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塔塔淳
-
2 # 拜託了爸媽
現在的家庭教育多數以母親教育為主,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多是賺錢養家的形象。所以也因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從而衍生出《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以父親獨自帶領孩子生活的綜藝。而這樣的綜藝也引起父母的反思,父親的教育也十分重要,“喪偶式”家庭教育實在是行不通。家庭教育中,父親也要回歸家庭,放低姿態和母親相互配合共同培養孩子,但在父母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呢?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孩子的出生,來源於父親和母親結合,所以父母的特徵也透過生殖細胞傳遞到下一代的孩子身上。但是父母在基因遺傳中所佔比重是不同,在不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影響方式。比如就智商而言,父親和母親透過遺傳對下一代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說母親的影響力是大於父親的。因為人類與智力相關的基因在遺傳是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比男性要多一條,所以在智力遺傳上女性的影響力會更大一些。上述只是簡單列舉基因的影響,但是排除基因遺傳這不可控的因素,孩子在後期成長主要還是通過後期的引導和培養。
父母陪伴著孩子不斷長大
而父母就在後期培養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母親在家庭裡通常扮演仔細耐心和溫柔、感情細膩等的角色,父親則會顯示給孩子堅強、勇敢和強悍的形象。父母雙方帶給孩子不同的影響和榜樣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這裡就要說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華人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重要始終將這一前提條件放在首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之前,夫妻雙方一定要有共同的觀點和認同,不能因為孩子的問題再導致夫妻兩人的爭吵。所以小編建議在懷孕期間。夫妻就可以針對以後的教育方式進行深度討論,至少保證兩人對同一事件有相同的判斷,如果夫妻雙方價值觀、世界觀都不相同,在教育孩子時就會出現分歧,孩子也會難以確定自己的是非觀念。確定相同的教育觀念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父母的教育影響大於老師的教導
第一,在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現在許多父母痴迷於電子用品,孩子一些心思沒有辦法透過準確的話語表達出來,所以透過哭鬧等方式來尋求關注。所以要用心去聆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拿一個Ipad選個動畫片播放就可以了。
第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許多小朋友在小時候都被大人開過類似這樣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你以後就沒有媽媽了”,孩子對於很多話語沒有辨別能力,聽到這樣的話會信以為真,但是一定要明白孩子雖然小但也會有感情,這樣的玩笑真的會傷害到小朋友的心。
第三,言傳身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是影響最大的老師,如果父母每日玩手機打遊戲,卻要求孩子提前開始讀書學習,小朋友被家長影響後,透過比較一定會選擇學習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再去要求別人。最後一點是,一定要尊重孩子,避免控制孩子,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面對他的行為和做法不要一下子就開始指責和大罵,要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是家人的影響還是朋友的教導等等。就算真的孩子有錯誤,也要注意要給孩子留面子,用理智的語言去引導和教育孩子會更容易讓孩子相信和更正自身錯誤。
父母要學會教育孩子
你的家裡誰對你的影響更大一點呢?
-
3 # 唷唷兔
很多人都說婚姻就是兩個互補的人一起生活。當你們有了孩子之後,我想這一點同樣是恆定的,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帶給孩子成長的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並且這一點在孩子眼中也是能看出區別的,比如,在有的家庭中,媽媽可能會陪著孩子一起讀繪本,一起做親子作業等等,在關懷備至中給孩子建立豐富的情感體驗,而爸爸可能會陪著孩子一起拆玩具小汽車、一起放風箏等等,這也同樣給了孩子獨立人格、求知探索的機會。
孩子在不同親子角色身上體驗到的當然是不一樣的感受,帶給他們成長的影響自然也會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怎樣,只有爸爸媽媽共同努力,才會是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的幫助。
-
4 # 容安心理psy
不要以為對於孩子來講媽媽是最重要的,父親只負責打醬油。
研究發現,在孩子生命的第二年裡,女孩對父親和母親的依戀已經沒有明顯的傾向性,而男孩會對與父親交流表現出明顯的偏好(Lamb,2004)。
對於孩子而言,母親的角色像是一個安穩、溫暖的所在,可以給孩子溫柔和撫慰,是他們在焦慮與恐懼中平靜下來。而父親,則引領著孩子走向世界,去探索、去征服、敢於獨立生存。
父親是生命中第一個男性形象。如果父親是理想化的穩定客體,就會讓子女體會到安全感,自尊水平較高,更加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更願意發展自我(Croft,2014)。
同時,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也是孩子們眼中親密關係的最初模板,會內化到他們心中,影響未來的親密關係。我們經常說談戀愛要看對方的家庭環境,親密關係模式確實會透過“行為遺傳”在代際間留存,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家族中離婚是會“傳染”的...
-
5 # Sunny小姐姐
不管爸爸還是媽媽都重要,如果問哪個更重要,肯定爸爸和媽媽的感情好,整個家庭氛圍是充滿愛的是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的。
-
6 # 暖心橘子
父親和母親,不是選擇題
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有不同的傾向,不能簡單評定誰的影響更大。
作為父親,給孩子的是引領式教育法,是開拓性的,冒險性的、帶點嚴厲和挫折的。
從爸爸那裡,孩子學到的東西是如何去開創、如何去承擔、如何去冒險、如何去進步、什麼是有界限、什麼是有原則,這些都是所謂的男性力量。
作為母親,是柔性教育法,孩子從媽媽身上學到如何去細心、如何去滋養、如何去包容,這些是女性力量。
男孩女孩怎麼看爸媽?大方向說完了,具體到孩子的性別上,男孩和女孩,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父親對女兒成長的影響,更多的是在情感方面。就是我們常說的,女孩的擇偶觀,大多數都是按照父親的影子。對兒子成長的影響,在於性格行為方面,兒子從父親身上學到“男子氣概”。
母親則相反,兒子也會把母親當作未來擇偶的參考。女兒會把媽媽從自己的偶像,漸漸變成比較物件,比較穿衣打扮、行為習慣,然後慢慢找到屬於女兒自己的風格。
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監護人切換角色如果是單親家庭,該怎麼培養一個孩子完整的性格呢?這對於單親媽媽/爸爸來說,就是一個大挑戰了,最高的境界是,自由切換父母角色。
這個切換角色,是要求單親媽媽/爸爸,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上面,增加一部分異性的特色。
單親媽媽要學會如何像爸爸一樣,給孩子樹立清晰的原則與界限,放下心來讓孩子出去,髒一點無所謂,調皮一點不呵斥;單親爸爸要學會如何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身體健康、情緒變化,在孩子哭的時候不是粗暴制止。
特別要注意一點的就是,因離婚造成的單親,父親/母親一方,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不是。
孩子天生忠誠於父母,聽多了指責,會搞得孩子內心很分裂,想要去愛爸爸/媽媽,又不敢去愛,這樣就得不到來自另一方的資源和力量了。
離婚只是結束了兩人的夫妻關係,不影響孩子與親生父母之間的聯絡。可以的話,請多製造一些孩子與對方相處的機會。
-
7 # 卡特兔Crtartu1
對一個正常完整的家庭(或者即使形式上不完整,但父母雙方都在承擔孩子的教育責任)來說,媽媽更多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而孩子的價值觀則大多來自父親,兩者對孩子的成長、對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擁有健康的心理影響都很大,沒有誰的影響註定大過誰。(我下面要講的,更多偏向男孩哈。)
母愛給男孩滿足感 父愛給男孩方向感幼兒園有位老師講過這麼一件事:當我把孩子們的餐具都洗好時,一個小男孩正好在我身邊。我請他幫我整理餐具,沒想到卻遭到了這個小傢伙的嚴詞拒絕。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不,我不能幫你做這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從來都不做這些事情。”
這就是父親的作用,你可能覺得誇張,但事實卻是如此,我自己就見過一個小侄子,他來我家做客,就說過類似的話。
一個剛剛有了性別意識的小男孩,就已經在主動模仿父親的行為,他不自覺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榜樣。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容易偏執、迷失方向。
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相比母親容易在孩子出生後,自然而然的成長為“媽媽”,知道如何給孩子安全感,父親真正成長為“父親”,則可能需要更多有意識的培養,所以我下面會重點講講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怎麼能更好的發揮其影響作用。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要儘量起到陪伴、幫助孩子形成價值觀的作用,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給他樹立不同的榜樣形象。
1面對幼兒期的男孩,幫他們完成對母親的依戀母親的愛讓我們迷戀,但母親過度的愛卻會使男孩長不大,使他永遠停留在小男孩的狀態。幼兒期,男孩需要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即讓他們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這一時期,就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男孩,鼓勵他與自己溝通。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講,父親的關愛意味著一種特殊的意義。
一位男士曾講述:我的父親將近70歲了,一次,我們一起翻那些老照片。忽然,翻到了我3歲時的那張照片,父親抱著我把我舉過了頭頂,我臉上的笑容很燦爛,也很自豪。
之後,父親第一次跟我談起了他與他的父親之間的關係:“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甚至都沒有在他的腿上坐過……”說到這裡,父親已經是淚流滿面了。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現在父親即將70歲了,但他仍對小時候父親沒有抱過他而感到遺憾。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兒子成功地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也不難,當然,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實,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2.面對兒童期的男孩,明確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兒童期的孩子,如果你不與他明確,他很難“知輕重”。
一位幽默的父親曾這樣說:“要想與兒子很好地相處,一定要學會摔跤!”
這位父親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男孩喜歡父親與自己打成一片。其實,這也正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有一對父子很喜歡打打鬧鬧,一次孩子突然生氣了,就踹了父親一腳,父親沒有責罵他,而是平靜地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則嗎?”兒子默默地點了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每個男孩都是一個破壞大王,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心理學家表示,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和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強大的象徵,孩子會崇拜父親,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著兒子的行為。
男孩進入了青春期,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對他們不起作用了。有時,為了讓母親看清這種局勢,他們甚至常常向母親的權力挑戰。這時候,父親最需要做的是與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度教育兒子。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家長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戰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度一定要真誠。如果父親並不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出挑戰。
其實,當男孩進入了青春期,不是母親的力量變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變硬了。這時候,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併為他們指引方向,所以,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大部分原因取決於父親。
男孩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觀來自父親,一個男孩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雙方的呵護和引導,只有父母通力合作,男孩才能更幸福,更有成就。
我是卡特兔,持續更新育兒知識中,記得加個關注哦。
-
8 # 童年美味早幼教
我覺得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在智力以及世界觀的建立方面。父親是恢復高考後第二批大學生,是時就讀於清華,畢業留美讀研,回國工作之後從沒有停止過閱讀的習慣。從小學到高中,從課內到競賽,數理方面幾乎沒有父親不會做的題。我從小的數學物理(尤其是物理方面的知識)完全由父親啟蒙。高中階段所有不會的題目父親都會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他就開始把他理解的平行宇宙、四維空間、蟲洞等等的概念用我最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訴我。對於我認識這個世界進而對於整個世界觀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幫助。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更多是在性格方面。大部分家庭的情況都應該是孩子更多的由母親陪伴。那麼耳濡目染地會學習一些母親的習慣和性格。
(-題外話-我覺得我現在就是母親的性格,父親的知識體系加上自己成長中的一些感悟吧嗯。)
父親會對孩子傳授知識,影響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母親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影響孩子自身的生活習慣。
-
9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首先,必須承認,母親對孩子的影像具有先天優勢。因為孩子在未脫離母體之前,最熟悉的是母親的特點,例如母親的聲音。對父親的瞭解和熟悉是大概一歲多以後開始的,是從心理學上母嬰同體感分化以後才會對父親有興趣。
第二,還要看父親和母親誰更用心。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情況都是母親更用心更細緻,父親更多的是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援。但也必須承認,很多家庭中父親更能投入到孩子的養育中,跟孩子交流,陪孩子游戲,這樣的父親對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和引領性更好。
第三,在家庭教育中,分工不同,所以要嚴格分清楚誰的影像更大,確實不好說。例如,如果家裡是一個女孩,那麼母親對孩子的性別認同感影響大,父親對孩子如何與異性建立關係影響大。方向不同,無法對等比較。
-
10 # 小恐龍媽咪
我覺得一個家庭中,誰對孩子的有效陪伴時間更長,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如果一個家庭裡媽媽陪伴孩子游戲,讀書,陪著他玩耍,跟他談心聊天,爸爸出現的很少,那麼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如果家庭裡媽媽很忙,爸爸更多的陪著孩子玩遊戲,讀書吹牛,那麼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但是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男孩子如果只是圍繞在媽媽的羽翼之下,很少與爸爸相處,他就很難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成熟男性成長模板,這對他日後的戀愛交友甚至是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同時,一個女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可以模仿的女性成年物件,她的成長道路上也會有很多迷茫和困惑。
所以,對孩子的有利成長而言,爸爸媽媽都應該有自己的付出。
男孩子在媽媽這裡得到溫柔的呵護,在爸爸那裡可以看到力量的榜樣;女孩子在爸爸那兒獲得無限的寵愛,在媽媽那裡可以學到女生一樣要獨立和自主。
想要孩子在有充足內心安全感的前提下能勇敢前行,父母都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任何一方都不能疏忽,更不能缺席。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8歲男寶的媽媽,就個人體驗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都好重要,只是影響的方面不同。
寶寶出生後由於母乳餵養自然和媽媽親近些。但是據觀察,每當爸爸近距離看著他或者和他講話或者把他抱起來,他的表情異常開心可愛,父子那份親近之情是和媽媽一起玩時不曾有過的。
母親的愛細膩如暖風,而且父親的愛宏大如Sunny。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雖然每天在身邊的是媽媽,媽媽話多囉嗦,一會溫柔一會嚴勵,讓小傢伙煩不勝煩,這時爸爸一出現,就自動波的開心粘過去,出門也要跟。爸爸一句話勝過媽媽一百句話。
老母親心酸啊……
現在八歲了,有事沒事還會希望和爸爸睡,可見父愛如山,成長中的男孩更需要這種關愛給他內心創造一個更大世界來闖蕩。父親也會經常策劃一些學習及出遊大計,深得寶心。
這時的母愛已經成為小朋友生學習和行為的監控系統,溫柔了無用,嚴勵了認為不夠愛他。可是父親就是對他再嚴厲些他也會認為是對的,也會聽從的。
老母親想不明白啊……
補充一句:我們家的男寶從小長相表情氣質方面像極了爸爸,不是兒子應該像媽媽嗎?
反過來想女寶寶是不是會一直和老母親最親近呢?羨慕啊……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無論男寶女寶,父愛母愛缺一不可,需要爸爸媽媽出全勤才是對小朋友負責任。即決定生就好好養,好好珍惜家中寶寶們的童年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生美好的回憶。