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帝國烽火
-
2 # 老曹電影
諸葛亮雖然貴為軍師,但如果不是劉備從旁壓制,根本調動不了關羽,張飛,尤其是關羽,劉備冊封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為首,但一聽到馬超也被列入五虎,當即修書一封給劉備要入川和馬超比試,可以看出關羽的心高氣傲,當初孫權想要和關羽聯姻,讓自己的兒子取關羽的女兒,誰知道關羽直接說“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對一個平常人來說都是個莫大的羞辱,更何況是孫權這類一方霸主,也為關羽的死埋下禍根,關羽傲到除了他兄弟,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了,這種人又能指望他在別人面前卑躬屈膝。
-
3 # 海王子波塞冬殿下
1 關羽自視甚高 他不認為自己需要聯合孫吳 而且尤其看不起孫權這個官二代 就好像現在白手起家做到恆大地產華東區總經理的人會看的起王某從嗎 2 關羽認為孫吳本質和曹操一樣都是亂臣賊子而且孫權能力和父兄比都相去甚遠跟談不上和曹操比 3 長勝將軍的過往歷史戰績沖昏了頭腦 就好像股市6000點 都認為還能上10000點一樣
-
4 # 大飛熊騎士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這裡衍生出來三個問題,第一,關羽是因為不聽諸葛亮的“北抗曹魏,東和東吳”才丟掉的荊州嗎?第二,如果責任不在關羽,是不是“北抗曹操,東和東吳”出了問題?第三,更進一步說,這難道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兩路出擊有戰略,出現東吳這個硬傷?
其實都不是,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時,赤壁之戰都還沒有開打,後來果然如諸葛亮所言,劉備和孫權只有聯合,才能充分利用荊州的資源,打贏了赤壁之戰,並且在荊州中南部擴大了戰果。但是,從208年提出《隆中對》到219年七月,關羽發起襄樊之戰這段時間,已經過了11年之久了。這時候正是曹魏統治的震盪期,特別到了曹操進魏公,加九錫,建立了魏國宗祀體系,這引起了朝內朝外反曹勢力的不滿,一時間狼煙四起。所以,關羽有假節鉞的權力,又符合天下有變之時,不北伐反而坐失良機,絕非名將所為。
其實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後,北拒曹操問題不大,擔心的反而是曹魏一方。因為隨著曹操年事已高,征戰日少,除了漢中之戰,就在淮南找孫權麻煩了。那麼,“北拒曹魏”沒有問題了,關羽的“東和孫權”是不是有問題呢?當然有,關羽有傲嬌臭毛病,之前因為蜀漢和東吳的荊南領土之爭,連劉備都不得不親自從成都跑來處理,由此簽訂的“湘水分界”。而關羽是負責荊州事務的大將,先是被呂蒙偷襲了三郡,最後還是丟了長沙,桂陽,這口氣要不是因為漢中之戰和劉備壓著,早就和東吳開打了。所以,站在關羽的角度,不是沒有“東和東吳”,問題是在私人情感上,關羽是肯定看不上孫權的,因此才有“虎女不可配犬兒”之論。
當然,有朋友會說關羽擅自取走東吳的湘關糧倉,這不就是破壞聯盟嗎?關羽的理由是,水淹七軍之後,多了幾萬降兵,才取了湘關之糧《三國志.呂蒙傳》。但是,這理由顯然不夠充分,其實關羽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的理由。根據裴松之的《典略》補註,關羽包圍樊城時,孫權主動派人告訴關羽,要來幫忙,結果變卦了,東吳軍遲遲不到。這才讓關羽憤怒,既然你說幫忙又不來,那我乾脆取了湘關之糧,也算你們東吳出力了。由此可見,第一,關羽取湘關米,不是吳蜀分裂的導火索,孫權,呂蒙早就想著荊州了,否則不會對關羽虛與委蛇。第二,關羽即使對東吳有意見,還是恪守了聯盟之約。
那麼關羽和《隆中對》,以及“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都沒大問題,那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政治不講感情的,吳蜀聯盟早晚會磕磕碰碰,甚至完全破裂,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蜀漢要執行《隆中對》戰略,最重要的是時間,就是趁曹操統治還未完全穩固以及孫權,呂蒙戰略還沒來得及從淮南,徐州轉移到荊州一線時,完成奪取荊州,巴蜀,漢中等戰役,再進行人事磨合調整,隨後再發起北伐。其實要不是劉備浪費機會,完全可以做到,包括白白犧牲的張松,龐統,所能引起的蝴蝶效應,這些大飛熊在之前詳細分析過了,這裡不贅述。
總之,關羽不是沒有執行“北拒曹操,東和東吳”,只是蜀漢得國太晚,於是不得天時,縱有臥龍鳳雛,關張之勇,還是人算不如天算呀。
-
5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關羽駐守重鎮荊州,卻因種種原因導致荊州失守,自己也落了個兵敗麥城,身首異處的結局,一代名將,結局悲慘的讓人可憐!
諸葛亮,相信大家都很瞭解,他出山時候給劉備出的“隆中對”,相信有些朋友也不算陌生,裡面強調了要興復漢室,“東和孫權,北抗曹操”(當時曹丕和孫權都還沒稱帝,題主的曹魏和東吳不太合適)的必要性。
而關羽為什麼不貫徹落實諸葛亮的這一戰略方針呢?
我覺得,關羽的做法只能說是偏激,不能說是沒有貫徹落實諸葛亮的方針!
我前幾天,就在不久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關羽為什麼說“虎女焉能配犬子?”這一羞辱的話去回絕孫權的好意。文章中的觀點對我啟發很大,之前我也和很多朋友一樣,覺得這只是關羽太傲了,這一手簡直是政治白痴一樣的操作,但是看了那一篇文章中的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和不一樣的觀點,我真的有種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感覺!
在這裡,我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孫權派諸葛瑾去向關羽提出聯姻,欲替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被關羽罵回。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關羽太傲了,人家一國之君,而且還是聯軍,你這麼不給人臺階下,之後的失荊州也是咎由自取。
而大家往深了去想想,孫權是誰?江東之主,東吳集團的領導人;關羽是誰?蜀漢大臣,駐守荊州,是蜀漢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你一個君主再怎麼重視另一個國家的重臣,想要結姻,那你至少要跟人家主公商量商量吧!你一個君主去和一個蜀漢重臣結姻,而且還沒透過別人的主公。荊州重地和東吳相鄰,你這個舉動,難道不是有點兒想挖牆腳的嫌疑嗎?絲毫不把別人的主公放在眼裡。
如果關羽接受了,對於劉備來說,一個封疆大吏和自己那個“面和心不和”的所謂盟友孫權結為了兒女姻親,而這事兒還沒透過自己,你覺得劉備會放心?會不起疑心?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你關羽駐守重鎮荊州卻和孫權眉來眼去?還把我這個主公放在眼裡嗎?
綜上所述,孫權想結姻親可以,但是卻越過劉備直接去找關羽,這是有點兒離間的意思,直接把關羽的身份抬高到和自己可以平等決定這件事的地位上,這樣做肯定會讓劉備不舒服,乃至起疑心。
而關羽的反應是大罵來使,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場,讓劉備放心,讓孫權死心,我不覺得這個想法有啥錯誤,只是像我之前說的,關羽做法太過激了!
畢竟表面的還是盟友,雖然各自防範著彼此,但是還未撕破臉皮,所以關羽的做法,我個人覺得是欠妥,但是也沒什麼不對。
而關羽對於“北抗曹操”這一點貫徹的真的很不錯,水淹七軍,兵圍樊城,威震華夏,一度打的曹操頭皮發麻。
要不是之後的徐晃來救配合上呂蒙的奇襲荊州,加上自己的兵力本來就不足,難以多面作戰,所以使得自己大敗。
關羽太傲,確實是他兵敗身死的一大原因,但是我也不止一次的說過,荊州丟失是必然,孫權肯定要拿下荊州,因為荊州對於鞏固東吳賴以生存的長江防線實在是太重要了,孫權勢在必得。
這麼說吧,關羽太過驕傲、守備不力是事實;孫權無信義背後捅刀子也是事實。
-
6 # 上將噯福斯
不是關羽不願意聯合東吳,是東吳一直在謀劃奪取荊州!
對於鎮守荊州的關羽來說,聯合東吳,無異於與虎謀皮。
奪取荊州是江東一以貫之的國策,堅持了好幾十年!
孫權他爹孫堅就想奪荊州,結果兵敗身死。孫策、孫權又和劉表打了十幾年。
關羽要守住荊州,孫權要奪取荊州,雙方矛盾不可調和。就算關羽把所有的女兒都嫁給了孫權的兒子,也無濟於事。只要荊州還在劉備手裡,雙方就是仇敵。
關羽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對東吳不報任何幻想。東吳也從來沒有真正把劉備當盟友。先後兩次背信棄義,偷襲荊州。
公元215年,孫權趁劉備大軍西征益州之際,於是派兵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肺都氣炸了,於是率兵五萬下公安,讓關羽帥兵三萬入益陽。總共八萬大軍,準備和孫權決一死戰。
結果曹操攻打漢中,劉備無奈,把半個荊州分給孫權,雙方握手言和。
但是關羽從此恨透了孫權。再也可不能愉快的合作了。孫權暗地裡投降曹操,約定共同消滅關羽。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求關羽一心一意聯合東吳,不是太過分了嗎?
-
7 # 夢語獨斷
要回答問題我們要看看當時的歷史情況。
1.當時吳蜀雙方是否真的是鐵盟沒有嫌隙?在發生漢中之戰前,三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史稱“湘水之盟”,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孫權在看到劉備因奪取西川抽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抽調荊州部分兵力,造成荊州防務空虛,再加上奪取西川需要休整,便派遣將軍呂蒙,呂岱襲取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聽說後,親自領兵並派遣關羽領荊州兵與孫權對峙,欲取回丟失的荊州領土,後劉備得知曹操滅張魯,得漢中,蜀中震動,漢中是西川門戶,漢中有失,西川不保,劉備怕西川有失,隨慌忙與孫權和談,簽訂湘水之盟,將荊州江夏,桂陽,長沙三郡劃歸孫權。雖然兩家重新簽訂盟約,但此時怕是已經面和心不和,再加上劉備入蜀時,孫權以孫夫人名義想綁架阿斗,兩家實際嫌隙已深。
2.關羽是否做過有違吳蜀聯盟的事情?翻遍整個三國志,關羽與吳國發生關係的就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關羽拒絕吳國的聯姻。這件事大機率是為了避嫌,試問在有了以上嫌隙後,自己出鎮在外的大將與另一方主公聯姻,劉備心裡會怎麼想,所以關羽拒絕是沒有問題的,但可能因為關羽性傲,在處理方式上不給孫權留面子這點為人所詬病。第二件就是關羽在水淹七軍,俘虜于禁3萬人後,因為缺糧,擅自取了孫權的湘關米,這件事成了導火索,孫權在聽聞後密約曹操共取關羽,並派呂蒙領兵先行,自己領兵接應,從孫權的反應速度來看,其很早之前就在謀劃襲取荊州,只不過一直在等待機會。
3.我們再來看看荊州的地理位置。荊州位於天下之腹,交通四通八達,面積廣大,經濟發達,人口眾多,離曹魏的政治中心許昌很近,亦是江東長江防線重要的一環,佔領荊州,蜀國可順江而言直逼吳國中心,對於吳國來說被蜀國佔領的荊州之地就是一把懸在自己頭上的利劍,只要荊州一日不在自己手裡,自己就寢食難安。而荊州又是蜀國進攻中原的前沿陣地,自己想要擊敗曹魏,重建漢朝,荊州是必須保住的。對於吳蜀來說,荊州都至關重要,這或許就是兩國難以調和的矛盾,當曹魏過強,面對曹魏的巨大壓力,吳蜀可以暫時聯盟互相依存;當有一方打破這個平衡,比如劉備在取得漢中之戰勝利,其軍隊居然可以戰勝曹操的主力後,吳蜀兩國的關係必然會變得比較曖昧,嫌隙會被更加放大,在遇到關羽進攻魏國,後方空虛,孫權襲取荊州則變成了必然。
綜上所述,諸葛亮的聯合孫吳共抗曹魏只是理想狀態下的想法,再出現打破這一平衡的漢中之戰勝利,關羽威震華夏這些事件時,孫劉兩家因為荊州歸屬問題的矛盾將會放大,並最終爆發,發生孫權襲取荊州事件,而荊州的歸屬問題恰恰是兩家難以調和的矛盾,所以讓關羽時刻保持吳蜀聯盟這隻能是個偽命題。
-
8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所謂諸葛亮讓關羽“北抗曹魏,東和東吳”這個只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並不見於正史。其次蜀漢集團裡能決定外交政策的只有劉備,關羽背不了這個鍋。
在《三國演義》裡,龐統死後劉備派關平去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助戰,命關羽留守荊州。在諸葛亮出發前曾經叮囑關羽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羽雖然當面答應的挺好,不過實際上後來並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囑咐行事。最終導致孫權決定和曹操聯手攻打荊州,關羽也因此兵敗身亡。
因為《三國演義》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是關羽沒有和孫權保持友好才導致了荊州失守。不過實際上這錯怪了關羽,戰和這種外交問題從來都是老大才能決定的,根本輪不到關羽做決定。
孫權和劉備在赤壁大戰以前並無交情。甚至因為江東和荊州之間經常開戰,依附劉表的劉備,一定程度上還是孫權的敵人。直到曹操奪取荊州以後,迫於曹操軍事壓力的孫權和劉備才臨時決定抱團取暖,結成聯盟共抗曹操。
所以孫劉聯盟的基礎並不穩固。而且荊州地理位置重要:荊州位於江東上游,誰佔據了荊州對江東威脅都很大,孫權自然是希望拿在自己手裡;同時荊州也是諸葛亮《隆中對》裡有著重要的位置,劉備也不可能放棄。因此這就為孫劉聯盟埋下了隱患。即使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也沒有改變這一局面。
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就開始向劉備索取荊州。劉備則以奪取涼州以後再歸還搪塞。孫權一怒之下命呂蒙出兵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親自率軍五萬趕往荊州,打算和關羽一起與江東大戰一場。
最終因為曹操奪取了漢中,益州危急,劉備才不得不割讓長沙、桂陽給孫權,以暫時緩解雙方矛盾。但是從劉備的態度看,他並沒有打算真正放棄荊州,因此這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孫劉兩家的矛盾。
對於關羽來說,他不可能勸說劉備放棄荊州。而在孫權也沒有把自己的妹妹送回益州的情況下,關羽也並不適合和孫權走太近。因此即使要搞好孫劉聯盟,也應該是劉備和孫權兩個老大們去做。對於關羽來說,即使有心,也做不了什麼。
-
9 # 韶華傾夢
建安十六年,應益州牧劉璋之邀,劉備率軍入川協防曹操。本已有取川之意,劉備大軍一直在沿路的收買人心。此事被劉璋知曉後,劉璋開始反攻劉備。也就是在入川作戰期間,軍師龐統被冷箭射死於落鳳坡。遠在荊州的諸葛亮被劉備一紙命令調入益州作戰。
臨行前,諸葛亮按照劉備的命令,把荊州交給關羽,並把馬良,伊藉等人留下來協同關羽鎮守。而關羽對於荊州的鎮守,主要是“以力拒之,分兵拒之”。但是,關羽的鎮守策略被諸葛亮所否定,改為“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可是,關羽雖然按照諸葛亮的命令來鎮守荊州。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遠在許都的曹操和近在江東的孫權卻開始搞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剛拿下漢中不久,便有細作來飛報,說曹魏和東吳暗中聯盟了。曹操和孫權的聯盟,這無疑對劉備勢力是一次很大的打擊。畢竟,劉備的兵卒都在西線,再加上長時間的作戰,當時並不宜馬上投入戰鬥。
細作人探聽得曹操結連東吳,欲取荊州,即飛報入蜀。
所以,為了能夠打破曹吳聯盟,劉備勢力就必須針對其中一方進行震懾。因此,在劉備和諸葛亮商議之後,決定鎮守在荊州的關羽開始北伐,兵向樊城。
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
到了這裡,不難發現,起兵攻打樊城一事,是劉備勢力商議之後所做出的決定,關羽在其中也就是聽從安排而已。所以,關羽鎮守的荊州還是“北拒曹操”。
至於“東和孫權”,關羽還是有遵從的。只不過,孫權的做法實在是不太地道。在建安十六年左右,便曾派遣江東的官員到荊南為官。但這些官員到了荊南後,便被關羽給趕了出去。畢竟,關羽是荊州的鎮守大將,這件事關乎的是蜀漢的領土問題,關羽做的並沒有錯。
而後,孫權還不死心,竟然向關羽提親,要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為妻。如果為女兒說媒一事是劉備提出的話,關羽說不準就接受了。但是,這卻是孫權提出的。孫權是東吳的君主,而關羽是荊州的話事人,如果兩者聯姻的話,那遠在益州的劉備怎麼想?這不是把關羽往火坑裡推嘛,所以,關羽言正義辭的拒絕了。
只不過,關羽身為武將,他說話的方式很直接。所以,孫權就認為是關羽掃了他的面子,而且還把自家兒子說的如此不堪。再加上之前江東官員被趕出來的事情,孫權也就更加和劉備勢力有間隙了。
所以說,不是關羽不遵從諸葛亮的交代,而是江東對荊州的佔有慾望太過強烈。雖然之前兩家有了湘水之盟,但主要矛盾還是存在,爆發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
10 # Ad哥哥
襄樊鏖戰,在魏吳聯手出擊下,關羽丟荊州走麥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劉備集團也失去了一處戰略重地。
但在三足鼎立相互平衡的局勢中,吳蜀一直都是聯盟狀態,為何東吳會加刀兵與關羽呢?諸葛亮入川之前,也曾告誡關羽“北抗曹操,東和東吳”,為什麼關羽不聽呢,最終演變成“北伐曹操,東辱孫權”呢?
其一關羽傲氣太重,更耐不住寂寞曹魏集團的謀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蜀乃小國,名將為羽。這話說的也許有點誇張,但關羽在蜀國武將陣營中排在第一位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劉備把至關重要的荊州交給了他。
荊州重要是不假,但當時的荊州是沒有戰事的。而襄樊之戰前,劉備集團剛剛攻下了西川,並且收復了大將馬超。這個時候關羽已經心癢難耐了,所以才有想入川比武的想法,若不是被諸葛亮巧妙化解了,他還真要跟馬超比個高低: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而之後劉備又與曹操在漢中會戰,蜀漢眾將幾乎全部出動。唯有關羽一人留守荊州,毫無立功發揮的機會,這讓關羽更待不住了。這就是造成關羽北伐曹魏的客觀因素之一。至於為什麼東辱孫權,則是因為他心高氣傲,視東吳為鼠輩,所以才有了虎父犬女之事。
其二北伐曹操符合劉備的戰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這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為他規劃的宏圖,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漢中之戰後正是劉備集團實力最巔峰的時候,這個時候討伐曹操,正符合隆中對所說“天下有變”。而能領荊州兵北進的上將除了關羽外,也不作他人想。
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官封關羽為前將軍,並授予符節和斧鉞,同年命關羽率軍在樊城攻打曹仁。所以很明顯,從北抗曹操到北伐曹操的轉變,關羽其實是奉命而行的。
事實上襄樊之戰的前期關羽是順利的,如果沒有東吳橫插一手,勝負未必可知。那麼這完全是關羽的傲氣導致孫權受辱,才背棄聯盟發兵襲取荊州嗎?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東吳取荊州,不光是被關羽羞辱所致,他們對荊州的惦記由來已久荊州在歷史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惦記它的可不只是曹操、劉備,江東孫氏何嘗不是覬覦已久。
東吳自孫策死後,一直主打的是防守戰略。可是相對中原或蜀地來講,東吳並沒有那麼多要塞,唯一依靠的只有長江。而東吳正處荊州下游,荊州不在自己手裡,敵人如果進攻可以從上游直下,這對東吳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危機。
所以在孫策死後,東吳也組織過兵力攻打荊州。包括之後的赤壁之戰,東吳是主力,犧牲最大,所以他們更認為荊州是自己應得之地。
亂世之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所謂的孫劉聯盟,也只是建立在雙方有利可圖的基礎上。如果一方有更大的利益,這樣的聯盟也是不可靠的。而襄樊之戰時,正是孫權襲取荊州的最好時機。所以就算關羽聽從了諸葛亮的“東和孫權”,江東該出手時也還是會出手。
結語關羽為什麼不聽從諸葛亮“北伐曹操,東和孫權”的話?其一是關羽的性格使然,傲氣太重看不起孫權,更加急於建功表現;其二北伐曹操符合劉備集團的戰略需求,關羽只是奉命而行;其三即便沒有關羽的羞辱,孫權為利同樣會攻打荊州。
回覆列表
這個事情說明了兩個情況,第一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還不錯,並不存在關羽看不起諸葛亮的情況;第二,關羽的確太高傲了,連和他同一陣線的黃忠馬超尚且如此,更何況東吳。
關羽和劉備一樣,都是想興復漢室,所以對於東吳這樣的地方諸侯,在關羽眼中就是反賊,再加上關羽高傲的性格,他自然就看不起東吳。關羽看不起東吳,那麼東合東吳的策略自然執行自然不是很用心。
關羽水淹七軍後,威震天下,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曹操感受到威脅,連東吳也感覺到蜀漢的威脅,如是東吳背叛了孫劉聯盟,和曹操合併圍剿關羽。所以說關羽東合孫權的策略沒有執行,也可以說是東吳先背棄盟約。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即使關羽沒有之前的傲慢,東吳也一定會和曹魏聯手,因為東吳是不想看到長江上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隨時隨地像一把劍懸在頭上。
所以並非關羽沒有執行北抗曹操,南合孫權的策略,而是東吳的利益受到威脅,不得不做出的戰略調整。
關羽從打敗於禁到敗走麥城,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也只能說東吳這一手玩的漂亮,不過關羽大意的成分也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