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鐵軍158

    以綜合能力論:曹操95分,諸葛亮23分。

    先說曹操:

    ①"挾天子以令諸侯",高屋建瓴;

    ②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制",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

    ④軍事:曹操"自作兵書十餘萬言",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戰中度過的,指揮作戰"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若神"。從39歲至53歲的14年間,他經歷50餘戰,先後消滅了楊奉、韓暹、袁紹、袁術、陶謙、呂布,收降了張繡,征服了烏桓,統一了北方。

    赤壁之戰敗,敗在瘟疫(主要是“血吸蟲病”),自燒戰船而退。

    之後,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戰合肥,逐馬超,據關中,平定河西、隴右諸地,鞏固了北方統一。

    ⑤文學:曹操倡導文學新風,創作了許多優秀詩歌和散文,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上事蹟,綜合打分,曹操得:95分。

    再論諸葛亮:

    ①諸葛亮的角色相當於曹操麾下的荀彧,保障後方,接應糧草。“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國志 諸葛亮傳》。

    可是,夷陵之戰沒有“足食足兵”,諸葛亮沒有盡到責任。“劉備在關羽被殺兩年後(221-222)發動夷陵之戰,這期間,劉備應當有機會做好基本的物資準備,但結果是不充分的,從而導致戰略戰術雙重的失敗。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做好戰略戰術的謀劃,也沒做好後勤保障,究其原因,有能力問題,也有態度問題。

    毛澤東讀盧弼《三國志集解》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的批語說:“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

    以此評估,諸葛亮不如荀彧。

    ②“隆中對”就是一個錯誤,是一個美麗的謊言,這是誤劉備的開始!

    最簡單的規律是“目標決定結果”,取荊州而不先取漢中是戰略上的短視,漢中為曹操後發先至,只是因為諸葛亮算計不到這一重中之重的“棋眼”。“三分天下”是各方諸多錯誤的結局,但並非沒有改變的機會。

            若戰略上審時度勢,應該把根據地選在漢中而非荊州。此處距新野不遠,統治者張魯行“五斗米教”,剝奪平民財產統歸教產並取消貨幣,生病靠唸咒而不吃藥,簡直就是邪教,其部戰鬥力也弱。劉備率軍攻佔當屬不難。落腳後南可取四川,北可收隴西。另外,在諸葛亮剛出茅廬時,曹操便以主力南下爭荊州,這勢必同孫權火併,正好利於劉備,可惜這一機遇未被抓住。《隆中對》12年後,劉備才攻取漢中,曹軍卻在七八年前已佔關中、西涼。若是劉備能先行控制西北,就能建立起強大騎兵,統一天下的目標便有可能實現。可嘆諸葛亮計不出此。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 攻之、倍則分之”。三國中,劉備最弱,而用兵貴專,十指攥成拳方有利於出擊。建議關羽守荊州更是短見,而從要爭權出位的角度則是用心險惡,害死關羽對諸葛亮的未來作為掃清了障礙。

            關羽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戰略短視(這一點比諸葛亮還不如),以諸葛亮的才智還是看得出來的,關羽守荊州必死無疑.荊州對吳魏兩家是必爭之地,夾在中間必遭兩家算計。

            公元219年,劉備率主力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關羽也進攻襄陽,企圖呼應。結果軍力很弱的關羽隨即遭到曹操、孫權兩軍的夾擊,敗走麥城。而此時劉備的主力正在漢中,與荊州千里之遙,無法及時馳援,關羽身死地失。諸葛亮所設想的兩路北伐,恰恰造成了首尾不能相顧的局面。

    (至此,劉備四大軍區,滅掉其一。)

    ④進讒言,害死劉封

            孟達勸劉封降魏,劉封不從,而回歸成都,可見劉封忠誠。而諸葛亮“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除之。於是賜封死,是使自裁”(《後漢書》)

            為此李贄說過過公道話:劉封雖不出救,其罪正與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達,則反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凡讀史者,定須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⑤白帝託孤(223年)——責成李嚴、諸葛亮輔佐少主,李嚴統領內外軍事(“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見《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劉備已經看穿諸葛亮本來面目,以李嚴“統領內外軍事”的目的就是制衡諸葛亮。而結果大相徑庭,唯一的答案就是“政變”!

    ⑥七擒孟獲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用心險惡(225年南征)。

    孟獲僅僅是一個蟊賊,殺雞焉用牛刀,而為什麼諸葛亮要親力親為?是為了營造國難當頭還得我諸葛亮拯救國家的氛圍,造成掌控軍權的既成事實。

            事實上,南方三郡的叛亂並不難平定。三郡(建寧郡、越雋郡、牂牁郡)叛亂首領之間並無緊密配合,相反,他們各自為政,互相勾心鬥角。諸葛亮大軍還在路上,越雋郡叛亂首領高定就已經把建寧郡的叛亂首領雍闓幹掉了(和諸葛亮的離間計無關)。諸葛亮在王連的勸諫之下“停留者久之”也說明這些動亂並非燃眉之急。南征之役並未嚴重到需要“元首”親征的程度,蜀漢集團內部並不是沒有優秀將領可以代勞,庲降都督李恢就是其中之一。建寧郡的叛亂正是在李恢的獨立指揮下平定的。“南土平定,(李)恢軍功居多,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從如此隆崇的嘉獎來看,南征之役,李恢確實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劉備生前,蜀漢集團存在著四大軍區:荊州軍區的關羽軍團;漢中軍區的魏延軍團;永安—江州軍區的李嚴軍團;京畿軍區的劉備直屬軍團。後來關羽軍團徹底覆敗,只剩下三大軍團。李嚴直轄永安—江州軍團的同時,擁有著對其他諸軍團的節制權。

            諸葛亮南征平叛所率部隊,主要來自京畿軍團。李嚴在諸葛亮南征期間不聞不問,永安—江州軍團諸葛亮自然無法號令;漢中魏延軍團身處前線也不可能抽得開身。南征的意義也正在於:諸葛亮從此將京畿軍團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至此,劉備四大軍區之一,被諸葛亮掌控)

    ⑦諸葛亮“自領益州牧”(224年),已然篡國!

            自領益州牧意義重大!蜀國原本僅有兩州:荊州和益州而已,關羽一死,荊州已失,從此僅剩下益州。諸葛亮自領益州牧,意味著諸葛亮成了蜀國第一軍政首長(請注意啊,前任益州牧是劉備),從此,劉禪、李嚴、魏延諸輩皆為陪襯。

            六出祁山不僅僅是犯兵家大忌的勞師襲遠,春秋秦國偷襲鄭國勞師襲遠而兵敗,認真讀書的人都知道。北伐在無勝算的基礎上,一意孤行,而最終耗盡蜀國的資源儲備和民力民心,而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為諸葛亮黨同伐異、篡黨奪權創造藉口,同時轉嫁階級、民族、政權中的一切矛盾。

    還有重要的一點,北伐之時,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具備。此時,司馬懿已經構築一條完善的防禦系統,這一點就遠遠高於諸葛亮的。而憑藉不靠譜兒的孟達而起兵伐魏,即可掂量諸葛亮的分量。再看人家司馬懿幹嘛呢,見微知著,千里奔襲(是在人家自己的地盤兒上啊)、先斬後奏,扼殺孟達於搖籃中(228年)。諸葛亮算計不到這一點,是缺心眼兒,因為兵法的基本原則就是不僥倖用兵,是以己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

    ⑨架空魏延這個最後的元老

    蜀漢建興六年的首次北伐,目的是為了攻取曹魏涼州或者涼州的一部分,為蜀漢集團尋求一塊出川的跳板。但除了這一戰略目的之外,諸葛亮其實還達成了另一重要目的,那就是:藉此控制接管了漢中軍區的魏延軍團。

    魏延出身荊州,但與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士大夫關係不深。早年魏延是劉備的部曲將(家將),可以歸入劉備直屬元老行列。劉備之所以選擇魏延鎮守漢中,其“家將”身份應當是考慮因素之一。諸葛亮調整蜀漢集團內部權力關係,自然也少不了對魏延及其漢中軍團的處理。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打著北伐統帥的旗號順理成章地進駐漢中,從此魏延徹底告別了鎮守漢中的“方面軍”統帥的身份,而蛻變成為諸葛亮麾下的一員偏將。此後,魏延頭上先後被冠以這些職務和爵號:(北伐軍)前部督;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爵位雖榮,但此後卻再也沒有機會鎮守方面,隨諸葛出征,為萬人率也不可得。這位劉備親信中最後的元老,就此被架空。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爭權,其矛盾正是肇始於此時。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魏延請纓出子午谷襲取長安,是彌補“隆中對”的缺憾,同時開闢新的戰場,建立根據地,憑此可以獲得前漢韓信暗度陳倉之後逐鹿中原的態勢,劉邦建漢就走此一路兒,這也同樣是秦國一掃六合的基礎。諸葛棄之不用,可以歸結為:其一心智慧力所不能,其二忌憚軍權旁落,自己的實力被削弱。從暗算關羽、張飛開始,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耶?(張飛是劉禪的老丈人,劉備擔心張飛重蹈王莽故轍,依處置劉封的先例有先行“作掉”之動機,而諸葛亮逃不了進讒言的干係)

    (至此,劉備四大軍區之二,被諸葛亮掌控)

    ⑩暗算李嚴。

            建興九年(231年),李嚴為祁山蜀軍催督運事。諸葛亮廢李嚴,假借了一個難於置信的口實。

            據《李嚴傳》,李嚴之表現為:喻後主指,運糧不繼,呼亮軍還;又詰亮糧足何以還軍;並表上後主謂亮軍退蓋以誘敵。亮以嚴反覆如此,乃出嚴前後手筆為證,表徙嚴於梓潼為民。《李嚴傳》注引諸葛亮公文上尚書,謂嚴“橫造無端”;《季漢輔臣贊》據亮所言,亦謂嚴“造此異端”。但是這裡所說的李嚴舉動畢竟過於乖謬,不符常情,絲毫不像一個素來“以才幹稱”、“有能名”,被譽為“部分如流,趨舍周滯”。焉為“其見貴重如此”的人所當為?其間必然另有文章。

            廢徙李嚴,其實是諸葛亮解決蜀漢集團內部客、主士大夫問題的關鍵,是當時的一件政治大事。陳壽所上《諸葛氏集》二十四篇十餘萬言,其中有《廢李平第十七》一篇,可見關於此事的文書資料是不少的。陳壽、常璩書中所載廢李嚴事,當是據《諸葛氏集》資料寫成。但是今存這些,看來都是諸葛亮之詞,沒有李嚴一面的資料,歷史真象究竟如何,已無從考定了。

            讓李嚴押送糧草,因為遲到而削職為民。要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再遇上連陰雨,不遲到才怪。用押運糧草暗算人即高明,又簡單,又必然有十分的把握。還記得嗎?陳勝吳廣是怎麼揭竿而起的吧?因連雨天,深陷大澤鄉、遲到要面臨軍法處置。

    (至此,劉備四大軍區之三,被諸葛亮掌控。除去荊州軍區的毀滅以外,蜀漢所有軍權全被諸葛亮掌控,篡軍完畢!)

    (11)剪除賢良。

            廖立為劉備信任的人,官拜長沙太守,後遷為侍中。諸葛亮曾評價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也,當贊興世業者也”,但後來,諸葛亮憑藉蔣琬讒言而治廖立誹謗先主之罪,將其流放。

    (12)“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始作俑者即是諸葛亮。

            如前已述關羽驕之、張飛縱之以酒、李嚴陷之以難(蜀道之難)、魏延奪之以權、廖立等陷之以言,在此不表。從諸葛掌權,他就沒讓別人獨當一面過,即便是姜維,亦因此僅有熱忱而沒有經驗,後雖盡力而終不成功。劉禪是一個很忠厚的人,從劉備死後盡孝守靈可以看得出,而才智不濟,實在是教不嚴師之惰——他的老師就是諸葛孔明。孔明雖無戰略才幹,但只要用心,當個私塾先生還是可以勝任滴,為什麼不稱職?故意的!《出師表》所說的近君子、遠小人,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凡是不聽諸葛亮話的皆為小人!

    (13)粉飾是非,篡黨奪權。

            《三國志》劉備託孤的遺言見上面的第5條,劉備託孤,是讓李嚴和諸葛亮共同輔少主,此間諸葛亮的任務僅有一半,而統內外軍事唯有李嚴,沒諸葛亮的事兒。而結局大相徑庭,唯一的解釋:“政變”!

            《出師表》文學水平打70分,缺點在於華而不實,充滿謊言。孔明如是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一席話顯然與託孤遺詔不符,是諸葛亮強加於人的自我背書。

    其次,大奸似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聽起來很感人,而諸葛亮是對任何人都不放心的,所以事無鉅細必躬親之,最終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如此結局於己於人都不利,也是對國家不負責任。而其動機與王莽一致,王莽亦如是也:從當國丈、任宰相,再到建立新朝伊始的銳意改革,不管成效如何,但畢竟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名不正言不順而已。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的的確確把劉備的革命事業當作了自己的事業,不遠千里從隆中來到四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必須澄清的是,諸葛亮越俎代庖、排斥異己、粉飾是非、窮兵黷武、耗盡資源民心,實為蜀國敗亡的根源。

    總結:

    諸葛亮政治錯誤(0分),經濟不完美(得不償失,0分),軍事失敗(0分)。在後勤保障上,諸葛亮的角色相當於荀彧,而弱於荀彧;荀彧忠於漢室,而諸葛亮篡權架空劉禪。

    荀彧應得25分。

    所以,諸葛亮得分23分。

    以綜合能力論:曹操95分,諸葛亮23分。

  • 2 # 明月醉雨清風

    個人認為曹操88分,諸葛亮78分,首先,曹操善於識人用人,再次,曹操統一了北方,曹操的軍事才能也比較好,諸葛亮用人方面就差一些了,例如說: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候,就對諸葛亮說過——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並無實際的才能,諸葛亮卻說馬謖智謀超群,能決勝千里,結果,用了馬謖導致街亭戰鬥失敗,劉備認為魏延有軍事才能,應該多任用魏延,諸葛亮卻認為魏延這個人驕傲輕敵,好大喜功,有些自負,所以,綜合來看,曹操88分,諸葛亮78分

  • 3 # 老黃8012

    曹操、諸葛亮都是全才,論強弱,以100計,一錯扣5分。司馬崛起扣5分,反映稍遲扣5分,任性扣5分,曹操可評85分。諸葛亮只有逆勢而為一錯,可評95分。

  • 4 # 橙紅年代6888

    曹操98,諸葛亮63。丞相憑個人能力救了漢室,且至死也沒篡位,北拒戎狄,西平馬騰,同時與南方兩大勢力抗衡,最終獲得政權鞏固。

    諸葛亮幫助劉備拿下西川,卻無法改變關羽的性格,導致敗走表城,出蜀大道被堵。控制地方豪族勢力,不允許有不同意見,控制權力至死也沒全部留給劉禪,但阿斗卻獨立自主四十年,在此期間沒有戰爭沒有北伐,人口獲得增長政權逐漸穩定,但由於自身太弱不是司馬家的對手,推坪認負,沒有造成強烈抵抗,也就沒有了大屠殺。

  • 5 # 龍雲布雨

    曹操90分,諸葛亮95分,

    其實,能力上曹操可能要高一籌,但就是不喜歡他的霸道。

    人品上,曹操真的不能和諸葛亮比。

  • 6 # 三人行必有我師

    人無完人,若曹操給85分,諸葛亮只能得75分。曹操乃一代雄主,逢亂世揭竿而起,力戰群雄,殺董卓,滅袁紹,平定北方,歷經數百次大戰,雖爭來三分天下,但論地域面積,人口數量,物產豐富,三國之中曹魏實力最大。諸葛亮隆中對已定天下三分,追隨劉備一路敗退入川,窮兵黷武,六出祁山,寸功未見,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就個人能力及對當時國家的影響力而言,蜀國及諸葛亮本人,都無法與曹魏相比較。

  • 7 # 劉坤忠120

    三國時期,曹操和諸葛亮是最出群拔翠的人物之一。按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滿分來計算,諸葛亮93分,曹操86分。不管是正史、三國志還是演義,諸葛亮是最完美的,曹操也不奈,都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曹操是詩人,諸葛亮是外交家,發明家。。。曹操善於把握機遇,挾天子以令諸侯,善於網路利用一切人才,打敗強大的袁紹,統一了北方。在南下荊州收服東吳之際,是自己籌謀不足,指揮不當,不管什麼原因,反正敗在孫劉聯軍之手,扣7分。漢中之戰與劉備曠日持久,又遠離大本營,以雞肋退出,留下”豬“將軍夏侯淵守漢中,導之失守,扣3分。襄樊之戰錯派于禁統軍救援,至使大敗,還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結果一個小小徐晃搞定,曹操兵精將廣是吃素的,扣4分。曹操總得分86分,算是佼佼者了。。。諸葛亮初出茅廬,三分天下,隆中策略,絕世經典。隆中策略沒有得到實現,是劉備後期沒有按照隆中策略施實,胡亂出牌,怪不得諸葛亮。諸葛亮唯一不足的地方是第一次北伐,失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何等重要,經過周密部署,勝負影響三軍士氣,在人事與兵力佈置上有所不妥,使得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扣7分。得分93分,是三國時期得分最高的,就像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人能超越。

  • 8 # 顫動的丹田

    曹操 90

    諸葛亮 75

    嚴格來說孔明沒資格跟曹孟德對陣,諸葛亮還在苦學勤修做學問之時,曹操已經破黃巾、討董卓、建青州兵、辦屯田、攜天子、伐陶謙、戰呂布、梟袁術、降張繡、擊劉備、破袁紹、掃北袁族勢力、攝服烏桓等等一大串光輝業績照耀其偉大征程,等諸葛孔明有了正式工作,成為在編人員後,曹阿蠻仍然成就壓人,不戰而屈人之兵降服劉表勢力,緊接著第三次打垮劉備,逼得劉皇叔幾乎走投無路,孔明這陣子才得展其才,其政治外交能力體現,出訪東吳,說服孫權跟自家主人聯合燒翻曹操,不過火是人家東吳官兵點的,指揮官是一代才俊周公瑾。接下來奪取了荊州,這是劉備親自拿下,使得諸葛亮有了談判桌上的資本,發揮本領,跟東吳談了個對劉備方很有利的勢力劃分協議。這一邊曹操雖敗,但很高效的回了血,發動西征,逐馬超,橫掃羌、氐。那一邊劉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益州,於是曹操搶先一步佔領漢中,曹劉互劯中戰鬥運氣一直被打入冥冥府中的劉玄德,這一回突然意氣風發,對曹家兵大打攻勢足球,禍不單行,北邊烏桓鮮卑又聯合攻了進來,曹操冷靜應對,毅然分兵削破北虜。雙拳難敵六個手,一向外戰內行的曹操這一次沒頂住劉備新銳大軍的猛攻,最終放棄漢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孔明出山後,曹操吃了兩次敗仗,而在這兩次敗仗中,諸葛亮既不是曹操對手陣營的主要指揮員,也非重要軍事長官,基本上沒有跟曹操當面硬扛的機會。不過諸葛亮雖然沒有在戰場上打敗曹賊,他提出的戰略級行動藍圖《隆中對》卻堪稱史之首策,這個偉大的戰略構想最終成功的影響了曹氏子孫的命運……

  • 9 # 燕山常青客

    從個人綜合能力看,兩個人各有所長。

    曹操作為一方諸侯得最高統治者,政治,軍事乃至文學都是一流沒的說,但有些自負,高高在上不能體會下面的疾苦,為了女人差點丟了性命。

    諸葛亮,也是三國時期最突出的謀臣,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文學科技都是傑出代表,唯一的不足是識人不太精準,導致街亭失守,魏延被殺,算是蜀漢之不幸。

    綜合兩人各方面表現,給兩人打分的話都是80分。

  • 10 # 帝子乘風2

    曹操75諸葛亮85

    秦始皇90,漢武帝95,李世民90,宋太祖90,成吉思汗95,朱元璋89,劉邦85,劉秀85,朱棣83,康熙80,雍正88,漢文帝86,宋仁宗82,武則天89,隋文帝81,吳起99,孫武90,白起90,孫濱92,伍子胥93,李牧92,衛霍90,韓信96,項羽9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親女生時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