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吳則紅

    古代詩詞用韻,不同時期有差別。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廣、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詩韻為《平水韻》,詞韻用《詞林正韻》。

    【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原書已經遺失。後又經過多次修改,到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其平聲部分包括: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仄聲部分包括:上聲二十九部、去聲三十部。入聲十七部。

    【詞林正韻】是清人戈載編纂的一部詞韻書,書分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他的分部,實際上是依據前人作詞用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他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戈氏的分韻雖是歸納、審定工作,但其結論卻多為後人所接受,論詞韻之士多據以為準。戈氏所分的詞韻十九部,事實上也是進一步歸納詩韻即“平水韻”而來。

    【韻的定義】:

    1、通韻:古體詩寫作時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2、窄韻:某韻部的字數很少。(寬韻與窄韻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韻:應該按詞譜規定用韻時,詩詞裡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叫做出韻。

    4、和韻:在唱和別人詩詞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作詩叫和韻。

    5、次韻:也稱“步韻”,既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且前後秩序都必須相同。

    6、用韻:既使用別人原詩中相同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韻:既用與原詩詞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韻:既首句與末句押韻,第二句與道第二句押韻,以此類推向中環抱的押韻方式。

    9、偶韻:既逢偶句才押韻

    10、隨韻:既一呼一應進行轉換的押韻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韻,下句隨押。

    11、排韻:既從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種韻。

  • 2 # 千觴一念

    古代詩詞用韻,不同時期有差別。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廣、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詩韻為《平水韻》,詞韻用《詞林正韻》。

    【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原書已經遺失。後又經過多次修改,到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其平聲部分包括:上平十五部、下平十五部。仄聲部分包括:上聲二十九部、去聲三十部。入聲十七部。

    【詞林正韻】是清人戈載編纂的一部詞韻書,書分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他的分部,實際上是依據前人作詞用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他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戈氏的分韻雖是歸納、審定工作,但其結論卻多為後人所接受,論詞韻之士多據以為準。戈氏所分的詞韻十九部,事實上也是進一步歸納詩韻即“平水韻”而來。

    【韻的定義】:

    1、通韻:古體詩寫作時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2、窄韻:某韻部的字數很少。(寬韻與窄韻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韻:應該按詞譜規定用韻時,詩詞裡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叫做出韻。

    4、和韻:在唱和別人詩詞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作詩叫和韻。

    5、次韻:也稱“步韻”,既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且前後秩序都必須相同。

    6、用韻:既使用別人原詩中相同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韻:既用與原詩詞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韻:既首句與末句押韻,第二句與道第二句押韻,以此類推向中環抱的押韻方式。

    9、偶韻:既逢偶句才押韻

    10、隨韻:既一呼一應進行轉換的押韻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韻,下句隨押。

    11、排韻:既從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種韻。

    【古詩、古詞用韻的不同點】:

    古詩的用韻與古詞的用韻有一些不同。分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古體律詩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律詩每首隻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

    2、古體詩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詩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

    3、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齊梁體”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

    詞的用韻可以在詞譜裡查,填詞時的用韻不象格律詩那樣要求一韻到底,在詞韻允許範圍內可以選擇其它韻部使用,這樣的做法稱為“通押”。通押的韻部也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依然還是詞韻中規定的部分。

    詩韻、詞韻和曲韻都有所不同,可以從網路搜尋中找到,這是知識全是古詩詞創作時的必備工具,如想寫出一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詩詞,就不得不依靠它們才能做到準確無誤。畢竟詩韻的內容太多,我們根本記不住,所以,打印出來放手邊,或者是購買一本書籍,還是最佳選擇。

  • 3 # 體壇風雲守望者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押韻。押韻是中國古典詩歌音樂美的極其重要的審美特徵,是中國詩歌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方面。古詩的好處之一在於它的音韻優美,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貫珠,誦讀起來朗朗上口,珠圓玉潤,能使人獲得諸多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 古人在用韻方面留下了很多經驗教訓,明辨箇中得失,能使我們認識到一首好詩是詩“韻”與詩“意”的完美統一,以“韻”害“意”或以“意”害“韻”都是失之偏頗的敗筆。

    詩詞中的韻一般有:

    1、通韻:古體詩寫作時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2、窄韻:某韻部的字數很少。(寬韻與窄韻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韻:應該按詞譜規定用韻時,詩詞裡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叫做出韻。

    4、和韻:在唱和別人詩詞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作詩叫和韻。

    5、次韻:也稱“步韻”,既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且前後秩序都必須相同。

    6、用韻:既使用別人原詩中相同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韻:既用與原詩詞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韻:既首句與末句押韻,第二句與道第二句押韻,以此類推向中環抱的押韻方式。

    9、偶韻:既逢偶句才押韻

    10、隨韻:既一呼一應進行轉換的押韻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韻,下句隨押。

    11、排韻:既從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種韻。

  • 4 # 布衣閒人10

    詩詞要押韻,這個沒得說。

    現代人寫詩寫詞,是按古代語音押韻,還是按現代標準語音押韻?筆者主張現代人還是按現代標準語音押韻為好。按現代標準語音押韻,一是比較好撐握,好理解。二是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用標準語音押韻能較好地反映時代特徵,現代氣息濃厚。

    按現代語音押韻,有人曾經依據漢語拼音歸納出了十三大韻轍和兩小韻轍。

    十三大韻轍是:一七、姑蘇、發花、梭波、乜斜、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詳見圖表)。為了便於記憶,還有人用一句話概括:月下一哨兵,鎮守在山崗,多威武。

    兩小韻轍:一是小人辰兒轍;二是小言前兒撤。兩小韻轍也叫兒化韻轍。

    用標準語音押韻,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有利於詩詞的傳播、普及與發展。

    古韻,如隋代的《切韻》、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和《平水韻》,以及清代的《佩文詩韻》和民國時期的《詩韻新編》等籌。這些韻書基本上都是以古代語音確定韻撤的,而且又分得太細,不利於掌握和運用。為了使詩詞韻轍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應當使用簡便易行的按現代標準語音確定的韻轍,要“與時諧進”(引自《周易》)才好。

    當然,有人愛用古韻寫詩寫詞,筆者並不反對,也樂見有人對古韻進行深入研究,因為它畢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 5 # 老街味道

    問題:寫詩詞有哪些韻?

    .......

    前言

    古人作詩,原本用口語押韻,到了魏晉時期有人開始研究音韻,隋朝有了一本韻書叫做切韻,成為了詩人作詩押韻的工具書。以切韻為基礎,後來的人又編寫了唐韻、宋朝的集韻、廣韻、平水韻、佩文詩韻等官方的韻書,這些韻書因為是官方編寫,成為了科舉考試時韻文押韻的標準,因此一直延續下來。

    一、詩韻與平水韻

    平水韻是宋朝時期,根據唐韻、廣韻的韻書合併改變而來,在清朝的佩文詩韻也是平水韻的改編本。因此我們一說詩韻,就是指平水韻。

    1、平水韻分107個韻部,後來又合併成106韻部。

    a、其中平聲分了30個韻部,上平: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聲15部,如一先、二蕭、三餚、四豪……等;

    b、上聲29部,如一董、二腫、三講、四紙……等;

    c、去聲30部,如一送、二宋、三絳、四寘……等;

    d、入聲17部,如一屋、二沃、三覺、四質……等 。

    古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

    2、詩中的平仄

    李商隱七言律詩《錦瑟》,中的意思是,可以平也可以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相比於拼音,媽麻馬罵,媽麻是平聲,馬、罵是仄聲。關於入聲可以看看《 老街詩詞閒話44-學格律詩怎麼辨認入聲字》。

    二、詞林正韻

    《詞林正韻》為清嘉慶年間江蘇吳縣人戈載所撰。這本韻書是根據詩韻改編,基本是合併了詩韻中的鄰韻,其中也有些例外,例如十三元等詩韻的韻部在詞韻裡一分為二,歸屬兩個詞韻的韻部。

    另外平聲與仄聲歸為同一個韻部。一共分十九部,其中 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是入聲韻部。

    “○”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

    三、中華通韻

    新韻在民國就有了,可惜詩人們很頑固,沒有人用。建國以後也制定了新的《中華新韻》。今年開始大力推廣的是《中華通韻》。

    這本韻書把韻部根據普通話分成了十八部,只要你會說普通話,就能押韻,不需要再去檢視韻書了。

    四、十三轍與中原音韻

    1、"十三轍"

    主要用於戲曲中,是在北方說唱藝術中,韻母按照韻腹相同或相似 的基本原則歸納出來的分類,目的是為了使誦說、演唱順口、易於記憶,富有音樂美。

    十三轍的名目是:發花、梭波、乜斜(miēxié)、一七、姑蘇、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

    2、中原音韻

    《中原音韻》,元代周德清撰戲曲(北曲)曲韻專著,是中國出現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韻和北曲音樂論著。

    十三轍和中原音韻,都取消了入聲,詩人們作詩填詞是不用這兩種韻的。

    結語

    古韻書對於古人來說,也不是完全和生活中的發音相同,因此古人也要查閱和背誦。對於今天的詩人來說更加難以記住,老街自己作詩多年,也是要經常檢查來避免出律。

    新韻幾乎不用查詢書,相對來說簡單得多。我也是從新韻開始入門,後來改為古韻的。關於作詩是用古韻好還是新韻好,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老街詩詞閒話128-學習詩詞不可不知 古韻與新韻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考研需要報班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