較顯著。
第四,漢文化影響。野蠻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的同時,必然被先進民族的先進文化征服。這是歷史的必然。契丹在和北宋交戰幾十年中,就逐漸喜歡上了漢文化,契丹貴族的穿衣打扮均以東京流行為榮,還有契丹貴族喜歡信佛,這就要命了。
之後,金雖然滅了北宋,但依然漢化,漢化的遼和金,就不會動不動打仗了,主要靠打嘴仗了。
蒙元不願漢化,不到一百年就被漢人趕出中原。這就是漢文化的威力。
第五,其他偶然因素。比如一場戰役影響,蒙古的大汗戰死等等。
-
10 # 狼居高閣
弱宋之說由來已久,兩宋時代給人最大的感覺是窩囊。無論是北宋VS契丹還是南宋VS女真還是末宋VS蒙古,宋朝無一例外全部失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敗得慘烈。即使是西北割據的西夏勢力,宋朝終其一世都沒有動其分毫。
以宋為座標,之前歷代漢人皇朝遠說秦漢,近說隋唐,哪個不是對外擴張?即便是後世奉行保守主義的明朝,也與蒙古部落拉鋸數百年而未吃大虧。為何獨獨遠富於這些時代的宋朝總是在軍事上頻頻失利,擺脫不了割地賠款的命運?
這要從宋朝的建國曆史和它的軍事制度上說起。宋朝誕生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如“走馬燈”一般的五代十國大混亂時代。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全國性王朝,宋朝在其建立過程中沒有進行任何戰爭,而是透過為人不齒的篡位形式奪取了後周的天下(黃袍加身),所以趙匡胤一上臺就對武將心生芥蒂(杯酒釋兵權)。加之唐末節度使勢力過於強大的歷史還未過去多久,所以趙匡胤防微杜漸,從中央到邊塞開啟了弱化軍隊的政策。例如,在中央上實行以文領軍,設立樞密院,將軍隊和後勤分開。在地方上,實行輪崗換將,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從而剝奪了地方大員手中的兵權。
這種軍事管理制度實質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管理制度,21世紀的今天,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軍事制度都是這一模式的副本,因為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和平年代能保證軍隊叛亂的風險大幅下降。可惜的是,宋朝將它用錯了時代,對於外部環境惡劣的宋朝而言,這種軍事制度雖然能保證它內部政治的穩定,卻無法解決對它而言比內部問題更加棘手的外患問題。所以最後北宋和南宋都亡於北方少數民族之手。
還有一個客觀因素也很重要,那便是宋朝失去了兩塊戰略要地。一塊是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塊是東北的燕雲十六州。河西走廊是偷襲少數民族後方的重要通道,燕山山脈是抵禦少數民族的重要屏障。此二地的失去使得宋朝無要地可攻,無險地可守,這對於軍事原本就薄弱的宋朝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但由於宋朝體量太大,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都無法吞下它,而宋朝統治者也在反覆的失敗下心生怯意。所以自1005年澶淵之盟後,宋朝開啟了“用錢買和平”的對外政策,這一開啟,就是近300年。直到末宋時代蒙古人逼至了絕境,宋朝才重新拿起了刀槍,但卻早已無濟於事。
回覆列表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曆代王朝中宋朝是最弱的,基本上對外戰爭只聽說敗退,逃跑,然後就是割地賠款。為何大宋如此軟弱卻能夠撐了300年而不滅亡呢?
一、雖然打不過,但是對方也滅不掉
宋代各少數民族先後崛起,先是遼國契丹族,後是金國女真族,蒙古族,還有西夏也不容小覷。
遼國、金國等崛起,都對大宋進行了沉重打擊。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能夠屢屢打敗宋軍,但是宋朝當時人口接近上億,而無論契丹、女真、党項族都只有幾十萬,至多也就百萬。
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宋軍打仗不行,但是多數還是能拼死戰到最後,敵人在取勝時,也會付出慘痛代價。
二、有錢
據歷史專家統計,大宋每年的財政收入平均1.6億貫,就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也有每年近1億貫。而大唐王朝,號稱中國封建時代的輝煌時期,年財政收入也只有3000萬貫。
宋代花錢買和平,從澶淵之盟開始,花錢確實起到了和平的目的。而從花錢數量來說,最多的也不過100萬貫。而且宋代配給女真契丹的錢,基本上一放開貿易,又被賺回來了。
宋朝雖然弱小,沒有其他朝代拓土開疆的威猛氣勢,但是保個平安還是問題不大,因此即使周邊財狼如虎,大宋仍是歌舞昇平,日子過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