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就是為了一個夢想

      伯約歸漢,孔明器重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姜維自幼少孤,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喜好鄭玄的經學,在郡中做上計掾,不久,任州中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冏曾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亂時,他親自保護郡太守,戰死在疆場。而姜維家本衣冠,不願為將,所以漢朝賜姜維中郎,命他參與管理本郡的軍事。   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時天水太守馬遵正帶姜維和功曹梁緒、主薄尹賞、主記梁虔等人隨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視察。馬遵聞蜀軍至祁山後,諸縣響應,郭淮聞後,決定東行,回上邽守備。馬遵疑姜維等人有異心,於是,也乘夜隨郭淮至上邽。姜維發現馬遵已走,對遵無可奈何。姜維回到翼縣,翼縣吏民大喜,推舉姜維去見諸葛亮。時馬謖喪失街亭,使諸葛亮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諸葛亮只好攻克西縣,率千餘戶和姜維等人班師。姜維於是同其母失散。   孫盛《雜記》記載,不久,姜維接到母親的書信,讓他回魏。姜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228年,諸葛亮喜姜維有膽智,命其為倉曹掾,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姜維時年27歲。   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對姜維讚賞不已,信中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信中還說:“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230年春,姜維就升任中監軍、徵西將軍。   注:虎步軍是蜀漢的精銳部隊之一,後來用來抵擋司馬懿步騎大軍的進攻,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器重,也反映了姜維的勇武。是以諸葛亮《表》雲: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長,攻琰營,臣作竹橋,趙水射之。   賊不復出,智退仲達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為魏大將軍司馬懿所拒。二軍相持百餘日。其間,諸葛亮數番挑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司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上表請戰,魏明帝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制止之。以後,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杖節而到,賊不復出矣。”諸葛亮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軍中,生前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但魏延擅自據南谷口逆擊楊儀,斷後的任務落在了姜維身上。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當地百姓見蜀軍撤走,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出兵追擊,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於是蜀軍安全而撤,百姓作諺語道:“死諸葛驚走生仲達”。姜維回成都後,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成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隊的直接統帥者。   擊破郭淮,擊敗曹爽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蔣琬升大司馬後,任命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偏師西進。蔣琬曾經建議從上庸方向北伐魏國,但眾人以為一旦不勝,退軍很難。於是延熙四年(241)十月,後主乃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前往向蔣琬傳旨暫緩伐魏,蔣琬於是上疏後主:“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   可見姜維隨蔣琬偏軍西征時,曾經擊敗郭淮,表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   延熙五年(242年) 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延熙六年(243年),姜維升任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   延熙六年(244年),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涪諸軍及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由於當時蔣琬病重,費禕遠在成都,涪諸軍由姜維統帥先於費禕援救漢中。至費禕到漢中,姜維與之一併出三嶺截攔曹爽,夏侯玄,司馬昭等魏軍,魏軍爭險苦戰,勉強逃脫,魏軍軍資損失甚多。   注:阻敵的戰場在興勢,圍殲的戰場在三嶺。三嶺有一沈嶺,蜀稱為姜維嶺,魏稱為沈嶺。見載於趙一清《寰宇記》卷三十。   接應羌胡,擊敗郭淮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並打敗了他們。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戰鬥過程:姜繼出石營,從強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郭淮分兵取之。郭淮曰:“今往取化,出賊不意,維必狼顧。比維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維疲於奔命。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乃別遣夏侯霸等追維於沓中,淮自串諸軍就攻化等。然而事情並不像郭淮預料的那樣,姜維擊敗了夏侯霸,接應了羌胡,又回過頭來打敗了郭淮,成功救出了廖化。   曲城之戰,群英鬥智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維符節。秋,姜維帥數千兵進攻雍州,依傍曲山築兩城,牽制魏軍,彌補自己軍力不足。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軍則以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上萬兵抵禦。郭淮採取陳泰的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圍曲城,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陳泰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自南渡白水,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察覺,迅速撤出牛頭山來,假裝退軍。   郭淮想全部撤軍,平叛羌胡,鄧艾建議郭淮讓自己留守屯白水北。姜維回軍,卻東襲取洮城,令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廖化作橋持艾,鄧艾察覺廖化破綻,夜潛軍先至據洮城。姜維遂撤軍。句安、李歆孤立無援,最終降魏。   費禕制裁,屢失良機   新版《三國》中的姜維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維再次出兵隴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將郭修而還。   姜維認為自己熟悉西部風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為羽翼,並說“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舉興兵。費禕多次制止他,撥給他的部隊也從未超過萬人。費禕對姜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徼倖,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對此,後代史學家分析此時局勢時,常常嘆息費禕的保守。   何焯:欲斷隴則當及曹爽初誅,眾志二三,未遑外事之時。文偉身駐漢川,以遷關中之救,伯約以萬眾招誘羌胡,披割西鄙,過相裁製,又失事機。元遜(諸葛恪)輕舉於東,文偉坐待於西,皆若天之假助典午,以成其奸者,可長太息。   呂思勉《三國史話》:“ 從魏齊王芳之立,至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計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大舉北伐,斬將拔城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郭修刺殺,姜維遂大舉征伐。三月,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也乘機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包圍南安,司馬師令東南守軍堅守防吳,派遣郭淮、陳泰悉關中之眾,解南安之圍。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時,姜維因軍糧已盡,撤圍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維主持蜀國內外軍事。 動畫片《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二月,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洩,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乘機率軍攻魏,張嶷自願帶重病助姜維出征,李簡獻城降,姜維佔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與魏將徐質交戰陣亡,姜維率軍繼至,進圍襄武,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並遷河關、臨洮、狄道三縣民入川,率軍撤回。姜維繼關羽,黃忠之後,是蜀漢第三個臨陣斬將的勇將!   故關洮西,斬敵數萬   電視劇《神鬼八陣圖》中姜維形象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衛將軍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姜維佯裝三路進軍,卻到達枹罕,一路向狄道進軍。魏徵西將軍陳泰中計,東據陳倉,命雍州刺史王經西向進駐狄道。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洮西大敗王經,魏軍損兵數萬,王經只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魏大將軍司馬昭命安西將軍鄧艾,胡奮,王秘等援救,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鄧艾等諸將不敢與姜維交鋒,建議放棄狄道,不救王經。陳泰阻止了他們的建議,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涼州援軍也即將到達,陳泰和王經想要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撤軍退走鍾堤。   這次戰役是三國時期蜀吳二國北伐最大的殲滅戰,魏國折兵數萬,二度下詔安撫,雍州幾於危亡,姜維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胡濟失期,段谷大敗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維在駐地被後主封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攻南安。鄧艾軍搶佔武城山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胡濟卻失期未至,姜維軍糧少人乏,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眾人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機騷亂起來。姜維敗歸,謝過引責,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此戰失利原因,魏國名將王基一語道破:姜維因洮上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覆上邽。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而魏國詔書中“馘首千計”,表明蜀軍損失約數千,對蜀國是個不小的損失。   敵皆惶懼,對峙芒水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乘機攻魏秦川。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到達沈嶺。當時,魏在長城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築寨。姜維多次挑戰,鄧艾,司馬望等都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遂引軍而還。並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改革防守,斂兵聚谷   景耀元年(258年),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朝廷也覺得姜維的辦法不錯,便命令漢中都督胡濟退駐延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建立軍營駐防。   屯田避禍,候和小敗   景耀四年(262年),姜維對黃皓專權恣肆很不滿,曾上言後主曰:“黃皓奸巧專瓷,將敗國家,請殺之!”   劍門關平襄侯祠(13張)後主說:“黃皓不過是一個奔走效力的小臣罷了。過去董允對他切齒痛恨,我常常感到遺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維見黃皓枝附葉連,勢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辭後主出宮。後主命黃皓到姜維那裡謝罪,姜維誘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不敢歸成都。   景耀四年(262年)冬十月,蜀大將姜維寇洮陽,鎮西將軍鄧艾拒之,破維於侯和,維遁走。姜維又是在爭險之後,被鄧艾擊敗,與段谷之敗如出一轍。不過姜維及時吸取了教訓,儲存了主力撤退,鄧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不敢再追擊。   注:洮陽,在洮水之北,乃吐谷渾所築,南臨水,極險峻。   姜維本非蜀人,託身蜀國,加上連年征戰,功績不顯著,所以頗遭保守反戰派們非議。當時蜀國後主劉禪無能,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鹹共將護,無能匡矯。黃皓想尋機廢掉姜維,扶閻宇掌管軍政大權。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1]   上表劉禪,議強邊防   景耀四年(262年)冬,司馬昭商議伐蜀,連鄧艾在內的群臣都多次反對伐蜀,認為蜀國沒有間隙,只有鍾會贊同。於是司馬昭令青、徐等諸州,並使作船,又令唐諮作浮海大船,假裝伐吳,卻令鍾會都督關中人馬,商議伐蜀對策。   遠在沓中的姜維早就看破了司馬昭的聲東擊西之計,並且對鍾會的舉動有所探知。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表奏後主,說:“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在這緊要關頭,黃皓不聽人言,卻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預言,認為敵人不會到來,稟告後主,把姜維的表章壓下,不予理睬,連大臣都不知道。   同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12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回馬陰平,扼守要道   直到魏將鍾會將要進入駱谷,鄧艾將要進入沓中時,黃皓這才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去沓中援助姜維,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率兵去陽安關中。廖化進軍到達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迸發,佔據了陰平橋頭,便停下來等待敵兵。   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姜維在沓中見鄧艾的軍隊攻來,又聽說鍾會進軍漢中,陰平橋頭又沒有援軍,遂立刻帥本部三萬兵東撤,退往陰平。魏將楊欣等人追擊,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姜維敗退。鄧艾卻也牽制姜維不住,姜維至陰平橋頭,被佔據橋頭的諸葛緒所阻。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姜維乘機迅速透過橋頭,與廖化等合兵。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   “一步之差,滿盤皆輸”,此次魏軍東堵西追,虧在鄧艾西方三路出擊撲了空,一步之差,先發制人不成,反被姜維搶了先機。由於是兵分三路,之後即使追上姜維,也不是全軍齊上了,故此僅和蜀軍一戰,便無力窮追猛打了。由於這樣諸葛緒雖然成功佔領橋頭,卻因為蜀軍後面沒有追兵,得以大搖大擺的入北道三十里,使得諸葛緒急退。   堅守劍閣,拒敵關外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姜維   鍾會從斜谷、駱谷、子午谷三路並進,直入漢中,留2萬人圍攻漢、樂二城,都不能攻佔。漢中圍督柳隱堅守黃金關,鍾會派偏將前來攻打,都不能取勝。這時陽安關口守將蔣舒開城門投降,傅僉戰死,繼克關城,鍾會攻樂城不下,聞關口已克,引兵長驅南下。姜維想要去援救陽平關,卻聽說已經失陷,張翼、董厥也到達漢壽,姜維、廖化也捨棄陰平退回,剛好和張翼等會合。於是,姜維退守劍閣,抵禦鍾會。   鍾會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後黃金、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勢真如姜維所預計:“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到時退兵,蜀漢若諸城並出,前後夾擊,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慘了。鍾會於是又幹起最拿手的,動筆桿子,寄希望於原為魏人的姜維歸降,致書於姜維:“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姜維不同蔣斌,置之不理,鍾會文筆雖佳,面對天險,還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著頭皮強攻劍閣,姜維列營守險。試想魏軍強攻黃金、漢樂已近兩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劍門,只是白白損兵折將罷了。攻關不克,鍾會只得暫時引兵後退,蜀軍保險拒守。魏軍真處於 “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後虎、進退維谷的僵局。   引軍東還,奈何早降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攀登小道,鑿 三國殺 姜維原畫   山開路,越過7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糧運將匱,頻於危殆”,直抵江油。江由關據石門,臨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懸崖,是和劍閣齊名的天險,但江油守將馬邈卻不戰而降。   鄧艾自陰平進入景谷旁道後,成都方面已經知道這個訊息了,令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督率諸軍拒敵,鄧艾的奇襲戰略至此可稱破產。可諸葛瞻的大軍到達涪城之後卻止步不前。尚書郎黃崇勸告諸葛瞻速速前行,佔據險要,不要讓魏軍進入平地。黃崇屢次進言,乃至痛苦流涕,諸葛瞻卻不為所動,依舊在涪城不前。鄧艾擊破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一聞前鋒被破,就引兵自涪關後撤一百多里,退守綿竹。又把涪關險城當大禮送給了鄧艾。 進屯綿竹後,諸葛瞻才意識到自己在戰略上已經鑄成大錯,長嘆:“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後野戰是役蜀軍伏屍數萬,諸葛瞻和黃崇、尚書張遵(張飛之孫),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戰死沙場。之後後主卻聽從從譙周主降的建議,投降了魏國。   姜維等堅守劍閣,驚悉綿竹失守,接著,一日三驚,有的說後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說後主要向東投奔盟國東吳,有的說後主要向南進入建寧。姜維恐腹背受敵,即引軍退至巴西境,至郪縣時,後主詔書傳來,命令全軍投降。姜維將士“將士鹹怒,拔刀斫石”。 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詔到涪城向鍾會投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   此時軍事形勢:   西: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汶山郡之汶山、龍鶴、冉駹、白馬、匡用五圍牙門之兵可用。   東:姜維大軍進於郪、五。更有羅憲在江州。   南:霍戈鎮守南中六郡,本來就部署好部隊北上,隨時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不過七十里。漢中諸圍守也在柳隱、蔣斌、王含堅守。   此刻的成都,雖魏軍兵入平地,但是從上情況看,蜀漢主力部隊尚存,周邊要隘一個沒丟,半壁江山依在,內軍心士氣均可一戰,外東吳援軍指日可到。最終卻是一片降旗,這是鍾會、鄧艾、姜維三人都沒料到的。   煽情王蜀地,一計害三賢   姜維去投降鍾會,鍾會謂維曰;“來何遲也?”姜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會甚奇之。會厚待   姜維畫像(14張)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夏侯玄,諸葛誕都是魏國頂級名士,夏侯玄是玄學先驅美男子,諸葛誕是三國田橫,嚴毅威重。可見姜維當時在中原的名氣相當高!   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   此時,鄧艾擅自行事,不把司馬昭和眾將放在眼裡,引起了司馬昭的不安。鄧艾驕傲自大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嘲笑他。   鍾會頗忌鄧艾,乘機與監軍衛瓘密告艾有反狀。魏鹹熙元年(264年),司馬昭令以檻車徵艾。艾既敗,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欲使姜維將五萬人出斜谷為前驅。會自將大眾隨其後。但司馬昭對鍾會懷有野心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1萬步騎入蜀進佔樂城,隨即親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鍾會大驚,正月16日,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並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后遺詔,逼眾造反司馬昭,諸將被迫簽名。姜維見時機已到,便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並密書與劉禪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姜維勸鍾會早殺眾魏將,鍾會想聽從姜維的意見,但仍猶豫不決。因鍾會遲疑而訊息洩露,18日中午,魏將胡淵引兵殺出,箭如雨下。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姜維親自格殺五六人,戰死。時年62歲,(三國演義誤作59歲)鍾會也被殺。維被剖,膽如斗大。不久,衛瓘遣將田續斬殺鄧艾父子。   至此,姜維雖然復國不成,自己被殺,卻也根據形勢,唆使鍾會謀反,收捕了鄧艾。鍾會鄧艾二人也死於非命,難道和姜維的計謀沒有關係,僅僅只是巧合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貴妃徐娘半老,為何仍讓明憲宗痴情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