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大部分人談起周作人散文的藝術風格,都會用上平和沖淡這四個字。對於散文創作而言,平淡的的確確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說平和沖淡是周作人始終沒有放棄追求的或者說是努力靠近的創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無論是隨筆還是文理評論都有著心平氣和說理的特點,確實很少有劍拔弩張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獨運,只是不露痕跡而已。這就是為何人們說周作人散文中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平和沖淡”了。周作人總是以平淡作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這種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處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傢俱,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又抵十年的塵夢。”還有〈北京的茶食〉中的 “我在西四牌樓以南走過,望著異馥齋的丈許高的獨木招牌,不禁神往,因為這不但表示他是義和團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陰暗的字跡,又引起我一種焚香靜坐的安閒而豐腴的生活的幻想。”

    然而周作人終究還是一個複雜的人。在其不少文章裡面都寄託著正統的思想,而並不是一味的平淡無味,這些虛實,抒情性的散文不僅僅在描述真實的生活還臨摹了真實生活的美與醜。還有不少正經之作,內容相當嚴肅與尖銳。因此單純的用“平和沖淡”來概括他散文的藝術特色也不是最為確切。就連他自己也不太認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沖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來評價自己的作品的,他說“平淡,這是我所最缺少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至於自己文風他只是覺得“在於未能平淡閒適處,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事實上,對現實的憂患,即使是建立在對人生悲觀基礎上的“樂生主義”,但是都不能使他做到真正的平和沖淡。對於《故鄉的野菜》這樣的純散文來說,他在表面上的確是追求著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但實際上卻表達了他的精神寄託以及內心深處最最深刻的傷悲。一開始,他並沒有用很濃烈的語句去表達對故鄉的懷念,反而說自己對故鄉並沒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後面又流露了“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的失望與傷感。顯然他也沒有忽視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官員等級怎樣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